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加快推进制造强省、数字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培育“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实数融合新模式,2024年12月30日,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指引(1.0)》(下称《产业指引》)和《山东省“晨星工厂”建设指引(1.0)》(下称《工厂
为加快推进制造强省、数字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培育“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实数融合新模式,2024年12月30日,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指引(1.0)》(下称《产业指引》)和《山东省“晨星工厂”建设指引(1.0)》(下称《工厂指引》)。两个文件的印发,优化了全省产业集群的要素资源,指导了全省“晨星工厂”建设;未来,随着两个文件的逐步落地,山东还将深化“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实数融合新模式,有望实现全省产业数据资源“一本账”、数据可信流通“一张网”、数据创新应用“一张图”。
山东“产业大脑”建设工作一直在推进:2023年4月,组织开展了首批“产业大脑”揭榜挂帅工作;到了2024年7月,16个项目被确定为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2024年10月,12个项目又被确定为2024年度省级示范型“产业大脑”;最近则印发了《产业指引》。根据《产业指引》,“产业大脑”将深度释放产业数据价值,优化配置产业要素资源,推动企业生产组织创新、商业模式重构和产业体系变革。据了解,山东计划到2025年建设50个行业“产业大脑”,汇聚形成一个庞大的“山东工业经济大脑”。为此,山东“产业大脑”建设总体采用“1+N+X”架构体系,即构建1个省级能力中心,培育一批行业“产业大脑”,赋能一批“晨星工厂”。其中,省级能力中心作为全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治理智能决策平台和各行业“产业大脑”能力底座,与各行业“产业大脑”进行能力共享和服务共用;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算力调度平台、数据汇聚平台、算法开发平台、服务开放平台、平台服务门户,以及标准规范、制度规则、可信认证、安全防护等支撑体系;“晨星工厂”交互系统则是行业“产业大脑”与产业集群内企业进行链接的核心模块,支持企业与行业“产业大脑”进行数据共享和服务交互,助力企业快速打造“晨星工厂”。根据相关产业集群实际,《产业指引》将“产业大脑”细分为“链主式产业大脑”和“集群式产业大脑”,并提出了两种建设模式:由人民政府,功能区管委会或省属企业作为组织单位,分别通过统筹产业集群头部企业(适用于“链主式”)或具备影响力的国有平台公司等(适用于“集群式”),作为揭榜单位,推动“产业大脑”的建设。山东省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张镇给经济导报记者举了个生动的例子:“‘产业大脑’的服务对象是产业集群,好比学校的班集体;而负责‘产业大脑’建设运营的则是班长或班委会。班委会服务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而建设运营‘产业大脑’也是为了服务整个产业集群的每一家企业,无论企业规模是大是小,是上游还是下游。”据了解,目前山东已分5批认定省级集群136家,培育国家级集群23家,集聚企业超过15万家、实现总产值4万亿元。
出至于“晨星工厂”,张镇同样以班集体举例:“班集体里的尖子生,也就是产业集群里面的规上企业、头部企业,很多都需要数智转型和价值重塑。针对这些企业,出台了《工厂指引》”。《工厂指引》明确,“晨星工厂”是依托卓越制造体系,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等全流程进行数智转型和价值重塑的新型智造工厂。2022年10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创新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到对标“灯塔工厂”标准,在高端装备等6个重点行业,推广数据建模、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等创新应用,打造一批技术引领、集成协同、绿色低碳的“晨星工厂”,这也是山东首次提出相关概念。根据《工厂指引》,山东“晨星工厂”建设将采用“1+5+2”架构体系,即制定1个顶层规划,搭建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安全5方面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数智化服务和数字化双碳2类创新场景应用。在建设内容上,“晨星工厂”的顶层设计,是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将数据驱动核心理念融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并建立企业长期愿景、中短期目标与实施计划,确定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数据采集方面,则是面向工业现场各类生产要素,通过传感器、智能网关等数字化设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生产资源互联互通、生产数据实时交互,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分析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此外,在数据传输、存储、管理、应用、安全、“产业大脑”交互系统等方面,《工厂指引》也都做了详细规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双碳方面,《工厂指引》明确围绕“晨星工厂”建设重点数智场景数字双碳要求,实现对各类能源消耗数据的准确监控和计量,建立能耗预警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对比分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此外,《工厂指引》还要求对申报“晨星工厂”的工业企业进行分级管理:首先是省级“晨星工厂”,要求企业拥有较好的数字化采集与传输基础,并在降本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数字化转型成效。其次,省级“炬星工厂”则要求企业实现与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数据采集与共享,具备较强的数据治理与应用能力,并在产业链协同转型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最后,对具备高水平数字化采集与传输,具备成熟的数据存算、治理和深度融合应用能力,并展现出高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工业企业,在授予省级“炬星工厂”称号同时推荐为国家级“炬星工厂”。
截至目前,山东已培育产业大脑建设试点80个,12个产业大脑入选省级示范;培育数据驱动、AI赋能的“晨星工厂”试点4220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产业大脑”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
如上所述,“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的建设,并非各自孤立的。
《产业指引》提到,“产业大脑”的建设思路,就是深化“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实数融合新模式,面向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重点行业“产业大脑”,推动一批数智赋能型“晨星工厂”建设,构建省级“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加速数据共享、能力复用,实现全省产业数据资源“一本账”、数据可信流通“一张网”、数据创新应用“一张图”,为加快推进山东新型工业化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工厂指引》同样明确了“晨星工厂”的建设思路:深化“产业大脑+晨星工厂”实数融合新模式,推动工业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级开展数据采集、传输、存算、管理及应用,打造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典型示范性强、应用成效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数智赋能型“晨星工厂”,实现工业企业数智化提档升级,为加快山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各地也在实践“产业大脑+晨星工厂 ”的建设思路,近两年来,德州市坚持打造该模式,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随着乐陵市调味品“产业大脑”启用,某调味料企业得以采用生产型ERP管理一体化系统,每年节约人工成本超40万元。无独有偶,临沂市也在积极探索这种新模式,通过“产业大脑”的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为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在张镇看来,“产业大脑”更像是相关产业集群的服务平台,产业链上或集群中的每一家企业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所需的服务。“‘产业大脑’可以是‘拼多多’,中小企业可以跟大企业一起,组团‘砍一刀’,以便更好议价;也可以是‘淘宝网’,企业在上面‘开网店’、拓宽下游渠道。”
同时,他还提到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人力资源不如规上企业,往往没法单独组建数字化运营团队,继而影响了数智化转型。“‘产业大脑’则设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化模块,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完全可以直接借用这些模块,作为自己企业的对外OA系统,直接将企业的招投标和采购信息放到平台上。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企业运维的成本,助力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
来源:掌上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