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不再公布录取数据,是给中产家庭减轻压力还是反向增负?

360影视 2025-01-06 10:43 3

摘要:300多年前考入哈佛大学,只需三个简单步骤:用拉丁文阅读维吉尔和西塞罗的原著,展示希腊语的阅读知识,然后你就被录取了。

300多年前考入哈佛大学,只需三个简单步骤:用拉丁文阅读维吉尔和西塞罗的原著,展示希腊语的阅读知识,然后你就被录取了。

300多年后考入哈佛大学的几率不足4%,相当于来自全球的96%的优秀候选人会被拒之门外,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拉丁文或是希腊语,而是因为申请过程和规则变得更加复杂。

如今就算你手握完美的GPA、SAT1500分以上,会好几种语言,还有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科研项目以及领导力和社会服务经历等,哈佛的大门还是有可能不为你敞开。

图源pixabay

实际上,不仅仅哈佛,美国其他顶尖大学同样是这幅冷面孔。

随着大量申请人涌入,美本竞争加剧,审查也愈发严格,录取率极速下滑,拿offer成了一门玄学。

每年各学校的最新申请数据成了一种线索,不少学生和家庭希望能借此了解规则和录取偏好。

然而今年早申,哈佛大学打破多年来传统惯例,决定不在发布录取通知的当天公布新生数据,一时掀起千层浪。

去搜集美国前30大学的早申数据时,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院校都已拒绝披露整体录取状况,只不过他们没有像哈佛那样摆在明面上说而已。

这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担忧一个问题:没了官方数据,我们该如何了解真实录取?中国孩子想进顶尖美本,路是更难走了么?

美本前30大学

录取透明度堪忧

斯坦福大学早在2018年就发布声明称,不再公布本科早申轮和常规轮的申请数据,因为他们想淡化外界对录取率的过分重视

斯坦福大学教务长佩尔西斯·德雷尔表示,当学校公布录取数时,很多报道只是在确定哪些大学需求最大,录取率最低,这偏离了斯坦福为更多学生提供教育机会的重点。如果只关注录取率,那些原本有机会的优秀学生可能会因不自信,而选择不申请,这将是莫大的遗憾。

2018年斯坦福做出此举动后,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大多数同行院校最初拒绝效仿,然而很快打脸时间就到了。

两年后,康奈尔大学宣布从2024届开始停止公布数据,大学将在招生年结束后再公布。此举是因为学校不想打击合格申请者的积极性,鼓励多元化学生考虑康奈尔

四年后,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入队伍。

普林斯顿在2022年时就表示近年来已停止在官网上公布早申和常规轮以及转学的年度录取率、SAT和GPA分数,以此来减轻潜在学生及其家人的申请焦虑

宾大也是在2022年首次拒绝透露录取率,决定不公布详细的录取数据,招生主任惠特尼·索尔 (Whitney Soule)表示,学校关注的不是入学难度,看重的是人。

当外界只关注到今年哈佛不再第一时间公布数据时,达特茅斯大学也于12月16日在官网直言在“招生活跃周”内不公布录取数和录取率,新政策旨在“减轻藤校录取难度带来的压力”。

该校助理副校长兼本科招生主任凯瑟琳·贝泽拉表示:“只将录取学生的才能、抱负、求知欲和加入达特茅斯的愿景归结为录取率,这有些过于简单。”

哥大现在的态度有点摇摆不定,哥伦比亚学院和工程学院只公布了申请人是5872名,暂未透露录取率,巴纳德学院直接效仿哈佛,均未公布申请数或录取率。按照这趋势,哥大离不公布数据也不远了。

今年八大藤校中,只有耶鲁和布朗这两个「独苗」在硬撑,放榜第一时间内公开了数据。

耶鲁今年收到了6729份早申,最终只从中录了10.82%的人,即728人,71%被拒,17%被defer,1%的人撤回了申请或材料不完整;而布朗今年从5048名申请者中选拔出906名才华横溢的学生,虽然未直接强调录取率,但也能计算出。

前10大学中,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毫不吝啬地公开了数据,加州理工学院杳无音讯。

杜克早申数达到创纪录的6627份,比去年增长了8%,849名学生录取,早申录取率约13%,其中672人就读三一学院,177人入读工程学院,申请人数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英国、加拿大、印度和巴西。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ED1录了551人,其中68%的学生计划就读文理学院,其余选择工程学院,该校还详细描述了申请者活动情况,比如87%的人有过兼职、实习经历;53%积极参与艺术活动;61%参与体育运动;43%参与政策或倡导工作。

西北大学早申数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约为6,000人,比去年增加了15.5%,录取了近五分之一的人,录取率降至20%左右。

莱斯大学今年是首次引入ED2申请,ED1阶段从2970名申请者录了13.2%的人,申请再创历史新高,录取率也在持续下滑,官方把这归因于申请数和QuestBridge录取数增加及新增的ED II轮次。

前20大学仅剩莱斯大学和圣母大学,其余的芝加哥大学和范德堡大学均未公布。

芝大不公布详细数据已是人尽皆知,2022年它破天荒也只放出了自己的CDS数据表,到现在其官网中也只能查到2021到2023年的数据。

范德堡大学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没有公布ED1数据了,2021年12月该校ED1数据被无意中提前发布后随即又删除,其本科招生主任道格·克里斯蒂安森 (Doug Christiansen) 是想将ED1和ED2数据统一发布,这样才能更全面反映录取情况。

前30大学中仅埃默里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有完整的数据,其他几所要么暂未放榜,要么保持高冷态度,没有任何数据,也没给出具体解释。

招生数据是一个量化标准,多年来,申请者根据这些详细数据来了解该校的招生情况、喜好和录取趋势,同时衡量自身竞争力,进而合理调整选校策略。

2022年当宾大和普林斯顿不在放榜日公布数据时,哈佛院长William R. Fitzsimmons还表示,哈佛会公开更多信息,让大家对招生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

今年五月,他再次重申这一理念:透明度越高,哈佛就能吸引到更多优秀人才。

可几个月后突然翻脸,再也没人相信官方承诺。

如今,不公布数据似乎成了名校们的鲜明特色,他们给出的理由殊途同归:哈佛把这一决定归因于最高法院的裁决,但后来也隐约提到了想减少申请人焦虑。斯坦福、普林斯顿、宾大、达特茅斯和哥伦比亚大学也有类似表述。

总之,在这些不公布数据的名校看来,录取率就是拒绝率,标明录取率,尤其数字还很低时,只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吓跑申请人。

学校不公开完全是为申请者心理健康着想,以免恐慌。

把录取率变成秘密,

就能缓解焦虑,减轻压力吗?

当录取率变成不能说的秘密,一系列问题来了:公开数据真会伤害到申请人么?用隐瞒数据,就真能缓解焦虑、减轻压力吗?

显然不会!

这就像是现实版的「掩耳盗铃」,眼睛看不到数据,心里就不焦虑了呗。

或许学校是想关心学生,但隐瞒真相并无法消除焦虑。因为申请焦虑并不是单纯由一个超低的录取率导致的,而是由整个过程的不确定性带来的。

图源pexels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录取能与美国大学申请的复杂度相「媲美」,这也是为何会把美本申请比作玄学。

之所以玄是因为美国顶级大学的Holistic Review(全面审查)评审制度,目的是让学生群体尽可能多元化。

他们把录取标准细化为学术和非学术这两大类,一共十多项小类目,审阅员只需几分钟就能决定一个学生的去留,而最终解释权全归于学校,录取与否取决于招生官专业素养或是集体偏好。

而大学评估申请者的方式与孩子和家长对这些标准的理解,存在巨大鸿沟Eduventures就曾公布一项学生父母对大学本科申请标准看法的调研,其结果发现:

接受调研的家长将标化考试放在第二位,而学校仅仅把它放在第九位;

家长认为班级排名是重要考虑因素(第四),大学只把它放在倒数第二;

家长将孩子的品格排在最后,大学则是将其放在第三位。

社交平台上经常有类似的对比,判断谁能进哪所名校,比如这篇「这两人谁进了哈佛」问答帖中:

选手A美高就读,GPA、SAT、AP中上水平,有知名数学竞赛、心理学科研和义工经历,还在大厂实习、搞过辩论,上过名校夏校,既能弹琴绘画,又进了游泳队,学术上文理兼修,生活上多才多艺。

选手B来自普通美高,硬性学术条件偏下水平,一个无实习、无夏校、无义工的三无娃,只不过参加过很多竞赛,是高中数学队队长,带领团队赢得了多个竞赛。

与A相比,B看似毫无优势,但帖主公布结果:选手B进了哈佛,因为他具有招生官要招收的候选人的品质:有强项、有热爱、有目标、有专注力和责任心

这意味着即便有过硬实力,如果招生官没从申请材料中看到想要的美好品质,那么学生就会被判为“只会规划的机器”、“没有灵魂的申请人”。

最令人担忧的是,除了这些摆在明面上的条件,还有很多暗箱存在,比如学生的家庭背景、校友关系、种族等因素都会显著影响申请人的录取机会。

比如《纽约时报》刊登了一项基于数百万份匿名纳税申报和学费记录的研究发现,在美国38所精英大学中(包括达特茅斯、普林斯顿、耶鲁、宾大和布朗),来自收入水平位于前1%的学生比来自底层60%的学生还多。

因为录取过程很神秘,每年申请者都异常焦虑,他们一边广撒网博一个名校offer,一边为了保持确定优势而不断刷高分。

截止到2024年12月就有超过110万名学生通过Common App系统向863所大学递交了近540万份申请,相比去年的100多万人又上涨了5%。

学生申请的学校越来越多,今年人均申请的学校数量从2023-2024学年的4.75份增加到现在的4.89份,涨幅3%。在2021-2022申请季就有17%的人申请10所以上的大学,申请20所院校的比例达到1.8%。

申请数暴涨,但学校录取规模不变或仅是缓慢增长,比如过去30年来,美国高中毕业高中毕业生人数增长了44%,藤校班级规模仅增加了14%。

这种差距直接导致竞争日益激烈,录取率直线下滑,申请过程能不焦虑么?

所以真正引发父母和学生焦虑的源头并非一个简单的录取率,有这些数据只是心理多了份安心与安慰,毕竟人永远对未知的东西最恐惧。

未来想留学,

从哪里获取美国大学的信息?

我们无法预知名校们此后是否会变本加厉,不公开任何申请和录取信息。不过,学生和父母们也有一些参考的数据源。

第一个是Common Data Set(CDS)

CDS是由College Board、Peterson's和U.S.News & World Report三家权威教育机构联合美国大学发布的年度官方招生数据报告。

它包含了美国各大学官方提供的上一轮大学申请的所有招生数据统计信息,比如学校基本信息、学生入学和毕业数据、本科新生以及转学生的数据情况、学术项目和政策、年度学费、财政援助等。

设计目的就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每年大多数美国大学都会发布自己的CDS数据,对于申请者而言,它就是一个行走的高质量资源库和情报库

但如果以后有大学不想公开任何数据,也可能会牵连到CDS,不过普林斯顿大学虽然不公开数据了,但学校表示会继续在CDS中报告每年的汇总数据,但像傲娇的芝加哥大学,2021年以前的数据都没有,所以CDS的稳定性只能静待大学的动作。

NCES是美国教育部的主要统计机构,它受国会授权,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有关美国所有州和地方K12、中学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完整统计数据,同时编写和发布报告以及审查和报告国际教育活动。

NCES网站里面又包含了多个分类网站,比如:

· College Navigator:可以了解美国近7,000所大学和学院的所有信息。

· DataLab:访问包含30多个联邦教育数据集,允许学生在线使用数据。

· PEDS:综合高等教育数据系统,提供美国高等教育(包括入学人数、在职教职工人数、支出金额和学位获得人数)所需的基本数据并会分析其趋势。

根据国会规定,每年美国大学的招生信息(包括申请人数)都会提交给NCES并输入到IPEDS中,所以这个网站的权威性是极有保障的。

网站链接:

第三个是美国教育部大学记分卡(College Scorecard)

College Scorecard是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推出的一个在线工具。

它会公开美国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也有学费、学生毕业率、平均贷款额、贷款偿还率和毕业后薪水等核心指标,因此增强大学申请的透明度,便于学生和家长做出明智决策。

网站链接:

这些官方网站的数据虽然权威且完整,但有一个明显的劣势:滞后性,学生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到所有的信息。

也有一些网站会汇总和跟进美国大学的申请和录取,或是创建相关的交流机会。

最知名的一个网站是College Confidential。

这是一个在线的大学信息论坛和社区,为即将进入大学或已在大学就读的学生提供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平台,论坛话题涵盖选校建议、课程选择、大学生活、学术问题、就业前景等各种问题。学生们可以提问,分享经验和见解,也能浏览其他用户的讨论和建议。

College Kickstart这个在线平台也会及时更新各个大学的所有招生数据以及放榜时间等关键信息,但如果学校不主动公开数据,那该网站也可能会失效。

除此之外国外的社交论坛和平台,比如Reddit、Quora等都会有相关的话题,八卦和闲聊是主业,客观性难以保证,可靠性也有待验证。

利用以上非官方工具获取资讯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甄别和批判性思维,利用得好也不失为一个了解大家想法的窗口。

可一旦滥用,它们就会演变成谣言传播的武器以及焦虑情绪的温床,这也是美国大学缺乏透明度带来的恶果。

图源pexels

写在最后

极度内卷的升学时代,打破信息差显得尤为重要,但只要美本的规则没变,录取过程中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将永远无法消除。

作为申请者,我们无力改变现实,也不能指望有了大学数据,就能缓解焦虑,美本录取越来越玄学,越来越看重运气,但玄学和运气的成分并非100%。

找到自己的热爱与兴趣所在,增强自身的实力,该做的就尽力做到最好,把不确定性因素交给时间,恐慌只会消耗心力。

美本录取不是高考的优胜劣汰,而是匹配度、契合度的一个双向选择。多了解美国大学的玩法,试着多角度从美国人的思维看待招生,或许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趁着寒暑假去目标大学实地探访或是参加其夏校项目沉浸式体验,更能直觉性感受名校们的真实情况。

近期活动推荐

近期可预约直播场次如下,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1月18日,留学盛典香港站,海内外顶流留学大佬们组团来了!本次活动精选了香港国际学校家长们关注的话题,让留学大咖们现场支招,现场也有SAT、IB&AP、背提机构展位供咨询,线下即可获取最新鲜的留学资讯和规划思路。

欢迎来听大咖们的支招,建议带娃参加!留学全知道和你不见不散!

来源:留学全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