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了38年黄河,定格磅礴,也记录变迁

360影视 2025-01-06 15:22 3

摘要:“近了,近了!”刘福海身体伏在岩石上,眼睛紧贴相机,额头沁出了汗珠。黄河水声如万马奔腾,从石崖上飞泻直下,忽地,跌入深潭,溅起巨大浪花,激起一团团水雾……刘福海屏住呼吸,“咔嚓咔嚓”,迅速按下快门,捕捉壶口瀑布的恢弘气势。

“近了,近了!”刘福海身体伏在岩石上,眼睛紧贴相机,额头沁出了汗珠。黄河水声如万马奔腾,从石崖上飞泻直下,忽地,跌入深潭,溅起巨大浪花,激起一团团水雾……刘福海屏住呼吸,“咔嚓咔嚓”,迅速按下快门,捕捉壶口瀑布的恢弘气势。摄影师刘福海。

2024年,刘福海再一次来到壶口瀑布拍摄黄河。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他的内心依然激动不已。

年过七旬的刘福海家住山东济南,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38年时间里,他追随黄河的脚步从未停止,自黄河源头出发,至入海口山东东营,他拍下了几万张关于黄河的照片,仅壶口瀑布就去过40余次,每次往返近2000公里。

刘福海的黄河摄影作品(局部)。

对黄河感兴趣,源自刘福海的少年时期。“那时候,大家喜欢去黄河大坝上玩儿。”刘福海说,看着黄河滚滚向前,连绵不断的浪花卷着泥浆跌宕起伏,给他带来深深的震撼。

刘福海的黄河摄影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刘福海进入济南一家汽车制造厂上班。1987年,为了给公司拍摄宣传素材,他与同事背着行囊、长途跋涉,来到壶口瀑布拍摄黄河。“那时正值酷暑时节,我们沿着黄河岸边向壶口瀑布前进,忽然隐约听到阵阵沉闷的轰鸣声。”刘福海回忆,“那声音由远而近,越近越清晰,再走近,隐约看到远处瀑布的轮廓,声音如同列车呼啸而过,我们都兴奋得跳了起来。”

站在壶口瀑布前,眼前是黄河的气势磅礴,少年时的记忆涌上心头。刘福海湿了眼眶:“这或许就是母亲河的神奇力量。”

能不能让更多人欣赏到黄河的美?返程路上,刘福海下定决心,要为黄河拍照。

拍出黄河之美不易,得先磨炼拍摄技能。刘福海查阅了大量关于黄河的摄影画集,四处请教,构图、曝光、焦距、滤镜……渐渐地,他摸索出自己的门道。

刘福海的黄河摄影作品。

拍摄路上,刘福海曾陷入险境。有一次,为了找更好的拍摄机位,他光着脚走进黄河滩涂,没想到陷进泥坑里,越想挣脱,陷得越深。“最后大半个身子陷了进去,我第一反应还是把相机举高点,保护好里面的照片,毕竟太珍贵了。”刘福海说,幸亏同行的队友将他救出,但他的脚底却因被碎石划破而感染,从此落下病根。

为何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多数人能够到达的地方,拍出来的影像大同小异,很难再出奇出新。”刘福海说,“想要拍到不同寻常的黄河影像,只有找更特别的拍摄角度,去平常到不了的地方。”

2019年,刘福海出版了一本黄河主题摄影艺术作品集。翻阅画册,同一条河,千姿百态,有的如毛发,有的似泥浆,有的像丝绸;时而洒脱,时而豪迈,每张照片似乎都在讲述不同的故事。“我想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黄河的澎湃和沿途各地的发展变化。”刘福海说。

刘福海的黄河摄影作品。

刘福海用镜头呈现了黄河沿岸风土人情的变迁,也记录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你看,有的地方曾经道路不畅,进出都很不方便。”刘福海一边翻照片一边说,“依托旅游业,当地老百姓富了起来,镜头里也慢慢有了人流,再到如今人山人海的场景。这些都是真实可感的变化。”

刘福海的黄河摄影作品。

2024年夏天,“黄河与尼罗河的文明对话”摄影展在中非民间论坛展出。为了参加这个摄影展,刘福海格外忙碌,奔赴各地继续拍摄黄河照片。

在刘福海的工作室,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摄影作品,湍流撞击的瞬间被镜头定格、化作永恒,似无声,却又有声。“我想继续用镜头记录黄河之美、讲好黄河故事,一直拍下去。”刘福海说。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1.6 第6版

人民日报记者 李蕊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版面责编:张彦春、刘涓溪、曾亦辰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任彤彤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