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视点 | 打造城市记忆“时光穿梭机”

360影视 2025-01-06 17:42 3

摘要: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记忆重要载体,记录传承了城市文脉,也塑造了每一座城市风貌的特质性。如何平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超越单一的遗产保护,将其融入现代空间机理和日常生活当中?

文化遗产作为城市记忆重要载体,记录传承了城市文脉,也塑造了每一座城市风貌的特质性。如何平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超越单一的遗产保护,将其融入现代空间机理和日常生活当中?

日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青年学术沙龙上,文博机构从业者和学界围绕“城市记忆: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展开探讨。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副院长朱慧锋谈到,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尤其需注重融入创新元素。比如,AI技术和数字化应用在改善藏品管理和保护效率的同时,能提供更丰富和强互动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

以观众为中心赋能文旅商融合

无论是馆校合作的公共美育品牌系列活动,还是多元艺术体验的运营、联名IP开发传播,包括浦美在内的沪上美术馆都希望以艺术赋能文旅商跨界融合,让藏品以更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城市日常。

“美术馆正致力于成为国际文化场馆新地标,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吸引百姓走进美术馆,也让国内观众足不出沪就能赏览全球精品。”浦东美术馆副总经理盛丹丹以“打造‘以观众为中心’的公共美术馆”为题,强调美术馆作为“人民的美术馆”的理念。

据透露,浦东美术馆今年4月将举办陈逸飞大型回顾展,6月引进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将成为奥赛博物馆迄今在中国最大规模展览,囊括梵高、莫奈、雷诺阿、马奈、德加、高更、塞尚等西方艺术大师百余幅作品。“海派艺术大师陈逸飞在绘画、设计、时尚、建筑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比如他设计的世纪大道日晷、五角场科技之门等人文地标,与城市记忆和城市发展大有关联。”

“作为城市文化入口,有了博物馆,一座城市就有了清晰可见的来路。城市的历史和记忆,风雅和世俗,荣光和伤疤,志趣和风骨,甚至一些未解的谜题,都被留存其间,而一座独特的城市和其独有的文化,本就是由这些组成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王成兰打了个比方,将博物馆形容为城市文化记忆的“时光穿梭机”——博物馆不仅记录城市历史,还肩负着文化传承重任,观众由此可以穿越历史,感受城市变迁足迹。

业内指出,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也是助推文旅商跨界融合的生动缩影。以近期爆火的国产游戏《黑神话·孙悟空》为例,该游戏精细还原了全国多个文化景点,包括山西省古迹古寺庙等,引发玩家热烈讨论,也带动了实地旅游热潮。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中的巨大潜力——不仅为文物和遗址提供精确的数字化记录,还通过虚拟重建、智能监控等手段加强遗产的保护修复。

“流量追求”不应凌驾整体规划

“置于城市语境中的文化遗产,需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对遗产本体及其所处环境实施识别、评估、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方法,以积极回应在城市快速现代化进程中,记忆价值、审美体验和保护责任间的平衡关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红色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工作室首席专家、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昱告诉记者,历史建筑可以作为独特元素融入更广泛的当代城市环境中,这一转变将重点从“以对象为中心的保护”转移到“整个城市地区的再生”,使更多群体参与其中,让文化遗产之美惠及大众。

她举例谈到,截至2024年底,徐汇区慎成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初步完成片区内红色资源外立面的修缮保护。“永嘉路289+293号”底层“初心会客厅”也在持续完善,并为空间注入了文化体验、展陈、公共活动、商业、休憩等多重功能,将当下公众社交行为与上海传统“弄堂口社交”空间相结合,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富有烟火气的社区慢生活圈之中。

此外,虹口区将与鲁迅相关的重要空间串联打造了“鲁迅小道”,涉及景云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多伦文化艺术空间、拉摩斯公寓、内山书店、大陆新村鲁迅故居、鲁迅藏书室旧址、木刻讲习所、鲁迅墓碑和纪念馆等多个点位,集中连片呈现鲁迅的生活轨迹和日常活动,也能让当下年轻人更好与历史对话,从中获得启迪。

同时也有专家提醒,文化遗产长廊串联式保护规划开发中,需脚踏实地注重整体规划,不能一味追求流量而忽略了文化遗产自身的生态和文化价值。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舒涵从“京杭运河遗产空间感知差异与影响因素”切入,探讨了沿线城市在运河空间网络中的角色和差异,并提出了相应保护开发建议。“运河两岸的功能要素十分关键,像购物、餐饮功能的分布直接决定了运河沿线城市热闹指数。景观资源要注重整体规划,不能头重脚轻,江南要像江南,北运河也要自己特色。”

此外,有专家指出,声音景观在文化遗产研究里是容易被忽视的宝藏,它往往能改变一个地方的氛围感,研究中需引起重视。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