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广东省2024年冬季、2025年春季中医药治未病指引》的通知

360影视 2025-01-06 14:12 2

摘要: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我局委托省中医治未病服务质控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广东省2024年冬季、2025年春季中医药治未病指引》,供各地参考。

粤中医办函〔2024〕80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健康局(委)、中医药局: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我局委托省中医治未病服务质控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广东省2024年冬季、2025年春季中医药治未病指引》,供各地参考。

附件:广东省2024年冬季、2025年春季中医药治未病指引

广东省中医药局办公室

2024年12月31日

附件

广东省2024年冬季、2025年春季

中医药治未病指引

“冬季进补、春来打虎”,冬春季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季节。冬季之一年之中阳气向下向内收敛封藏的季节,消化力较之夏秋有所增强,是进补的最佳时机。冬季调补身体,使肝肾之精得以充盈封藏,来年春天阳气则会更好地升发,体质得以提升。不同体质人群亦有不同的健康保健侧重点,冬春养生需因时(季节特点)、因人(体质特点)、因地(地域特点)制宜,综合制定调养策略。

一、冬季养生调补筑基

冬季养生,遵循《黄帝内经》中冬季“闭藏”之道,调和身心。《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在冬季,万物生机潜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减少阳气的扰动。应当调整作息,早睡晚起,以养蓄精力,避免过早起床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伤及阳气;情绪上,要保持宁静平和,如鱼鸟深藏,收敛心神,避免过度消耗精神,预防忧郁和悲伤情绪的滋生。

(一)冬季食疗:温润滋补,营养均衡。

饮食原则为适量温阳进补,不忘养阴,减咸增苦。从营养学角度而言,可适当增加动物类食物。 避免过食大辛大热食物。推荐食物:糯米、山药、黑豆、韭菜、木耳、龙眼肉、大枣、芡实、黑芝麻、猪肉、牛肉、羊肉、鹿肉、鸡肉、鸭肉、河虾、对虾、鲍鱼、海参。

1、肉苁蓉炖羊肉

【原料】羊肉250克,肉苁蓉30克,陈皮1瓣,当归2片,生姜适量,食盐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焯水备用,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加清水适量,炖1.5小时,调味即可。

肉苁蓉能温肾填精,当归养血又去羊肉膻味,羊肉则是大补气血的食物,尤适宜于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疲倦乏力的人群。

2、首乌芝麻核桃黑豆羹

【原料】制首乌30克,黑芝麻50克,核桃肉100克,黑豆50克,红糖适量。

【做法】材料洗净,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制首乌煮30分钟,捞起备用;把黑豆、核桃肉及芝麻用搅拌机打成粗粒状,再冲入首乌水中煮15分钟成羹状,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肾主水,主收藏,应冬季。五色入五脏,讲的是不同颜色的食物根据五行学说能与脏腑关联,其中黑色食物入肾,能补养肾脏,对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而致头晕头痛、健忘失眠、白发脱发等人群尤为适用。

3、体重管理人群特别推荐

(1)牛油香炒芦笋

【原料】芦笋500克,牛油、食盐适量。

【做法】将芦笋根部及皮削掉,切段,焯水备用;热锅,加入牛油,再加入芦笋炒香炒熟,加食盐调味即可。

张秉成在《本草便读》中指出:芦笋,茎与笋有上升之意。其应春天阳气生发,能增强人体精力、抵御疲劳。

(2)红曲党参炖鸡

【原料】鸡腿肉500克,党参15克,红曲米2.5汤匙,料酒1汤匙,生姜5片,食盐适量。

【做法】鸡腿肉切小块,党参清水浸泡30分钟备用;把所有材料放入电饭锅,倒入温水适量,充分搅拌均匀;加热沸腾后继续炖30分钟,调味即可。

红曲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曲能降低脂肪,特别适用于胆固醇高的人群,搭配党参能加强健脾益气之功,适用于代谢慢、体重管理人群。

(二)膏方养生:补虚扶弱,增强体质。

冬季调补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以“敛阴护阳”、“添精益元”为主。膏方,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之一,也是冬季最佳养生保健之品之一。中医膏方,又叫膏剂、膏滋,是指药材用水煎煮,滤取药物的煎液,经浓缩后加入胶类、糖类制成的半流体制剂或者稠厚的药膏,特别适用于各类亚健康、体质虚弱易患疾病、病后体虚以及有抗衰需求的老年人等群体。

家中制备膏方示例:姜枣膏

材料:生姜300g红枣300g红糖:150g(可根据口味调整红糖用量)

制作:生姜洗净切块或切片(无需去皮),红枣洗净去核,红糖切小块备用。可以选择将生姜放入料理机中榨成汁,滤掉姜渣,红枣放入料理机中搅拌成泥。将姜汁、红枣泥和红糖一起倒入锅中,搅拌均匀。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期间需不断搅拌以防糊锅。熬制过程中,膏体变得粘稠且颜色均匀时,即可关火。

储存方法:将熬好的姜枣膏倒入干净的玻璃瓶中,等待自然冷却。确保玻璃瓶已消毒,并密封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可保存1个月。

服用方法:晨起每次取1-2勺姜枣膏。用开水冲泡至溶解,搅拌均匀后饮用。

功效:温中散寒、健脾暖胃、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活血暖宫。

注意事项:若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慢性病急性发作时应暂停服用。怀孕及哺乳期妇女慎服。膏方服用期间需忌口,如含人参的膏方忌用生萝卜、萝卜籽等消导破气之品,不宜饮用浓茶、咖啡。

如需更有针对性的改善健康状态,建议至医院请中医师辨证论治后开膏。

(三)晒太阳:冬季养生的自然疗法。

中医认为,太阳是自然界阳气的最重要来源,太阳是自然界阳气的重要来源,冬季晒太阳有助于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尤其对于岭南地区的人们来说,特别是气虚质、阳虚质人群,适当的晒太阳能带来诸多益处,调养体质、充实阳气。

温补阳气:冬季是自然界阳气潜藏的时候,人体阳气也相对较弱。晒太阳可以温补阳气,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调和气血:有助于调和气血,改善体质。阳光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冬季因寒冷而引发的手脚冰凉、关节疼痛等问题。

提升免疫力、预防疾病: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免疫力,对预防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作用。

晒太阳的方法、时间与频率:

方法:尽量让身体更多的部位接受阳光照射,如背部、手臂、腿部等。背部是中医所说的“阳脉之海”,多晒太阳有助于提升阳气。

最佳时段:在广东地区,冬季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的阳光较为温和,是晒太阳的理想时段。避免在中午12点到1点阳光最强烈的时候晒太阳。

持续时间:每次晒太阳的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情况适当调整。如果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

适度防护:虽然广东冬季阳光不如夏季强烈,但仍需避免长时间直视太阳,以免损伤眼睛。同时,面部等敏感部位可适当涂抹防晒霜,防止晒伤。

频率:适度原则。冬季每周晒太阳3-5次较为适宜,但具体频率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情况来决定。体质较弱或老年人可适当增加晒太阳的次数,但应避免在风大、寒冷或空气质量不佳的日子晒太阳。

(四)穴位经络保健:增强体质,防感祛邪。

保健穴位处方:百会、关元、命门、涌泉。

百会: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命门: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涌泉: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二、春季养肝祛湿防感

根据《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中的论述,春季养生的要点在于顺应自然规律,促进阳气和缓有序的升发与肝气的疏泄。春季万物复苏,人体也应随之调整,重点在于养肝、护阳。此时应夜卧早起,与鸡鸣相应,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以使志生。在饮食上宜选择辛甘发散之品,同时要避免酸涩收敛之味,以免影响肝气的疏泄。此外,春季气候多变,岭南地区偏湿,应通过合理的作息、饮食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春季的气候变化,促进身体健康。

(一)春季食疗。

转入春季,顺应自然,我们需帮助体内的阳气升发,多到户外散步、踏青、远足、爬山,调畅情绪,饮食上也以温和舒发的食物为主,避免寒凉。

1、香花茶

【原料】代代花2克,菊花2朵,桂花1克,洛神花3朵,枸杞子15颗,蜂蜜适量。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放入茶壶中,加入热水焗泡10分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蜂蜜调味。

桂花提神悦心,代代花行气,菊花清肝明目,洛神花改善疲劳与睡眠,枸杞子养肝明目,五物搭配泡茶,香气宜人,能升发阳气,条达肝木,解郁安神。

2、紫苏薄荷姜茶

【原料】干紫苏叶3克,薄荷叶3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

【做法】材料洗净,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加入所有材料煮沸后加入红糖融化,盖上锅盖焖2分钟即可饮用。

此茶品扶正解表,化湿解郁,特别适合季节转换时引起的感冒咽痛、头痛头胀等表现之人。

3、养肝茶

【原料】山楂、桂圆各15克,红枣3个(去核)

【做法】食材洗净,放入茶壶中,用开水浸泡10分钟即可。

此三物泡茶,能养肝血、祛瘀滞,安神助眠,对于长期熬夜而肝血不足、眼睛干涩、口干口苦、失眠心烦的人士尤为适合。

4、体重管理人群特别推荐

1.木棉花化湿汤

适用人群:适合气虚偏湿,平时易疲乏、肢体沉重、消化不佳、易胃胀腹满的人群。

【原料】猪瘦肉350g、赤小豆、红腰豆各50克,干木棉花2朵,陈皮1瓣,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材料洗净,猪肉切块,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入所有材料,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春季为肝主气之时,木棉花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读的功效。赤小豆味甘、酸、性平,能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本食疗方可健脾祛湿,提升免疫力,预防流感。

(二)春季穴位调养。

春季阳气升发,也是流行病高发区,穴位调养可保健督脉上手足三阳交会穴大椎穴帮助升阳预防疾病,合谷调治头部症状,太冲、膻中调气疏肝。

大椎:在颈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正对虎口指指蹼缘上,屈指,拇指尖所指之处。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三、冬春季登革热预防

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可常年发病。广东省地处热带与亚热带,预防登革热仍是2024年冬到2025年春季的治未病重要内容之一。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部分人发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剧烈疼痛、面胸部皮肤潮红、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登革热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段传播途径,如杀灭成蚊,清除伊蚊的孳生地,改善卫生环境,清理积水,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使用防蚊驱避剂等;同时及早发现病人(特别是发热5天内的病人),并对病人实行防蚊隔离措施尤其重要。

对于年龄<15岁的儿童(尤其是年龄<1岁的婴幼儿)和年龄≥65岁的老人以及营养不良者更容易感染登革热病毒而发病,容易出现更明显更严重的症状,因此对于此类重点人群更应加强日常的防护,提高人群免疫力,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劳逸结合,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登革热应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对于出现高热不退、周身疼痛、伴有皮疹,居住地有树丛、水塘、积水或卫生条件较差的人群,应尽快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四、日常生活方式调养

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以固护正气为主要手段预防疾病,在生活方式上需要注意:

1、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宜安静平和,上床后少做与睡眠无关的事。临睡前半小时不看情节激烈、内容跌宕起伏的电视剧、视频、书籍、手机内容。

2、食材特别是蔬菜瓜果以当季新鲜出产为佳,烹饪方式以蒸、煮、炖等少油、少汤、少盐的方式为佳。

3、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尽量保证每天能自然排解大便。

4、冬春季流行病高发季节是应注意个人卫生、市内通风及社交距离。老人、儿童、体弱之人要特别注意。

5、保持每日适当活动。年轻人可进行跳绳、原地高抬腿跳、

哑铃锻炼等;行动不便者也应适当活动手脚;冬季老年人在居室中可进行深呼吸、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锻炼,以身上有微微温热感或微微汗出为佳。

本文调养方法引用于下列文献:

1.2019年发布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四季调养的一般原则专家共识》

2.2023年发布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偏颇体质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

3.2024年发布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职场高压状态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

4.本文食疗养生引用于杨志敏教授《每日一膳·增强体质篇》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