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婆家:隐形的 “厨房战役”即将打响,儿媳要具备反击意识

360影视 2025-01-09 09:40 3

摘要:眼见着春节将近,我的闺蜜小孙又打来电话吐槽,“我不想去婆婆家过年,在婆婆家过年太累了”。

大家好,我是红红妈~

眼见着春节将近,我的闺蜜小孙又打来电话吐槽,“我不想去婆婆家过年,在婆婆家过年太累了”。

去婆婆家过年这件事已经成了她的心理负担。在婆婆家,似乎做饭这件事,成了她们婆媳俩约定俗成的。

先说说大姑姐一家,他们总是掐着饭点才慢悠悠晃来,像是掐算好了,绝不错过开饭,也绝不参与饭前筹备。

老公更是心安理得的,往沙发上一摊,跟着公公在客厅唠嗑看电视,对于厨房的忙碌直接无视。

小孙说,在才结婚那几年,每次去婆婆家,看着婆婆一个人忙前忙后的太辛苦了,出于善良与共情,就主动钻进厨房帮忙。

可几次过后,这举手之劳竟成了应该做的,婆婆也坦然接受,其余人更是视若无睹。

小孙那一声声叹息,满是无奈与疲惫。

从心理学来讲,小孙这是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困境,起初主动帮忙,却未收获丝毫肯定与回馈。

久而久之,即便满心不愿,身体也习惯性地去做这些事,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01 女人的辛苦男人视而不见

婆家人为何能如此心安理得地无视婆婆的操劳呢?根源扎得很深。

首先,受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老一辈坚信 “男主外,女主内”。

公公一辈子在这样的模式里被伺候惯了,对于他来说,厨房就不是他该涉足的地方。

而闺蜜老公从小看着妈妈大包大揽,受家庭影响,全盘接受这种分工,丝毫没察觉到时代早已变迁,家庭责任需要全家人一起承担。

再说到大姑姐回娘家,她心理上切换成“客人模式”,觉得自己是回来看望父母的,家务事无需插手。

再加上人性里的“懒惰”作祟,一旦有人默默扛起家务大梁,其他人立马开启 “甩手掌柜”模式,产生“你不做,我也可以不做”的念头。

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坦然享受现成成果,使得家庭劳务分配越来越失衡。

最后直接变成了家里最勤快的那个人承担,那就是闺蜜婆婆。

02 在婆家的身心俱疲与孤立无援

处在这样的婆家环境,小孙承受的可不止身体的劳累,更是常常觉得心累。

每次聚餐下来,腰酸背痛的程度远超日常工作,别人酒足饭饱拍拍肚皮,她还得强撑洗碗、刷锅,收拾残局。

在心理上,她更是陷入可怕的 “付出 - 回报失衡” 漩涡。

感觉自己在婆家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收获的却是冷漠无视,自我价值感被狠狠践踏,委屈、愤怒的情绪就会在心里积攒发酵。

所以,现在每当提起过年回婆家吃饭,小孙都异常的抵制,却又无可奈何。

03 儿媳妇的应具有“反击”意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巷人家》,其中关于黄玲身处婆媳矛盾中的改变,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婆婆生日宴时,黄玲独自忙活准备了一大桌菜。

可到吃饭的时候,婆婆却以坐满了,没地儿坐的为理由,不让她上桌吃饭,黄玲只能带着女儿在厨房里吃。

到后来,黄玲一到公婆家,便径直走向卧室,躺在床上休息,不再像往年那样去厨房忙碌。

当饭菜端上桌,听到招呼声,黄玲才赶紧起床找位置坐好开吃。

面对妯娌不高兴地埋怨:“看来大嫂只有吃饭的力气了”,黄玲也不在像以前那么软弱。

则是懒洋洋地回怼:“图南、筱婷、鹏飞,带三个孩子,我累啊!” 一句话就让妯娌和公婆无话可说。

以前的黄玲总是任劳任怨在厨房忙活,却得不到认可。可是,当她开始“袖手旁观”时,反而婆家对待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再说回闺蜜小孙,我给她的建议是,可以尝试“行为塑造”,去婆婆家的时候,别再第一时间冲进厨房。

等大家有了几分饿意,再不紧不慢起身。

适当延迟进厨房的时间,让家人稍稍体验下饭菜不会自动上桌的感觉,逐步重塑家庭的家务互动模式。

面对大姑姐一家,要像黄玲坚守自己的态度那般,保持适度社交距离。

既不刻意讨好,也坚守自身边界。别让大姑姐随意越界,把额外的负担甩给自己。

逢年过节,偶尔也提议出去吃几顿,换个轻松场景,给自己松松绑。

各位朋友,你们身边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呢?是被困在原地苦苦挣扎,还是已经手握独家解决方案。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咱们一起探讨。

来源:红红说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