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是,明显感到我国自然资源部门和海洋部门公布的科普资料比较少(比如https://www.mnr.gov.cn)、图片也常常不够清晰,这让科普知识的传播也不是特别方便。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作者 | 王芊佳
本文约2600字,阅读约7分钟
科学传播有多重要?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跟“科技创新”一样,非常重要。
但是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笔者长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是:找图难。主要有三:
第一是,我国自然资源部门、海洋部门、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官网的图片很少会有明确的版权的许可,所以,不敢去用;
第二是,明显感到我国自然资源部门和海洋部门公布的科普资料比较少(比如https://www.mnr.gov.cn)、图片也常常不够清晰,这让科普知识的传播也不是特别方便。
第三是,在百度等检索服务中,笔者发现,常有的一种情况是:商业性的信息更靠前一些,而一些政府部门的官网的检索结果排序太靠后。所以公众有时不容易触达最权威的信息。
松墨天牛——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者。摄影:Linda Wong(摄于国家动物博物馆)©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
【案例】比如说,笔者要找“松材线虫病”和“松墨天牛”的质量比较好的资源图片,却发现在自然资源系统的官网上比较少;图片(更别说比较好的质量的图片)即使有,通常尺寸和清晰度不太够,更没有明确的版权标识可以允许公众的使用。国家林草局下面有一个服务中心,其实有一些素材,但是网络检索很不方便,搜索物种信息时,通常百度等检索服务商的第一页不会出现这些较为权威的检索结果。这就导致,在科普工作中,缺图、或不敢用图,只能去诸如pixabay等免费图片库网站上找。
许多国外的科学机构的网站素材,以及pixabay、wiki等免费图片库,常常有各种不同的明确的版权授权,如(CC BY-SA 4.0)(CC BY-SA 2.0)(CC BY-SA 3.0)等等。无论如何,至少还是可以在按照要求的前提下安全使用的。
这是笔者目前感觉到的现状。在我国的各种网站上,要找免费的物种信息的图就非常难。一是资源非常少;二是即使有,也缺乏授权的说明。
我常常想,如何改进我国科学传播的现状?至少这一点是可以改进的: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免费的图片的来源才好。
我国每年从中央财政或公共财政拨款、开展大量的病虫害调查,但是产出的结果,包含图片等,却没有一个要求公开获取的规则。事实上,笔者认为,从公共资金获得的项目,应该反馈一部分的素材(高质量的图片+明确的公开授权)给公众用于科学传播和公益、教育等公共服务事业。
虽然我们喊“科学传播”、“科普”喊了很多年,但是一线工作者做起来还是很难。但其实,这个事情是很容易做的。不是“不能”,而是我国相关部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目前尚未有相关的规则和明确要求。
本质上,这其实是一个“公共知识库”的构建问题。
从一名科普工作者的角度,笔者在长期的观察中注意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FWS)等机构的模式,或许是值得我国自然资源和海洋有关部门在图片和素材的开放获取上略作借鉴的。个人观点,一家之言,分享如下,欢迎拍砖。
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在保障科研成果权威性的同时,推动科学知识的开放共享,成为了国际科学界的重要议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图片政策,作为资源共享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典范,为全球科研机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我们先来看几张直观的图片,感觉一下:
上图就是可以用的公共图库,你如需使用,标明来源就行。图源:NOAA
NOAA为保护物种设立的物种信息栏目。上图是比如蓝鲸的物种信息、图片。这些是可以供公众参考和使用的。而我国目前政府部门官网,笔者尚未看到这样详细物种信息、以及授权可以公开使用的图片。图源:NOAA
基于NOAA的公开图片,我们制作的中文版,并且在一篇“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的文《42年,追踪2476头鲸鱼,揭开露脊鲸的长命百岁之谜》中的使用时,标明了来源于NOAA。
对于科普来说,往往,一张清晰的好图片,在传播效果上,常常胜过千言万语。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在它的官方网站上明确了关于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素材的使用规定。这些政策既体现了科学传播的开放性,也保障了机构的权威性和相关权益。那么,普通公众和机构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解析。
NOAA的图片和视频音频的版权政策,开放给公众用于教育与传播。它的逻辑是:因为它是服务公众的政府机构,是纳税人支持的,所有职务作品基本上都可以开放给公众使用
它需要明确了,NOAA的大部分图片、音频和视频并没有版权限制。这意味着,这些素材可以广泛应用于教育和信息传播场景,比如照片展览、教科书内容、公共展览甚至个人网页。这种开放的政策为非商业用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帮助大家更好地获取科学知识。当然了,这种许可仅限于非商业性质的使用。换句话说,如果你只是用这些素材来做个人学习或公益宣传,完全没问题;但涉及商业用途时,就需要多加注意了。
说到商业用途,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不得不提。第一,使用NOAA的素材时,不能让人误以为NOAA对某些商业商品或服务提供了支持或认可。这一点非常重要,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暗示,都可能违反政策规定。第二,如果素材中出现了可辨认的个人形象,比如某位科学家或其他公众人物,在商业化使用前,你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毕竟,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隐私权和肖像权,这是法律明确保护的部分。
除了上述限制,NOAA还对其徽标(logo)的使用有着严格要求。简单来说,NOAA的徽标是机构的象征,普通公众或非NOAA赞助的产品和网页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如果想要在项目中使用这个标志,必须事先获得NOAA的书面许可,否则就是侵权行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NOAA的大部分素材是免费且开放的,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有些图片或视频是NOAA从第三方获取的,带有明确的版权标注,比如“© +版权所有者名称”。这种情况下,这类素材的使用权限并没有因为出现在NOAA官网而自动转移给公众。因此,如果想用这些内容,必须直接联系标注的版权所有者,获得他们的授权才行。
换句话说,NOAA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非常开放的资源平台,但同时也对某些具体使用场景设立了保护性限制。在使用这些素材时,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它们的教育和传播价值,也要尊重版权规则和法律规定。这样,既能避免侵权风险,又能更好地为科学传播出一份力。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不光是公众可以用NOAA的图片,新闻媒体也会经常用他们的图片,大大的丰富了传播的内容的有效度。使用时标明来源即可。
不光如此,在搜索引擎中,NOAA的信息也是比较靠前的。这就给公众带来了方便。
建议
近年来,我国在科普事业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非常显著成效,首先要大力的点赞!
但笔者从基层一线的工作实践来看,仍有不少问题是需要重视、进一步关注和系统性的改善的。比如上面的科普传播的公域图片不足的问题。
为了推动科学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笔者建议:我国自然资源部门能够明确方便公众和科学传播的图片版权政策。并且,建议我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支持的科研项目,只要不涉密,只要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都应该有一部分的素材和图片等供可用于科普传播的内容,反馈+开放给公众使用,并且明确版权授权。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批评、留言、讨论。)
文 | 王芊佳
海湿总编 | Linda Wong
排版 | 绿叶
【引用本文】
王芊佳.如何改进科学传播?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图片政策的启示(关于科普·2025年两会建议).海洋与湿地.2025-01-07
海湿资讯·欢迎评论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参考资料】
NOAA图片政策
https://www.omao.noaa.gov/image-licensing-usage-info
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 专栏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