吴晓波:预见2025(跨年演讲全文)上

360影视 2024-12-31 18:37 4

摘要:今天是我的第十场年终秀,我想了很久要怎么开场,最后还是用这句话——大家好,我是吴晓波,很高兴大家来参加我的年终秀,你们能来我很开心。

“这是我最后一场年终秀。在未来我会继续认真地写作,跑企业,录音频,授课,讲真话,感谢你们的到来和陪伴。”

——吴晓波

文 / 巴九灵()

01

遇见2024:克服陌生感的方法论

今天是我的第十场年终秀,我想了很久要怎么开场,最后还是用这句话——大家好,我是吴晓波,很高兴大家来参加我的年终秀,你们能来我很开心。

今年3月我去广东的时候见了个创业者,他叫赵德力,我称他是个“亡命之徒”。

他是湖南常德人,20多岁到东莞打工,做过工人,当过保安,攒钱开过小饭馆,后来在淘宝卖无人机,赚了1000多万元,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也就是在这时候,他迷上了航模,产生了一个极其疯狂的想法——造低空载人飞机。

他说:“我快四十岁,如果再不折腾一把,可能很快就没那个心气了。”

2013年,他创办汇天。事实上,梦想的第一张面孔往往是噩梦,开局越壮烈,结局越惨烈。

三年后他烧光了所有的积蓄,最后,把房子也搭进去,创业初期的26人最后也只剩下一个死心眼的工程师。

飞行器一次次地起飞,又一次次地摔落,他两年没有朋友,手机响了,都是催债的。

2018年,飞行器研制初成,真人试飞唯一的候选人便是赵德力。试飞高度有四层楼高,防护装备只有一只摩托头盔和四个护膝。

试飞前,赵德力先回了一趟常德老家,陪妈妈欢欢喜喜地过了一个生日,然后毅然驾车上天。

赵德力总共摔下来过三次,老天不收他,要么是嫌弃他各色,要么是想让他继续自己的梦想。

今年11月,赵德力在珠海航展推出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惊艳全场,终于,这个“亡命之徒”站在了行业的最前沿。

今天你有一千个理由拒绝和嘲笑创业,但“创业是一种病,唯有甘于平庸可以治愈”,在创业者的世界里,是英雄莫问出处,有梦想莫问时代。

他和我说过一句话,也是今年以来我最喜欢的一句:“你要努力,努力到无能为力,再使一把力。”

赵德力的经历是我今年听到的最动人的故事。

其实在2024年,有很多人像赵德力这样努力到无能为力,却并没有像他一般的好运气,他们并没有“飞上天”,并没有看到第二天的曙光。

今年七月,频道后台收到一条留言,是一位叫“Harry刚刚”的同学发来的。他是我们多年的付费会员,他留言说,“今天居然到了为没钱续费而纠结的地步,深感惭愧。扛到最后一滴血,或许是创业者的宿命。我们小团队也不知道下一张客户订单什么时候再来。”

又过了几天,凌晨两点,我在朋友圈收到另一位创业者的留言。他叫“谭大侠”。三年多前,我去过他的企业,做的是文创用品衍生品。那时候谭大侠刚刚融到资,意气风发。而如今,他留言说,“我们有一个投资人股东为了退出,把所有被投企业都告了,包括我。最近很焦虑。我只能直面天命。晚安,中国创业者。”

2024年,我们过得并不容易。今天是12月30日,我们即将跨入新的一年。

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这个周期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周期的起点。2024年对中国的所有企业经营者来说,其实是“两个2024年”:一二三季度是一个2024年,四季度起是另一个2024年。

特别是在9月24日之后,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政策今天还处在发酵期,它们将深刻影响2025年以及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是新的地缘政治周期的起点。再过21天,特朗普将第二次担任美国总统。美国将如何“特朗普化”?特朗普将对全球经济,包括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突变性影响?这些问题到今天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今天也是一个新的技术变革周期的起点。从Open AI推出ChatGPT起,人工智能在软硬件上的技术进步是以“周”的速度在迭代和推进的。

三个周期叠加,使得我们在面对未来时产生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今天这场年终秀所面临的时代背景。

2024年,企业界讨论最多的两个词,一个是“信心”,还有一个是“陌生感”。信心很重要,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所不在。有信心,我们就会去投资、去消费,如果没有信心,我们就会躺平、彷徨、保守。

接着就是“陌生感”。

有一位企业家在和我交流时说了一段话,他说,“吴老师,我今年40多岁,已经办了20年企业,体力还很好,账上也有钱,我有技术、有产品,市场虽然很卷,但这场仗还能打。但今天我站在这里,我将面对什么?如果你对我说,前面是一条河,我就架一座桥;如果你说前面是一条沟,那我搭一块板;如果你说前面是一条跑道,我就换一双跑鞋继续往前冲;哪怕你说前面是万丈深渊也行,我来决定是躺下还是往后撤。但是,今天我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所以我就站在这里,不知道该怎么走。”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解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认知与现实生活发生断裂,在真实的生活中出现不真实感,就是“你亲历了一切,却如同一个旁观者”。你会感到一种荒唐感,一种旁观感。

在过去的三四年里,我们常常会有这种“解离”的感觉。

但如果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陌生感也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看见时间的无穷。陌生感让我们每个人有机会走出舒适区,去迎接那些前所未见的挑战。

所以此时,我们想起了尼采的那句话——“我们要学习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克服陌生感是重建信心的第一个前提,也是这场年终秀的上半场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克服陌生感的方法论。

克服陌生感的方法论之一:

相信国运,了解周期

克服陌生感的第一个方法论,是“相信国运,了解周期”。

2020年的年终秀,我给大家展示了一张图片,它呈现了中美在1820年到2020年这200年间,在全球经济的占比变化。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中国的这条惊人曲线。

1820年,在农耕文明时期最后的节点,中国在全球GDP的占比达到33%,是当时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随后,这个数字迅速下滑,最低时,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对全球经济总量的贡献度居然不到2%。但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我们实现了强大的崛起。

今天,我们重新回顾这张图片,国运就藏在这条曲线里。在未来十多年中,中美两国的曲线是会在某一年产生交集,还是会出现近乎平行的走势,抑或是两者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对这三种可能性的不同预见、判断和理解,代表着我们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对自己的事业、生命,对这个国家很多决策的判断。这就是国运。

我们再来看第二组数据。在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56美元,到2023年,我们的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增长了81倍。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在1978年到2023年间从1.8%增长到17%,增长了将近10倍。

再来看美国。1978年,美国的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美元,去年它的人均GDP是8.17万美元,增长了近8倍。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40多年前是27%,现在是26%,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过去几十年,中国“蛋糕”的增长,真的不是从美国人手里抢来的,而是经过了一次全球化意义上的再次分配。甚至美国的经济总量能够保持在今天这样的水平,也是因为中国制造、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它形成了一种“双赢”关系。

我们能够完成如此大的成就,能够有40多年的国运绵延,靠的是两件事。

第一是对内的制度红利——改革开放。

第二是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时代红利。

我们要相信国运,我们要像信仰宗教一样地相信国运。国运绵延,它并不是坐在那儿就会发生的事,它需要我们坚持干这两件事——对内,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对外,我们要拥抱全球化带来的时代红利。

这是面向未来,我们每一个人最大的战略定力。

我们今天处在康波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我的一本《激荡三十年》描写的是1978年到2008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史,这30年是康波周期的第一阶段,其间中国年均GDP增速达到9.8%。

2018年,我的另一本书《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它描写的是2008年到2018年的中国经济史,这是康波周期的第二阶段。这十年间,中国年均GDP增速达到9.3%。

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每隔7年左右就会翻一番。

当一个国家每年的GDP增速达到8%、9%甚至10%,做企业,一家企业的增长速度如果达不到15%、20%,好像都对不起这个时代。所以我们都是“高速增长下的蛋”,都是康波周期一和康波周期二的“幸运儿”。

2018年起,中国经济进入到了康波周期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有四个特点:第一,产业加速整合;第二,消费K型呈现;第三,科技寻求突破;第四,宏观中低速度。

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是美国研究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顶级专家。2019年他来到中国,他的学生问他:“你怎么看待未来的中国经济呢?”

席勒回答了一句话,他说,“你们这代中国人,从来没有见识过什么叫低速增长。”

其实,康波周期三,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必经阶段。一个国家不可能每年都保持8%、9%的增长。但是,中低速增长的时代,并不能等同于是一个低欲望社会,更不能等同于中国企业的停滞和无所作为。

巴菲特每年会给股东写一封信。2016年是美国建国240周年,巴菲特在那年的致股东信中说了一句话。

他说:“240年来,押注美国会衰败的人,一直在犯可怕的错误,现在依然如此。美国孩子们的生活,将远比他们的父辈要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做我的第十场年终秀,我仍然坚定地相信:“46年来,押注中国会衰落的人,一直在犯可怕的错误,现在依然如此。中国孩子们的生活,将远比他们的父辈要好。”

我们只有像信仰宗教一样,相信国运还在,我们在明年、后年,在未来的五年、十年,才仍然会努力地去办好自己的企业。

此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仍然相信国运常在,但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

我们企业家其实都在“种地”,偶尔抬头看看天,天天都雷电交加,心里就不定了。大家每天讨论的事儿,都是和企业无关的事,都是和产业无关的事,都是和管理无关的事,都是和技术无关的事,都是漫无边际的宏大叙事下的种种危机,企业家还办得好企业吗?

我们很多信心的缺失,很多陌生感的产生,都是因为宏大叙事所带来的干扰。

所以在今天,有一个“解药”给到所有的企业家朋友——“从明天开始,忘记GDP”。管它是3%、5%还是8%,我们的企业该发展就要发展。

谢秉政是我的一个企业家朋友,他创办的比音勒芬,是今天中国最好的高尔夫球服品牌,也是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的官方品牌。去年适逢比音勒芬创业20年,在盛大的庆祝现场,我问谢秉政未来比音勒芬有什么规划。谢秉政说:“我要奋斗十年添个零。”我当时脱口而出:“想要奋斗十年添个零,意味着你未来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要达到25.89%。”

去年,比音勒芬的营收是35.3亿元,他要花十年时间把中间的小数点抹掉。我说:“你对中国经济那么有信心吗?”他说了一句话:“经济好,我要奋斗十年添个零;经济不好,我也要奋斗十年添个零。”

他是一个忘记了GDP的企业家。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所以克服陌生感的第一个办法,就是相信国运,了解周期,下定决定过好每一天!

克服陌生感的方法论之二:

回到专业 看回自己

我有一个朋友,当了20多年的国际时尚杂志总编辑,三年多前来看我。她刚刚在上海参加完一场时装秀,一脸郁闷。她对我说:“很多年来我一直坐在第一排,这一次我第一次坐在第二排。”而坐在第一排的人,是比她年轻10岁、20岁的网红。

然而今年,她仍然坐在第二排。但是过去三年中,坐在第一排的人每天都在换。她说,我想明白了,以后只要能够一直坐在第二排,就证明我很厉害。

今天在中国商业世界的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当网红,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冲在第一线,和那些比我们年轻10岁、20岁的人扮嫩。你只要能够坐在第二排,就表明你的专业能力还在,你没有下牌桌。

在餐饮行业中有两个“张勇”,一个办海底捞,一个办新荣记,海底捞的张勇出生于1971年,1994年创业。新荣记的张勇出生于1968年,创业年份同样是1994年。

在30年的创业生涯中,海底捞开了1343家店,公司在香港上市,市值948亿港元。新荣记开店18家,其中9家是米其林,成为全中国获得米其林最多的中国餐饮公司。

今天,你想成为哪个“张勇”?

如果是五年前,恐怕90%的人想成为海底捞的张勇。今天不一定。我觉得未来中国每一个行业都会出现两个“张勇”,因为他们有各自的专业,有各自的坚持,都能够在中国活得很好。

如果你觉得世界变得越来越陌生,仅仅因为你一直在关注浪花和泡沫,其实,大海一直在那里,而你,就是大海的一部分。

今年回母校做讲座,题目叫《我一直是一个记者》。

什么是“记者”?记者就是由外而内地去探寻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的真相,然后即时、真实地把它告诉给公众。如果这个工作还在,这个专业还在,那个“记者”就还在。

我从1996年开始写第一本书,在过去的28年里,我写了24本书,所以我和赵德力一样,也是一个“亡命之徒”。我用最原始、最笨重的方式,记录中国企业的历史。

我一直是你们最忠实的记录者,我会一直记录你们的光荣、你们的快乐、你们的愤怒、你们的委屈、你们的困顿,我会一直是一个“记者”,因为这是我的工作。

2016年,我做了音频节目《每天听见吴晓波》,这是一个特别碎片化的产品,我每天用5分钟的时间,分享我这一天中的所行、所见、所思、所想,未来这个产品会一直存在,一直会陪伴我们所有的朋友们。

回到专业,看回自己,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

克服陌生感的方法论之三:

用好新工具 长出新能力

我一直认为,每一代人的代际淘汰,与年龄和行业没有关系,更多来自对新工具的率先利用。今天的中国,有一些人30岁就老了,有的人60、70岁,却像鲍勃·迪伦所说的“昔日的我曾经苍老,如今却风华正茂”。

我的母亲是绍兴人,今年我回了一趟母亲的老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宋老哥,他是村里的拖拉机手,20多岁时风华正茂,30年来“人机俱老”。

这一次我见到他时,他说:“晓波,我今年买了一台农机自驾仪。就是在那台老旧的拖拉机上面,架了一台自驾仪,3000多块,可以用手机操作,我耕一块农地,把地划好,以半自动的方式,拖拉机继续往前开,可以翻地,可以播种,睡着都没关系。然后我买了一台农业的无人机,4万块钱,可以挂70公斤的农药,飞一次电费5块钱。”

今天中国像宋老哥这样的拖拉机手大约有2100万名,大半超过50岁。如今,他们能像宋老哥一样“开了30年的拖拉机,终于追上时代了”。

李可,是一家农牧企业的饲料品管经理,管理着千百万羽的小鸭子,他每天要对过程、出栏、同行等海量数据的记录、同步、监控、维护,需要处理8000张纸质表格。后来,他把所有数据做成一张飞书多维表格,每周记录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10分钟。

鲁靖,是一家钢铁企业的生产调度经理,工作更为复杂。钢铁业涉及炼铁、炼钢、轧钢,需要协同设备、环保、安全、物流四大职能部门,所以他每天至少打100个电话。他同样借助飞书,把20多条生产线计划“搬进”一张表,效率提升11倍。

我想,2024年在诸多传统行业中,各个年龄层都有“飞书效率先锋”,把业务一线变成数字化最前线,让自己的工作焕然一新。每一种新的工具的背后,更像是一套新的方法论。

新工具并不昂贵,新工具也非难学,难的是思维——第一,你知不知道你所处的行业出现了新工具;第二,你是否愿意试着使用它。

所以当我们用好新工具的时候,就会长出新能力,就能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

克服陌生感的方法论之四:

放弃对标 勇于创新

我们常常听到两个词,一个是“后发优势”,一个是“后发劣势”。

“后发优势”指的是,中国是后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找到领跑的对标企业,他们怎么跑,我们就怎么跑,他们踩过的坑,我们绕过去,然后通过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后发劣势”指的是天天盯着前面的对标企业,但没有试错的能力和原创的能力,当你有一天跑到第一名的时候,你不知道该怎样领跑。

20年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杨小凯有过“改革开放到今天是后发优势多一点,还是后发劣势多一点”的争论,至今没有定论。实际上,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定会同时存在。

2018年,海尔创始人张瑞敏曾说:“互联网把传统的经典管理理论颠覆了,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改变管理模式。某种意义上,这为我们中国的企业提供了机会,因为对西方很多企业来说,他们曾经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在今天已经不是资产而是负债。”

海尔是一家1984年创办的企业。12月26日,是海尔诞生40周年。40年里,海尔经历了6次战略升级:名牌战略阶段、多元化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生态品牌战略阶段。

在迈克尔·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中,我们发现海尔的六次战略升级,能对应到书中的四个章节——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战略,但书里并没有网络化战略和生态品牌战略的描述。

因为《竞争战略》出版的时间是1980年,那时既无互联网,亦无生态。可见中国企业已经跑出这本全世界最著名的战略教科书了,这是中国企业的光荣和挑战。

所以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看到海尔进行了“人单合一”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高端品牌、场景品牌、生态品牌的三级品牌战略创新。海尔创造了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拥有位列全国“双跨”工业联网平台榜首的卡奥斯。海尔还收购了许多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的国际品牌——它们曾是海尔的学习标杆。

如今,海尔在全球有35个工业园区,53%的营收来自海外;全球员工达12万,外籍员工3.9万;全世界有172家灯塔工厂,74家在中国,海尔占了10家,是全世界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中国企业。

四十年,中国向世界贡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海尔。

今年11月,我又去了一趟广东番禺,见到了比音勒芬的谢秉政。我说未来9年要眼睁睁地看他如何“奋斗10年添个零”。

今年服饰行业很难,上半年比音勒芬业绩却同比增长13%,它做了三件事:第一,完成了比音勒芬的品牌焕新,升级了logo。第二,将高尔夫类目独立出来,打造新品牌“比音勒芬高尔夫”。它还和哈佛大学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英伦风服装。第三,比音勒芬收购了两个百年品牌,分别是创立于1926年的英国品牌KENT&CURWEN和 创立于1881年的法国品牌CERRUTI 1881,进入到重奢领域。

你没有办法用既定的战略,用原来的方式,找到一个对标物去“奋斗10年添个零”,你必须突破极限,站在陌生的战场上去“奋斗10年添个零”。

今年九月,KENT&CURWEN重新回到英国伦敦时装周,上一次它参加伦敦时装周是2019年。当它重回之际,除了新的模特和新的服装,那些台下的时尚人士或许并不知道,背后的主人已是一家名叫比音勒芬的中国企业了。

在服装行业,有一家企业曾经“奋斗十年添个零”。这家企业就是安踏。

1991年,丁世忠创办安踏。和很多中国企业一样,安踏在“出门”的第一天就找到了一个伟大的对标物。但在过去几年,安踏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在安踏品牌发展的同时,它还接连收购了斐乐等国际品牌与亚玛芬体育。通过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战略,安踏成为过去20年中国最成功的运动鞋服品牌。

有一次我在厦门讲课,现任安踏品牌CEO徐阳带我去集美区看安踏的一个新的零售实验。

他先让我做了道数学题:有两家公司,A公司年收入400亿元,年均增长9%。B公司年收入700亿元,年均增长7%。请问A公司超过B公司需要多少年?答案是31年。

如果你找到一家对标企业,在它没有犯错误的前提下,你没有办法用对标企业的方式超越它。你必须放弃对标。

徐阳最终向我展示了安踏的“新物种”——超级安踏。它坐落在核心商圈的商场中,是一个比一般安踏门店大几倍、面积高达一千多平方米的卖场。它给自己设定了两个目标:在超级安踏中销售的所有服饰鞋履和运动装备,要比一般门店的价格低30%,营收却要多300%。

一个中国最成功的运动服饰品牌,在发展最好的时候,拿了把刀开始自我革命。超级安踏的店效是普通门店的3倍,这背后是两个降低一个提升——优化供应链降低产品成本,直营零售降低租金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

我在超级安踏看到一面墙,墙上有几百双运动鞋,光是跑鞋就有二十多款。还有举重鞋、瑜伽鞋、拳击鞋,品类齐全。即便在冬天,在这里也能买到泳衣,因为有人有冬泳的需求。徐阳和我说:“这个地方要变成‘目的地’的零售场。”

安踏还是中国奥委会的赞助商,累计为28支中国国家队打造奥运装备,所以有很强的专业科技能力。在超级安踏,我看到了很多和国家队合作的奥运同款产品。

安踏正是通过让消费者感知到“齐全、专业、便宜”的方式进行自我革命。

可能我们的前面真的没有领跑者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放弃对标,勇于创新,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

克服陌生感的方法论之五:

相信年轻 接受反叛

我今年参加过的最燃的一场演讲活动,叫1688超级工厂大赛。我今天是“1688超级工厂”的推广大使。我已经是个当“大使”的人了。

1688平台是全中国领先B2B电商平台。今天全中国做工厂的企业,大大小小的工厂企业有600万家,在1688平台上注册的实体企业有60万家。也就是说,今天中国10家工厂中,有1家,是1688的注册用户。

60万家企业中,又有1万多家叫做“1688超级工厂”,他们都是一些规上企业,是产业带里的先进工厂,有大牌客户的服务能力,有电商能力。1688通过数据平台为他们赋能,由此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叫做F2C厂牌。今天讲厂牌,就是工厂生产出来以后,直接卖给消费者,中间只有一个流动环节,就是1688。

我问大家,今天谁在管理中国的“超级工厂”?(他们是)多大年纪的人?

拿到相关数据之后,我非常的震撼。今天管理中国一万多家“1688超级工厂”的人中,60后占9%,70后占18%,80后占42%,90后占29%,00后还占到2%。80后、90后、00后总共占到73%。这是今天正在管理中国“超级工厂”的基本盘。

今天有两千多名1688超级工厂的主理人,80后、90后、00后来到了现场。你们在哪里?我希望你们大声的喊一声,让全中国听到你们的声音。再大喊一声,让全世界听到你们的声音。(现场呐喊)

这个声音的背后,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声音,就是中国国运的声音。只要这个声音还在,中国制造业就垮不了。只要中国制造业垮不了,中国经济就垮不了。

项国伟今天应该来到了现场。1995年的小伙子,温州苍南人。我在1991年去过这个地方,是中国最早做包装,做雕牌的,金乡、龙港都是做雕牌的。

国伟是个厂二代。

他给我讲了个故事。他前年接班。当时镇上所有的生产越来越卷,卷价格、卷款式。他就跟他爸妈说,能不能花1000万左右,去引进一条智能化的软包装印刷生产线。但是爸妈不同意。

我问国伟,你怎么办呢?

他就是一吵二闹三出走。他跟爸妈说:我结婚时,你们总得花钱,这笔钱也得大几百万,把这笔结婚的钱给我,我去引进生产线,假如亏钱,我结婚时你们不用出钱了。

说服爸妈后,项国伟引进了镇上第一条智能化软包装印刷生产线。过去,订单1万个起订,现在,1个起订。过去,打样费1500元,现在300元。过去,交货要10天,现在,要3天。工厂的业绩,在1688超级工厂的平台上增长了300倍。

这样的故事,可能每个厂二代都经历过。

有一个厂二代还对我讲过一句话。他说,与父亲的磨合,对他的抗争和理解,是我这一辈子修过的最重要的功课。

我也是个当父亲的人。这样的抗争和理解其实是两代人的双修。是一个互相在对抗中不断理解,共同成长的过程。两代人在这样的磨合过程中,它一定不会非常地愉快,一定会非常的痛苦,会一哭二闹三出走。

项国说,跟他爸爸吵架的时候,连跳楼的心都有,不是出走的心,而是跳楼的心。

但是只有通过这样的磨合,在这样的磨合过程中,你杀死了过去的自己。中国的企业传承,中国制造业的传承,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年轻,接受反叛,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

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是最不需要“打鸡血”的一群人,在座各位的血管里,流的就是鸡血本身。他们在找到自己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克服全社会对他们的陌生感。

2019年的时候,有过“56789”的说法: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50%的税收、60%的GDP贡献、70%的技术创新成果、80%的就业、90%的企业数量。

今天是2024年12月30日,中国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已变成了“66999”——60%的税收、60%的GDP贡献、90.9%的技术创新成果、90%就业、96.4%企业数量。

从“56789”到“66999”,民营企业不再是“草根”,而是中国经济的“树根”,是中国经济的“黄金成色”:

中国有5263家上市企业,3530家为民营企业,占比达66%;“2024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民营企业374家,占到全部上榜企业的75%;中国四大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民营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54.1%、57.9%、67.2%和52%。

企业家不是“赚钱动物”,而是一个个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活泼个体。

企业家最早做企业的时候,大多没有改造社会的理想,而是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底层的“生理需求”,无非是渴望赚钱、养家糊口。然后来到“安全需求”,他们对财富充满欲望,努力成为镇上的首富甚至进入胡润百富榜。

接着是“社会需求”,他们爱上这份职业,希望在行业里打拼几十年,能够突破行业的天花板,受人尊敬。再接着,他们产生了社会责任感,养了几十人、几百人、几万个人,就要为背后几十万、几百万个家庭负责任,也要为行业创新和传承负责。最后,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开始追求人生价值。

今天中国有很多民营企业家,已经满足了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相对于所有的赚钱机会和政策红利,中国企业家更需要的是——“尊重”。

要相信企业家会办企业,也一定要尊重企业家。

100年前,状元张謇下海创业,他在日记中的一段话,我今日读来特为感慨:“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这句话写的就是今天中国企业家的心声。我们不能与草木同腐,我们就是要做一分是一分,做一寸是一寸,这就是初版的“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这就是企业家的务实精神。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但不妨碍我们仍然保持善良;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被粗鄙包围,小丑的笑声荡漾在每个角落,但不妨碍我们仍然拥有独立思想的勇气;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戾气会令人窒息和绝望,但不妨碍我们仍然向往明天的阳光;

有的时候,这个世界只会给有力者以掌声,但不妨碍我们仍然坚信道德的信仰和民间的力量;

有的时候,我们会有无力感,无论你怎么努力,都可能一无所获,但不妨碍我们仍然日进一寸,功不唐捐;

有的时候,平凡懦弱如你我,也会倔强得像一个西西弗。

让我们大喊2024年我最喜欢的两句话:

“努力到无能为力,再使一把力。”

“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

来源:吴晓波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