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近期网上对张颂文肆意抹黑的不实之词?

360影视 2025-01-04 14:28 2

摘要:这些抹黑言行首先从他演的一部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开始,然后就是十八线演员和无良娱记的所谓爆料内幕消息,说张颂文有家暴性侵,偷锐漏锐的行为,有的好事者还指控张颂文在慈善捐款中的小气,说每次只捐十来元,总共捐款也就是三千多元。

最近张颂文遭到一系列的抹黑行为,强度之密集,爆料之惊人我想任何其他明星都没有这样经历过,犹如暴风骤雨向他袭来,远远胜过前一段时间对王宝强的攻击和造谣。

这些抹黑言行首先从他演的一部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开始,然后就是十八线演员和无良娱记的所谓爆料内幕消息,说张颂文有家暴性侵,偷锐漏锐的行为,有的好事者还指控张颂文在慈善捐款中的小气,说每次只捐十来元,总共捐款也就是三千多元。

面对这些泼来的脏水张颂文不像王宝强那样及时回应和澄清,而是选择沉默。张颂文要不要回应这些攻击性的抹黑行为?我觉得暂时沉默更好,也许是在收集不实之词的证据,把这些造谣诽谤之人送上法庭。

说张颂文家暴和在电影学院当老师时性侵的演员据说是张颂文的同乡,虽然她没有指名道姓,但从她描述的情节大家都认为是在影射张颂文。面对造谣生事,凭什么让当事人去自证清白?举报的人应该拿出证据说事,张颂文不回应不是软弱而是一种静观待变的智慧。

既然说张颂文有家暴或者性侵的行为,那起码要拿出录音、视频、聊天记录来佐证,不是空口说白话来肆意捏造。有人质疑张颂文199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北漂的时候,那个1987年生的十八线演员姜尘还只有12岁,难道那个女的12岁就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当了张颂文的学生不成?显然是无稽之谈,在造谣生事。

还有好事者说张颂文有200多次慈善捐款,每次都是10元,加起来也不到三千元,小气抠门。但事实又如何?这也是彻头彻尾的不实之词,有网友就分享了张颂文在2013年曾给需要帮助的聂鑫捐款3000元。甘肃发生地震的时候也捐了150万元,北京慈善基金会还曾在微博上发感谢帖,对张颂文的爱心捐赠表示感激。

有一个娱记叫江小宴的也唯恐天下不乱,爆料张颂文被税务机关约谈,有偷税漏税的行为。约谈是税务机关为了了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财务、以及涉税事项的具体情况,对纳税人的申报、缴税等涉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一种手段。

税务机关约谈分为预防性约谈、警示性约谈和处罚性约谈。如果不是处罚性约谈,明显存在涉税违章违法行为,凭什么说张颂文偷锐漏锐?张颂文是不是被税务机关约谈没有得到官方通报和回应,不能凭那个娱记说了就信以为真,成为事实。

抹黑攻击张颂文是从张颂文演的那部《清明上河图密码》开始的,我觉得讨论影视剧中的人物角色都属于正常的评论范畴,但不能仅凭某个角色来以偏概全,来全盘否定张颂文的演艺事业,甚至攻击挖苦嘲笑人家的长相外貌,这就超出了正常评论的范围。一部影视剧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如果剧本不行,导演不行,靠一个演员就能把一部戏演成功吗?我觉得不可能。

《狂飙》中饰演的高启强形象深入人心,观众对其有了固定印象。在《清明上河图密码》中他饰演的赵不尤是底层小吏,与高启强形象反差大,观众带着固有印象看新角色,会有心理落差,觉得表演有问题。再说本身这个电视剧的剧情就节奏时而拖沓、时而仓促,关键案件推理环节线索不清晰、逻辑连贯性不强,使角色推动剧情时显生硬。赵不尤角色行为有前后矛盾之处,让角色性格立不起来,演员表演难以让观众共情,导致观众认为是张颂文演技有问题。

还有所谓的行业内部人员爆料说张颂文耍大牌,端架子,与辛芷蕾搭戏的时候不配合,自以为是,我觉得这样的爆料同样不可信,是真是假只有辛芷蕾和张颂文清楚,道听途说只能说这是一种卑劣的传谣行为。张颂文从艺多年,在众多作品中展现了精湛演技,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其对待表演认真敬业,为塑造角色做大量准备工作,这种专业态度与耍大牌行为相悖。从与他合作过的演员、导演的评价来看,多数对他的人品和职业素养给予肯定。如合作演员周杰、周一围出面“认证”他谦逊、随和,没什么架子。

我觉得密集攻击抹黑张颂文的言行可能是资本的力量在作祟。有媒体指出,张颂文作为实力派演员,其演技和影响力对流量明星构成了威胁,因此可能遭到了资本的打压。资本通过水军和舆论手段,试图削弱张颂文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另外娱乐圈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利益纠葛所致。娱乐圈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使得明星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一些竞争对手可能通过抹黑对手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出于个人恩怨或嫉妒心理,对张颂文进行恶意攻击。

但不管怎样都不能无中生有,造谣生事任意抹黑诋毁人家。我认为要明确界定网络暴力的法律边界,加大对诋毁、造谣等行为的处罚力度。提升公众对网络暴力的认识和法律意识。让每个人明白,诋毁他人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如果触犯法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社交媒体和新闻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删除诋毁、造谣等不实信息。在网络上,我们应该倡导理性、客观的讨论氛围,避免因为个人喜好或立场不同而进行恶意攻击或诋毁。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来源:醽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