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烈精神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360影视 2025-01-09 10:05 3

摘要:2024年11月底,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和安葬仪式举行,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从2014年开始,我国连续11年共将981位“最可爱的人”接回祖国。每年一次的迎回和安葬仪式都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是以英烈精神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温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英雄烈士是国家脊梁和时代丰碑,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传承英烈精神是缅怀英烈事迹、铭记英烈功勋的最好方式,是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的时代“必修课”

2024年11月底,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和安葬仪式举行,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从2014年开始,我国连续11年共将981位“最可爱的人”接回祖国。每年一次的迎回和安葬仪式都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是以英烈精神深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英雄烈士褒扬纪念和学习宣传工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氛围和丰富资源。

把握英烈精神的时代价值

当前,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英雄烈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力军,必须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以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的血性胆魄,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

英烈精神是帮助青少年抵御错误思潮、筑牢思想根基的有力武器。随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隐蔽性和迷惑性日益增强,许多掩藏在学术或艺术的伪装之下,渗透在生活娱乐和文化科普等信息中的错误观点愈发难以辨识。情感心理和思想观念均未成型的青少年,极易在汹涌的信息浪潮中失去判断、迷失方向,甚至会错误地将质疑权威、颠覆主流、贬低高尚视为一种个性化潮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人妄图用个人英雄主义观点来解构英烈精神,诱导青少年作出关于英雄烈士的错误评价和不当行为选择。只有加强英烈精神的学习宣传,用遗迹遗物和档案资料等让英烈人物“活起来”、让英烈事迹“实起来”,才能澄清模糊认识、纠正负面言行,使英烈人物和事迹真正成为反击各种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面对意识形态斗争新形势,我们必须以大历史观阐释英烈精神及其展现的中华民族奋斗历程,阐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党史观和人民英雄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弘扬英烈精神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基本要求。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不断以法治形式向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宣告铭记、尊崇和捍卫英雄烈士的价值导向。弘扬英烈精神成为国家意志和法律权威的集中体现,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步入法治轨道的必然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等的重要精神,我们要把英烈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列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与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过程相结合,将爱国思想的形成与法治意识的确立相结合,持续推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化进程。

理解英烈精神的核心意涵

英雄烈士是国家脊梁和时代丰碑,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传承英烈精神是缅怀英烈事迹、铭记英烈功勋的最好方式,是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的时代“必修课”。

忠贞报国、赤诚爱民的无我境界。英雄烈士具有矢志不渝跟党走、一片丹心为家国的崇高信念和博大胸怀,以无我状态投身于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贞报国要以国家为己任,胸怀“国之大者”。正是千万英烈将爱国主义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把无条件的、纯粹的忠诚熔铸于各条战线和各项事业,才保证了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赤诚爱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民之关切”,除了人民利益,再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特殊目的。英雄烈士以坚定的人民立场和深厚的人民情怀、以满腔热情和赤子之心,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忘我奋斗。

挺膺担当、敢于斗争的无畏气概。英雄烈士具有在任何风险挑战面前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奋斗姿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挺膺担当既体现为事不避难、知重负重,克服回避退缩的怯弱想法,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应有的使命和责任,也体现为起而行之、大胆作为,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攻坚克难中蹚出一条成功之路。敢于斗争不仅是以见微知著的洞察力研判斗争形势,把握斗争的时机、特点和规律,也是以坚毅果敢的执行力实施斗争策略,在斗争中历练本领、积累经验,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格局,在英雄烈士身上凝结成了雄壮的精神史诗。

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英雄烈士具有超越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的高尚德行,他们舍弃私利、消除私心、摆脱私念,始终把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勇于牺牲是英雄烈士用热血和生命诠释的生死观,他们突破了个人英雄主义及其生死伦理的局限,将个体生命价值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生死抉择面前毅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以革命英雄主义践行了“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铮铮誓言。甘于奉献反映了先义后利、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英雄烈士毫无功利动机和个人利益考量,不计得失利弊,不论成败荣辱,坚守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人生信条,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默默奉献,在平凡中铸就伟大。

弘扬英烈精神的实践路径

弘扬英烈精神,要探索和开辟青少年学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新方法新途径,发挥英雄烈士的价值引领、道德示范和精神感召作用,推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发展。

要推进青年化阐释,系统性回答英烈精神的生成条件、演变发展和价值意义等,强化英烈精神学习的深刻性和引领力。英烈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关涉大量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庞大体系。英烈精神的青年化阐释,是爱国主义教育分众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引导青少年深入学习英烈精神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结合新时代学习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青少年群体的理论认知特点和思想发展规律,讲深讲透英烈精神,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曲直,厘清思想困惑,树立正确英烈观。

要创新情境化话语,具象性描述英烈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和面对的矛盾冲突等,增强英烈精神宣传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弘扬英烈精神,要运用情境化话语的优势,讲述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英烈故事,激发青少年对英烈人物和事迹的兴趣。在情境中描摹人物心理可以增加代入感,引导青少年以细腻充沛的情感还原亲切鲜活的英烈形象,真情实感地体悟英烈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在情境中叙述矛盾冲突可以营造在场感,引导青少年以丰富活跃的想象“进入”跌宕起伏的英烈故事,身临其境地感知英烈精神的伟大和光荣。面向青少年的英烈精神宣传,要随着时代发展持续创新话语表达,在近距离视角、生活化氛围和戏剧性张力中使英雄烈士从遥不可及的精神标杆变成可学可做的人生榜样。

要探索数智化赋能,全景式呈现英烈精神的立体化结构、动态性元素和多维度样态等,提升英烈精神传播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数智科技能够赋能英烈精神传播。大数据建模的运用可实现“化繁为简”,为青少年提供英烈精神的图表化、影像化呈现方案,直观展现英烈精神的主题主线和内涵本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运用可实现“由虚向实”,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使他们在人与环境的深度交融、过去与当下的跨时空链接中感受英烈精神的巨大力量。算力算法的运用可实现“转客为主”,为青少年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信息内容组合,引导青少年根据既有知识储备和学习意愿自主选择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英烈精神资源。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