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有一部电视剧里有过她在广播电台里劝导中国军民放弃抗日的演讲词:“抗日救国?笑话。你在战场上死了,被官老爷们称为牺牲。可你知道牺牲是什么意思吗?牺牲,就是你被人给宰了,然后把你的人头砍下来,放到了供桌上,就像猪羊一样当贡品。”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在抗日战争时期,以中文艺名走红,成为日军文化侵略中国的工具,战后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日中友好。
在抗战时期,广播电台里经常充斥着她甜腻的嗓音和《夜来香》的歌声。那种透骨的声音,成为那时候软化中国军民奋起抗日的消音器、腐蚀剂。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里有过她在广播电台里劝导中国军民放弃抗日的演讲词:“抗日救国?笑话。你在战场上死了,被官老爷们称为牺牲。可你知道牺牲是什么意思吗?牺牲,就是你被人给宰了,然后把你的人头砍下来,放到了供桌上,就像猪羊一样当贡品。”
李香兰的人生,既反映了近代中日关系的跌宕起伏,警示文化侵略的危害性,同时也提醒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应该重视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李香兰是日本人,却以中国艺名走红三四十年代的大江南北;她是文化侵略的工具,却在战后致力于日中友好。
这样一位命运多舛的女子,她的人生轨迹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近代中日关系的坎坷和跌宕。
李香兰出生在1920年的辽宁奉天附近的北烟台,也就是现在辽宁省的灯塔市。不过,她不是出生在中国家庭,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家庭。
谁也想不到,这个原名叫山口淑子的日本女孩,后来以李香兰之名在中国文艺界掀起轩然大波。生于乱世,长于乱世,她的命运注定与那个动荡的年代纠缠不清。
李香兰出生不久,他们全家移居到了抚顺。
1932年,发生了平顶山惨案。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好河山陷入日军铁蹄之下。1932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夜,辽东民众抗日自卫军途径此地,袭击了“杨柏堡采炭所”等地。
第二天,日军以平顶山村民没有报告他们,便以村民全部“通匪”为名,出动守备队和宪兵队包围了平顶山村,将全村三千多名男女老幼驱赶到平顶山下,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日军先是用机枪对着集合起来的村民扫射。扫射过后,他们担心村民还有漏网侥幸活着的,又用刺刀对着这些尸体,重新刺杀一遍。遇到有些死去的孕妇,他们拉开这些孕妇的肚子,把腹中的婴儿都要挑出来 。
事后,日军为了掩盖罪行,用汽油焚尸,放炮崩山,将平顶山村的殉难者尸骨全都掩埋于山石下面,并纵火烧毁了全村八百多间房屋,将平顶山村夷为平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 。
在平顶山惨案中,日本军方怀疑李香兰父亲有可能和中国抗日者有联系,拘留了她的父亲。这件事过后,李香兰一家迁居沈阳。
就在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上,李香兰认识了一个和她同龄的俄罗斯犹太裔少女柳芭。柳芭建议她当歌唱演员。李香兰家人表示,没有这方面的渠道。柳芭表示,她愿意把幼小的李香兰引荐给苏联著名的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就这样,李香兰由此拜波多列索夫夫人为师,走上了歌唱的道路。
因为李香兰生活在中国,如果继续使用山口淑子这个日本名字,她的演艺道路肯定会有许多坎坷,因此,为了迎合大众情绪,她把山口淑子这个名字隐藏了起来,以一个中国女孩的面目出现在大众面前。
1933年,李香兰为了让自己更像一个中国人,认了一个中国人李际春为养父,因此得名李香兰。
李际春,直隶丰润南关人,抗战时期著名汉奸。早年考入开平武备学堂骑兵科,和吴佩孚是同窗好友。民国初年外蒙古王公、活佛等受沙俄指使,背叛祖国宣布独立。李际春率部昼夜兼程,第一个攻进库伦,纵兵殃民,横征暴敛。抗战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并极力劝说吴佩孚出山任伪华北政府要职,遭到吴佩孚严厉拒绝。新中国成立后被以汉奸罪处决。
从此,在这个世界上,山口淑子这个名字消失了,多了一个叫李香兰的女孩。这个决定,让一个十几岁的少女走上了一条毁誉参半的争议人生之路。
1934年,李香兰来到北平,以“潘淑华”这个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书。
这个过程,是不是和日本间谍川岛芳子的命运正好相反?李香兰是认了一个中国养父,以中国人的面目出现在大众面前;而川岛芳子则是认了一个日本养父,以日本间谍的面目出现在大众面前。
李香兰,这个名字多么富有诗意啊,就像夜来香的馨香一样,轻描淡写之中,不动声色,就轻易沁入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田里。
此后,她被日本关东军花大力包装,作为中国歌星隆重推向市场,后来,她来到上海滩,成为与龚秋霞、周璇、姚莉、白光、白虹、吴莺音齐名的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也成为美化关东军侵略的糖衣炮弹。可见,这香气袭人的背后竟然暗藏着文化侵略的罪恶种子。
不过,她的歌声确实美得惊心动魄:
那南风吹来清凉,
那夜莺啼声齐唱,
月下的花儿都入梦,
只有那夜来香
吐露着芬芳。
我爱这夜色茫茫,
也爱这夜莺歌唱,
更爱那花一般的梦,
拥抱着夜来香,
吻着夜来香。
夜来香,
我为你歌唱。
夜来香,
我为你思量。
啊・・・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思量。
那南风吹来清凉,
那夜莺啼声齐唱,
月下的花儿都入梦,
只有那夜来香,
吐露着芬芳。
我爱这夜色茫茫,
也爱这夜莺歌唱,
更爱那花一般的梦,
拥抱着夜来香,
吻着夜来香。
夜来香,
我为你歌唱。
夜来香,
我为你思量。
啊・・・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思量。
夜来香,
夜来香,
夜来香。
《夜来香》的旋律一经她动人的歌喉唱出来,便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阵靡靡之音的风潮。不过这风潮不是催人奋进的旋律,而是让中国人民放下手中的武器,变成顺民亡国奴。很显然,李香兰的歌声,就是一剂毒药。
那甜美的嗓音,搭配着精致的容颜,轻而易举就俘获了无数中国观众的心。
这样的才情和魅力,本该是一份珍贵的艺术财富,然而,却被日本侵略者看中,成为了他们施行文化侵略的利器。
伪满洲电影协会向李香兰伸出了橄榄枝,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邀请。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够享受优渥的待遇,受到万人追捧,对于一个年轻女子来说无疑是难以抗拒的。她选择了接受,从此便成为了日本文化侵略政策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李香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她出演的电影、演唱的歌曲,都在潜移默化地为日本侵略者粉饰太平。
她的粉丝们对她如痴如醉,盲目地相信着她传达的一切信息。就连当时重庆防空洞里都有很多人在收听李香兰主持的广播电台的节目。
这种文化侵略的杀伤力,有时候比枪炮更加可怕。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1945年,随着日本投降,这场持续十四年的侵略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作为文化侵略的重要人物,曾经叱咤风云的李香兰,也在这场巨变中难逃厄运。她被中国政府逮捕,面临着汉奸叛国罪的指控。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判决一个战争罪犯,必须要验明正身。就在验证李香兰身份的时候,大家才知道一个惊人的事实——李香兰根本就不是中国人,而是货真价实的日本人。虽然她的养父是汉奸,但她本来就不是中国人,自然就不能以汉奸治她的罪。
根据《日内瓦公约》,李香兰作为日本公民,秉承日本军国主义的旨意,充当文化侵略中国的工具,也是合乎情理的事。这么一来,李香兰的那些行为,就和所有放下武器的二百万日本普通士兵一样,她在战后只能算是战俘,而不能算罪犯。
这个身份的揭密,成了她逃脱被惩罚的原因。这是何等讽刺的转折啊!正是她隐藏多年的真实身份,反而在最危急的时刻救了她一命。
李香兰从被捕到释放这个过程,又和川岛芳子的命运恰恰相反。李香兰是以中国人的面目出现,以日本人身份逃脱惩处,而川岛芳子则是以日本人的身份出现,最终以中国人的身份被处决。
战后被判无罪的李香兰跟随着众多的日本侨民返回了日本,但她并未就此淡出历史舞台。她改嫁给外交官大鹰,以大鹰淑子的身份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
更令人玩味的是,这位曾经的文化侵略工具,转而投身于中日友好事业,在日本参议院任职长达18年。
岁月流转,当年那个用甜美歌声迷惑中国民众的少女,到晚年却成为了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中日友好使者,后来多次访问中国,播撒着中日友好的种子。
她的一生,就像是一部浓缩的中日关系史,充满了矛盾与复杂性。
回望李香兰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她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这段风云历史的亲身见证者。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战争年代,每个人的选择都会被历史记住,每个人的行为都会被放置在历史的天平上被久久衡量。
当这些选择与人类正义、大是大非相背离、相抵触的时候,即使最终得到被侵害国家人民的宽恕,也永远会在历史的记录中留下永远抹不去的污点。
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文化侵略的危害,往往比军事侵略更为持久和深远。其毒害也更为严重,更加难以清除。
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民族的认知,动摇一个国家的认知根基。李香兰早期的人生经历,正是这种文化侵略的典型代表。
时至今日,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既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也要时刻警醒。保持理性,时刻警醒,就是要在今后的中日关系上,既要坚持我们自己的原则立场,秉持和平友好交往的态度,又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再次给我们中华民族和国家造成伤害。
和平年代里,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战争时期。
李香兰的故事,或许正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历史的重重面相,也映照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平安宁的环境,容易让人们忘乎所以,也容易让人们忽视历史教训。假如我们不明白这一点,和平安宁的社会,非常容易孕育战争。
战争与和平,原本就是一对双胞胎,和平孕育战争,战争的结果,就是和平。战争的来临,不是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有人说:“我们只想要和平,我们不需要战争。不管是什么样的战争,我都坚决反对。”
请你们记住我说过的话,毫无疑问,这个人一定是汉奸。因为汪精卫当年在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就是持有这样的观点。战争,历来就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种。只要有人侵略我国领土,我们必须拿起武器,以正义的战争,抵抗非正义的战争。这就是我们对待战争应有的坚定态度。
来源:净水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