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逆光’而行”团队探索视障群体职业培训,为残疾人就业赋能

360影视 2025-01-08 10:10 3

摘要:“就业是盲人融入社会最重要的途径,而大部分视障人群的就业情况是一块未知的拼图,也是我们最想要擦亮的拼图。”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中,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2020级本科生叶泓霆带领“‘逆光’而行——残疾人就业赋能

“就业是盲人融入社会最重要的途径,而大部分视障人群的就业情况是一块未知的拼图,也是我们最想要擦亮的拼图。”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中,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2020级本科生叶泓霆带领“‘逆光’而行——残疾人就业赋能者”团队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以小组第一的优异成绩夺得金奖,是本届大赛唯一由视障学生完成答辩的比赛项目。

该项目是面向视障群体的一项公益行动,由志愿者教视障人员认识通用盲文,熟练使用电子设备,学会独立出行,学做声音主播和带货主播。团队现有9名成员,其中5名都是视障学生。“这些孩子虽然看不见,但却对世界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团队指导教师刘佳章说。

叶泓霆高中就读于南京市盲人学校,现在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他在4岁时因视网膜色素变性被确诊为视力残疾一级。“第一次见到叶泓霆是在大一新生典礼上,当时他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流利的谈吐、自信的气质打动了场下的师生。”为了不让视障学生的才华被专业所限,刘佳章萌生出将这些孩子组成团队的想法,一起为残疾人群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项目的开发也和叶泓霆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叶泓霆在南京市盲人学校学习时,通过盲文爱上了阅读,于是开朗外向的他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做起了声音主播。打开读屏软件,调快成5倍速的语音传出,在常人听来像是“天书”的声音,却能被叶泓霆和他的视障同学们轻松掌握。依靠这一技能,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数千字的文稿转换为有声读物。“黑暗中的我们对声音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既然我们看不见,那么我们就用声音‘看’世界。”

“我们利用读屏软件操作电脑,把听到的电子文本用有感情的声音二次传达给听众,类似于翻译中的同声同传。”在学院创新创业氛围的影响下,叶泓霆创立了中国首个宣传“信息无障碍”的播客,并以播客为媒介,采用随访、脱口秀、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线上线下共服务视障人士8000余人次。

从2017年成立“微光彩虹公益”活动小组,为没有接受过盲文教育的成年视障群体做盲文培训、义务推拿等,到2020年创办“彩虹之光”工作室,团队在拓宽公益活动范畴的同时,寻找视障帮扶的真正出口。2021年,“逆光而行”团队承接南京市栖霞区残联“数字经济视角下视障人群就业的机遇与挑战——以栖霞区为例”调研项目,探索制约视障人群融入社会的相关问题。刘佳章带领学生走访了20余个社区,挨家挨户访谈了400多名残障人士。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内心世界封闭、生活技能缺乏、职业培训内容单一,是长期以来制约视障人群融入社会的关键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诸多新兴岗位能够为他们提供新的就业方向。

2022年,团队第一批视障群体职业培训班开班。团队自编8部相关教案和2部教辅读物,将生活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聘请江苏广电主持人和南京传媒学院教师担任课程讲师,对接省残联、南京爱之光公益服务中心等22家企事业单位及机构,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玄武中专等5所院校建立志愿者联动机制,让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视障公益事业,使帮扶工作更有温度,点燃视障人群回归社会的信心。

与此同时,团队紧跟数字时代就业风向,摸索出声音主播和带货主播职业培训体系,并与22家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目前课程已在全国残联官方网站职业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和江苏省残联官方号上线,覆盖2万多名残障人士,直接带动350名重度残疾人就业,间接带动2400名残疾人及相关人员就业。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明表示,学校非常重视残障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在课程研发上,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协助团队精心打磨教学大纲和教案;在授课方面,也有专业的教师加入,帮助团队完善培训体系。同时,该校利用好平台优势,让更多的高校志愿者参与进来。目前加入其中的志愿者已有2000余人。

“每一个代表成就的数字,都是一次自我突破,更是一个家庭新的希望。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盲人被尊重、被认可。”未来,叶泓霆和团队计划将志愿服务范围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为核心逐渐向全国拓展,充分挖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机遇,开展其他类残疾人群体的培训业务,向着公益助残梦想稳步前行。

来源:江苏教育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