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19世纪末物理学界的“两朵乌云”之说,其中之一便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有人甚至以为此实验直接诱发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实则夸大其词。
答案并非如表面所显,狭义相对论的提出,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关联不深,背后有其他缘由。
关于19世纪末物理学界的“两朵乌云”之说,其中之一便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有人甚至以为此实验直接诱发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实则夸大其词。
从时间角度审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在1887年展开,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却在1905年才问世,相隔长达十余年,但时间间隔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首先梳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背景,实验围绕“以太”概念展开,明确目标就是寻求以太存在的实证。
那么,究竟何为“以太”呢?
“以太”一词古而有之,最初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但古代“以太”和近现代物理学中的“以太”概念截然不同,当时更多停留在哲学层面,与物理学全无关联。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甚至没有物理学这一学科。
亚里士多德相信,世间万物由四大元素和以太构成,四大元素即水火气土,与我国古代的五行说并无二致。四大元素可见可感,而以太则不为感知所及。
而首个将“以太”引入物理学的是笛卡尔,其引入“以太”解释力的超距作用。随着时间推移,“以太”概念在近代物理学中越发流行,得到惠更斯、胡可等科学家的认可。在他们看来,光作为一种波,传播必然需要媒介,他们将这种媒介认定为以太。
牛顿虽然坚持光是粒子,但他同样认可“以太”的存在,因为对于他来说,“以太”对牛顿力学体系至关重要。为何?
因为牛顿力学的基石就是绝对时空观,宇宙中存在绝对静止的参照系,而以太恰好满足这一特点。
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同样将光视为电磁波,他们也认为电磁波的传播需要媒介,即以太。
于是,牛顿和麦克斯韦等物理学大家,都认同光传播需要以太作为媒介。
但问题在于,当时的物理学界尽管讨论以太不休,可究竟何为以太?
整体而言,“以太”只是一个假定的概念,显然仅凭假设是不够的,科学需要实验的支撑,否则仅凭假设逃避问题,显然行不通。
特别是在麦克斯韦方程组推演出的光速计算公式中,光速与参照系无关,这对于当时的物理学界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牛顿经典力学的崩溃。
当时的物理学家们将以太视为光的参照系,但必须找到以太的实证,否则“以太”概念便无说服力。
在更早的时候,法拉第曾试图以“场”的概念取代以太,但他的这个想法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而他的弟子麦克斯韦却认同以太的存在,因此法拉第的“以太即场”理论并未造成太大影响。
无论如何,找到以太的证据至关重要,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理论上,找寻以太证据似乎并不难。因为以太是绝对静止的,那么以太相对于太阳也应是静止的。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可达每秒30公里,当地球向太阳方向运动时,会感受到“以太风”。
由于光在以太中传播的速度为光速c,而地球相对以太的速度为v(每秒30公里),那么当地球朝向和背离太阳运动时,测量出的光速应分别为c-v和c+v。
也就是说,地球的运动方向不同,测量的光速便不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具体过程虽不尽相同,但原理一致,均利用地球运动造成光速的改变。
然而实验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无论地球朝哪个方向运动,测量出的光速始终不变。面对这一结果,连迈克尔逊和莫雷都无法置信,他们宁愿相信是实验过程或仪器出了问题,也不愿接受这一结果。
实际上,现在看来,当时的物理学界对这一结果的反应并不意外,因为如果光速不变,就意味着牛顿经典力学的瓦解,他们怎能轻易接受牛顿力学的垮台?
于是,迈克尔逊和莫雷细致检查实验过程,提高实验仪器精度,并多次重复实验,结果依然如故。其他许多物理学家也做了类似实验,结论一样。
面对这样的结果,迈克尔逊和莫雷只能无奈接受,尽管他们内心对此结果非常抵触。他们不得不承认实验结果,尽管这无异于他们世界观的颠覆。
公布结果后,物理学界大为震惊,虽然结果指向了“光速不变”,意味着以太可能不存在,但物理学家们并未放弃以太,他们试图基于实验结果修正以太的概念,而非彻底否定。
可见,当时的牛顿力学在物理学界中地位之崇高。
在这种背景下,洛伦兹变换应运而生,它是修正以太的产物,为诠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而提出。洛伦兹变换不认为光速不变,仍坚持以太存在,认为以太会沿运动方向收缩,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差异。
也就是说,洛伦兹变换仍然建立在绝对时空观的基础上,认为以太是绝对静止的参照系。洛伦兹变换提出时间早于狭义相对论,旨在诠释以太。
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否定了以太的存在,提出光速不变,基于光速不变原理和狭义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伟大的相对论。
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以太不存在,时空也不是绝对的。
因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并无直接联系,它完全否定了以太和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则寻求以太的证据,虽然实验结果表明以太不存在,但多数物理学家不愿相信这一结果,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对以太的概念进行修正,使之符合实验结果,洛伦兹变换便是其中之一。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得出的结果与洛伦兹变换相吻合,这也解释了为何洛伦兹变换成为相对论的基本公式。
如今看来,洛伦兹变换中“以太在运动方向上的收缩”与狭义相对论中“空间在运动方向上的收缩”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我们完全可以将以太理解为“空间”。
实际上,科学界中有观点认为洛伦兹才是提出狭义相对论的第一人,这并非无据。洛伦兹已接近相对论的真相,只是未最后突破。
爱因斯坦与洛伦兹是挚友,洛伦兹去世后,爱因斯坦在悼词中表达了对洛伦兹思想的深深敬仰,但具体影响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总结而言,尽管狭义相对论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联系不深,但实验无疑对爱因斯坦产生了影响。毕竟,作为当时物理学界的重大实验,爱因斯坦不可能不知晓。同时,狭义相对论中直接引用了洛伦兹变换,爱因斯坦对公式背后的含义自然了如指掌。
也许,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仅是爱因斯坦灵感的来源之一,正如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的光速不变公式一样。在灵感的基础上,爱因斯坦遵循“奥卡姆剃刀原理”,果断剔除了“以太”的概念!
来源:宇宙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