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第3版)| 第五章设计的现代分类 重点笔记

360影视 2025-01-08 17:14 3

摘要:● 产品设计:注重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旨在创造出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且具有实用性的物品,如电子产品、家具等。

第五章设计的现代分类

一、设计分类总述

(一)功能性设计

●主要类型

● 产品设计:注重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旨在创造出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且具有实用性的物品,如电子产品、家具等。

● 平面设计:主要针对二维平面空间进行视觉元素的组合与编排,包括标志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等,以传达特定信息和吸引受众注意力。

● 环境设计:考虑空间的利用、氛围营造和功能实现,涵盖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非功能性设计

● 定义与范畴:用于装饰的艺术设计,以审美为主要目的,包含手工艺(如陶瓷、木雕等)、摄影、绘画(如油画、水彩画等)等形式,更注重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不强调实用功能。

二、功能性设计的历史分类观点

(一)基于维度的分类

● 平面设计:专注于二维平面的视觉表现,如平面广告、插画等。

● 立体设计:涉及三维物体的设计,如雕塑、产品模型等,考虑物体的形态、体积和空间关系。

● 空间设计:强调整体空间的布局和规划,如建筑空间、展示空间设计,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功能性和审美性。

(二)基于次元的分类

● 二次元设计:常与动漫、游戏等虚拟二维世界的视觉设计相关,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 三次元设计:对应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空间设计,遵循实际的物理规律和人体工程学原理。

● 四次元设计:相对较为抽象,可能涉及时间、动态等因素的设计考量,如互动艺术装置、动态空间设计等,突破传统三维空间的限制。

(三)基于行业领域的分类

● 建筑设计:专注于建筑物的设计,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需综合考虑功能、结构、美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 工业设计:主要针对工业产品的设计,从概念构思到产品制造,涵盖机械、电子、交通工具等各类工业领域,注重产品的创新性、易用性和可生产性。

● 商业设计:范围较广,包括商业广告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市场营销策划中的设计部分等,目的是促进商业活动的开展和品牌推广。

(四)基于多领域归纳的分类

● 视觉设计:包括平面、UI(用户界面)、视觉传达等方面,侧重于通过视觉元素传达信息和塑造形象,如界面设计、广告视觉效果等。

● 产品设计:如前所述,注重产品的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满足用户需求和市场需求。

● 空间设计:涵盖建筑空间、室内外空间规划等,创造舒适、高效、美观的空间环境。

● 时间设计:涉及到动态、序列、节奏等时间因素的设计,如动画设计、影视剪辑、活动策划的时间流程安排等,考虑元素在时间轴上的呈现和变化。

● 时装设计:专注于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等方面的设计,结合时尚潮流和人体工程学,满足人们的穿着需求和审美追求。

三、现代主流设计分类方法

(一)视觉传达设计

● 设计目的:为了实现人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元素,将特定的信息准确、清晰、快速地传达给目标受众,以达到沟通、宣传、引导等目的。

● 应用领域: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品牌标识设计、出版物设计等,在商业推广、文化传播、社会公共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产品设计

● 设计目的:基于人与自然的生产关系,旨在创造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各类产品,通过对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人机交互等方面的设计,提高产品的实用性、易用性和附加值。

● 应用领域:消费电子产品设计、家居用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医疗器械设计等,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制造业紧密相连。

(三)环境设计

● 设计目的:针对自然与社会构成的个人生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进行设计,营造舒适、安全、美观且符合人类行为和心理需求的空间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应用领域: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等,关注空间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景观营造、生态平衡以及文化内涵的体现。

四、研究设计类型的意义和价值

(一)设计师个人发展

● 掌握特长:深入了解不同设计类型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设计师明确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兴趣方向,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入钻研和实践,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相关设计技能和知识,提升专业水平。

● 取长补短:通过研究其他设计类型,设计师可以拓宽自己的设计视野,借鉴不同领域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表现手法,丰富自己的设计语言和创意来源,弥补自身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使自己的设计能力更加全面和综合。

(二)设计行业整体发展

● 促进交流与合作:不同设计类型的设计师之间相互了解和学习,有利于打破专业壁垒,促进设计团队内部的协作与沟通,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在跨领域的设计项目中,如大型建筑综合体的设计,涉及建筑、室内、景观、视觉传达等多个专业,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知识共享至关重要。

● 推动创新与繁荣:不同设计类型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能够激发新的设计思潮和创意灵感,催生新的设计领域和设计方法,推动整个设计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满足社会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设计需求,促进设计文化的繁荣。

一、定义与概念

(一)符号与传达基础

● 广义符号:利用媒介代表或指称事物,是信息载体,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功能,包括多种知觉感官接受的符号系统。

● 视觉符号:眼睛能看到的表现事物性质的符号,其系统包含众多领域元素,还可与其他符号系统综合。

● 传达:信息发送者利用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涵盖多种传达范围,有固定程序,个体间传达常包含个体内传达。

(二)视觉传达设计内涵:

● 利用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发送者(设计师)和接收者需有部分相同信息知识背景,设计要遵循基本原则,根据接收者选择符号媒介。

(三)起源与发展

● 起源: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使用,60 年代正式形成,有多种英文表述及演变,过去有不同称谓,在西方也有其他相关称呼。

● 发展历程:人类早期就利用视觉符号传达信息,历经多次材料和技术革命,如文字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等,印刷术推动其向大众传播,影视技术拓展领域,电脑辅助设计带来新变革,如今随着通讯技术发展,其在媒体、符号形式和传达方式上不断变化。

二、构成要素

(一)文字

● 文字类型与分类:主要有象形、表意和表音三种类型,可划分为中文字(以汉字为主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字(以英文为主及其他拼音文字和受汉字文化影响的文字)。

● 形态影响因素:受书写工具和材料影响,印刷术发明后有印刷体和书写体之分及排列方法变化,是信息传达常用视觉符号元素。

(二)标志

● 定义与特点:狭义符号,以图形代表事物、传达信息,比文字更直观,在不同环境传达信息不同。

● 分类方式

按性质分:指示性标志与指示对象有直接对应关系,象征性标志可表现抽象概念。

按使用主体分:公共标志供公众共同使用,非公共标志专属特定机构或个人。

(三)插图

● 定义与作用演变:传统用于补充文字,现作为设计要素有视觉中心的信息传达作用。

● 插图类型:绘画插图(多种绘画形式,表现手法灵活)、影像插图(摄影摄像制作,真实感强)、复合插图(合成绘画和影像图像,手法新颖)。

三、设计领域

(一)字体设计

● 设计目的:运用视觉美学规律对文字各方面设计,使其具适合的表现和优美造型,更好传达文字意味内涵。

● 设计分类与应用:包括中文字体设计和西文字体设计,有多种字体形式,广泛应用于多种设计领域,需与其他要素配合。

(二)标志设计

● 重要性与设计要求:在视觉传达中地位重要,要单纯、易识别、理解和记忆,注重艺术性,有多种设计手法。

(三)插图设计

● 视觉效果与应用限制:比文字和标志视觉传达效果更强烈直观,应用广泛,但受信息传达内容与目的约束,设计要根据多种因素选择形式风格。

(四)编排设计

● 定义与目标:对视觉要素组合配置,使版面美观易读,便于信息传达,包括多种印刷品和影视图文平面设计等。

● 要素与综合运用:由文字编辑、图版设计和图表设计构成,需综合运用并根据多种因素确定编排版式。

(五)广告设计

● 历史与分类: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不断发展,广义包括多种类型,根据媒体不同有多种设计分类。

● 设计要素与流程:利用视觉符号传达广告信息,包含广告五个要素,商业广告设计需市场调查分析、制定目标策划后进行设计,CI 设计是新形式,有其设计中心和目的。

(六)包装设计

● 定义与分类:对制成品容器及包装结构和外观设计,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有多种作用。

● 设计方法与步骤:与编排设计和广告设计有相似处,以市场调查为基础,从多方面定位,选择材料,先设计结构再进行视觉要素编排设计,突出品牌个性。

(七)展示设计

● 定义与发展:将物品按主题和目的摆设演示的空间设计,从简单布置发展为综合性空间视觉传达设计。

● 设计要素与要求:包括 “物”“场地”“人” 和 “时间” 四个要素,要综合处理好各要素,利用多种技术成果调动观众感知能力,形成互动交流,考虑多种观众因素,是多种设计技术的复合设计。

(八)影视设计

● 定义与类型:对影视图像和声音在时间维度设计,借助播放技术传递信息,包括电影设计和电视设计。

● 发展与技术应用:电影有多种技术进步,电视影响广泛,引入电脑辅助设计和镭射制作技术后视听效果更精彩、信息传递更高效。

一、定义与内涵

● 产品概念:人类生产制造的物质财富,由物质材料以一定结构形式结合而成,具有相应功能的客观实体,区别于自然物质和精神产品。

● 产品设计定义: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以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广义涵盖人类所有造物活动,从石器到现代各类产品,产品设计创造了 “第二自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明确了与环境设计、服务性产品设计的区别。

二、基本要素

● 功能要素:产品具有的特定功效和性能,是决定性因素,但与造型非一一对应,同一功能可对应多种造型形态。

● 造型要素:产品的实体形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有自身独特方法和手段,不能与功能矛盾。

● 物质技术条件要素:实现功能与造型的根本条件,具有相对不确定性,包括材料及加工工艺等,设计师需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更好设计,三要素相互依存、制约且不完全对应统一,形成丰富产品世界,设计师需处理好三者关系。

三、基本要求

● 功能性要求:现代产品功能内涵丰富,包括物理功能(性能、构造等)、生理功能(使用方便性等)、心理功能(造型色彩等带来的愉悦感)、社会功能(象征价值等)。

● 审美性要求:产品需通过美观外在形式给人美的享受,审美具有大众普遍性,通过新颖简洁性体现,基于功能基础上呈现美好形体。

● 经济性要求:现代产品多为批量产品,设计师需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保证质量前提下,研究材料选择和构造简单化,降低生产和使用费用,实现价廉物美,为用户和企业创造效益。

● 创造性要求:设计的核心是创造,现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快,需突出独创性,创造新功能或新造型,否则易被淘汰。

● 适应性要求:产品供特定使用者在特定环境使用,需考虑与人、时间、地点、物、社会的关系,如服装设计需考虑穿着者和穿着场景,冰箱需适应食品存放,产品设计还需满足其他多方面要求,如易于认知使用、环保、符合社会伦理等。

四、分类

● (一)手工艺设计

● 定义与范围:以手工对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的设计,主要靠双手和工具,也可用简单机械,范围包括陶瓷、漆器等多种手工制品设计制作,在工业革命前是主要生产手段,多数民族有手工艺传统。

● 特点与发展:设计与制作未完全分离,受传统风格和个人经验影响,产品具民族化、个性化、风格化特征,有独特美感,但受生产手段制约,发展形式相对封闭分散,不能广泛进入普通生活,随着技术进步和新材料应用,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会不断革新发展。

(二)工业设计

1.定义与发展历程:工业化大生产后的产物,20 世纪初在美国出现,大萧条时期受重视,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多次定义,其内涵外延具伸缩性,有广义和狭义理解,狭义指对工业产品的设计,核心是对产品各要素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功能与形式统一,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结合的边缘学科,涉及多学科领域,吸收多方面成果,其艺术与技术相辅相成,设计目的是创造市场适销、用户满意产品,提高附加值,降低成本,根本宗旨是创造完美生活方式,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起步晚,与先进国家有差距,起初名称有变化,后统一采用国际通行提法。

2.分类方式

①按设计性质分类:

● 式样设计:对现有技术、材料和市场研究,改进现有产品设计。

● 形式设计:研究人们行为和生活难题,设计满足未来生活方式的产品,强调生活方式设计。

● 概念设计:不考虑现有情况,纯粹基于设计师预见能力,对未来产品从根本概念出发的开发性设计。

②按产品种类分类:

● 家具设计:人类生活工作必备,设计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以图纸形式呈现,包括多种设计过程,既是工业设计也是环境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种类繁多,按不同方式可进行多种分类,其设计与室内外环境相关,需协调统一。

● 服饰设计:历史久远,现代人穿着不仅为实用,还展示个性等,设计需掌握多种知识,包括服装各部分设计及附属装饰品设计,服装按多种方式分类,设计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使服装舒适美观且符合穿着者特点。

● 纺织品设计:历史久远,具地方特色,包含纤维素材形成和制品设计,产品用途广泛,随着技术发展将更重要,包括对色彩、质地等多方面设计,制品种类多样。

● 交通工具设计:满足 “行” 的需求,包括车、船、飞机设计,从注重速度安全到兼顾舒适、个性化和象征性,汽车设计融入流行文化,受社会潮流影响,对现代生活方式影响大,其进步使地球 “变小”。

一、定义与起源

● 环境设计概念:工业化引发环境问题,人类环保意识增强后产生的设计概念,日本设计师首先意识到其重要性。1960 年东京世界设计会议有所讨论,80 年代被普遍认同,但至今无统一权威定义和范围规定,一般指对人类生存空间的设计,区别于产品设计创造空间要素,而是创造空间本身,核心是协调 “人 - 建筑 - 环境” 关系,以当代人环境需求为导向,创造理想生活空间。

● 建筑与环境关系演变:建筑是人类塑造人工环境的基本手段,古典时期常联系人体比例设计,如古希腊柱式;文艺复兴时期继承这一传统;工业革命后建筑工业化生产,建筑大量集中形成城市,但缺乏规划导致城市畸形发展,引发诸多问题,促使人们重新重视环境设计,以改善生存空间。

二、类型划分

(一)城市规划设计

● 定义与目标:对城市环境建设发展综合规划部署,创造满足居民生活工作的安全、健康、便利、舒适环境,城市如放大的建筑,规划要解决交通、绿化、污染等问题,依据国家方针、经济计划、城市基础、自然条件和居民需求等进行。

● 规划内容:包括研究城市发展性质、人口规模、用地范围,拟定建设规模、标准、用地要求,制订城市各部分区划、布局及形态风貌等。

(二)建筑设计

● 设计范畴:对建筑物结构、空间、造型、功能等设计,包括工程和艺术设计,是构造人工环境的基本手段,类型多样,如民用、工业、商业等建筑设计,不同类型有不同功能、造型和技术要求。

● 建筑要素关系:实用、坚固、美观是建筑的三个基本要素,相互关联,设计师要处理好三者关系,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设计,受多种条件影响,当代建筑设计注重单体与群体、实体与空间、外观与环境的协调。

(三)室内设计

● 设计内涵:从建筑设计脱离,对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依据空间实际和使用性质,运用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生理心理需求的室内空间,与建筑设计紧密相连,不等同于室内装饰。

● 设计内容:包括空间设计(组织调整室内空间结构)、装修设计(处理空间围护界面)、陈设设计(设计室内陈设物品)、物理环境设计(处理室内体感气候等),大体分为住宅、集体性公共、开放性公共和专门性室内设计,不同类型设计内容要求各异。

(四)室外设计

● 设计定义与范围: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又称风景或景观设计,包括园林、庭院、街道等室外空间设计,与自然环境联系紧密,有 “场地识别感” 创作原则,结合自然与人工要素,创造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互补,具复杂性、多元性等特点,设计要扬长避短、综合分析。

(五)公共艺术设计

● 设计概述:在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艺术创造与环境设计,与室内外设计范围有重合,主体是公共艺术品创作与陈设,兴起于西方美术作品走向大众运动,是城市形象标志和市民精神视觉呈现,需艺术家与设计师合作,重视公众参与。

三、设计类型的动态性与模糊性

● 类型交叉融合: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展示设计利用多种感官传达;建筑空间出现难以区分室内外的情况,体现设计类型并非绝对固定,会随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而变化融合。

● 概念模糊问题:许多设计概念内涵外延模糊,如 “工业设计”“CI 设计”“园林设计” 的归属问题,这是设计学新兴发展中必然经历的过程,随着实践和研究深入有望解决。

【参考答案】

一、合理性与科学性

逻辑清晰:本章将设计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三大类型,这种分类方式以 “人 - 社会 - 自然” 的关系为坐标点,逻辑清晰合理。例如,视觉传达设计对应人与社会基于信息交流的关系,产品设计对应人与自然基于生产的关系,环境设计对应自然与社会构成的人类生存环境,分类依据明确,有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设计的不同侧重点。

涵盖全面:每个大的设计类型下又细分了多个具体领域,涵盖了众多常见的设计形式,如视觉传达设计涵盖字体、标志、插图、编排、广告、包装、展示、影视设计等;产品设计包括手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及其各类别;环境设计包含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全面地概括了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

二、具有指导意义

明确设计方向:对于设计师而言,这种分类有助于明确不同设计类型的核心目标和重点要素。例如产品设计师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产品设计需综合考虑功能、造型、物质技术条件等要素,且要满足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创造性和适应性等要求;环境设计师能明确以协调 “人 - 建筑 - 环境” 关系为中心课题,以满足当代人多元的环境需求为导向。

促进学科发展:在设计学科研究中,该分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类设计的特点、规律、发展趋势等提供了框架,有助于推动设计学科向更系统、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不同类型设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也为跨领域研究提供了思路。

【参考答案】

一、设计领域自身发展变化

技术创新推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设计技术和工具不断涌现,极大地拓展了设计的可能性和边界。例如电脑辅助设计(CAD)技术的普及改变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镭射制作技术提升了影视设计的视听效果;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也促使产品设计不断创新,这些技术进步使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演变,原有的分类难以涵盖所有新出现的设计形式和特点。

设计理念更新:设计理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从追求功能为主到强调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再到注重情感化、个性化、可持续性等多元价值,这使得设计的关注点和评判标准发生变化。如现代产品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功能,还要考虑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空间营造向营造更具文化内涵、生态友好、人性化的空间转变,这些理念的更新促使设计类型和范畴不断调整。

二、社会需求和文化因素影响

社会需求多样化: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对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改变。例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产品设计的审美、个性化和情感体验需求增强;在环境设计方面,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从基本功能向多功能、综合性、艺术性转变,如城市公园不仅要有绿化休闲功能,还需融入文化艺术元素和智能设施,以满足人们社交、娱乐、文化体验等多种需求,这导致设计类型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变化。

文化因素融合: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日益频繁,设计受多元文化影响越来越深。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体现更加丰富多样,促使设计风格和类型不断演变。例如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与东方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设计风格和形式,在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表现明显,原有的分类方式难以适应这种文化融合带来的设计变化。

材料创新:新材料的出现为设计带来新的可能性,影响设计分类。例如新型的智能材料可用于产品设计,使其具备传统材料无法实现的功能,如自修复、自适应功能等,这可能促使新的产品设计类型产生或改变现有产品设计的范畴;在建筑设计中,高强度、轻量化、环保的新材料改变了建筑的结构和形式,影响建筑设计类型和风格。

制作工艺改进:先进的制作工艺使设计实现方式发生变化,影响分类。如 3D 打印技术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加工工艺的限制,能够实现更复杂的造型和结构设计,使得一些原本难以实现的设计概念成为现实,从而可能引发产品设计分类的调整;数字化制造工艺在工业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生产方式和设计流程,影响工业设计的分类和定义。

二、社会因素

生活方式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设计产生深远影响。例如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催生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新的设计类型,这些设计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有密切联系但又有独特特点;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影响了产品设计的理念和类型,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设计,注重产品的耐用性、便捷性、可共享性等特点,与传统的个人消费品设计有所不同。

社会问题和需求: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需求促使设计作出响应,进而影响分类。如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推动了可持续设计的发展,包括可持续产品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等,这些设计类型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对传统设计分类进行了补充和拓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引发了针对老年人需求的无障碍设计、适老化产品设计等,使设计分类更加细化和多元化。

三、文化因素

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域文化影响设计风格和类型。如北欧设计强调简约、自然、功能性,与地中海地区富有装饰性、色彩鲜艳的设计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地域文化差异在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表现明显,影响设计分类的具体形式;东方文化注重意境、和谐,西方文化强调理性、个性,在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等领域体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类型特点。

流行文化趋势:流行文化的变化引导设计潮流,影响设计分类。例如时尚潮流影响服装设计、产品外观设计等,流行文化元素不断融入设计中,使设计类型在风格和表现形式上不断更新;影视、动漫等流行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衍生产品设计、主题空间设计等,如以热门电影为主题的游乐园设计、动漫周边产品设计等,丰富了设计分类的内容。

来源:迈希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