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看见了一定要保护:辐花苣苔

360影视 2025-01-05 18:20 4

摘要:根状茎:短。叶片:基生,数量较多,纸质,多呈椭圆形,稀狭倒卵形,长1.25厘米,宽0.72.8厘米。先端微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小钝齿,两面密被贴伏的白色短柔毛。侧脉每侧34条,叶柄长0.64厘米。花序:聚伞花序约有3条,每花序有59花。花序梗长35

辐花苣苔(Oreocharis esquirolii H. Lév.)是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的一种多年生小草本植物,以下是对其详细的介绍:

一、基本特征

根状茎:短。

叶片:基生,数量较多,纸质,多呈椭圆形,稀狭倒卵形,长1.25厘米,宽0.72.8厘米。先端微尖或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小钝齿,两面密被贴伏的白色短柔毛。侧脉每侧34条,叶柄长0.64厘米。

花序:聚伞花序约有3条,每花序有59花。花序梗长35厘米,与花梗均密被短柔毛。苞片对生,极小,钻形,长1.52毫米,被短柔毛。花梗长0.64毫米。

花萼:钟状,长2.2~3毫米,4~5裂至近基部,裂片三角形,稍不等大,宽0.7~1.1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

花冠:紫色或蓝色,辐状,直径约1.2厘米,4~5深裂。筒部长约2毫米,无毛。裂片披针状长圆形,长6~7毫米,宽2~3毫米,顶端微钝,外面上部被短柔毛,内面无毛。

雄蕊:45,不等长,花丝长2.57毫米,疏被短柔毛。花药宽椭圆形,无毛。

雌蕊:长约5毫米,子房卵球形,长2毫米,被短柔毛。花柱长3毫米,无毛,柱头近截形。

果实:蒴果线状披针形,长约1.1厘米,宽2.8毫米,疏被糙伏毛。

种子:细小。

二、生长习性

地理分布:仅分布于中国贵州兴仁及贞丰一带,是贵州特有的植物。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1600米的山地灌丛中或林下。

气候特征:分布区为中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相对湿度75%左右。

土壤要求:母岩为页岩或石灰岩,要求半庇阴、湿润且凉爽不积水的环境。

三、繁殖方式

辐花苣苔的繁殖以引种为主,通常在10月采种。由于种子生命力弱,宜现采现播。播种时需搭荫棚,保持湿度75%左右,不积水,通风凉爽。由于种子小,覆土宜细、薄,并加盖覆盖物,以便顺利越冬。

四、科学价值

辐花苣苔为单型属,对研究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五、观赏价值

辐花苣苔花色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庭园林荫观赏植物。

六、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辐花苣苔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以及《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Ⅰ级。

种群现状:辐花苣苔的居群数量明显下降,目前仅分布在贵州兴仁及贞丰两个县的龙头山脉,个体数量有限,且密集在一起,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栖息地明显退化,面积未来可能下降30%。

保护措施:针对辐花苣苔的保护,已有相关机构和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开展辐花苣苔居群生境调查,筛选与该物种生境气候类似的区域进行近地保护及野外回归试验,以及建立辐花苣苔的繁育技术体系等。这些措施旨在扩大辐花苣苔的野外种群数量,并为其生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方法参考。

辐花苣苔是一种珍稀的植物资源,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加强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了解。

#深度好文计划#

来源:小曹的科学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