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配方正交设计法 —— 多组分调整配方设计法的实际案例分析

360影视 2025-01-08 13:18 3

摘要:某塑料注塑产品加工厂,主要生产用于电子产品外壳的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ABS)塑料制品。近期客户反馈产品存在表面硬度不足以及耐热性较差的问题,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变形,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决定对塑料配方进行优化,通过添加玻

尊重原创编辑 版权所有者 王利民

以下是一个运用塑料配方正交设计法 —— 多组分调整配方设计法的实际案例:

案例背景:

某塑料注塑产品加工厂,主要生产用于电子产品外壳的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共聚物(ABS)塑料制品。近期客户反馈产品存在表面硬度不足以及耐热性较差的问题,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变形,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外观。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决定对塑料配方进行优化,通过添加玻纤增强剂提高产品的硬度,同时添加耐热稳定剂来改善耐热性。已知玻纤增强剂的添加量初步考虑在 10% - 30%(重量百分比)之间,分三个水平:10%、20%、30%;耐热稳定剂的添加量在 2% - 6% 之间,也分三个水平:2%、4%、6%。由于产品批量大,希望快速且高效地找到最佳配方,决定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试验。

正交设计:

因素 A:玻纤增强剂添加量,水平分别为 A1 = 10%,A2 = 20%,A3 = 30%;

因素 B:耐热稳定剂添加量,水平分别为 B1 = 2%,B2 = 4%,B3 = 6%。

选择正交表:根据因素和水平的数量,选用 L9(34)三水平正交表,该表可安排 3 个因素,每个因素 3 个水平,共需进行 9 次试验,相较于常规的全面试验(3×3 = 9 次,这里因素少所以全面试验次数与正交试验次数相同,但实际多因素多水平时正交法优势明显)大大减少了试验次数。

按照正交表的安排进行 9 次试验,制备不同配方的 ABS 试样,并对试样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指标包括:

表面硬度:使用邵氏硬度计测量,单位为邵氏 D;

热变形温度:按照标准测试方法,在一定载荷下测定试样开始变形的温度,单位为℃。

假设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各因素对表面硬度的影响:

计算因素 A(玻纤增强剂添加量)不同水平下表面硬度的平均值:

A1 水平(10% 添加量)平均值: ;

A2 水平(20% 添加量)平均值: ;

A3 水平(30% 添加量)平均值: 。

计算因素 B(耐热稳定剂添加量)不同水平下表面硬度的平均值:

B1 水平(2% 添加量)平均值: ;

B2 水平(4% 添加量)平均值: ;

B3 水平(6% 添加量)平均值: 。

比较平均值可知,对于表面硬度,因素 A 的最佳水平是 A3(30% 玻纤增强剂添加量),因素 B 的最佳水平是 B3(6% 耐热稳定剂添加量)。

计算因素 A 不同水平间表面硬度指标值差: ;因素 B 不同水平间表面硬度指标值差: 。由此可见,因素 A 对表面硬度的影响更大。

分析各因素对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计算因素 A(玻纤增强剂添加量)不同水平下热变形温度的平均值:

A1 水平(10% 添加量)平均值: ;

A2 水平(20% weakend>% 添加量)平均值: ;

A3 水平(30% 添加量)结果: 。

计算因素 B(耐热稳定剂添加量)不同水平下热变形温度的平均值:

B1 水平(2% 添加量)平均值: ;

B2 水平(4% 添加量)平均值: ;

B3 水平(6% 添加量)平均值: 。

比较平均值可知,对于热变形温度,因素 A 的最佳水平是 A3(30% 玻纤增强剂添加量),因素 B 的最佳水平是 B3(6% 耐热稳定剂添加量)。

计算因素 A 不同水平间热变形温度指标值差: ;因素 B 不同水平间热变形温度指标值差: 。由此可见,因素 A 对热变形温度的影响更大。

最佳配方确定:

综合考虑表面硬度和热变形温度两个指标,因素 A(玻纤增强剂添加量)和因素 B(耐热稳定剂添加量)的最佳水平组合均为 A3B3,即玻纤增强剂添加量为 30%,耐热稳定剂添加量为 6%。企业按照这个新配方进行小批量试生产,产品的表面硬度和耐热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满足了客户的要求,于是正式投入大规模生产。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塑料配方正交设计法 —— 多组分调整配方设计法在处理多组分调整问题时,通过合理选择正交表、科学安排试验以及运用直观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在大幅减少试验次数的同时,快速找到满足产品多种性能优化需求的最佳配方,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江南水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