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三常态化 关注赛场的视角应该变化吗?

摘要:在几年之前单场赛事千人破三还是一件稀罕事儿,如今,赛事密集扎堆的情况下,千人破三亦很容易,一些热门赛事破三数量更是突破2000人、3000人大关。很显然,破三已经成为一件常态化的事情。那么,破三常态化的今天,关注赛场我们的视角应该发生哪些改变?

2024年无锡马拉松3423人破三;

2024年重庆马拉松1121人破三;

2024年北京马拉松3004人破三;

2024年南京马拉松2208人破三;

在几年之前单场赛事千人破三还是一件稀罕事儿,如今,赛事密集扎堆的情况下,千人破三亦很容易,一些热门赛事破三数量更是突破2000人、3000人大关。很显然,破三已经成为一件常态化的事情。那么,破三常态化的今天,关注赛场我们的视角应该发生哪些改变?

虽然以4分15秒跑完42.195公里的距离并非易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破三人数的增加,“破三=强者”这一观念急需转变。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太多初入马拉松赛场的新人用极短时间解锁了破三成就,也看到终点拱门临近3小时时密密麻麻的人群。

那么,新时期,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强者呢?

不少跑友应该记得,前不久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新的运动员等级标准,但很多人可能忽视了过去几年在该标准的变迁。事实上,这是最近几年的第二次调整,而关于三次调整前后男女的标准分别是:

男子:

一级:2:34:00——2:32:00——2:31:10

二级:3:10:00——2:53:00——2:5130

三级:4:00:00——3:02:00——3:00:00

女子:

一级:3:19:00——3:10:00——3:08:40

二级:3:50:00——3:22:00——3:20:40

三级:4:10:00——3:35:00——3:32:50

新时期什么标准呢。早期的破三大神,对应的是二级标准3小时10分还要快10分钟,那么当下的,门槛降低一些,至少具备2小时50分钟以内的成绩,可能2小时45分更为准确些,勉勉强强对标早期的破三大神吧。

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跑友们仍需努力。

当然,需要友情补充的一点是:因为国内的整体水平目前还处于上升期,目前的新标准也无法切实反映当下的情况,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的运动员等级标准门槛还会提升,用以准确的反映不同能力水平跑者之间的区别。毕竟成绩也是以比例来划分的。

说完关于标准转化的问题。再来聊一个新时期跑者们都不陌生的东西——破三榜单。过去的几场赛事,在比赛结束后极度配速都有发布破三榜单。这个东西做了也有几年了,说几点感触:

1. 虽然破三人数的增多,数据统计的工作量确实越来越多;

2. 部分时期,品牌的干预确实会让榜单的数据出现一定变化,但是随着破三群体数据的增多,品牌的干预对于榜单结果的影响也在下降。

这就延伸出两个可供讨论的点:

要不要看?要不要做?

要看,理由是因为数据更真实,甚至从一些小众品牌的增长我们也可以去深究究竟是品牌的发力在上升还是鞋款确实受到跑者喜爱。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品牌发力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品牌发力,说明品牌有事业心,至少是想认真搞跑步这件事,那么未来就会有好的产品产出。

要做。那么,如此庞大的数据群体,以什么样的形式做的更好?以及,在破三常态化的今天,是继续做破三榜单还是说国二榜单、国一榜单更为合适?

沿着前面的话题继续讨论,当下我们都清楚中国跑者能力水平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的幅度?我们似乎只能从每年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年度路跑白皮书中一窥。但是具体到某场赛事的变化呢?关于某某马拉松的赛事大数据报告似乎越来越少。

热门的赛事大家都爱去,冷门的赛事大家都思虑再三。那么,热门赛事是不是应该也有相应的东西来体现参与其中跑者的变化?

哪个群体参与的人数在增多?

哪个群体的成绩进步最为明显?

我们到底相比过去有多少变化?

似乎是很直观不那么难但是没什么品牌在做的事情?

只能盯着破三数据卷吗?

说到卷破三数据,这里也有一些思考。

当下不少赛事以破三人数为宣传点,用以体现赛事的受欢迎程度和竞技水准。诚然,破三数据确实一定程度上能体现这些。但是决定一场赛事好坏的根本还是其服务、组织。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破三人数这一问题。

显然,随着中国跑者能力水平的提升,破三人数还会增长。但这一增长肯定会有减缓的时候,届时,该如何宣传自己的赛事呢?

中国跑者单场破三人数已经很快来到了全球前五甚至前三的位置,不用那么卷,很快也会登顶头名的~当然,非要卷谁先拿下第一的话,确实值得看看。

聊赛场很难不聊到的一个问题:国内的大多数赛事在很多方面保障和管理工作都做的很好,甚至是过好,但是在很多偏向跑者的专业层面还有环节可以更好。当下和未来,如何衡量好各方带来优质的赛事体验、直播解说服务,是持续观察的点。

这点,感觉随着国内金标、白金标赛事的增多以及跑者的倒逼之下,会迎来改变。毕竟,中国路跑的市场还是很大的。

最后,就如同前脚掌落地还是后脚掌落地的探讨一样。在以前是问题,在当下不是。持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对了,绝不能固步自封。

来源:体育大师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