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来自江苏的消息引发关注。常州的顾先生在结束非洲之旅回国后,身体突发异样。10 天前刚踏上祖国土地的他,很快便被发热、咳嗽、乏力以及四肢肌肉酸痛所困扰,还伴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
江苏惊现罕见 “Q 热” 病例
近日,一则来自江苏的消息引发关注。常州的顾先生在结束非洲之旅回国后,身体突发异样。10 天前刚踏上祖国土地的他,很快便被发热、咳嗽、乏力以及四肢肌肉酸痛所困扰,还伴有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
心急如焚的顾先生赶忙前往江阴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求助,胸部 CT 检查结果令人揪心 —— 双肺出现大面积的炎症病变。经过医院的全面诊断,最终确定顾先生患上了由贝纳柯克斯体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也就是极为罕见的 “Q 热”。这一消息,无疑为大家敲响了健康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潜藏在身边、容易被忽视的传染病风险。
顾先生的患病经历
发热门诊医生详细询问顾先生的既往病史,并为其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鉴于顾先生的肺部感染情况较为严重,门诊医生立即将其收住感染科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感染科医疗团队充分注意到顾先生 “刚从国外归来” 的特殊情况,并结合非洲当地的流行病学背景,高度怀疑其可能感染了某种特殊病原体。
医疗团队为顾先生安排了支气管镜检查,并通过灌洗液的基因检测技术,最终锁定了致病元凶 —— 贝纳柯克斯体,即 “Q 热”。
揭开 “Q 热” 的神秘面纱
(一)“Q 热” 的发现由来
“Q 热” 这一名称,初次听闻总让人摸不着头脑,它背后实则有着一段饶有趣味的历史。时光回溯到 1935 年,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忙碌的肉类加工车间里,工人们相继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症状,病情来势汹汹。
由于当时的医学技术有限,科学家们绞尽脑汁也未能揪出致病真凶,无奈之下,只能以 “Query”(疑问)的首字母 “Q” 来命名这种神秘热病,“Q 热” 之名就此诞生。这简单的一个字母,承载着当时医学界的困惑,也开启了后续数十年对它的探索征程。
(二)病原体与传染源
追根溯源,“Q 热” 的病原体是贝纳柯克斯体,这种微生物十分 “狡猾”。从形态上看,它呈多形性,球杆状或短杆状,甚至呈球形,大小约在 0.2 - 0.4×0.4 - 1.0um ,革兰氏染色多呈阴性。它的生存繁衍能力堪称顽强,不仅能在鸡胚卵黄囊中旺盛生长,还可在多种细胞内 “安营扎寨”,进行繁殖。在传播过程中,常见的狗、羊、牛、马、驴等动物成了它的 “帮凶”,是主要传染源。
受感染动物的尿液、粪便以及羊水中含有大量贝纳柯克斯体,这些病原体随着动物的日常活动,悄无声息地污染周围环境。它们还能以气溶胶、尘埃等形式飘散在空气中,等待时机入侵人体。而且,贝纳柯克斯体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极强,在干燥、低温等恶劣条件下,依旧可以长时间保持感染活性,这也使得 “Q 热” 的防控难度直线上升。
感染 “Q 热” 后的身体警报
一旦感染 “Q 热”,身体就像拉响了警报,多种症状纷至沓来。首先是发热,患者体温往往会迅速攀升,高达 38 - 40℃,畏寒之感如影随形,还伴有食欲不振、肌肉酸痛,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了力气,疲惫不堪。头痛也不甘示弱,起初多集中在额部和枕部,那种钻心的疼痛让人难以忍受,随后更是扩散开来,发展为弥漫性头痛,仿佛脑袋被紧紧箍住。
呼吸道症状同样明显,喉咙疼痛、咽部充血、咽峡炎等接连出现,大多数患者肺部难逃一劫,咳嗽、胸痛等症状日益加重,呼吸都成了一种负担。
肝部也极易受到牵连,肝炎随之而来,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黄疸悄然爬上患者的脸庞,皮肤和巩膜被染成黄色。更可怕的是,病毒还可能 “流窜” 到其他脏器,心肌炎、肾炎等并发症伺机而动,病程超过半年的患者,心内膜炎风险大增,少数还会出现脊髓炎、脑炎,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每一个症状都在无情地侵蚀着患者的健康。
顾先生的经历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人员流动频繁,各种外来传染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时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且持续不缓解,务必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告知旅行史、接触史等关键信息,以便医生快速准确诊断。
来源:少荣科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