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4块钱就能干碎防沉迷,还有什么能阻挡未成年人玩游戏?

360影视 2025-01-06 23:49 3

摘要:这如雷贯耳的三个字,让无数卖谷子的、画画的、卖手作产品的各种交易场景的卖家闻风丧胆并退避三舍。

文丨花梨 审核丨菜包

排版丨鹿九

未成年。

这如雷贯耳的三个字,让无数卖谷子的、画画的、卖手作产品的各种交易场景的卖家闻风丧胆并退避三舍。

不为别的,因“未成年”其“心智未成熟”与极容易冲动消费或过度消费的特质,堪称小孩版“无理由退货”的未成年退款,覆盖了游戏充值、网购消费、直播打赏,甚至绘画oc定制无盈利同人产品等各种本就相当不适用于退款退货机制的二次元小众交易场景。

由于落实比较潦草以及众所周知的人心难测,你永远无法断定屏幕对面嚷着要“未成年退款”的买家到底是真的家长来追损失,还是未成年买了之后发现零用钱花光了又不想要了。

然而,女儿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10天内往游戏里狂氪1w+的王女士,即使是想合理利用未成年退款追回小孩花掉的这笔钱,也无法成功。

(妹妹:钱反正不是自己赚的,

648猛砸一点心理负担没有的)

王女士女儿充值的账号,是买的别人成年实名认证过的号,连申请退款的资格都没有。

自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面世,大伙总时不时能听到一些类似调侃的“老年电竞小伙”“七旬老奶怒冲王者段位”等防沉迷笑话。

自然,在这些梗诞生的背后,是绝对的事实。

有不少不满足于每周只在周末才能玩拢共三小时网游的小孩真的用甜言蜜语去哄骗自家老人给自己去过了那个实名认证的门槛,然后自己美美畅玩。

但根据央视最近曝光的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乱象来看,用自己零花钱去租号买号,似乎比去哄自家老人要便利多了。

江苏的张女士的9岁儿子租了个手游账号,天天捧起手机就是玩,成绩下滑不说,每到一个月就在租号上花费了2000多块钱。防沉迷系统?羸弱!

虽然,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有专门针对防沉迷作出“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账号租借服务”的规定。

但在投诉平台上,记者还真找到不少与“未成年人”“租号”的相关投诉。

央视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找了一家“回头客24万”的租号商家,来看看未成年人是不是真的能轻松租到个账号畅玩网游。

结果商家甚至问都没问买家是否成年,直接给了个链接选号。

记者通过链接转跳到某租号平台,随便选了一款游戏,支付4块钱租用了1小时,电商的客服就发来了账号密码。由于账号早已被实名认证过,“未成年人”记者登陆后直接进入了游戏界面。

如果玩家还嫌租的号登录要输账号密码麻烦,租号商家甚至还开始推销一款“不用输入账号密码的极品号”服务。

根据提供“一键上号”服务的租号平台客服所说,一键上号的原理是商家在租号平台的“上号器”上输入账号密码,购买租号服务的玩家则可以通过上号器一键启动游戏,整个登录流程完全跳过了玩家,更加方便快捷。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只需要给4块钱,就能享受租号平台贴心服务,跨越防沉迷系统和“繁琐”的登录系统,轻松畅玩一小时。

租号如此,那么直接买断账号的买号则更为方便了。

上文提到氪了1w+的王女士女儿,就是在买号网站上花200多买了个特地著名“无防沉迷”的游戏账号。

这些账号连某些平台要求的“首次人脸认证登录”都给服务到位了,在数以万计因“防沉迷”哀嚎的网瘾孩子们想象之外,零花钱特别多的孩子已经通过“租号买号”先“享受了世界”。

这些专门做买号的平台生意相当火爆,央视记者找到的一家买号平台声称“已安全成交了900多万笔交易”,甚至还有一天成交了3万多单的记录。

但这些已通过实名认证的号可没有十几年前批量注册的好搞,首先哪来这么多人给这些要出售的号实名认证?

人手不够,信息来凑。

在南京警方曾经破获的一起专门向未成年人非法出租游戏账号的案件中,警方查实了这伙不法商家非法买入了5万多条公民个人信息、盗取他人账号,再将游戏账号与这些买来的信息绑定。

再使用一下某些可以制作用于人脸识别的动态头像软件,一个完美的“待出成品号”就完成了。

只不过这下子,这些犯罪分子就不仅仅只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还相当可能撞上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罪了。

当然,以上都是商家钻“防沉迷”的漏洞,一边引诱未成年人沉迷网游一边谋取不当利益的案例。

对于真正的网瘾少年,他们有一个又能赚钱又能爽玩的路子,并且相当经典。

当代练。

代练小秦是一个未成年人,在“打手工作群”接单。与发单人私聊了具体要求与价格后,最终以110块钱成交了代练订单。

小秦得以一边爽拿外快,一边不用受防沉迷限制狠狠打游戏。

也有一些游戏代练平台瞄准了那些有想当代练的心却没有当代练的途径的孩子,以代练赚钱为诱饵吸引未成年人接单。

号主花钱到游戏代练平台找代练,代练平台找未成年代打接单,平台赚取差价。好一个“三方共赢互利”。

好一个防沉迷系统,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在真正的网瘾少年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在无良商家眼中又早就成为了赚黑心钱的工具。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这魔高一丈似乎有点太超过了。

有大人通过薅未成年赚大钱,有小孩通过当代练“实现财富自由”,但这些所谓的“互利共赢”,在浮于表面的防沉迷之前,还没有这么猖獗过。

未成年人是易从众的。

只要一个小孩能通过利用漏洞沉迷网游,很快他的朋友、同学都能通过他来获取这些途径,让网游重新成为小孩之间的“时尚单品”,甚至会去孤立那些不会绕开“防沉迷”的小孩。

但电子设备终究还没发展到能够分辨所使用的人的地步,正常的网游玩家也不希望玩着玩着突然跳出来个人脸认证(即使到了这个地步,感觉那群商家也有方法绕)。

要如何真正落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或者说,把重点放在那群给了手机给孩子就不管的家长那边。

往期推荐 点图可阅

女画师遭变态跟踪骚扰1年,而一个游戏账号平台决定来正义执行

也欢迎大佬找姬投稿哦~ 投稿邮箱:crsq477@163.com


来源:情报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