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成长史|顾秉林: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有望成为世界一流的临床医院

360影视 2025-01-02 21:32 4

摘要:顾秉林:这背后的故事很丰富。一直以来,发展生命科学和医学是几代清华人的共同梦想。早在1985年,我们就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进入本世纪初,在深入研讨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生命科学和医学是发展最迅

十年风雨兼程 医者仁心筑梦

从初创艰辛到屹立京北

每一次跨越

都是对健康的深情守候

自今天起

医院将连载十年口述成长史系列

带您聆听那些关于

成长 挑战与突破的故事

让我们共同翻开这页历史

感受医院十年间的温暖与力量

秉 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现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院长。

采访人

请您讲述一下,当年清华大学建设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时代背景和初心。

顾秉林:这背后的故事很丰富。一直以来,发展生命科学和医学是几代清华人的共同梦想。早在1985年,我们就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进入本世纪初,在深入研讨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生命科学和医学是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影响最深远的重要领域,其进步将引领人类未来发展的新篇章。但是对于清华大学而言,医学领域尚属空白,生命科学也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学校确立了新世纪学科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在保持和发挥工科优势的基础上,加速理科、经济管理学科及文科的发展,同时力争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上有所突破。

清华大学的定位是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综合性意味着清华不应仅是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还应该涵盖理科、文科、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作出了很多努力。2001年10月成立了医学院,聘请吴阶平先生担任院长,赵南明教授担任常务副院长,他们为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我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我记得在刚刚上任不久,就有人向我建议: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必须发展生命科学和医学,特别是要有一流的临床医院。我一直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怎么才能拥有一流的临床医院,怎样发展好生命科学和医学,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付诸行动的重要课题。

医学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其中医学教育与临床医院的结合便是关键问题之一。医学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必须有临床医院作为支撑。因此,我们积极寻求与优质医院的合作,将解放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积水潭医院等医学机构作为我们的教学实习医院,并签订了相关协议。特别是2006年清华与协和在卫生部与教育部领导的促进和支持下,签署了《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当年9月正式举行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揭牌仪式。这种优势互补、强强结合的办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协和的一些医学骨干都曾得益于此。当时相关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有识之士都给予我们多种形式的支持。

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更希望拥有一家从一开始就按照我们的理念去建设和运营的医院。这一想法难免会引起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人告诉我,虽然建设医学学科对于提升大学实力至关重要,但医学太“烧钱”,一旦投入巨资却没能取得预期效果,不仅医学本身发展受限,其他学科还会受影响。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但我认为,为了清华大学的未来,我们必须坚定地走好这条路。至于如何筹集和有效使用好资金,则是需要我们细致规划的……

采访人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筹建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

顾秉林:首要的是要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来支持医学院和医院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原常务副校长杨家庆教授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积极联系企业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捐赠。其中,台湾企业家蔡其瑞先生就是一位重要的捐赠者。他最初是通过捐赠第六教学楼支持清华大学的教育事业,后来在我们的努力下,他表达了捐资建设医院的意愿。然而,由于资金规模的限制,他最终决定捐赠四亿元用于医研大楼的建设,而不是医院。

为了筹集建设医院的资金,我们又找到郭台铭先生。郭台铭先生曾捐资支持清华大学纳米中心的建设,他积极帮助我们联系其他潜在捐赠者。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最终联系到台塑关系企业的创办人王永庆。王永庆先生是一位杰出爱国企业家,一直希望将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运营模式推广到大陆,为大陆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作出贡献。因此,当得知清华大学有意建设高水平医院时,他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同时,我们也非常愿意将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运营模式引进来。

清华大学校园

当时的清华在医学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而王永庆先生希望他的资金能够投入到一个全新的、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当中。我们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建设清华长庚医院。2004年,我们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建设一家拥有1000张床位的高水平医院,并提出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养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旨在打造一家世界一流的临床医院。

签订协议后,我们马上成立了筹建指挥部,并开始着手选人和寻找院址等工作。筹建小组成员包括王志华、周月红和李涛等几位同志,他们肩负起了医院筹建的重任。然而,筹建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寻找合适的院址就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在北京市和昌平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确定了天通苑作为医院的地址。

现在来看,我们当年共同商讨的长庚模式基本上都落实了,唯一没有做的就是建设护士学院。王永庆先生一直极力主张能办一所护士学院。他认为中国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比例不对,应该是一个医生起码得有三个左右的护士来配合,而我们是一个护士盯着好几个医生,所以说很多医生是干了护士的工作。但这件事情我们一直没有推动下去。

采访人

清华大学为了筹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给予了哪些支持?

顾秉林:清华长庚医院在我心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担任校长期间的工作重心之一。对于从零开始建设一家高水平的医院,我们一直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拥有高水平的医学学科,而清华长庚医院的建成,正符合清华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服务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和人类的福祉。

首先,刚才我们谈到了最重要的筹资问题。后来,为了加快建设速度,我们大力推动并积极与各方面进行沟通,包括物色和选拔优秀的医学人才。我自己就曾带队前往美国访问,见到了很多著名的医生,包括后来加入清华长庚医院的王劲副院长。他放弃了美国的工作,毅然回国来到清华长庚医院工作。还有很多从其他大医院过来的医生,我们学校的领导都是直接找他们谈话,讨论医院的运行模式,并寻求帮助。第一批进入清华长庚医院的清华大学毕业生,也都是经过学校一个个考察的。从人、财、物三个方面,清华大学都给予了清华长庚医院力所能及的支持。

事实上,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最初筹集的资金不够用,我们与王永庆先生沟通,他又增加了一些资金。此外,大陆和台湾两地风土人情也不一样,双方有一些思想上的碰撞,但我们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清华大学的领导们对清华长庚医院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包括原常务副校长杨家庆、副校长岑章志和张凤昌,以及原任常务副校长、后来成为校长的陈吉宁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任医学院院长吴阶平,以及学校老领导如张孝文老校长、王大中老校长等,也对清华长庚医院的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

采访人

对于未来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您有哪些期待?

顾秉林:清华长庚医院开业已有十年,取得了很多成绩,也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成果,是值得祝贺的,但我想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清华大学对清华长庚医院有着很高的期待。因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但对生命科学和人类自身的理解仍然很薄弱,所以我们需要有高水平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科,以及好的临床医院来研究这些问题。另外,清华长庚医院有着很好的体系,比如评价标准等,医院还在人文关怀和康复等方面做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有了这家自己的医院以后,再逐步推动改进的。我们希望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

从最初确立建院标准看,我们并没有将这家医院仅仅定位于是国内最好的医院。而是希望建成一所在国际上都非常出名的医院。所以我衷心希望,清华长庚医院未来能够产出引领世界医疗水平的重大成果。我也希望在这里能够产生生命科学和医学诺贝尔奖。我想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太久,只要大家脚踏实地去做工作,就一定会成功。所以我们不仅局限于在国内领先,而是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医疗机构。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未来可期!

来源 | 健康界

记者 | 李子俊

卷首语 美编排版 | 于悦超

审核 | 韩冬野

要闻回顾 news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25新年贺词 · 拾阶而上 逐光同行

清华长庚眼科中心/BERI黄天荫、王亚星团队发表眼科AI基础模型泛化新成果

医院资讯 科普信息

操作简单 方便快捷

就医服务 便民信息

功能丰富 特色服务

来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