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大电池巨头疯抢人才

360影视 2025-01-08 18:29 2

摘要:据悉,在此之前,2021年,三星SDI就开始在包括首尔大学在内的6所理工科大学开设了以硕士、博士为对象的电池讲座,并计划在今后10年内向700名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

据海内外多家媒体报道,韩国大型电池厂商正急于培养人才。

1月6日,相关报道显示,三星SDI计划从2026年开始与成均馆大学合作,在韩国首次新设旨在培养电池专业人才的“电池工程系”。

该系计划每年选拔30名学生,对从电池材料到大型零部件制造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教育,并赋予毕业生进入三星SDI的优先权。

据悉,在此之前,2021年,三星SDI就开始在包括首尔大学在内的6所理工科大学开设了以硕士、博士为对象的电池讲座,并计划在今后10年内向700名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

此次与成均馆大学合作,意味着三星SDI将从更早的本科生阶段就开始培养电池领域专业人才。

电池之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韩国三大电池企业均已经意识到了。

据了解,除了三星SDI,另外两家电池巨头也开始了人才方面的积累。

LG新能源方面,曾直接去美国市场“抢人才”。2024年5月,LG新能源在美国纽约举办“电池技术会议”,吸引了约40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等高校的硕士和博士生参与招聘。

相关信息显示,LG新能源吸引的这些人才将帮助LG新能源完成在美国扩建工厂的需求。

目前,LG新能源在美部署了8个基地,规划总产能超过350GWh。2个独立电池厂分别位于美国密歇根州霍兰德市、美国亚利桑那州。2024年6月,亚利桑那州工厂储能系统(ESS)电池生产线已暂停建设。

其他6个为合资电池厂,合资车企为现代汽车、本田汽车、Stellantis、通用汽车。其中与通用合资工厂就有3个,分别布局在俄亥俄州、田纳西州和密歇根州,且密歇根州工厂的建设也已经终断。

虽然产能建设放缓,但LG新能源在美国市场的拓展速度不容小觑,仅2024年LG新能源就拿下多个车企订单。包括11月与Rivian签署电池供应协议,合计将供应67GWh的4695圆柱形电池;10月与福特汽车签署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合同,将向福特提供大型商用车用电池,总规模为109GWh。

SK On方面,其CEO李锡熙多次亲自下场“摇人”。据了解,李锡熙于2023年年底走马上任,被视为是SK On的救火队长,2024年中多次提出“冻结薪资、减少支出”等举措,以缓解SK On面临的紧急状态。

也是在2024年,李锡熙多次前往韩国高校抢夺人才。在2024年上半年,李锡熙先拜访首尔大学,亲自向学生介绍电池行业的成长性。又在12月,前往韩国私立名校高丽大学亲自授课,向大约100名学生进行了宣讲。

从韩国三大电池巨头的动作来看,人才储备将成为新能源电池行业最有力的竞争。

针对韩国三大电池巨头“抢人”的举动,日本本土媒体评论称:此举背后的原因是中国企业的崛起。

事实正是如此。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企业的份额正不断扩大,与之相反的是韩国企业份额被持续压缩。

市场最新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785.6GWh,同比增长26.4%,前十企业市占率达到89%以上。其中TOP10企业中,中国企业依旧占据6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

从市占率来看,中国6家电池企业市场份额达65.5%,同比进一步提升;韩国三大电池企业市场份额为19.8%,较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日本松下则是前十企业中唯一一家装机量负增长的公司,同比下滑20.6%,市场份额为4.0%。

虽然韩国三大电池企业装机量持续在提升,但同比增幅较小。比如同期宁德时代装机提升28.6%,比亚迪提升35.9%,而LG新能源仅提升6.9%,SK On提升11.8%,三星SDI提升最少,仅0.1%。

分市场来看,在中国这块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中,日韩企业正在退出主流电池企业名单,掉出前10榜单;而日韩企业的主攻欧美市场,也在向中国企业敞开怀抱,这导致日韩企业的处境更为艰难。

起点锂电认为,中国电池企业与日韩企业逐渐拉开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其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大力扶持中国电池产业发展;其二,产业链的完善程度、配套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其三,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成熟,比如目前领先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技术等。最后,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人才的培养与重视。

人才对于电池行业的重要性,宁德时代CEO曾毓群早有“定论”。

今年,曾毓群在做客挪威主权基金CEO尼古拉·唐根(Nicolai Tangen)主持的视频采访时,就“欧洲电池企业无法生产好的电池产品”作出说明。

他表示,欧洲电池企业在(电池)设计方面就存在问题,其次工艺是错误的,最后他们的设备也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扩大生产规模。

同时指出,如果美国和德国想要在电池领域赶上甚至超过中国,它们可能必须从教育着手。比如中国仍然有许多大学在从事电化学方面的研究,但相关专业在欧美并不受欢迎,这是中国拥有大量电池行业人才的原因。

电池其实是一个创新的行业,而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曾毓群表示,当投入更多金钱和人力寻求创新时,创新会加速发生。

据统计,目前中国是全球范围设置能源相关专业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24年上半年有超过60家高校设立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浙江工业大学等。

此外还有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超20家高校设立了与动力锂电池、钙钛矿电池、电池热理论研究、新型膜材料、电容储能、锂电池材料、锂硫电池等相关方向的专业。

相比韩国首次新设“电池工程系”而言,中国确实走在了前端。可以预见,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将助力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持续走在产业前端,引领行业发展。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