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回到家乡,当提及还在上学,下一句就一定是问哪所学校。这就已经成了How are you后一定会接fine, thank you一样。有时候回答起来自己还惺惺的,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知道接下来会迎来什么样的赞许,这么多年也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其实自己内心
在北京大学读博的日子:不只是学术,更是一场人生蜕变
【#北大博士日记】从小镇青年到北大博士,我的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在未名湖畔,在博雅塔下,北大宛如一座知识的殿堂。然而,在这里读书,快乐与否,是一个复杂的谜题。
☞从迷茫到清晰:
三年前,从山东最南部的三线城市,踏入了这所记忆中只听老人常说,在电视常看,民间敬畏但没人知道什么模样的北京大学。
每次回到家乡,当提及还在上学,下一句就一定是问哪所学校。这就已经成了How are you后一定会接fine, thank you一样。有时候回答起来自己还惺惺的,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知道接下来会迎来什么样的赞许,这么多年也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其实自己内心中是胆怯的。但是其实,比起夸赞,听到问一句累不累更暖心。在顶尖学府读博士,本该是意气风发,可其中滋味,如人饮水。
要说26岁博士毕业,那一定是天才。29岁博士毕业,也算是优秀的青年。要是32岁博士毕业,倒迷茫是常有的。环顾整个课题组,可能也只有导师年龄比你大了。
年龄渐长,看着同龄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我却还在这学术的苦海里挣扎。实验一次次失败,数据像是调皮的精灵,怎么都不肯听话。论文改了又改,却总觉得离完美相差甚远,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像是对我的无情审判。科研的压力如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感觉自己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途光明,却又看不清曙光。
经常有人会和我谈起,这种生活我真的爱吗?我不知道。我觉得我也是无奈的。但是如果小镇青年不通过学术觉醒的道路又能通过什么呢?总有一代人要努力,总有一代人要奋斗,总有一代人要肩负使命。来这里,做这件事,是我坚持了最久的事,也是赌的最正确的事。
北大是梦想的放大器,让平凡的心再次跳动。教科书中的人物,新闻联播中的大师,国家建设布局的协调者都有可能出现在你的课堂。场场爆满的历史课,慕名而来蹭课人数过多换到了理教,这在地方是少见的。只要你愿意,每日都可以奔赴各个校区接触不一样学科魅力,从燕园到学院路再到昌平200号,每一处魅力都是统一的,每一处都有其精彩。你想看到的书,京津冀三省有的都可以帮你调配,助力成长。在这里,学生工作,党务工作再也不是教室里的宣读教育,无论是光荣的革命老区还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企业,无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成就的改革前沿 还是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都会成长思政教育的落实点…………
可这里也有压力的阴霾。周围都是人中龙凤,竞争的激烈如同汹涌的暗流。每一次考试、每一次论文答辩,都像是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和高要求的学术标准,焦虑和疲惫也会悄然来袭。
但正是这些复杂的情绪交织,才构成了北大独特的生活画卷。在这里,快乐是有深度的,它不是轻松的嬉笑,而是在拼搏和成长中找到自我价值的欣慰。在北大读书,快乐是那深夜苦读后的一抹曙光,是迷茫中找到方向的坚定眼神,是挫折后仍勇往直前的无畏之心。因为我们知道,在这里经历的一切,都将铸就非凡的我们。
谁说读书很轻松# #读书出改变命运# #读书改变人生吗# #博士# #小镇做题家# #读书的价值分享# #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出路是什么# #教育# #北京大学# #北大学霸跨界记# #爆料# #人的命运天注定,你同意吗#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上班更苦还是上学更苦#
来源:研学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