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元电影票回来了?均价连续4年超过40元,去年观影人次创近10年新低

360影视 2025-01-03 15:45 4

摘要:超3亿元的票房,可以说为2025年的电影市场开了个好头,尤其是今年元旦档期只有1天。但另一方面,与2024年元旦档3天15.36亿元的票房相比,今年元旦档的票房成绩并不算亮眼。

2025年伊始,电影行业出现新变化——电影票“降价”了,这次是从源头开始的调整。

△资料图,图片由CNSPHOTO提供。

01 19.9元的电影票回来了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1月1日21时54分,2025年元旦档票房破3亿元,《误杀3》《小小的我》《“骗骗”喜欢你》分列元旦档票房榜前三名。

超3亿元的票房,可以说为2025年的电影市场开了个好头,尤其是今年元旦档期只有1天。但另一方面,与2024年元旦档3天15.36亿元的票房相比,今年元旦档的票房成绩并不算亮眼。

面对市场新变化,片方开始“自救”。1月1日,《“骗骗”喜欢你》和《火锅艺术家》均向院线、影城发布影片调整结算标准的通知,数字2D版本结算标准统一调整为19.9元/人次。

制作人、监制、策划人谭飞认为,这样的调整无疑是一次聪明的市场举动。观众苦高票价久矣,“票价高”一直排在阻止观众进影院因素的高位。而这次两部电影的调价策略,显然是片方瞄准下沉市场的一次主动让利行为。

“这两部电影的类型是喜剧,市场的主力调性偏下沉,调低(结算)价格有利于降低下沉市场观众观影成本,从而吸引更多观众进场。从营销策略来讲,是用低价换取更多观众进场从而提升最终的总票房。这种策略效果如何当然有待检验,但我必须为这种灵活市场对策鼓掌。希望今后的电影可以随行就市、随市定价,而不要死守着一个统一价格。”谭飞说。

02 电影市场生变

近年来,全国平均电影票价持续攀升。电影票价一路走高,成为横亘在观众与影院之间的一道隐形“高墙”。在高昂票价之下,观影人次增长乏力,甚至在一些档期出现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档观影总人数为5.05亿人次,2024年为2.85亿人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票价对观众观影热情的抑制。

2024年,电影市场以425亿元总票房收官。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显示,2024年的总票房体量与2015年相当,同比下降23%。2024年,电影市场总观影人次破10亿,近10年场均人次震荡下降。此外,电影平均票价回调1%,与2023年基本持平。

值得关注的是,电影平均票价连续4年超过40元。2022年以来,电影平均票价一直处在超过42元的“高位”。

另据灯塔专业版,2024年10.1亿的观影人次,是近10年来的新低(2020年和2022年电影院长时间未开门除外)。电影市场观影的高峰期出现在2017年—2019年,每年有约17亿人次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观影人次减少,银幕数却连年增加。2014年,国内银幕数刚过2.6万张,自2015年起,电影行业蓬勃发展,银幕数突破3.4万张。到了2019年,银幕数达到6.8万张;2020年—2023年,银幕数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保持在8万张以内。到了2024年,银幕数迈过8万张大关。

从影院方面来看,以万达电影为例,其在2024年三季报中披露,2024年1—9月,公司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46.1亿元(不含服务费),同比下降25.9%;观影人次1.1亿,同比下降25.8%。

面对全国票房产出不足的情况,各家电影院积极调整业务,如结合各档期打造差异化营销活动,在电影院进行赛事直播,卖游戏与电影的周边衍生品及主题套餐等。

有分析认为,这两部影片的票价调整只是一个开端。电影票价的居高不下,根源在于电影制作成本、影院运营成本的不断攀升及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此次票价调整虽然为电影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要实现电影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电影制作方而言,应当更加合理地控制制作成本,如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过度依赖明星效应和高成本的制作技术,注重提升影片的内容质量和艺术价值。影院则需要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在市场供需关系方面,电影行业需要更加注重观众需求的挖掘,推出更多符合不同观众群体口味的影片,提高观影人数,缓解供需矛盾。(王怡菲)

中国商报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红网等

来源:中国商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