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随着前不久史上最长的一届双十一落下帷幕,我们却发现一个现象:哪怕叠加了国家以旧换新补贴,这次大促依然给人一种静悄悄的感觉,最明显的感受之一就是,发双十一战报的厨企变少了。
今年双十一,各方参与者都变得更加理性。
临近年尾,厨电厂商都想着再冲一把业绩,刚刚结束的双十一,无疑是一个重要节点。
可是,随着前不久史上最长的一届双十一落下帷幕,我们却发现一个现象:哪怕叠加了国家以旧换新补贴,这次大促依然给人一种静悄悄的感觉,最明显的感受之一就是,发双十一战报的厨企变少了。
这之中,一个疑问升腾而起,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战报热”退潮
这一次双十一,此前被寄予厚望。一方面是大促周期被拉长,相对于2023年又提前了10多天的时间。10月8日,抖音先行启动双十一,天猫、京东等不约而同选择在 10 月 14 日晚开始预售,由此成为史上启动最早、周期最长的一届双十一。
另一方面,这一次双十一不同以往前几年,叠加了国补以旧换新这一重政策机遇,被认为线上产品优惠可以折上折,以拉动更多销量。
但结果却并非如此。结合《极智厨房说》此前在双十一结束当天对厨电行业的部分统计,详情见《撞上“国补”的双十一,厨电业绩哪家强?》,除了头部为数不多的企业发布了战报,对比以往各种零点战报的数量,少了很多。
而且,这些发布战报的企业中,还包含了美的、海尔这样的大型家电集团,如果单看厨电企业,发战报的就更少了,而在往年,各种统计口径下的战报层出不穷。
并且我们注意到还有一个细节,在已公布的战报中,部分企业刻意回避了整体销售额,而是突出某一款单品的业绩,开始以爆品来作为最终成绩单示人。
02 普遍“消声”是为何?
一个现象出现的背后,从来都不会没有缘由。战报变少,作为一个直观感受,《极智厨房说》分析,或许跟以下原因有所关联:
直接原因,不少企业线上业绩不尽如人意。
这一点应该是最好理解的,特别是以前发战报现在却没发的企业,不排除部分原因是双十一电商战绩没有达到预期,找不到可以宣传的亮点,即便一些数据是服务于企业统计口径的,如今也变得乏善可陈。
这一点在集成灶行业体现的比较明显。受困于今年以来的业绩压力,对比以往的火热,该行业此次大促发战报的企业数量急剧减少。
现实原因,国补叠加和长周期的双重影响。
原先被认为利好双十一的因素,恰恰可能成了企业战报少发的“双刃剑”。首先,国补开始于双十一之前,最高20%的补贴已经足够吸引用户,且势必提前透支了一部分家电置换和购买需求。并且,正是由于这种补贴力度,也让部分企业在线上投入力度反而减少了。
另据奥维云网(AVC)总裁郭梅德分析,因为这次战场是线上,发战报的往往是已经打通线上国补流程,实现闭环的品牌商,那些没发布的估计是流程还没有跑通,备货出现了问题。“过去拼的是营销和资源投入,今年拼的是谁搭上了国补这辆快车!”
其次,双十一的战线被拉得太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节点效应。有些厂商甚至在10月1日就开始大促,为期一个月。对于消费者而言,淡化了守时抢单的热情,让以往集中爆发的需求明显下降。况且,拉长战线也部分流露出厂商对销量的忧虑。
此外,一年中的大促节点很多,前有618,后有双十二,都可以作为促销活动的噱头,再加上拼多多、抖音商城等新兴平台纷纷崛起,尤其是如今直播带货蓬勃发展,分流了不少的消费力,都让双十一的刺激效果自然越来越不明显。
间接原因,消费者愈发回归常态化、理性化。
一方面,商家推出的优惠活动规则越来越复杂,各种满减、折扣、红包、津贴等形式相互交织,令消费者眼花缭乱,难以清晰地分辨出真正的实惠所在。
另一方面,近两年的经济形势仍处于尚在逐步回暖的阶段,不少消费者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纷纷选择消费降级。他们在购物时会更加谨慎地权衡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对于非必要的消费支出会严格控制。
而且,历经多年双十一的洗礼,消费者们不再仅仅被表面的低价所诱惑,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商品的品质以及自身的实际需求上,并且更关注产品背后的服务跟进,以此来决定是否购买。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双十一本身的“魔力”。
深层原因,电商盛事,面临重塑和变革挑战。
谈到今年双十一,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从竞争转向合作,消费盛宴回归生意本质。
相比往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激烈的流量和销量竞争,今年平台间突破原先的经营理念而改为合力共赢模式。不少平台取消双十一晚会也暗示生意压力下的无心狂欢,选择更为务实的策略,将资源投入到消费者补贴中。
比如,淘宝全面接入微信支付,淘天集团与京东物流正式宣布达成合作,京东物流将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等等。此外,美团外卖、美团酒店正式入驻支付宝小程序……
当天猫这个双十一的创始人不再关注GMV数据,不再强调每一个零点的破亿纪录,意味着平台本身转向了低调务实,面临自我重塑,走向更加开放协同的竞争模式。这种对数据的淡化处理,也成为了一种大背景大基调。因此我们分析,少发战报,也不排除企业受此影响,转向了平常心。
写在最后:
少了一些战报的“修饰”,今年双十一显得格外安静,但安静并非意味着大促失去了价值,这反倒为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比如,在未来商家究竟该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爆品思维、以质取胜、服务至上、减少套路……一系列举措,证明厂商都在另一种维度上展开了新一轮竞争。
发战报的企业少了,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我们也不妨将其视为一个厂商转型和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待未来的双十一呈现出一个更加繁荣、健康、有序的购物市场,真正成为符合时代发展、满足人们需求的全民盛宴。
来源:鱼丸哈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