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个人争夺个位数offer,折戟沉沙后的苦尽甘来

360影视 2025-01-06 11:19 2

摘要:在经历了DIY申请PhD的折戟沉沙后,再次申请时出于避免失学的考虑,想要依靠留学咨询机构的帮助,一直都听闻世比盟的口碑很好,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和我推荐过世毕盟的服务和mentor制度,故在八月下旬与世毕盟签约,选择了DIY指导计划。

基本背景:

国内985大学 物理学系本科,芝加哥大学一年制硕士

GPA: 3.58/4.0

TOEFL: 30(R)+25(L)+23(S)+28(W)

GRE: V160+Q168+AW4.0

Sub Physics: 980 (94%)

申请时科研背景:

本科课题组(一篇一作,三篇共作),Caltech暑期研究,Uchicago硕士毕业论文课题

申请项目:Astronomy/Astrophysics PhD

Offer: Nicolaus Copernicus Astronomical Center (Accept), University of Tubingen

在经历了DIY申请PhD的折戟沉沙后,再次申请时出于避免失学的考虑,想要依靠留学咨询机构的帮助,一直都听闻世比盟的口碑很好,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和我推荐过世毕盟的服务和mentor制度,故在八月下旬与世毕盟签约,选择了DIY指导计划。

由于是第二次申请,我的托福和GRE是在去年就已经考完的,由于成绩也还过得去,这次申请没有考虑再次刷分。对于想要出国的同学,个人心得是可以先备考GRE,对于中国学生,难度主要在阅读和写作两项,虽然GRE的词汇较托福更难,但采用“多次快速”背诵法也能够应付,先专攻阅读与写作,在GRE考过之后,再准备听力和口语应对托福,能够省下大量时间。且GRE的有效期是五年,托福的有效期是两年,也不用担心提前考完GRE到申请时会过期的情况。GRE Sub去年的成绩不是很满意,在暑研的时候花了一些时间准备,趁着去Uchicago报道之前考完的。

我的本科GPA仅是中上水平,需要依靠科研来弥补。本科大二下加入复旦的天文课题组,大三下在英国交流时跟着英国的导师完成了毕业论文,当时想着有了两段科研经历申请已经足够,就并未再寻找暑期研究,错过了宝贵的机会。大三暑假在复旦课题组完成了一作文章的投递,大四上申请前完成了发表。但可能由于当年申请策略不合适、所作课题比较冷门、推荐人的名气和推荐信不够强力等可能的因素,申请和套磁时仅收到两个面试,并未拿到PhD offer,最后申请了Uchicago的Master项目作为过渡,并在本科导师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加州理工合作者的暑研机会,以期再次申请。

和世毕盟签约时,正值我在加州理工的暑期研究临近结束,在签约之前,咨询的时候世毕盟的老师就已经很热心地给我提了一些建议,促使我在结束之前主动向组里的大老板提出约谈,再次impress教授,使得我有勇气当面向大老板要我的第三封推荐信。

非常幸运的是,世毕盟分配给我的Mentor是我本科课题组毕业,在MIT读博的学姐,对我所在的科研领域、研究成果都非常熟悉,也许是看在直系学弟的份上,Mentor学姐给了我很多远超预期的建议,让我觉得选择世毕盟真是捡到宝了。之后的申请季,由于有了加州理工的暑研,申请起来也非常的有底气,没有一年前那么紧张焦虑。由于Mentor学姐正好与我方向相同,在选校时给我了很多选校和套磁教授方面的建议,帮我修改CV和PS时也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在专业词汇上的一些措辞不当,再经过世毕盟的Native Expert润色,最终版的CV和PS语言优美、语义明确,又能突出我的个人优势和科研收获,比初稿出色太多。

这次的申请季收到了不少教授的面试邀请,在世毕盟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自己的Research Summary,以便在面试时向教授介绍自己的科研经历,把面试的节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Mentor学姐还和我进行了模拟面试,指出了我很多面试时的不足之处,让我在真正面试时更加泰然自若,最后得到了不少教授积极的反馈。

网申阶段,各个学校的稀奇古怪的要求层出不穷,世毕盟老师总是能根据她丰富的经验给出合理的建议。我的三封推荐信选择为复旦本科导师,Caltech小老板和大老板,没有选择芝大的导师是因为当时刚进组两个月,课题还在刚起步阶段,在没做出成果的情况下没有选择要芝大导师的推荐信。

在十二月中旬递交完所有的网申之后,开始了安心的等待,继续忙着手上的科研,但在两个月之后除了拒信和Waitlist没有收到任何offer,又在Grad Café的论坛上看到一些申请学校发放offer的信息,我开始感到紧张。罗列了所有的选校,除了Waitlist外,就只剩四所学校还没有消息,其中有一所是保底校,怀着未雨绸缪的心态,世毕盟的老师和Mentor都建议我可以考虑补申一些欧洲的学校。在等来了保底校的Waitlist之后,我的心态瞬间有些失衡,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拿不到offer,调整了一天之后,我开始补申欧洲的学校,基于两位导师的人脉和世毕盟老师的推荐进行申请。

欧洲的申请相对于美国更为自由,没有特定的截止日期,只要教授同意,又有Funding,就可以发offer。之后的申请流程是,联系教授,发送CV,面试,直到拿到offer,这一切顺利得让我有点迷茫,为什么拿到欧洲的offer这么顺利?在等待Waitlist的时候美国的疫情逐渐严重,学校开始网课,我也收到了WL的拒信,个人怀疑是由于疫情的缘故,学校资金紧缺,不再从WL中录取学生,甚至听闻有些学校撤回了PhD的offer,这些拒信最终决定了我的去向,去往欧洲。

回顾申请季,也是惊险万分,近年来天文的申请越发激烈,根据收到的拒信的反馈,美国大学甚至会出现几百个人争夺个位数offer的情形,申请者往往都手握一篇一作,杰出者更是数篇一作。感谢有世毕盟的老师和Mentor的指导,让我在濒临失学的情况下拿到了两个offer,避免失学,也能够继续在天文领域进行喜欢的研究,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对后来者有些启示。

来源:留学小助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