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人到老年,体检成了每年的重头戏。那些检查单上的数字,往往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其实,比起纠结某个单一指标,血管的健康才是一个大局观。
老化的血管,问题往往接二连三;而血管保持年轻,身体状态大多也不会差。
今天就来讲讲,体检时这四个指标能看出你的血管是否“冻龄”。
血压,是衡量血管健康的基础。年轻血管有弹性,血流顺畅,血压自然波动小。
相反,老化的血管会变硬,内壁还可能堆积脂质和钙化斑块,导致血压忽高忽低。
高压稳定在120-130 mmHg、低压不超过80 mmHg,说明血管的“弹簧”功能还不错。
血压长期不稳,不仅让心脏超负荷工作,还容易“搞坏”小血管。
比如肾脏的小动脉,会因为血压过高导致肾小球硬化,久而久之诱发肾功能衰竭。
眼底血管也特别脆弱,高血压可能让它们承受不住压力,出现渗血甚至失明。
研究数据很扎心。全球每年因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达1800万,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高血压还被称为“沉默杀手”,因为它前期几乎没啥症状,等到头晕、胸闷时往往已经是晚期表现。
所以说,体检时血压能保持平稳,等于给血管年轻打了个基础。
血脂,通俗点说就是血液里的油脂含量。
正常情况下,这些油脂负责提供能量和建造细胞膜,可血脂一旦超标,就成了“血管里的泥石流”。
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过多,会在血管壁上堆积形成斑块,让血管“又窄又硬”。
高密度脂蛋白(俗称好胆固醇)不够,则难以清理这些垃圾。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头号元凶,而这病又是冠心病、脑梗塞的直接导火索。
有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血脂正常人高出70%。
特别是那些三高人群,高血脂和高血糖、高血压叠加,更是让血管健康雪上加霜。
好消息是,血脂的可控性比较强。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再配合医生的降脂药物,很多人的血脂都能回到正常范围。
但得注意,血脂下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就像打扫房间,刚清理干净就偷懒不扫,垃圾很快又会堆起来。想让血管保持年轻,血脂这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血糖问题,表面看和血管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它是血管老化的“幕后黑手”。
高血糖会让血液变得黏稠,粘在血管壁上像涂了一层糖浆,不仅容易堵住血管,还会破坏内壁细胞,诱发炎症反应。
长期高血糖,几乎和加速血管老化画等号。
体检时空腹血糖保持在3.9-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 mmol/L,说明你的血糖代谢还算正常,血管健康状态也相对乐观。
可要是糖尿病早期,血糖控制不佳,那就可能给全身血管都带来灾难。
从视网膜到肾脏,再到手脚末梢的毛细血管,高血糖会逐步蚕食这些地方的血管功能,导致视力下降、肾病、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性心血管病是高血糖最危险的后果之一。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出至少2倍。
更麻烦的是,糖尿病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时才意外发现血糖异常。
要想血管不被高血糖“腐蚀”,平时注意控制饮食、规律运动,早发现早干预,才是关键。
血管硬化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它的年龄。体检中一个叫“动脉硬化指数”的指标,能很好地反映血管的弹性和通畅度。
这个数值是通过动脉搏动传播速度测算的,指数越高,说明血管越硬,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越高。
年轻人的血管柔韧性好,血流通畅,动脉硬化指数一般都偏低。
但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钙化,失去弹性,这个数值也会跟着上升。
很多老年人觉得头晕乏力、心跳不规律,可能就是因为血管硬化引起的血流阻力增加。
动脉硬化带来的健康隐患是全方位的。
冠状动脉硬化容易导致心绞痛,脑动脉硬化会引发记忆力下降甚至中风,肢体动脉硬化可能让手脚供血不足、发凉发麻。
更棘手的是,动脉硬化往往是不可逆的,能做的只有尽量延缓进程。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帮助血管保持“年轻态”。
血管状态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向标,还对很多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比如血管年轻,肾脏的过滤功能也会更高效,代谢废物的速度加快,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血管柔韧性好,眼底供血充足,视力退化的速度也会减缓。
更有意思的是,血管年轻还能间接改善免疫力,因为健康的血管能够为免疫细胞提供更顺畅的交通网络,让它们迅速到达需要的地方。
冯英秋.血管危险因素对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22-05-28
来源:梁医生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