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个载人深海探测计划,迈向6000米海底 | 海洋与湿地·资讯

360影视 2025-01-02 19:00 3

摘要:“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印度政府于2022年7月28日宣布了一项深海探险计划,旨在研制一款载人潜水器,能够携带3名科研人员潜入6000米深的海底,并配备一系列科学传感器和工具用于深海探测。该潜水器预计具备12小时的作业时间和96

深海探险计划,旨在研制一款载人潜水器,能够携带3名科研人员潜入6000米深的海底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王海诗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印度政府于2022年7月28日宣布了一项深海探险计划,旨在研制一款载人潜水器,能够携带3名科研人员潜入6000米深的海底,并配备一系列科学传感器和工具用于深海探测。该潜水器预计具备12小时的作业时间和96小时的应急续航能力。该计划的预计时间为五年,从2020-2021年开始,直至2025-2026年结束。那么,这个计划进展如何了呢?海湿小编检索了公开资料,梳理最新进展如下,供“海洋与湿地”读者们参考(仅供资讯参考)。

本文约3500字,阅读约8分钟

地球表面有超过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但深海区域却仍是人类了解最少的领域之一。前两年,印度启动了一项名为“Samudrayaan”的载人深海探测任务,计划到2026年将一艘载人潜水器送入6000米深的海底。这项计划被认为是印度深海科技发展的重要一步,同时可能为海底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打开新的大门。

深海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前沿领域,这里既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也充满了未解之谜。比如,海底存在着多金属结核,这些矿物富含镍、钴和锰等金属元素,可能在未来的能源和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深海生态系统充满了特殊的生命形式,它们如何在极端高压、低温、无光的环境中生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科学家们还希望通过深海研究更好地了解海洋在全球气候调节中的作用,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据报道,该潜水器名为“Matsya-6000”,采用钛合金人员舱,可容纳三名科学家进行长达12小时的深海探索。目前,“Matsya-6000”即将在金奈附近的海域进行无载人测试,随后将逐步开展载人测试,确保安全性和功能性。由印度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NIOT)牵头研发,历时三年筹备而成。图源:indiastrategic.in / NIOT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据该计划的官宣以及最新的媒体报道的介绍,“Samudrayaan”计划的核心是一艘名为“Matsya 6000”的载人潜水器。它的设计目标是能承受6000米深海的高压,这一深度的水压相当于地表压力的600倍,因此需要使用高强度的钛合金材料来打造潜水器的主体。项目负责人表示,这项任务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挑战,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展示,因为在极端深度下保证人员的安全是优先事项。为此,潜水器配备了先进的生命支持系统、通信系统和多重安全措施,比如通过母船进行远程控制的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多种救援方案。


NIOT公布的浅水/极地ROV(PROVe)的工作示意图。基于6000米级无人水下航行器(ROSUB 6000)的研发经验,NIOT采用自主方式设计并开发了浅水/极地ROV(PROVe),以满足浅水和极地地区的科学和工程需求。该车辆采用BLDC推进器进行电力推进,可在500米水深内的浅水中进行4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机动。该车辆配备了水下摄像机、照明灯、科学传感器(CTDO)、水下光谱辐照度计、扫描声纳、导航传感器和冰芯取样装置。PROVe可用于海洋学调查、港口和码头的搜救、生物多样性测绘、珊瑚礁监测、冰层厚度测量、视觉支持等。PROVe已在安达曼群岛进行珊瑚礁研究和阿拉伯海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最大下潜深度达200米。此外,PROVe还在孟加拉湾对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进行了90米深度的水下物体检查。在第34次印度南极夏季科考期间,PROVe在南极洲Maitri基地的Priyadarshini湖和印度冰障冰架进行了测试和验证,最大下潜深度达62米。图源:印度NIOT


“Samudrayaan”项目背后的研发工作由印度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NIOT)主导,这是一家隶属于印度地球科学部的机构。从上世纪90年代成立至今,NIOT已经开发了多种深海设备,包括遥控潜水器和自主水下机器人。这些技术的积累为此次载人深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最初印度计划通过国际采购获得一艘载人潜水器,但发现外购不仅昂贵,而且在操作和维护上对国际技术的依赖过高,因此最终决定还是要搞自主研发。这一决定,使得“Samudrayaan”成为印度科技自主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最新媒体报道显示,目前,该项目团队正在进行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潜水器的各个部分,比如电池、推进系统和通信设备,都已经完成了单独测试。下一步的重点是综合测试,也就是在模拟真实海洋环境的情况下,检查整套系统的表现。近期的一个重要节点是港口测试,这将是潜水器首次在海水中运行。测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人的系统测试,第二阶段则会安排三名科学家作为首批试航成员参与测试。如果测试顺利的话,那么,潜水器将在未来几年逐步进行更深层次的试验,最终进入6000米深海执行任务。



印度在地球上的位置鸟瞰。感觉一下。图源:百度地图


深海探测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意识到任务的严峻性。一位参与项目的科学家坦言,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中,任何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完美执行是任务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安全,项目团队还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合作,借鉴了载人航天任务中的技术和经验,特别是在生命支持系统和人员舱设计方面。

“Samudrayaan”任务的目标区域是印度洋中央的一片专属海域,这是国际海底管理局授予印度进行矿产资源勘探的区域。这片区域的海床上分布着大量多金属结核,这些资源可能在未来对印度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新闻稿里面也提到,鉴于目前国际社会对海底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尚存争议,因此“Samudrayaan”的重点是科学探索,而不是商业开发。团队表示,潜水器上的两只机械臂采样托盘将主要用于采集矿物样本,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海底资源的分布和成分。

除了矿物勘探,“Samudrayaan”还希望为其他科学研究提供平台。在未来的任务中,潜水器计划搭载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比如海洋生物学家、气候学家和地质学家。这些科学家将利用潜水器进行实验和观察,获取深海环境的第一手数据。项目负责人还提到,未来可能会优化潜水器的设计,以便在一次任务中搭载更多的科学家,从而提升研究效率。


在AUV方面,印度也在积极推进。另据《今日印度》在2024年12月的一篇报道,印度在2024年12月成功开展了一次突破性的深海探险任务,使用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海洋矿物探测器”(OMe 6000)对南印度洋4500米深的水热喷口区域进行了首次探索。此次任务由印度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NIOT)极地与海洋研究国家中心(NCPOR)联合执行,科学家们捕捉了高分辨率影像并收集了重要数据,揭示了该地区丰富的矿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这次发现不仅标志着印度在深海技术领域的进步,也为未来的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信息,同时推动了印度在全球深海探测领域的地位。图源:今日印度的报道


海湿小编注意到,《今日印度》的报道中提到,这一“载人深海探测计划”任务是被寄予了厚望的,“通过这一任务,印度将能够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和中国等拥有类似深海探测技术的国家站在同一平台上。该任务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深入海洋,探索深海资源,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并为印度的蓝色经济提供科学支持。”

其他公开报道还显示,虽然项目面临着技术和时间上的多重挑战,但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对任务的成功充满信心。对于他们来说,完成“Samudrayaan”不仅是“扬眉吐气”的职业成就,还是对印度深海科技实力的一次“试金石”检验。团队成员纷纷表示,科学探索本来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不过,他们也信心满满,借助毅力和严格的测试,配上“步步为营”的保障措施,大家相信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今日印度》的报道中还提到,如果这项任务顺利完成,“Samudrayaan”将为印度科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不仅意味着深海生态系统和矿产资源的进一步研究,也为印度海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项任务也标志着印度迈向了深海探索的新纪元,就像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推动印度太空探索的进程一样,深海探索将成为印度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以上信息观察,印度希望通过“Samudrayaan”,在深海科技领域跻身国际领先行列。或许正如报道中所称,这项任务不仅将为印度提供一艘先进的载人潜水器,也可能成为推动深海研究和资源开发的“重要里程碑”。让我们拭目以待。

海洋与湿地

专栏作者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资讯源 | 印度政府、NIOT、印度媒体
编译 | 王海诗(Amphitrite Wong)

编辑 | Linda

排版 | 绿叶

王 海 诗

Amphitrite Wong

【作者简介】王海诗(Amphitrite Wong)是一名热爱海洋的环境观察青年,求知、好学和热爱探索。关心海洋生物、环境健康以及人类健康。长期关注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污染问题、可持续渔业、以及社区粮食安全等议题,并努力通过分享知识和实际行动让更多人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引用本文】


王海诗.印度首个载人深海探测计划,迈向6000米海底.海洋与湿地.2025-01-02

全球环境治理·海湿专栏作者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利在千秋。©摄影:王敏幹教授(Prof.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参考资料】

https://pib.gov.in/Pressreleaseshare.aspx?PRID=1845765

https://www.niot.res.in/niot_deepseatech_en.php

https://www.indiastrategic.in/samudrayaan-mission-indias-first-crewed-deep-sea-mission-set-for-testing/

https://www.indiatoday.in/science/samudrayaan/story/india-deep-sea-mission-samudrayaan-southern-indian-ocean-hydrothermal-vents-2650369-2024-12-16

海洋与湿地·往期相关文

什么是深海采矿?与你我何干?

海洋动物在水面下2-3倍体长深度游泳,能量消耗减少30%

“暖块”之殇!400万崖海鸦因海洋热浪消失殆尽,种群崩塌

解读2024科学十大突破:RNA农药是什么?

保护非森林区域,对昆虫多样性为何重要?

鲸类研究,为啥难?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