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企业用得上、离不开、信得过,中国式产教融合正发生化学反应

360影视 2024-11-22 22:31 5

摘要:人工智能创新涌现,新技术新产业层出不穷,企业需要人才,职业教育更加呼唤知行合一。如何让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企业用得上、离不开、信得过?让职业院校和企业共生共长?成为今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讨论的焦点。

人工智能创新涌现,新技术新产业层出不穷,企业需要人才,职业教育更加呼唤知行合一。

如何让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企业用得上、离不开、信得过?让职业院校和企业共生共长?成为今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讨论的焦点。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现场

在11月21日—22日举行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职业教育应当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点亮出彩人生,面向产业的教育、点亮经济活力,面向创新的教育、点亮未来灯火,面向智能的教育、点亮变革智慧,面向国际的教育、点亮人类共同命运。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大会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上提到,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和企业双向发力,相互成就,共生共长,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物理反应转变为化学反应。中国正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统筹推进一体两翼体系建设工作。

与会的600多位外宾也希望从中国的产教融合中获得启发。柬埔寨副首相兼教育、青年、体育大臣韩春那洛表示,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共促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1——

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生态

与大会同期举办的职业教育专题展,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职业教育从业者驻足。展览大厅内,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发射的第一颗科普卫星,由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研制的“南京号”八一08星科普卫星赚足眼球。

“南京号”科普卫星采用6U立方星设计,装载“我们的声音上太空”音视频存储播发载荷、天文相机载荷,光通信载荷,携带VAT电推进,具备主动变轨和离轨能力。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刁爱军介绍,历时三年研制的这颗立方星,设计了音视频存储播发、天文相机、光通信三个重要载荷。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这颗卫星上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为打造产教融合优势,更好地培养我国航空航天技能人才,近年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共同签署共建新时代航天工匠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支部联建,共建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天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台

天翼科技是一家低空智能飞行器研发制造及运营企业,各种型号的无人机摆满了这家企业的展柜。这家公司既研发销售低空智能飞行器,又进行航拍、植保、测绘、巡检、应急、安防、消防、编队表演的运营服务,同时参与本专科院校的数智化教育,提供实训基地、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师资能力提升。

区域销售经理丁敬轩介绍,西安市航空基地天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依托西安高校专家团队及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支持下成立的航空科技型企业。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致力于推动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助力专业教学向数字化转型。

“目前,我们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400多所院校合作,围绕岗、课、赛、证进行无人机专业教育。在低空经济的大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学生愿意投身无人机专业进行学习和就业。”丁敬轩介绍,校企合作培养的无人机操作、维修和研发人才许多毕业都进入了大疆、纵横这一类无人机头部企业。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指出,经过多年实践,中国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生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制度化联系机制,以真实生产情境培养学生的实战本领和适应能力。

——2——

产业基地建在哪里

学校就办在哪里

“吉利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品质量可靠,品质、服务受人尊重,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产教融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大会主旨发言中提到,重视包括技师、技工在内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吉利企业从小到大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吉利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已近30年,目前共建有7所本专科高校,在校生9万余人,已培养了近20余万名毕业生,80%进入全国相关行业就职。其中,4万余名毕业生先后成为吉利员工,成为企业初期生产的基层技术骨干,一部分后期成长为企业各类关键岗位人才,进入了企业核心管理层。

李书福说,吉利早期为解决汽车制造一线关键岗位人才稀缺的困难,设置了一条办学路径,即空间上产业基地建在哪里,学校就办在哪里。形成“左厂右校”的校企互通模式,这个模式至今还发挥着非常特别的职业人才培养功能。

▲职业教育专题展

现在,吉利已在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通过数字化建设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合作院校和合作项目。李书福介绍,30年来,吉利和吉利上下游战略伙伴已经向吉利院校开放了超过30个大类、300种职业岗位,覆盖了吉利院校大部分专业,并与吉利院校共建20多个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设计、研发、生产、财务、人资、营销等案例编入课程和教材,通过高仿真企业生产一线应用场景打造实验环境,部署企业实际业务操作运行平台到院校实验室,学生的课程作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的比例已越来越高。”

据介绍,吉利通过把吉利院校自身学科专业的多样性与吉利企业生态的丰富性进行有效嫁接融为一体,形成“院校围绕产业生态链”布局和学科发展,“企业成为院校专业建设的伙伴”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双师型教师已经进化成“产教通”人才梯队;企业岗位群由院校技术技能等职业化较高的人才支持,院校培养的人才有就业的顺畅通道,相关毕业生进入吉利,就能获得三星员工的起点。

——3——

产业、专业、就业三联动

让院校培养的人才受企业欢迎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制部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杨永修是从职业院校到企业成长起来的“大国工匠”。

“我小时候就有一个汽车梦,怀揣着这个梦想,我走进了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为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在学校就经常有一汽的劳模来学校分享。毕业以后我进入一汽红旗工作,职业教育给了我刚进企业,接触工作的底气。”杨永修这样说。

进入一汽这些年,杨永修一直在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制部机加车间,主要从事汽车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数控加工。37岁的他,已荣获60余项荣誉:央企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机械行业工匠……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制部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杨永修

杨永修和团队完成国内全新V12发动机研发生产,让中国车真正装上“中国心”。他独创了数控转台超高精密调试三步法等10余项技术,成功突破螺伞珩磨技术在氢动力发动机领域的“卡脖子”难题。“突破性的技术,都是在不断试错中诞生的。”杨永修说,要不断琢磨,不断总结经验。

杨永修介绍,这些年,一汽与一些职业技术院校经常做支部共建、校企联合,也会一起搞一些联合竞赛,学生、老师和企业员工一起竞赛。在创新实践方面,企业还会把一些创新案例带进校园,双方共同编辑教材。“现在我们已经编辑了三本教材了,校企合作建设的‘工匠学院’也成为企业员工学习交流的平台。”

谈到参加这次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杨永修说,他很高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职业教育从业者和技能工匠交流,拥抱职业教育的蝶变。“我们赶上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好时代,也赶上了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好时代。”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发言中指出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产教融合的必由之路,实现产业、专业、就业三联动,让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企业用得上、离不开、信得过,让院校培养的人才真正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专业、教材、课程、师资、实践是直接关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要推动专业动态调整,科学设计课程内容,优化升级教材形式,细分教师岗位能力,研究制定实习实训标准,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教学关键要素的小切口,推动职业教育的大改革。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天津报道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