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务员“退居二线”政策,本是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提升整体活力的重要举措,自上世纪 80 年代出台后,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这一政策在部分地区的实施却出现了严重问题,“退居二线”竟然与“吃空饷”画上了等号,实在令人担忧。
公务员“退居二线”政策,本是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提升整体活力的重要举措,自上世纪 80 年代出台后,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这一政策在部分地区的实施却出现了严重问题,“退居二线”竟然与“吃空饷”画上了等号,实在令人担忧。
就拿一些地方的情况来说,在不少县,科级领导干部里退二线的比例能达到 20%至 30%,甚至更高。这些退二线的干部,本应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在基层,一些退二线干部完全背离了政策初衷,自认为给年轻人让了位置,就开始摆老资格,无视单位管理规定,长期脱岗不上班,把“退居二线”当作了“提前退休”“带薪养老”,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的形象和公信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组织管理角度看,干部年轻化进程中,对退二线干部的安置缺乏合理规划。年轻领导不敢给他们安排工作,怕得罪人;以前的下属也不便指挥,单位也没有明确的后续工作安排。这使得退二线干部处于一种“上班没事干,不上班又违纪”的两难境地,时间一长,部分人就选择了不来上班,而单位对此也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从干部自身来讲,一些人思想觉悟不高。职务变动后,心态失衡,没能及时调整状态,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对组织心怀不满,四处传播负面言论。过去担任领导职务时还能自律,退二线后就放纵自己,觉得该享受清闲了,对单位的工作彻底不管不顾,完全丧失了作为公职人员应有的责任感。
这种“退居二线”变成“吃空饷”的情况,危害十分严重。
对年轻干部来说,他们看到退二线干部不干活还拿工资,心理容易失衡,进而产生“躺平”思想,对自身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使整个年轻干部群体的奋斗精神受到打击。对于在职的实职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副职,本身工作压力大,看到退二线干部如此轻松却待遇不减,工作积极性会受到极大挫伤,也会盼着早日退二线,严重影响工作的推进和事业的发展。
这个情况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政策执行和监督存在漏洞。一方面政策规定不够细致明确,存在模糊地带,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同时,监督机制不完善,对退二线干部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他们长期游离于制度约束之外,“吃空饷”现象愈演愈烈。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双管齐下。
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完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根据退二线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工作岗位和职责,避免“一刀切”的简单处理方式,让他们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无所事事。
在监督管理上,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和审计机制。定期对退二线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查看他们是否履行了相应职责;同时,要加强财务监管,杜绝不合理的薪资福利发放。此外,还应设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公示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一旦发现“吃空饷”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公务员“退居二线”政策不应被扭曲,我们迫切希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让这一政策回归正轨,使公务员队伍更加清正廉洁、务实高效,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来源:职场参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