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新秀频出:今年,张朝阳第二次举办跨年演讲,聚焦量子力学;雷军首次参与跨年演讲,与网友围炉夜谈;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院等媒体平台和机构进驻跨年演讲,一众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登台开麦。
新重庆-重庆日报 伏一晨
元旦刚过,跨年演讲再度引发舆论关注。但大家讨论的并非出圈金句,而是跨年演讲中的一些变化。
一是新秀频出:今年,张朝阳第二次举办跨年演讲,聚焦量子力学;雷军首次参与跨年演讲,与网友围炉夜谈;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科技馆、中国科学院等媒体平台和机构进驻跨年演讲,一众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登台开麦。
二是热度遇冷:今年,罗振宇和吴晓波都举行了第十次跨年演讲,相比前几年,二者获得的关注都有一定幅度下滑。有人统计近期跨年演讲的微信指数,其下降程度较去年同时期近乎“腰斩”。
一种文化现象,也折射着一类大众心理。跨年演讲赛道的变化,揭示着文化消费市场的哪些变与不变?跨年演讲,又到底该怎样开讲?
雷军2024年度演讲画面。/重庆瞭望截图
首先要问,跨年演讲,有何魅力?
锚定年关的仪式感。
时间成就了跨年演讲。对不少人来说,年是最重要的时间刻度,选择以怎样的方式跨年,也像是选择了怎样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而跨年演讲便深深切中了这样的个体需求,其一反传统歌舞跨年、晚会跨年的感性输出,用理性的话语串联起连接观众的情感纽带。
此外,许多跨年演讲也有明确的目标受众,或是服务创业者的求知,或是阐释文艺青年的思考,其精细化传播的特点更强化了目标客群的仪式感,让人们在自发观看与转发中收获着社群归属与自我认同。
对齐知识的“颗粒度”。
知识造就了跨年演讲。从内容的供给来看,跨年演讲的主体往往是行业先驱、商业精英,自带高位视角,他们的表达支撑起了跨年演讲的价值。
从社会的需求来看,知识焦虑、职场焦虑、生活焦虑也促使着人们主动获取新知、打破认知的不对称。而跨年演讲提供了这样的契机,让人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让大众通过新的渠道革新自己的知识库。
拥抱正向的情绪价值。
情绪托举着跨年演讲。在今年跨年演讲相关的话题讨论中,有这样一条评论获得高赞:“一个人在外奋斗打拼,依然选择了看演讲跨年,倒不是一定要认知升级,只是一年中也没听到多少鼓励的话,希望通过看跨年演讲给自己鼓鼓劲。”
这也道破了跨年演讲在很多人心中的意义。人们希望借由意见领袖之口,找寻一种内心的笃定与安宁,在肯定自我与充实思想的过程中,树立起对明天的信心。
张朝阳2025跨年演讲《生活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重庆瞭望截图
可以看到,跨年演讲有其独特的破圈基因,但为何近年来出现热度遇冷的现象?病因恐怕不在形式上,而在内容中。
套路、鸡汤层出不穷,引人反感。
思想含金量高,曾是跨年演讲受人热捧的原因之一,而当这一特质被丢掉,跨年演讲也就自然滑向低谷。
眼下,有的跨年演讲东拼西凑、缝缝补补,一味用名人名言来呼应现实故事,用道理来解释道理,知识被强硬缝合,难成体系;有的危言耸听、自相矛盾,一方面PPT里大字写着“面对变局泰然处之”“乐观是对抗生活的最好解药”,一方面嘴里又满是“迭代”“新趋势”“新变化”,让听众的焦虑感“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还有网友总结了某位大咖的一次跨年演讲,发现其4个小时的演讲中,“就这么”这个口头语出现了10次,被用来总结其举的某些商业案例的成功之道。这种简单且套路化的归因方式,看似提供了一个直接的答案,却模糊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不仅难以带来价值,更可能传播思维谬误。
思想秀变成商业秀,招人质疑。
人们观看跨年演讲,是希望看到提纯的观点。但眼下,许多跨年演讲变了味,逐渐从思想的交锋走向流量的变现与寻租。
有的“跨年演讲”舞台,不仅每个篇章、每段故事都有品牌露出的“硬广”,更有许多为新兴商业体“立传”,讲述其奋斗故事的“软广”,网友称难辨广告与真正的内容。
更毋庸提一些跨年演讲,其举办本就依赖演讲者自身的粉丝效应,依赖存量用户靠情怀买票,却仍将演讲过度捆绑上商业,将思想分割为一个个的推销信息,叫人失望。
形式华而不实、虚浮冗长,使人厌倦。
“看跨年演讲跟买不靠谱的保健品没有区别”,这是近年来围绕跨年演讲所产生的网络段子。而在段子的另一面,跨年演讲十句话精简版、跨年演讲金句浓缩版等等总结也在网络上频现。这足以说明,许多动辄数小时的跨年演讲,看似丰满翔实,实则灌水严重、内容乏善可陈,更难以化为生活经验,指导人们解决现实问题。
有媒体总结,不是跨年演讲的人变了,只是他们所讲的知识已经与当前的社会需求不符,或许正因为跨年演讲一直没变,才让它的结局变了。
“青春大讲堂——2024成都城市跨年演讲”现场画面。/人民网
换个角度,跨年演讲的局部遇冷,也恰恰说明这届观众没这么好糊弄。跨年演讲必须走出因循守旧,不能再大煲鸡汤,要走向多元开放、拿出真材实料。
目光打开些,百花齐放才是跨年演讲的“next level”。
跨年演讲立足于知识分享,这方舞台,从始至终都该容得下更多元的表达。
拿近年流行起来的跨年科学演讲举例,其没有豪华的舞美,没有流量网红站台,只有科学家们精心准备的科学实验和深入浅出的科学道理。其中一场直播里,有高中学生留言,因为这样的跨年演讲坚定了自己选择科学研究的志向。
跨年演讲的门槛也可再低些。去年,成都市举办了“青春大讲堂——2024成都城市跨年演讲”,台上的主讲人不是明星大腕,而是在成都追梦的青年,他们的故事或许不算跌宕起伏,却也映照着城市居民的真实关切,值得被听见。
内容靠谱些,有货的思想比花哨的口条更重要。
跨年演讲遇冷,也启示着演讲者,公共表达就要接受公众评说,直面观众考验,嘴里有词终不如心中有货。
去年,某知名商业咨询师的年度演讲,便出现了引用案例数据错误的问题,其在舆论爆发后还曾硬撑辩解,但最终被迫书面、视频道歉,其口碑也遭遇“翻车”。
尤其是眼下,许多跨年演讲也是串联知识付费的一环,更需把好质量关。不仅要避免谬误和错误的引导,更要主动挤掉水分,拿出更多干货。要意识到,人们是为知识付费,而不是为了披着知识皮囊的常识付费。
态度真诚些,一味说教的宏大叙事,不能代替真实生活的柴米油盐。
近期的一个网络热词,或可精准概括当下跨年演讲在许多人心中的感受:爹味。可见,当演讲者把自身束之高阁,忽视真实的大众生活,也就自然失去了流量与共鸣的基本盘。
不妨看看今年参与跨年的两位新秀:雷军选择以“陪伴”为基调,在直播中晒出自己在小米工厂拧螺丝并在车间地板上睡觉的照片,自曝纯属摆拍,毫无架子,与观众幽默互动;张朝阳的量子力学演讲看似专业,却聚焦普通人的生活与人们可感的历史,带着许多成年观众一起推导、计算,挑战物理题目,传递最真切的一份获得感。
跨年演讲不可能给出百试百灵的成功方法论,也不能走向“听懂掌声”的成功学营销。或许,回归聊天的本质,让知识重新流动,才是跨年演讲应该拾回的真谛。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