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到3.0:PLA医美材料的进化史,是技术革新还是市场噱头?”

360影视 2025-01-06 17:29 3

摘要:首先,直接给出第一个结论,与大家想象的不同,同样也是因为命名规则的原因,高分子材料因为其分子的设计可以有无数种可能的构造,不同的构造呈现出的材料性能也不相同;从物理的角度而言,其结晶体硬度、粘弹性等物理性能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在生物角度上,也需要研究高分子材料

医美再生材料PLA从1.0到 3.0时代的历史沿革

第一部分:显微镜下的PLA世界

首先,直接给出第一个结论,与大家想象的不同,同样也是因为命名规则的原因,高分子材料因为其分子的设计可以有无数种可能的构造,不同的构造呈现出的材料性能也不相同;从物理的角度而言,其结晶体硬度、粘弹性等物理性能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在生物角度上,也需要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抗菌性及其与生物体之间的相容性等因素。因此,虽然拥有同样的高分子命名,但是在同一个名称下的材料,其临床表现或者安全性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主要关乎于原材料和终端制品2个方面的科研水平以及工艺水平;即在原料品控(高分子化学)和制备工艺(高分子物理)两个方面都要做到领先,而这,并不容易!

聚乳酸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的代表,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它包含了,比如常用的环保可降解吸管、杯子等,使用的是民用级原料;也包括强度很高的可降解人体植入材料骨钉、骨板等,使用的是医用级原料。而注射用PLA需要的则是医用级别原料。

聚乳酸PLA,作为医美行业面部填充剂历经了3个时代大约20多年的发展,大体可分为1.0、2.0、3.0三个不同的时代;即1.0 结晶片状;2.0 普遍表面粗糙的多孔微球或实心微球; 3.0 粒径均匀表面光滑的实心微球。

图示:

第二部分:质量欠佳的面粉很难烤出好面包

1.0时代的代表作-片状结晶型PLA

1.0时代的代表作当然是大家熟知的德美颜Derma Veil(未在中国地区上市)以及高德美旗下的Sculptra(港台市场命名:舒颜萃/塑然雅;大陆地区即将上市品牌名为:塑妍萃)

以Sculptra为例,获批20年(2004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艾滋病人的面部组织萎缩”),但是在这漫长的时间线上,始终无法回避2个问题:

无法彻底摆脱难溶解的困境,容易产生结节;

Sculptra包括整个再生品类,在海外医美市场一直没有占据比较大的份额

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追根溯源一下1.0时代的原料,也就是在做成“面包”前,“面包粉”是从哪里来的?

Sculptra的原料供应商为柯碧恩-普拉克(Corbion Purac) ;而众所周知,原料商不对终端制品及医生的临床应用负责,这就带来两个问题:

一是原料受制于普拉克,一旦TA希望调整自己产品的品质或者理化性质,受限于原料,则很多方面无望实现;

二是普拉克仅有三种型号的PLLA原料供应,这就限制了聚左旋乳酸原料的可选择余地。

受限于普拉克原料技术水平,高德美Sculptra也的确做不到根据临床的需要控制产品的理化特性。

所以从“根”上,原料本身的品质的客观原因限制了Sculptra在材料形态上的发挥,很难精益求精,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高德美历经25年,Sculptra的形态却“始终如一”。

由于大家的“面包粉”都出自一家供应商,所以造成了在这20多年间,欧美医生不得不“妥协”,使用Sculptra或者跟Sculptra类似的片状结晶类型的PLLA注射材料的局面,难溶解且结节风险高,说到底,的确没有新材料和好材料用。

让我们从商业数据的维度,看一下再生类注射材料在欧美市场的表现,并分析其真正原因。

BCG Report: 欧美国家医美市场仍然是以玻尿酸为主导地位,再生材料连年势弱。

以上为BCG(美国波士顿咨询)2024年下旬发布的一份医美行业市场报告。

如图示:在美国市场,直到2023年,传统玻尿酸填充剂始终占据注射材料主导地位,这个局面预估4年后,才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变;而以欧洲医美市场代表国家英国为例,2023年,传统玻尿酸仍然占据七成多市场份额,同样这个主导地位大概会在28年才会被撼动。而中国医美市场的注射材料格局却大相径庭,2021年作为再生元年,相继上市了艾维岚童颜针、伊妍仕少女针以及濡白天使,由于工艺精进带来的材料形态的进步,让中国医美市场在2.0、3.0时代的新型再生材料引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上,另一份24年发表的全球医美市场的数据调查显示,整个欧洲填充剂市场,即便放开了做预估,到2030年,虽然玻尿酸涨势缓慢,但仍然占据七成市场份额。

因此,大趋势和现状表明:当今的欧美医美市场,正是因为以Sculptra为主导的再生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产品力的弱势,阻碍了海外市场再生材料品类的整体商业表现,无法达到中国市场因为产品优势引领再生市场快速发展的局面,医生们不得不选择传统玻尿酸为主流的注射材料,传统玻尿酸仍是主导市场的第一大品类。

2.0时代的代表作-微球型PLA

时代在进步,人们发现,材料的形态决定了材料的临床表现。欧美市场的结晶片状PLA被各种诟病,于是在亚太地区,一些上游材料供应商在1.0的基础上进行了精进,进而使PLA从片状结晶体进化成了球体。其中的2.0时代的代表作就是PDLLA微球(同时也包括了一些原料品控以及制备工艺还未精进到位的PLLA微球类产品),2.0时代的PDLLA微球显微镜下呈现的是一种表面粗糙的多孔微球。

2.0时代好在哪里?

首先,相关文献表明:2.0时代的球体的确让医生的复溶变得更加简便,也意味着结节产生的概率比以Sculptra为代表的1.0时代产品要更低。

但,2.0时代的缺陷在哪里?可以从两个维度说:

材料成分

为什么不直接做成一个PLLA聚左旋乳酸的微球,而是引入了PDLA右旋乳酸这个不怎么好的物质,演变成为PDLLA聚双旋乳酸微球?众所周知,人体内没有代谢聚右旋乳酸的酶,聚右旋乳酸(PDLA)降解的D-乳酸会累积导致酸中毒,产生神经毒性作用。因此,婴儿及幼儿食品中禁用右旋乳酸,成人每天摄入D-乳酸量限制在100mg/kg体重以下。

而对于医美行业而言,客户群体本身就是健康人群,医美上游材料的供应商就应该遵循“非救济原则”去开发极致安全的、在医生规范操作前提下、决不损害求美者本身健康的产品。

不做成纯的,有一个可能性,生产工艺上的旋光纯度无法控制,也就是说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2.0时代没有办法做成纯左旋的微球,另外一个可能,PDLLA多孔的球体本身硬度就有问题,由于要解决球体本身结构的脆弱性,从而不得不在PLLA的基础上加入PDLA加持其本身的硬度。

材料形态

其次,由于其结构形态是表面粗糙的多孔微球,导致了其降解过程可能无法控制,会造成2种不想看到的情况发生:

在降解的过程中,球体受到外力冲击,突然崩塌,崩塌后可能再次形成类似1.0时代的片状结晶,导致结节等不良反应。

由于是“表面粗糙的”多孔微球,摩擦后产生静电,极易团聚,团聚后依然会被巨噬细胞进一步包裹,形成炎性组织,或者造成结节。

以上只是从材料形态上做出的推断,那PLLA、PDLA、PDLLA这三者从“炎性”这个角度,究竟有何区别?

让我们从动物实验中一窥究竟。

在以下研究中,学者制备了三种微球(MSs),分别由PDLA、PLLA、PDLLA组成,粒度分别为5μm、10μm和20μm,以显示其作为真皮填充材料的不同生物功能。经豚鼠皮下注射后发现,PLLA-MS诱导的炎症反应最轻微,其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水平分别仅为PDLA或PDLLA-MS诱导水平的0.3或0.7倍。更重要的是,PLLA-MS刺激胶原再生效果更为显著,分别是PDLA-MS或PDLLA-MS刺激的胶原再生的1.4倍或1.1倍。PLA-MS的大小不影响炎症和胶原再生的水平。因此,无论从形态的推断,还是文献中动物组织切片9,PDLLA很难摆脱炎性再生的困境。

结果证实了,如果解决了Sculptra 为代表的1.0 PLLA材料由于形态问题而造成的结节以及其他不良反应,那纯PLLA微球类产品作为胶原刺激剂将会展现极佳的优越性和安全性。

3.0时代的代表作-纯PLLA光滑实心微球

专业人士表示,医用聚乳酸原料的制备和量产具有很高的工艺壁垒。以左旋聚乳酸的制备为例,该材料对水分非常敏感,性能不稳定、易分解,很难高纯度高产率量产。所以在医用聚乳酸原料的选择上,重点需要关注纯度、单体(乳酸)残留量、溶剂残留量等参数,要高标准满足这些指标并不容易。所以,要得到一款完美的PLA产品并非易事。

那么,3.0时代的纯PLLA微球长什么样子呢?

从形态上就是表面光滑的实心微球,不但不需要像1.0、2.0时代传统PLLA那样需要长时间的复溶从而导致增加感染等风险(复溶时间长也意味着产品溶解性差,施打后更容易产生结节),也能避免“讨厌的泡沫”的形成,这些“讨厌的泡沫”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微粒的团聚,不但可能会堵塞针头,更有增加结节的风险。

说明:以上复溶照片均按照产品说明书建议浓度进行复溶。

1.0时代产品复溶后有非常明显的絮状物质残留在瓶壁上,2.0时代产品复溶后球体难溶解,复溶后液体非常粘稠,3.0时代产品复溶后瓶壁干净,复溶后注射液体呈现分散度好,无沉淀的状态。

3.0时代,工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控制微球降解的速度。3.0时代的微球制备工艺,控制了微球2年(106周)内匀速降解完。也就是说,在这2年内,微球的降解速率保持匀速均一,那么这就意味着临床效果的稳定:不会出现有的人效果特别长,有的人效果特别短。这有点儿像“缓释“的效果,就是持续释放乳酸,发挥稳定的再生作用,实现自体稳定的胶原生长和较低的炎性反应,达到渐进、自然的效果。

这里科普一下:正圆形光滑球体组织相容性好(图 1),引起的免疫反应较低。光滑的球体不易发生团聚。

此外,正是由于3.0时代的PLLA实心球体的形态优越,医生在临床上完善了其复溶和注射的方法,提升了求美者注射的舒适感,促进了组织功能的恢复,跟1.0 PLLA在安全性及效果上都有明显的差异,改变了聚乳酸既往市场表现平平,在中国真正掀起了再生时代新浪潮,也因此受到了医生和求美者的认可。

总结:

PLA作为一款目前全球风靡的再生材料,从1.0、2.0到3.0,我们看到了制备工艺的精进所带来的材料进步,安全性的提高。我们也发现,只有同时在原料和终端产品端,进行工艺的迭代才能推动产品的精进,从原材料到终端制品的贯穿,从源头协同控制品质,才能从“根”上生出好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推进,消费者认知的大幅提升,作为上游厂商,要不断以产品力为核心,以消费者利益和需求为导向,坚持在研发、产品升级换代方面不断精进。

十几年前,只以营销噱头概念,或以在海外难以为继的淘汰产品,来打中国市场换取高额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lytic Degradation of Polylactic Acid Dermal Fillers: A Comparative Study Nikita G. Sedush 1,* , Kirill T. Kalinin 1 , Pavel N. Azarkevich1 and Antonina A. Gorskaya2

The Global Dermal Filler Market – Quo vadis? Dr. Laura Réveillon Medical Aesthetics Injectable Summit OCTOBER 5, 2024

Medical Insight, Inc-Dermal Fillers Market Stud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culptra and AestheFill Reconstitution Processes Aesthetic Plast Surg. 2024 Nov 4. doi: 10.1007/s00266-024-04487-z. Jui-Yu Lin 1, Xiang Peng 2 3, Chuan-Yuan Lin 4

陈韵名,邓烈华,姚华国.D-乳酸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 2012, 41(5):3.DOI:10.3969/j.issn.1673-548X.2012.05.060.

王峰,赵瑛.D-乳酸与肠道屏障功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4):2.DOI:10.3969/j.issn.1671-4695.2006.04.087.

Drabkin M,Yogev Y, Zeller L, Zarivach R, Zalk R,Halperin D, et al.Hyperuricemia and Gout Caused byMissense Mutation in D-Lactate Dehydrogenase. J ClinInvest(2019)129:5163-8

Gao Q , Duan L , Feng X ,et al.Superiority of poly(L-lactic acid) microspheres as dermal filler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21.DOI:10.1016/j.cclet.2020.03.071.

What affects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polymers? Małgorzata Jurak ⁎, Agnieszka Ewa Wiącek ⁎, Agata Ładniak, Kacper Przykaza, Klaudia Szafran Department of Interfacial Phenomena, Institute of Chemical Sciences, Faculty of Chemistry, Maria Curie-Skłodowska University, 20-031 Lublin, Poland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