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迈向标准化、智能化

360影视 2025-01-08 07:03 3

摘要:中医医院,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医学智慧与诊疗经验,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紧迫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时修订并推出的《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 版)》,宛如一盏明灯,为中医医院的

中医医院,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医学智慧与诊疗经验,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紧迫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时修订并推出的《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 版)》,宛如一盏明灯,为中医医院的前行之路指明了方向,开启了中医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全新篇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日益加深,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与就医体验的期望也水涨船高。传统中医诊疗模式虽然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独特的疗效,但在信息传递、流程优化、精准诊疗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中医诊疗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如舌象、脉象、辨证论治思路等,往往依赖医生的手工记录,信息碎片化、不连贯,难以实现有效的整合与分析,不利于中医经验的传承与推广;另一方面,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面临挂号难、候诊时间长、缴费繁琐等问题,迫切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就医流程,提升体验感。

与此同时,医疗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医疗质量控制、诊疗行为规范、合理用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医医院唯有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信息与数字化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 版)》应运而生,旨在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指导框架。

二、核心要求解读:全方位提升信息化水平(一)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分级达标

互联互通是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协同诊疗的基石。《规范》明确规定,三级医院要达到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及以上水平,二级医院达到三级及以上水平。这意味着中医医院需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平台,打破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 “信息孤岛”,实现门诊、住院、检验、影像、药学等诊疗环节信息的无缝对接与实时共享。

达到四级标准的医院,能够在医院内部实现全面的数据交互与业务协同,患者在不同科室就诊时,医生可即时调阅其全部历史诊疗信息,包括病历、检查报告、用药记录等,从而做出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决策。对于医联体内的中医医院,还可实现跨机构的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转诊时,诊疗信息得以顺畅流转,避免重复检查、重复问诊,大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将临床路径、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用药指南等知识体系嵌入信息系统,是中医医院提升临床诊疗规范化水平的关键一招。医生在接诊患者时,系统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等信息,智能推送相应的诊疗方案建议,辅助医生进行辨证论治。例如,当一位咳嗽患者前来就诊,系统结合中医对咳嗽的辨证分型标准,参考国医大师的经验方,为医生推荐几个可能的方剂组合,并附上详细的用药说明、加减变化原则以及煎服方法等。这不仅有助于年轻医生快速成长,提高诊疗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还能促进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诊疗技术的传承创新。

从患者踏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起,数字化服务便贯穿诊前、诊中、诊后各个环节。诊前,患者可通过手机 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进行预约挂号,自主选择就诊时间、医生,还能提前查看医生简介、擅长病症等信息,合理安排就医行程;诊中,电子病历系统实现诊疗服务环节全覆盖,医生在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地均可实时录入患者信息,开具检查检验医嘱、书写病历,护理人员同步记录护理过程,药师审核处方并进行药品调配,各环节紧密协作,信息流畅传递;诊后,患者可通过手机查询检验检查结果、获取康复指导建议,医生还能进行随访跟踪,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种全流程的数字化服务模式,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改善了就医体验。

利用数字化评判工具,中医医院能够对诊疗行为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控。系统自动比对诊疗过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核心制度、技术规范等要求,一旦发现异常,如超范围用药、违规手术操作等,立即发出预警提示,督促医生及时纠正。同时,通过将医师资格、护士资格、处方权等权限信息纳入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分级分类权限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超权限诊疗行为的发生。

在医疗质量控制方面,借助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开展质量控制指标的统计分析,建立质量控制数字化指标体系,确立各个质控节点与方法,对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进行全程、实时、全面评估。例如,分析中药方剂的用药准确率、辨证论治的准确率、患者的复诊率等指标,找出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突出中医药特色。一方面,建立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挖掘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经验,将其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诊疗模式,为年轻医生提供学习借鉴的平台,传承中医精髓;另一方面,推进共享中药房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智慧化建设。共享中药房实现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的统一调配、配送,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后,也能享受到优质、规范的中药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智慧化则通过可穿戴设备、移动应用等手段,对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如饮食调理、运动建议、穴位按摩等,将中医药的预防保健优势发挥到极致。

三、实践意义与价值:多赢局面的开创(一)患者受益:便捷就医与精准诊疗

患者是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线上预约挂号、移动支付、诊间结算等便捷服务,让患者告别了漫长的排队等候,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全流程的数字化诊疗服务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与连贯性,医生能够基于完整的患者信息做出更精准的诊断,患者无需重复讲述病情,减少了沟通成本。同时,中医药特色应用的智慧化升级,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个性化的中医医疗服务,无论是疾病治疗还是健康管理,都能得到更专业、贴心的指导,大大提高了康复的成功率与生活质量。

对于中医医院而言,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实现互联互通与临床诊疗决策支持,提高了诊疗效率与质量,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体验,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强化质量控制与诊疗行为监管,降低了医疗风险,保障了医院的稳健运营。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医院管理者能够实时了解医院的运营状况,如各科室的接诊量、患者满意度、医疗费用结构等,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信息与数字化技术为中医传承创新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以往,名老中医的经验多局限于言传身教、个人笔记,传承范围有限。如今,借助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这些宝贵经验得以数字化存储、分析、传播,年轻医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借鉴,加速中医人才的培养成长。同时,大数据分析有助于发现中医诊疗规律,挖掘新的方剂组合、治疗方法,为中医理论创新提供实证依据,推动中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医医院要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与全流程数字化,面临着复杂的技术难题。不同厂商的医疗信息系统在数据格式、接口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实现无缝集成,确保数据的顺畅传输与交互,是一大挑战。同时,医疗数据涉及患者隐私,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医院需投入大量资源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机制,防止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应对策略包括加强与专业 IT 厂商的合作,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提升医院的技术保障能力。

既懂中医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支撑。然而,目前这类人才供不应求,医院内部员工的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制约了项目的推进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医医院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优厚的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复合型人才加入;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培训,针对不同岗位员工开展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课程,提高全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打造一支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中医医疗队伍。

信息与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从硬件设备的购置、软件系统的开发升级,到后期的运维保障,都涉及不菲的费用。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医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资金压力成为信息化建设的 “拦路虎”。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中医医院给予补贴;医院自身也可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入社会资本等,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 版)》为中医医院描绘了一幅宏伟的信息化发展蓝图,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各方携手共进,攻坚克难,必能将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医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让古老的中医药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的深入推广,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有望持续升级,为患者创造更多福祉,为中医传承创新提供更坚实的平台。

来源:医学顾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