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科普——食源性疾病常见问题解答系列(一)

360影视 2025-01-06 16:33 3

摘要:沙门氏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不形成芽胞,兼性厌氧,有动力,嗜温。在5-47℃(最适温度37℃)、pH>4.0、水活度(aw)>0.95条件下可生长。主要分布在多种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包括家禽、猪、牛、啮齿类,宠物,如鬣蜥、乌龟、海龟、小鸡、犬、猫。还有人类,如患者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的症状包括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如果有以下特征可能提示为食源性疾病:

①人们有共同进餐和进食史,同时疾病的发生和食用的餐次和食物的时间一致;

②有特殊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以及种族)和可能有特殊食物偏好的人;

③人群的地理分布类似于食物产品的地理分布。

什么是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是革兰阴性杆菌,不形成芽胞,兼性厌氧,有动力,嗜温。在5-47℃(最适温度37℃)、pH>4.0、水活度(aw)>0.95条件下可生长。主要分布在多种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包括家禽、猪、牛、啮齿类,宠物,如鬣蜥、乌龟、海龟、小鸡、犬、猫。还有人类,如患者和恢复期带菌者。沙门氏菌感染潜伏期为6-48小时,偶尔可达4天,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一般可持续数天至1周,有时可达3周。愈后可出现反应性关节炎、败血症、主动脉炎、胆囊炎、结肠炎、脑膜炎、心肌炎、骨髓炎、 胰腺炎、Reiter病、类风湿性综合征等后遗症。

如摄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则会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主要是通过摄食来自感染动物的含有病菌的食物(牛奶、肉类、禽类、蛋类)。感染的食品从业人员、宠物、害虫可污染食物,或由于卫生条件差导致食物的交叉污染。感染动物或人的粪便也可污染食品和水。初始污染造成的问题,如在适合病菌生长的环境温度下保存食品时间过长可能会更加严重。在感染期间,直接的人与人之间传播也会发生。常见中毒食物包括未经巴氏法消毒的牛奶、生蛋、禽类、肉类、香料、色拉和巧克力。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弧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兼性厌氧,有动力,不形成芽 胞,嗜盐,能在8%氯化钠环境下生长,最低水活度(aw)是0.94。37℃最适宜,生长很快(倍增时间大约10分钟),但在温度低至10℃时仍能生长。在虾和蟹肉中的副溶血性弧菌80℃时可存活数分钟。主要存在于天然栖息地是温度>15℃的近海海水和河口微咸水、海鱼和贝壳类水生动物中。副溶血弧菌感染潜伏期为9-25小时,有时可达3天,出现大量水样便、腹痛、呕吐和发热症状。某些国家,特别是日本,已经报告了痢疾样综合征。一般可持续8天。主要后遗症为败血症。

如摄入被副溶血弧菌污染的食物,则会引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 毒。主要是摄入生的或未充分烹饪的鱼类和鱼类制品或被生鱼交叉污染的熟食品。常见中毒食物包括海产品或盐腌渍品,如蟹类、乌贼、海蜇、鱼、黄泥螺等,其次为蛋制品、肉类或蔬菜。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