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我的2024年:世俗的成功和内心的幸福,真的是违背的吗?

360影视 2025-01-08 23:26 3

摘要:如果说 2019-2023 是上天对我的重重考验:关于创业、关于亲人离世、关于生儿育儿、关于离婚和背叛,那么 2024 年就是我的转折之年,关于经历后的我的蜕变。

原创 刀姐doris 刀姐doris

如果说 2019-2023 是上天对我的重重考验:关于创业、关于亲人离世、关于生儿育儿、关于离婚和背叛,那么 2024 年就是我的转折之年,关于经历后的我的蜕变。

2024 年,我的蜕变之年。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回归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历史总是在螺旋式上升,看似回到了原点,其实又高了那么点。

世俗的成功和内心的幸福,它真的是违背的吗?

不一定。

2024 年,我开始从强势,变得柔软,再统合综效。

从追求成功,开始追求幸福,从慕强自恋,到研究深度关系。

从放下外壳,到追求真正的内心,找到自己的主体性,开始勇敢说不。

从营销专家,转型为创业者,敢于去放下,去阵痛,去建立流程。

怕什么真理无穷无尽,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每走一步,我都会把我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碎片性地写在很多地方,微博、小红书、印象笔记、播客……

复盘我的2021:2万字、108条,复盘我创业第三年对于营销、管理和生活的思考

复盘我的2022:8000 字、83 条,复盘过去一年我对营销、创业和生活的思考

复盘我的2023:《7000 字、94 条 memo 复盘 2023:继续做个「奇怪」的人》

而到了新年之际,老样子,我想跟你真实地分享,我这一年的所有 memo。

欢迎你留言,告诉我看到后,你的感受。

另外,「Ask 刀姐 Anything」环节再次回归,欢迎你留言告诉我,你最想问我的三个问题,我会再专门录制一期播客来回答你们的问题!

01

关于「品牌营销」的新认知

1、

老营销时代的市场营销三件套:一个 slogan,一个 KV,一个 TVC;新营销时代的市场营销三件套:一套内容策略,一套人群策略,一套内容资产。

2、

今年和江南春总对谈交流,我把一些摘要放在这里,供大家预览:

新营销 vs 老营销最大的几个区别:人以群分可追踪、用户流转分阶段可衡量、客户拥有主权而非企业->打动人而非说服人。但不变的是,品牌永远需要聚焦,需要中心思想。

以前有品牌广告( a1-a2 ),有效果广告( a3-a4 ),其实缺的是内容种草( a2-a3 )漏斗中段。

广告像大喇叭,内容是毛细血管,缺一不可。

虽然内容碎片化,但是中心思想不会变,但是需要从 big idea 翻译到内容中台。

改变品类内卷,本质其实是要精准人群,if you target everyone you target no one 同一个品类,但可能人群截然不同。

人群并非人口学定义,而是社会学定义,例如小红书 20 大人群。

内容种草的核心是如何能够定位人群、识别人群、理解人群、打动人群、转化人群、复购人群、倡导人群。

因为人以群分,数字化基建很重要,才能衡量你打中了谁,打对了没,用什么打的,把人发生了什么行为变化,在什么触点。

3、

营销 3.0 的一个关键是 DTC。DTC 不是指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而是和消费者有能直接交互的机制,能直接触达和传递内容给消费者,也有直接获得消费者反馈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人群。是1到N的交互。

营销 4.0 则会从用户社群到用户社区,社区的核心是用户之间又有了新的交互机制和网络,各个圈层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品牌和社区之间有新的规则,刺激共创。是N到N的交互。

4、

做品牌定位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心智锚点问题。

昨天和一个配饰品牌聊,客单千元左右,他的痛点是作为配饰品牌,大家会觉得千元太贵,不如多买几个百元配饰带着玩。中国人对戴配饰场景感不强,频次不高。我跟他说,你的锚点就是错了,锚点往高打,打的是贵气的这些首饰品牌,例如买香奈儿爱马仕 GUCCI 项链和配饰的一群新富婆,早就不想只是戴 logo 了,你的设计感比他们强,质价比比他们高,背后还有一个小众的故事。当锚点升维,你的价格反而显得如此的便宜。

你和百元配饰不是对标,那个是快速消耗品,你要对标的是老钱 VS 新钱的场景感。从此就能找到真正的核心用户和场景,而 KFS 的关键词也就油然而生了。

类似的锚点还有很多,比如徕芬的对标就是戴森。

另外也其实可以划出对立面。

之前和江南春聊到果子熟了 VS 东方树叶,同样是在做瓶装茶饮,东方树叶其实锚点在茶,口味更浓,是茶替,所以用户群体是中年男性为核心群体,然后再衍生到了爱喝茶的其他群体。而果子熟了,口感更柔,口味更年轻化,本质上是有味道的水,锚点在水,是水替。所以果子熟了在广告语上是“年轻人何必吃苦”,就是东方树叶的反面。

说到水替,无论元气森林还是好望水都在抢有味道的水 + 东方特色的红豆薏米水/薏米水。水的升级的生意还有很多顺着东方人的养生思维的替代。

5、

心智还是要卡位,但是和过去的区别不是占领(权利在企业),而是诱导(权利在消费者);其次卡的位不只是品类,也有品牌心智关键词,例如产品特性,品牌高地,场景等。碎屏化时代,本质卡位卡的是标签。

6、

北方文化:交易和交情是可以交换的。先做朋友再做生意。

南方文化:生意是生意,交情是交情。做朋友影响我做生意。

7、

生活方式品牌要做“呈现价值”,用玄学的话来说就是“显化价值”。很多人喜欢把乐高摆在家里,它是“展览橱逻辑”;把 Aesop 的洗手液放在卫生间,它是“摆件逻辑”。很多品牌都讲情绪价值,但是如果用户买了你的产品,都找不到地方放,也不愿意让产品成为他生活的一种呈现,这样的情绪价值是虚伪的。

8、

2024 年注定会是一个关键转折点,大品牌下滑,小而美遍地开花。

高歌猛进的企业如果不会用“内容”做规模化精准人群营销,即将严重感受到“挫败感”——原来用惯的大广告大心智大渗透不再奏效。小而美的品牌企业,会迎来内心自在的春天,做一小群人的高利润生意,慢慢成长。大品牌需要的是确定性、科学性的人群规模化营销;但小而美的企业只需要主理人的心力和手感。

02

这一年,我的「创业感悟」

9、

认知/眼界/资源;智商/理解能力/逻辑/情商;勤奋/拼劲/能量;自信/信念/勇气。这四个组是职场、创业成败的关键。

10、

复盘和迭代不是否定过去,是在认可过去的自己的基础上展望未来,不局限于过去。

11、

一直说 DTC 的重要性,需要和终端用户有直接交互,结果我自己都没做到。明年开始抓起来,虽然社群业务关掉了,但和刀友的羁绊不能断,让 DTC 的双向交互成为一种组织能力。

12、

从 1 到 10,需要团队开始能力多元,才能组成一个战队,一起协同,互相补足能力。需要理清谁是最重要的用户和客户,谁是我们的供给,什么是我们最重要的基本盘和护城河。才能团队一条心。

13、

和无数个企业决策者一起聊招聘,大家都有共识,招人不在于招经验,而是在于背后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能力,它是否能在一些甚至不相干的经验出展现出某些能力特质。

反而有时候越是“经验丰富”的人,可能越没有这些能力,只是在恪守成规、路径依赖。但无论如何,热爱、积极好学和聪明勤奋的人,做什么都不会太差。

14、

之前创业初期有个误区,总是想培养人,问题那种培养要么是白纸培养,要么是转职位培养,这种培养教育成本很高。如果岗位是探索岗,人也是刚刚转岗。相当于新事配新人死的更惨。

所以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还是很有道理的。我整体标准比较高,还是适合成熟的在某个技能已经有沉淀的职场人。

15、

创业路上,我发现我最需要三种同伴:大手、大脑和大管家。

大手,是一个高效的执行力,类似于项目经理,能够和我快速拉齐目标,时间节点,需要资源,高效产出。

大脑,一个远见的大脑,类似于策略和策划,能够有洞察和嗅觉,找到关键卡点和创新或者创意解决方案,突围。

大管家,一个懂业务的管理型人才,搞定组织,能够看到人心,看到商业机会,分解目标,结构战略,上传下达,做到组织高效协同达成目标。

16、

员工 VS 高管 VS 业务负责人 VS 合伙人的区别:

核心员工,拿高基本工资的,是那些你知道她无论如何都会给你稳定和高质量的交付的人。

高管,是过去的经验和能力沉淀下来,你用现金换它的专业能力的人。

业务负责人,是那些大班长,可以做跨多个职能,整合为你做出业务结果增长的人。

而合伙人,是那些愿意跟你承担风险,同舟共济,一起愿意上升爬坡的人。

17、

很多时候我的标准很高,但现实和预期不同。那么,到底是在努力的同时,期望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现实会变好,还是努力接受它?接受和妥协的区别在哪里?

直面感受,对自己的感受诚实,无论是正向感受还是负面感受,都不去否定它,它真实存在,它存在即合理。感受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勇敢去探索,也和第三方旁观者去探讨和验证。标准在那里,现实和标准有差距的时候,不要幻想它会改变。看到现实,感受现实,接受它,或者离开它,但不要忽略感受。

18、

深刻感知到,企业组织升级的关键第一步是“创始人慢慢卸下职责”——把自己的能力分解和职能化,形成工序和体系。创始人把手砍掉,越“懒”,越能让组织焕发活力。当然魂和神还要在,保持业务一线的敏锐度和管控。把更多精力投入大方向上,找钱找人分钱。

19、

实事求是,越来越多看见客观事实,用更多的数字去验证自己的直觉和猜测。客观事实是公允价值,是更公众的拉齐共识的方式。

20、

很多时候意见不和,只是因为视角不同,导致的需求偏好优先级不同。

21、

让别人先说话,让自己多聆听,让子弹飞一会,让花自己长出来。坚定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别人同样重要,不控制的意思就是引导,聆听,建立共识。

22、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

最近我对人的感知力被打开了。我开始能够理解一些非语言环境下,对方真正传达的信息是什么,能够洞察到对方的情绪是什么。说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背后的信息,是不安全感,是恐惧犯错,还是害怕错过,是害怕自己没有价值,还是心寒,这些人心开始慢慢浮现。

23、

作为一个 INFP,我经常观察自己有很多模式,是我之前无法理解和自洽的。

比如我其实能量很少,我甚至白天的时候人都是迷迷糊糊的。但是突然之间会有一个时刻文思泉涌,如上帝附身般有许多灵感。比如我是一个脉冲型选手,我会突然一小时高能量爆发,然后立即熄火,没电。再比如我经常皮肉上会很无力,我连笑都不想笑,但是内心波涛汹涌,甚至可以舞一曲。我的外在和内在极其冲突。

但是自从我认识了很多 INFP,有些都是和我一样的创业者以后,我发现大家都很相似,他们和我一样“古怪”。我才知道我的古怪是有一群人同频的。他们甚至比我更极致,日夜颠倒,3点去上班,白天像睡不醒,晚上突然爆发等等。

这个世界上早睡早起,精神抖擞和积极勤奋又外向得体的理想中成功人士的,也许只有几个,但大家却把这个类型的人塑造成了成功人士该有的样子。

24、

领导力反思和感悟。

做自己,你的 style 只要统一,就没啥问题。不用假装 e 人,也不用硬要装成不是的样子。就是讲清楚自己的风格。但是保持真诚和统一,接受不了你的风格是别人的事,要不要改变自己迎合别人是你的事。

但是团队需要有人补你的短。没有完美的个体,但可以有完美的组合。比如你很i你就需要一个比较 e 的搭档。你很会想象,就需要有人能把你往回拉一拉。

团队很可能大多的人对自我能力边界不清晰,所以容易自己不会做的也要硬接下来,但最后做不完也无法接受自己的无力去 say no 的话,挑战的是领导层的辨识能力,leader 是否能认清一个人最佳适配的领域以及它的局限性,把这个人用好,让他做得有动力有价值又开心?

25、

好老板,创业公司的老板一定要是能量很大的人,在难的时候要能稳住,能给团队提供情绪价值,给客户做按摩的同时一针见血的解决问题,才能滋养周围的人。所以及时给自己补充能量,吸取天地之精华尤其重要。感激自己身边的能量源,然后爱好自己,才能用能量去照耀周围的人。

但是反之,会变成甩锅、情绪爆炸、逃避现实的无力老板。其实都是因为时间空间还有能量被挤压的不行了。我有个朋友,凡事都很不耐心,也很暴躁,看人都不顺眼。辞职以后一切都好了。不是我们本身如此,是我们把自己压迫到了这个程度。情绪是温度计,它提醒我们是时候说不。

26、

这 5 年我一边创业迭代一边个人探索,我练功练得差不多了,终于可以开始踩下个阶段的坑了。本来明确的人生考题,我已经提前交卷了,剩下的全是开放题,连正确答案都没有,都是略。甚至考卷都我自己可以出。

要不停地提醒自己,自己的主体性。这是你的人生,你有权利做选择,你是自由的。你不是被投射的物体,不是被炫耀的时尚单品,不是被资本利用的工具。你选择了你的生活。

只是有些代价你需要想清楚,然后勇敢去承担,可能会受伤。不要悄悄把决定交给别人。不要“请求”别人的允许,要自己想清楚然后“获得共识”。Don’t beg for a permission. Think it through and live it.

27、

最近拒绝了许多对我个人想要访谈的邀约,我就是在想,我想要做的是刀法这个机构和平台,成就中国好品牌。对于我自己的IP,它就是路上的高速公路,我不想要本末倒置,突出太多自己个人的生活或者成功。

我走过太多这些弯路,个人成名不是什么一件好事,它会让自己越来越动作扭曲,越来越自恋。如何才能健康的成长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 IP,有时候需要克制,做的背后看不见的事要是台前的 10 倍或者 100 倍。不停缩小自己占有的空间,看见更大的世界,才会有更强的幸福感。

28、

回想刀法成立 5 年来,我们做什么内容,不是看什么火,是看我们懂什么,有什么领先于行业的认知,是值得分享传递利他的。利他的内容,如果在某个单点形成聚焦,则有了心智。有了心智信任后,我们能够提供解决方案,则拉升了价值。

而从职业生涯的一开始我就锚定了“营销”这个关键词,我知道只要我够坚定和聚焦,一条路走到黑,我就会比任何不坚定的人研究得够深,做得更透,因为我会认识天下所有营销的高手,整合天下武林高手,形成武林联盟。

29、

我这周见了 10 个公司,但不同的是!今年的我不是在采访他们,而是在给他们提供全域营销策略的解决方案。从用户到品牌到产品到营销到门店,我们团队在一起做一件很创新的解题的事。

我内心空前的感到满足和自洽,因为我终于开始在做我最想做的事了,成就中国好品牌的路上每天前进一点点,并且链接行业里的各种服务机构和人才,共同推进全案。这比获得百万的流量,和登上什么样的舞台要对我来说带来的喜悦要大很多,内心也很满足。于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了意义。

做内容,做影响者,去登台只是我传递我的方法论和我的价值观的入口和开口,而真正重要的是建立后端组织和行业生态,一起往前走。

30、

分享给你让我获得幸福的精力管理之道: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精力不够用?已经把 24 小时都不够花了,但还是留不出时间为自己。你也想要幸福,做做自己想做的事、陪陪爸妈,花点时间给孩子,朋友和爱人,但是就是挤不出时间?

上次看到一个比喻,非常的让我醍醐灌顶,我们的精力就像是一个小行李箱。我们与其不停地叠里面的衣服压缩空间,一边头痛还有很多没有塞进去的东西怎么办,例如亲人,孩子,爱人,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扔掉一些要带的东西,比如大量的无效工作,就是放弃,放下,从注意力里移除,把本来需要装进去的必需品:爱、幸福、生活装进去。

一切都是在于你的选择,你到底真的需要的是什么?你的行李箱再大,它的空间也有限。

31、

会做减法的才是狠人想要涨 30% 和涨 10 倍的区别,前者做加法拼拼凑凑,后者做减法再做复利。

32、

走到今天,有好几个关键贵人都是女性领导者,是她们看到了不同的视角和刚柔并济的力量,扶持了我,给了我关键时刻的一把推手。

33、

让业务越做越轻松,才是好战略。我的一个企业家客户告诉我,她的秘诀就是做令人幸福的生意。对此我深信不疑。

34、

如果真的想影响一个人,得先进入这个人的价值体系,完全同理这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他觉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不重要,怎么衡量,是靠事实还是靠理念,是物质重要还是本质重要etc,然后到他的宇宙里去找到那个关键因子,那个他心里的保险箱,去放一张纸条,进入心灵植入。

但问题是,我干嘛费那么大劲,就像我一个苹果创作者去安卓系统折腾个什么劲儿。我可以说服你,但大多时候如果动力不够,我根本懒得费那个劲。说白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人生都是机会成本。

35、

如果需要你太用力说服和证明的人,也许本来就没有说服和证明的必要。话不投机半句多。直到遇到一个知己,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同频,什么叫沟通无障碍,原来磨破嘴皮的话现在 30 分钟就达成共识。

36、

此次出差,见我的一位未来合伙人,一起聊到团队,突然感慨:去哪里很重要,和谁一起出发也很重要。找到同路人,无论坎坷,一路都会很幸福。

37、

成为成熟创业者的一个关键时刻,就是开始“放弃证明自己”。为了证明自己,往往会虚张声势,从而产生许多变形和内耗。

38、

我们每天和品牌圈/企业家的前辈学「不变」的品牌战略、品类洞察、企业管理;和营销圈和科技圈的后浪学「变化」的数字化运营、科技赋能内容、全域平台运营。一边通过内容搭台、总结、输出在刀法;一边通过咨询、工作坊、内训解决企业实际业务问题。这就是我创造的我们刀法独一无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先成为创作者,再成为创业者,最后成为创造者。

39、

从营销人到创业者,创业第五年我才摆正位置:我已经不只是一个 Marketer,一个专家了,我是一个专家型创业者,是一个微型企业家。

过去我总是想要证明自己营销操盘能力足够牛逼,我现在是组盘子的人,定方向的人,找钱分钱的人。对于专业本身,我足够懂就够了,我能懂客户的痛点和病症,识别谁是牛逼,比我更牛逼的专家,是好的医生,我能够有对他们的赏识的能力和度量,让能人能够聚集在一起。

这才是我新的修炼。做成一个创新型企业,让人才的价值被发挥,解决一些过去没人能解决的社会难题,从而创造价值。

40、

以前不知道的时候我能写的很多,不知者无畏,无知者好学。现在知道很多信息认识很多人以后,我越来越不能写、不敢写了。背后太多利益关系。

我也在想,做内容创业就是两条路,要么越往前走越把流量做广,你就是个台前的演员。要么越往后走,越把产业后链路做深,影响真正业务决策。我选择往后走。

41、

意志力不能被过度使用,会让人失控。

42、

我内心黑暗的角落,有时候工作的时候,碰到某个合作方盛气凌人,一副自以为了不起的时候,我又无法绕过的时候,我就会表现出一副很谦卑甚至狗腿的样子,让ta开心。但其实我内心是把牙都要咬碎了——你凭什么这么居高临下,你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变成这样的“大人”。

43、

很多人找我,因为知道我“有用”、“有资源”,但很少有人找我,因为我就是我,是一个可爱、风趣甚至有点呆萌的人。在一天天的社交面具下,我越来越习惯了,成为别人期待我的样子。可是我觉得面具好重,有时候戴久了还有点透不过气。

我争取 6 点半下班,周末不加班,我可以脱下面具做个人,去感受阳光洒下来的温暖,去牵住我宝宝的小手,去泳池里泡一泡,听听音乐。如果没了这些感受和生活,我会觉得我只是行尸走肉。

44、

看再见爱人,胡彦斌说的“尊重自己的感受并且提出要求”真的非常到位。我今年一直在努力做这件事,源自于我一点点发现其实我一直在“忍受”很多事。

比如我一度经常咳嗽,我两个月也没去看医生,也查不出原因,有一次直接咳嗽到吐了,才找人来办公室检测空气发现我的办公室是甲醛超标最严重。。还是不够爱惜自己,觉得只是小问题就忍一忍吧。

比如我其实经常日历上都被完全约满会议,我也很难拒绝。每个会议都很重要,都是重要客户或者团队会议,有时候连吃饭时间都没有。后来我开始关注自己健康,我中午吃饭时间不可约。再重要的客户,我也要优先自己吃饭的时间留下来一个半小时,不然我休息不够,脑子都转不了。

还比如,最近发现公司有些环节一直没有我的审批确认它就会过去,其实有许多隐藏的风险,我重新建立了流程规章制度。

我真心觉得,尊重自己的感受,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明亮,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周围的人负责。不要觉得自己忍一下就行了,其实忍的时候内心的憋屈和耗能是无形的。

表达自己的需求,刚开始甚至有点矫枉过正,或者面目可憎。但是慢慢的平衡会到来,内耗才会减退,隐藏的能量就会爆发。

45、

我今年学会了一件事,提高了很多幸福感,做任何事之前先把资源盘清楚,人拉齐,预算留清楚。不然,就不要开始做。

46、

我最近深刻了什么叫人有三个钱包。

第一个是「别人以为你有多少钱」(或资源)——你的品牌心智,你的门面。

第二个是「你实际兜里有多少钱」(或自己拥有的资源)——你的现金流/你的利润/你实质掌控的资源

第三个是你能动用的钱(或者资源)——这趴是最大的领悟。你能动用的资源,其实不一定是要你实质掌控的。你只要找到它,并为你所用。你是否能够辨别有效资源,并为你所用,才是关键。钱是最不差异化的资源了。

很多人都把自己局限在了第二点,当然第二点也很重要,给予自己安全感的底线。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自己做,只要悟到这三个点,你就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腾云驾雾。

47、

这么多年了,我依然会在不知名的时刻唱出这句歌词:感觉快乐就忙东忙西,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不想拥有太多情绪,一杯红酒配电影,在周末晚上,关上了手机,舒服窝在沙发里。so damn right!

48、

东亚人民的最大恐惧是害怕浪费时间。

今天我自观了一下,别人跟我汇报的时候,我心里好像有个太鼓达人,一直在催说,快点快点快点,讲重点讲重点,怎么还没讲完。我老是恨不得打断对方,直接就给对方回复。结果欲速而不达,我也没法让对方说话更有效率(我改变不了对方),我也还是很难受。

于是开始想,可能想节省时间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这个效率高了,剩下时间是为了让自己做更多的活吗?后来我连饭也吃不上,给自己加了更多的活。就像极了一个在鼠圈里疯狂跑的老鼠。更可悲的是我明明不需要向谁交代啊!(我已经没有投资人了)

但真的省下的时间我去干什么了呢?累得什么也动不了,只能躺着刷短视频。

就是这样一直在自我 PUA,sad, too sad. 我才不想忙忙碌碌累死一辈子回头看,错过了很多风景呢!练习停下来,慢一点,不是完成任务,而是享受过程。

49、

很多事就是得等,得熬。你要的合伙人,可能还需要时间才会出现。我等到了我们的核心员工从刚毕业到了快 30,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干将。我等到了新消费退潮,新营销人才溢出,所以我们才会等到了更匹配的人才。

就是不下牌桌,就是熬,熬着熬着,有些血薄的,定力不足的玩家自然会走,会被溅伤。血厚和坚强的我们,杀不死的,会越来越强。

50、

张维迎《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在市场经济中,“勤”替代不了“能”,企业家选择比激励更重要。

企业中最重要和最容易偷懒的成员应该做企业所有者(剩余索取者),让企业家成为所有者,就是让他们自我监督,否则,没有办法对他们进行有效激励。

企业家职能=套利+创新。套利,就是在给定技术的情况下,找到赚钱的机会,提高资源的匹配效率。创新,是通过创造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新的资源,把生产可行性边界往外推。

中国经济增长,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主要靠套利型企业家。现在套利空间越来越小,未来增长主要靠创新型企业家。但是适合套利的体制和文化不适合创新。套利是一个短期行为,而创新是一个长期行为。如果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没有稳定的预期,企业家很难有积极性做创新。所以中国要由套利型企业家驱动的增长转向创新型曲爷家驱动的增长,一整套的改革必须驱动。

目前经济学家理解经济增长一般会使用两种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从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从总需求的变化解释经济增长这些理论都不得要领,容易误导决策,忽略了企业家。其实“谁投资”,比“投资多少”更重要。斯密-熊彼特增长模型,比所有增长的模型,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真实世界的经济增长。

必须理解企业家精神不是什么。

第一,企业家决策不是科学决策,不是基于数据和计算,而是基于想象力和判断

第二,企业家决策不是满足约束条件下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第三,企业家不以利润为唯一目标,企业家有超越利润的目标。

51、

企业管理就干两件事情:第一,用创新创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第二,通过市场营销成为一部分顾客心智中的首选。——德鲁克

52、

昨天和梁将军聊了一期播客,有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风口上猪都会飞。但是风口里自己的生态位很重要。不是所有的风口猪都会飞。比如你的公司是否在价值链关键位置,比如你在公司的部门是否核心部门。关于做减法,是我最近的感悟。上次和跑哥也聊到,现在做产品,都在砍。最后只要有一个关键信息就够了。我一直最近在想,“Perfection is achieved, not when there is nothing more to add, but when 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take away.”

想想很多时候我们是该做减法的没减掉,本该自己用心躬身入局做的事却交给别人去做了。那什么是我们必须躬身入局的事呢?可能是那些我们的核心能力,别人最买单的自己的价值点,无法替代的点。对我来说,是营销策略洞察(策略能力)是内容方法论(内容研发能力)是 IP 和客户关系(品牌力+商务力)。

所有的伟大无法被计划,最短的距离也许就是曲线而不是直线。欲速则不达,越是目标导向,越是容易走错路。想清楚要做什么事,比要达到什么指标更重要。是关键任务,而不是关键指标。指标是为了衡量任务的方向的。

03

作为「女性」,我的成长

53、

最近终于狠下心,剪断了冤孽。真的是太折磨人了。我也知道一个人成长的经历有许多不受自己控制之力在里面。但我能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健康的环境,为我家人负责,为他们做保护层。

我也会责怪自己,怎么过去几年过得这么瞎,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活在一个很幸福的环境里。我对人性理解太浅薄。我在做事上花了很多心思,在做人上想得太简单。这也是我必须修的课。感谢经历让我成长和成熟。

54、

如果你有情绪,心里不舒服,和自己的感受多呆一会。

55、

痛苦的一段时间就说明新的枝丫开始生长。不否定自己的过去,认可自己的武器和外壳,但知道自己未来生长的侧重点在于何方。过去的外壳有它的作用,也是我从 0 到 1 的地方,不打碎它,让它有好的土壤和机制,向阳而生。

56、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57、

爱自己的一部分是释放攻击性。

我去年年末体检,检查出各种结节。今年我的腰背都酸痛。我是个相信身体和心理是完全相连的人,在过去两周,我游走了巴厘岛和日本关西,一边走一边感受自己一边创业工作给客户做交付,我突然体内的一部分小doris又开始苏醒,这次她说的话和之前都不同。

她在说:为什么你不愿意维护我?为什么你不愿为我发声?为什么面对外界的挑战和质疑,你宁可嘲笑和贬低我,来表示谦虚,表示你的大度,表示你“君子”,你宁可我委屈,也不愿意说几句为我的“公道话”?难道你不爱我吗?

我哭了,我想到我之前在我的独白中曾经对她说过“小 doris 请你再信任我一次”。可是我允许别人踩入我的花园,在我安静种花的时候被他人践踏我的净土,而我只是默不作声,安慰自己,我认真一心种花,花香自然会被众人闻到。

可是这一次,我听到了我内心的呼喊:你会为我而战吗?Yes I will!要什么“面子”,做什么“君子”,尽情发疯!

58、

很多时候我们女性都在请求一个允许。其实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许。你就直接,做个决定,为代价买单。

59、

看到某书这么一条把我给自洽了——能量高的人喜欢打直球。打直球并不是情商低的表现,这恰恰说明内心不惧。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可以反向检验、筛选他人,达到快速识人的目的。喜欢遮遮掩掩,接不住你真诚的人,恰恰是那个能量低、认知低、和你不同频的人,般人不配,所以该走该留也有了明确的判断,今后就知道该怎么和不同的人相处了。

打直球的本质是,无论你怎么回答,我都能接受。

60、

不再慕强,总是想要更高,更快,更远。现在我只想要当下平静而幸福,并获得生命的成长和圆满。慧命为重,也会吸引或者筛选同等能量的人。

61、

能量枯竭了怎么办?

我自我觉察到,当我一段时间过度输出,或者经常被负能量的人笼罩和包围,向我不停索取能量后,就会进入枯竭的状态,我的能量井水已经干涸。表现为我很累,很疲惫。

我也会变成一个能量索取怪,到处“讨饭”,得不到就爆发和抱怨。而对别人再进一步的向我索取,都觉得是在侵略。我会内心有个声音大叫“烦死了,你们能不能都滚出去”。我又会为自己的这份烦躁,对自己加以“我不够耐心,我不为他人考虑”的自我评判,陷入自己想封闭和害怕失去他人的内耗。这样的循环让我既“害怕显得冷漠而边界建立不够彻底”又“对外贴心得不够真心而过度消耗”。

最好的办法就是 Be a bad girl,闭关开始。关闭所有外部负能量来源,打开正能量源泉。做所有让自己开心的事。

62、

发现自己做错了,做的不够好,就去修正,但一秒不要后悔——“为什么我当初会这么做”?因为后悔只会内耗,足够痛才会有动力改,而那些看起来走错的,每一步都算数。

63、

看 inside out2 有感:我是一个好人,我不够好。我很强大,我很弱小。我对朋友很好,我很自私。这些对立面和矛盾面都是我们。我们没法抛弃任何一面的自己或者回忆。焦虑、尴尬让我们提前计划,而最初始的情绪让我们回归自己。这些信念的复杂建造了今天一体两面的我们。社会化的我们和原始的我们,都是我们。

64、

我有多勇敢,只有我自己知道,从发现真相,到发现更多真相,到从中既了解对方的世界观,再重新打碎我自己的世界观,再由死向生重新建设我新的世界观,我做了很多的功。关键是勇气,坦诚面对自己的勇气。

65、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很像当时糟糕的自己,你不会想鄙视而是很心疼,这一刻才是真正的在爱自己,不会用否定打压自己来逼迫成长,而是给予爱、包容和榜样。

66、

今日自省:在深度关系里,要求不是提给对方的,只能是提给自己的。

对于对方,我们只能选择看清,选择是否接受或者换人,不能给对方提各种要求。但如果有事在困扰自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共同的课题来提出一起解决,没办法变成对对方的要求。

67、

这次在巴厘岛解除了几个我修行了很久的课题:

练习和对方失望或者愤怒的情绪,给我带来的不适,和平共处别人失望和愤怒是别人的课题,我的课题是真实面对自己,能和不舒服共处,给些时间。

满足别人的期待不是我的责任。

我的责任是真诚面对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为自己去争取,尽管可能和世俗的期待有所违背,会被嘲笑或者周围人会难以接受。

但对方是否失望或者愤怒,这是别人的课题。它为什么要有期待呢?

我的课题是不要急于答应别人的请求,然后后来又身体越来越后悔。

我永远有选择,我是自由的。

68、

在爱(动词)这件事上,我也很小心地在自我觉察:什么时候是我真心在爱和给予,发自内心的感到愉悦;什么时候是我的恐惧失去驱动我看似在爱,实际在妥协自己;什么时候看似大方的付出,其实暗中标好了交易的价格?什么时候看似在爱,其实是在满足自己内心的优越感,导致斗米恩升米仇?发心不同,结果不同。

69、

到了一定程度后,幸福程度来自于深度关系的质量。我们却很少花时间让新的关系有萌生/发生/筛选/维系/发酵……孤独的时候发现缺朋友,但平时却不留精力去寻找和经营,自然只会百年孤独了。

上野千鹤子的书值得一遍又一遍的读,真是太美好的人了,理性中带着温柔,对社会思考的同时带着感受和爱。文字中犀利但却令人舒适。好想成为像她一样的人,既看见了人性的真相和不堪,但仍然相信爱和人。

70、

我最近在和朋友讨论教育问题,我突然回想起来,发现了我父母做的最好的几件事是:

鼓励我自己去做选择,也让我自己承担后果。

带我很早就见很多不同的人,带我见世面,告诉我要积累资源,但不强迫我做选择。

最差的后果他们都会和我一起承担。

现在我为人父母了,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提供更大的视野给小北,让他做自己独一无二的选择,勇敢去试错但是自己承担后果,而我会为他托底。

71、

重新理解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象征意义。

妈妈(的角色)代表了安全感,妈妈的稳定就像一个大网,托住孩子对世界的底线,妈妈就是我们的人生后台。没有足够稳定的妈妈,就会随时觉得自己 groundless,后台随时会坍塌,对很多事情会充满怀疑。

爸爸(的角色)代表了社会位置,自我尊重,像 role model。爸爸就像我们的人生前台,我们和社会交际时的姿态和方式。没有足够稳定和看见自己的爸爸,就会内心总是觉得自己中空,想要穿着大人的衣服扮演父亲想要自己成为的面具。

我们很多人长大过程都不会有完美的父母,或者会越来越了解到父母那一代自己的课题,理解了上一辈的课题,就知道他们的局限,要把这当做我们路程的起点,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向他们感谢和道别,继续探索我们自己的路,而不要把上一代的局限当成自己的天花板。

72、

作为一个离婚人士,我清醒地看,在婚姻里, 【物质保障、父职/母职的爱、恋爱】三者只能取二,有时候只能取一。

73、

通过 5 年大量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自我表达、感受流露、中年叛逆、发疯人格、逃离逃脱、矫枉过正、螺旋式上升,5 年了,我最近觉得我终于「疗伤」完毕了,至少 90% 的伤口愈合了,而且还长出了新的骨骼和肌肉,整个人感觉非常好,韧性更强了,我又可以了,我又要回来大杀四方了。

74、

最近和两个好姐妹聊,发现大家都开始越来越过得具体。

具体这个词很有趣。我好像已经过了一个需要宏观叙事的阶段,已经懒得去定义什么概念、什么未来,这些都是一些概率和统计的数字,它不让人有幸福感。幸福感来自于很具体的事,很具体的人。

今年我越来越脱离知识本身,走到了项目里,一边标准化产品,一边在标准化交付里感受项目的具体性。每个项目都有它非常与众不同的一面,每个人都有它非常具体的样子。如果用一些模型或者模板硬套,就会失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筛掉一些基本面,保持一些底线的共识,但是方法过后要看到具体的人眼前的这个人,这个独特的个体。我们之间的真诚和信赖,这份温情背后的信仰和一份耐心,

要活在当下就是要活得具体,躬身入局,感受生活的点滴,这需要很多勇气和感受力,还有一份提前筛选的智慧。2024 活得具体,爱得具体。找到同路人是前提一起感受并行的快乐。

75、

如果有人背叛我,我就开始不敢「相信」了,那不就让这些「坏人」得逞了吗!永远相信自己的相信!manifest what you believe in. 一生中二一生热血!

04

活在当下,「人间观察」

76、

幸福的秘诀:多筛选,少培养。多沟通,少猜忌。多去做,少欲望。活当下,享当下。

77、

讲一个减少内耗的秘诀:受不了就拒绝,拒绝不了就接受。接受不了又拒绝不了,那就只能自作自受。

78、

活好。

活在当下每个时刻真好,吃饭的时候就是认真吃饭,睡觉的时候就安心睡觉。慢慢脱离电子产品,多感受纸质的书籍,多看看绿色的环境,多和人交流,感受肢体接触的温度。

花时间打扮自己,清理房间,做体检,有病就去检测问题在哪里,好好理财,扔掉一些杂物和垃圾,好好规划后面的时间而不是一直在赶之前欠下没完成的事。

出门多去遇见 serendipity,但是用心筛选自己舒服和适合的合作伙伴。很多事开始交给缘分,因缘具足就会发生。如果没有发生,也不过度强求。感恩生活里的每个发生。

每天写感恩日记,每天观念,记录发生和自己的「念」。开始珍惜和看见周围的人,而不只是在做事。事成人,人成事。

79、

松弛感,来自于充盈感和溢出。时间需要充盈,金钱需要充盈而非匮乏。如果一个人饿得要死,人人却问她要吃的。谁会松弛?自己都饿死了。自己吃饱了,还剩下一堆食物余量,才会慢慢吃,也会分享给别人。

80、

晒什么缺什么,铁定的规律。

81、

我最近又萌生了一个新的境界,发现大家皆凡人,没有人是真正的大女主或者大圣人,大家都在成为自己的路上,这个人类经历和走过自己傻x之旅的过程才是美的,就如同《悉达多》里,最后的摆渡人才是最美吗?过程才是美,走这一遭,和妖魔鬼怪搏斗或又深陷其中或迷茫无明的我们凡人,才是美。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欢喜。

这个属于我对一些我的偶像的滤镜破碎、祛魅后,又破镜重圆的一个自我安慰吧。没有完美的偶像,只有阶段性精神的灯塔。

82、

创业这 5 年,由于我做的内容还算可以,有幸见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有学术前辈、知名企业家、高管精英,我终于祛魅:一个人的智商情商、世俗成就成功、学历学识和他/她是否有人生智慧,是否有自我觉知,对生活的感受,对情绪感受和感知,对灵性觉察和对其他更大人类/社会议题是否关心,是完全两码事。

换言之,不要以为一个北大清华毕业的/海外名校留学回来的/某知名学府教授/某企业家,就一定是有大智慧、对人类有博爱、对性别议题有觉知的。有可能恰恰相反,他们有许多精英的傲慢和冷漠,骨子里充满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因为那是他们存活到现在的信念——我强即有理,把自己红利期的幸运抉择当成自己立身之本,而可以蔑视他人。

反而我认识许多并没有受过精英高等教育,但经历过社会拷打的人,更有人生阅历和觉知。作为一个精英背景出身的我,恨极了那些明明名门出身,却只为造个人 ego,对民间疾苦充耳不闻的人。我亦曾经如此。

83、

作为东亚小孩,从小很少得到过无条件的正向反馈(例如“你很棒,只是因为你是你”),甚至连有条件的正向反馈都很少(例如“你做了 A,所以你很棒”)

我们习惯的是包装成爱的「有条件的负面反馈」——例如“你某方面做的不够好,我建议你可以再优化一下就好了”。长大以后连安慰别人和称赞别人的话,也变成了“我觉得你还是可以再好一点,你为什么要像刚刚那样做?”

84、

所谓 privilege(特殊优待),就是我们其实身处更被优待的环境和位置上,却以自己强大来践踏和嘲笑别人的弱小。没有一个人的弱小是与生俱来的。越是有自己的 privilege,就越需要看到有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机会,而创造机会给更多的人。

85、

很多精英活成了面具,甚至骗过了自己。

我们小时候被家长老师认为是好学生的,考上好学校/好工作,一身光环的。很容易进入一个这个内耗圈套:“我应该做 XX,我不应该现在有这个感受,我该怎么去改掉这个想法。”

我们一直会要求自己,我们许多的想法都来自于“我应该”——“我应该包容别人的,我应该宰相肚里能撑船”“我应该谨言慎行的”“我应该是情绪稳定的,我怎么这么容易崩溃”。

于是我们拼命刷攻略“怎么做个情绪稳定的人”“怎么做个好老板”,像极了以前刷题库的样子。

刚开始我们足够聪明,总是能找到“办法”。或者呢,就是习惯了带着一个表演者的面具,去扮演一个大家期待的角色,骗过了父母,骗过了老师,长大骗过了同事,骗过了另一半,最终骗过了自己。

但是随着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我们有公司有孩子有老人有许多期待,我们一路开着赛车,却没想到有一天这个车早就阻力越来越大,已经踩不动油门了,于是我们发现内耗越来越大。然后还会继续怪自己,我怎么这都改不掉,我怎么这么弱。

有一天,那一天对有些人来说来得更早,有些人可能 50 岁才会来临。到那一天,你敢不敢直面你一直戴到已经骗到了自己的面具?你敢不敢问问自己内心,一直以来你真正的驱动力,是不是遵从你的内心,你有没有你自己,还是你就是一个被父母编程了的 AI 机器?

86、

今天晚上我在思考「匮乏感」。

什么事是我感到自己很匮乏所以需要?什么事是我发自内心很享受?什么事是我恐惧驱动,害怕缺少,所以不得不为之?什么事是我当下就觉得美好所以想要创造机遇,并非缺少什么?

比如眼前这份食物,是我觉得自己很饿,想要暴风吸入,还是我想要享受美食在口中的余香,感恩这份获得和馈赠?

很多时候这份匮乏感,都是我们被洗脑后的自我投射,并非真实感受。缺少夸奖,缺少聆听,缺少爱,缺钱,缺时间,都是内心的投射。我本拥有足够的爱,时间,钱,夸赞,聆听。爱一直都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有看见。

我们本来不需要那么多的夸赞,不需要每个人都夸赞,我们已经拥有足够多了。而这种匮乏感让我们焦虑,忘记了享受本身体验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87、

今天看完了《稀缺》这本书。如果带宽或者经济贫穷,则会不停透支,然后为了补之前欠下来的拼命借后面的时间,最后视线变得越来越狭隘,简称“管道化 tunneling ”。眼光会越来越局限,最后会越来越陷入恶性循环。

给我带来一个很大的感悟就是尽可能要打破这种“贫穷带来更大的贫穷”的恶性循环,一定要释放余量,放出足够多的留白空间,甚至是提前就留出 8% 的时间/带宽/金钱/组织精力,就是用来缓存和留白的,这样才会做出理智的决策,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应变,也会整体为后面的生活留出更多的空间和智慧。

停止用忙碌不停挤压自己的心智,不然就会陷入内耗的 rat race,就算是金钱上很充足,也在时间或者心智上会陷入一种贫穷,从而感到越来越忙和不幸福。

88、

刚刚听了一个海外播客说到情侣之间后来为什么一直会有储存的愤怒 stored anger,来自于很多次的难于启齿的“微失望”——点小到自己都说不出口。最好的状态是情侣能够有“互相调侃 tease ”的能力和空间,在幽默的状态下小小吐槽彼此,而不伤到和气。

89、

再见爱人看到新一集,终于每个人的立体面越来越清晰了,各自代表一种非常典型的模式:

黄圣依,代号“金丝雀”,喜欢被照顾被保护的一种模式。既想要被强权庇护(法务上搞定官司,财务上搞定来源,不用操心生意上人情世故),自己可以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又发现代价是自己的思想被管制,被看作小屁孩。真想飞出笼子又发现外面的世界很危险,闹一闹继续回笼子。

杨子,代号“资本套利”。看了下杨子的过去商业操作,股市套利,电影套利,文玩炒套利。是很会玩左右手操作套利的商人。真正的杨子没有出现在节目里,藏的很深,真亦假假亦真。他可能真正的纠结是要在家族里证明自己(目前我无法证明),爱情对他如套利工具或者时尚单品。

李行亮,代号“空心模范丈夫”。就如同他其实理工男在唱歌一样拧,看似真心实则套模版空心。他喜欢整大活,偶像剧里的操作都学会了,但是就是感觉不到他真心的关注。如同石墙,可以把一个伴侣逼疯:因为明明他对我那么好,为什么我感受不到?非常要小心这类隐形控制型表现选手。看似沉默弱势的那个可能才是掌控者。

麦麦,代号“阁楼上的疯女人”,已经可以把她称为现象级的麦麦定律了。我朋友说她代表了一种长期反馈来源单一且异常下出现的“发疯”现象。一个人有时候什么事该做不该做,是由周围人的反馈给她的机制让她做判断的。她没边界感的时候不制止,发疯的时候给糖吃,但又隔靴搔痒让她更痒的长期反馈异常下,就会发疯。最后把疯女人拿出来给观众批斗,这可以说是最大的残忍。

留几手,“指点江山的大老爷们”,只说不干,是被宠坏的。可以说是另一个男性版本的金丝雀。我已经无力点评他这种人了。太典型的大爷,恨不得天天躺着,你找个女佣吧,但你又没钱,你还挑剔人家长相。我觉得你可以去唱脱口秀,但是你又会担心自己不够搞笑。

葛夕,“假性独立”,看似通透,其实自己承担了所有。至今还在问两个问题“你到底爱不爱我”和“麦麦你别生气” ,讨好型人格+bluffing式离婚——你再不对我好我就离开你了!结果被对方直接一眼看穿,你根本离不开他。

欢迎来到真实的人间世界。我们都不完美。

90、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花朵一旦全开,就开始凋零。月亮一旦圆满,就开始变缺。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小满不满,才是刚刚好的人生状态。花未全开月未圆,半山微醉尽余欢。何须多虑盈亏事,终究小满胜万全。”

91、

生活幸福的人都懂得一个关键技能:及时调整预期。

92、

慢一点,慢一点,好东西需要慢慢烹制,才能深耕。欲望少一点,要求小一点,幸福感才能跟得上。

93、

你要先理解我,我才会理解你——这个思路是一个贫穷思维。我不被理解也没关系,我先理解你,向你释放善意——是一个富有思维。

94、

同理心 VS 同情心:

同理心是对另一个人的情感做到感同身受,需要时间来了解事情的真相。

同情心是将一个人的经历理解为自己的某种经历,而事实上你并不清楚你们两者的经历是否相同。

未经考量的同情可能带来更多的坏处。如果一个人正在渴求被理解,他会希望别人轻描淡写地泛化,对他说这种情况我也经历过吗?共情能够将一个人的情绪调整到可控的程度,让人对他人的想法和行为都能做出精准的感知。

95、

每次隔段时间要抽离出来,到全世界走一走。换换不同的空气,感受不同的人文,闻一闻烟火气。

突然又有了一种带着出世心态,想要再入世。我们需要随时保持清醒,才不会被一些无形的价值观洗脑,例如金钱为上,例如苟着/活着就行,用奶头乐娱乐至死来让自己活着还有些趣味。

Machines are learning but humans are hooked. 生而为人,我们一直有选择,有高于物质的追求,有感受和情绪,有追求真理的无穷好奇心和勇气和渴望。

96、

认知提升的四个境界:

看不破,却说破,嘴比脑子快;

看不破,不说破,回避粉饰太平;

看破,也说破,小聪明迟早遭殃;

看破,不说破,大智慧人间清醒。

97、

“如果你正在困惑于自己所处的关系是否健康,或许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你自身的变化。当你感知到了力量,那它一定是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当你不断在消耗自我,那它很可能正在某处亮着红灯。你自己就是一段关系最好的反馈。”——@胡辛束 说得真好。

98、

小孩和大人其实没那么不同。Kids are exceptionally robust.Kids are fully realised people. Kids and their reactions to things 100% make sense. Kids care.——Duncan Sabien

99、

“你看见的自己不是你,别人看见的你不是你,你看见的别人才是你。”

“终一生渡世人,终一世渡一人,为师认为是一样的。”

-----

2025 年 1 月 7 日是刀法成立 6 周年,经历炼探索和迭代,今年百废待兴。

谢谢大家的支持!知行合一的修炼,永远在路上。我会不负初心,成就中国好品牌,带领走向全世界!

(请勿重复添加,通过后请及时自我介绍)

或关注刀法研究所看更多新消费、新品牌、新营销一手报道

如果喜欢,让我知道你在看吧

来源:刀姐dori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