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田轩:师者匠心,立德树人

360影视 2025-01-09 12:17 2

摘要:近日,清华大学第十九届“良师益友”评选结果名单正式揭晓,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入选。此前,田轩曾于2016年和2018年两次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殊荣。

近日,清华大学第十九届“良师益友”评选结果名单正式揭晓,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入选。此前,田轩曾于2016年和2018年两次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殊荣。

教师简介

田轩,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8)并获首批延续资助(2024)、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从教16年,曾获2次“良师益友”,2018年获得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20年获得“中国商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授”称号。在长期从事的教学活动中,田轩关注创新精神的培育与传播,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科研与实践中主动探索知识边界。近年来共指导学生创新创业40余次。

立德为首,身正为师表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这是田轩从教16年一直践行的价值观。归国任教十年来,田轩以其躬身入局的爱国情怀和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在师生之间树立了优秀的道德典范,不断鼓舞和鞭策着学生朝“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2023年,田轩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2023年和2024年全国两会上,田轩基于充分详实的调研结果,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中心目标报送了近20条代表建议和联署了5项议案,涉及科创金融、营商环境、资本市场、金融中心建设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会后,田轩会在第一时间整理参会履职所得,将中央精神第一时间向师生们传达、分享。每年三月的“金融视角话两会:田轩教授谈两会热点”师生共建党团日,已经成为了学院众师生翘首以盼的标杆性活动,活动中田轩不仅生动地分享他零距离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经历,更会深入浅出地向师生解读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加深师生对两会精神的理解。“做全过程人民民主‘双向奔赴’的坚固桥梁”,这是田轩对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使命的深刻概括。

田轩笔耕不辍,将研究做在中国大地上,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好榜样。田轩撰写的内参报告多次获得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2023年和2024年,多次参加习近平总书记、李强总理、赵乐际委员长等中央领导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并发言,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践行学者的时代使命。

图为田轩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田轩教授谈两会热点”师生共建党团日合影

田轩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勉励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请务必坚守良知,不抱怨、怀善念。在日后面临生存压力的现实时,当被外界诱惑甚至强迫你做出超越自己道德良心底线的事时,请大胆说不、转身离开。”这是田轩在致2023毕业同学们的一封信中的谆谆教诲。不仅向下解惑,向上寻求教育之完善也是田轩作为教师在努力践行的责任。2024年全国两会上,田轩提交的代表建议中献策金融伦理教育,呼吁将金融伦理教育纳入高校金融专业必修课,构建校园到社会“全链条”重视金融伦理的文化氛围。

图为田轩在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座谈会上发言

田轩鼓励学生勇担“双肩挑”,他认为学生工作是育人也是育己,是奉献他人也是砥砺自我,勉励学生在“又红又专”的基础上做到“红专互促”。

曾获林枫辅导员奖,入选2020届紫荆学者、现于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2015级博士毕业生隗玮回忆说:“博士期间我承担了不少社工的职责,但田老师一直相信我有能力把双肩都挑好,竭尽所能地帮助我。”

田轩希望学生们实现“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组织FMBA新生赴延安革命圣地开展红色实践,实地参观杨家岭、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基地,传承伟大的“延安精神”。他组织学生实地走进行业和企业,让他们切实体会来自中国经济发展中每一根毛细血管的动力,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具体体现。

图为田轩与FMBA学生赴延安开展红色实践活动

学高为师,滴水石终穿

教者创境,学者创新。田轩始终把探索新知视为自己学术生涯的首要使命。从踏上学术之路的那一刻起,田轩便将目光投向了学术的“无人区”,深入探讨金融与企业创新这一交叉领域,研究如何通过金融手段和方法来激励企业的科技创新。经过十余年的不懈钻研,田轩提出了一系列利用金融市场和工具来激励企业进行长期战略投资的理论与方法,填补了金融对企业长期投资作用研究的空白。目前,田轩已在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为后辈开辟了金融与创新跨学科管理研究的学术沃土。

图为田轩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演讲

作为学者,田轩深知学术研究不仅是个人的事业,更是一种肩负使命的责任。他始终坚持,研究的核心在于回答“so what”的问题,即关注研究的社会价值与实际应用。在田轩看来,学者应做“顶天立地”的研究,学术追求应超越个人利益,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近年来,他主持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并作为首批获得延续资助的学者之一,将跨学科的金融创新理论与中国经济转型紧密结合,推动学术研究为国家创新发展贡献力量。他积极鼓励学生聚焦中国实际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他与2018级博士毕业生王一出合作完成的关于中国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研究成果,成功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Management Science

在指导学生开展科研的过程中,田轩尤其重视“宽容失败”的重要性。这一理念来源于他2014年对风险投资的研究——失败容忍度更高的风险投资能够更好地激励企业创新。田轩将这一在资本市场中的发现,充分融入到他的育人实践之中,“我们要给学术新人们不断尝试、试错的机会”。他主张为学生打造一个包容、开放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在公司金融的“大海”里充分探索,待学生做足“加法”之后,再由他因势利导来做“减法”。即使学生得到的研究结果与潜在的预设相左,田轩也不会干预反对,反而会告诫学生“不要强迫数据来证实你的理论,意外的结果也很有趣”,鼓励学生基于现有结果开展进一步探索。“这种培养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主观能动性”,2020级硕转博同学朱志铭说。

图为田轩与硕士生同学的开题讨论会

回顾学术历程,田轩将从0到1的探索比作在黑暗中前行。他认为,这是一名学者在追求学术事业中的必经之路。“Research其实就是re-search(不断尝试),学术研究如同逆水行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突破。”他时刻要求学生要“Aim High”(追求高远目标)。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经济学家的2016级博士毕业生杨元辰回忆道:“田轩曾说过,我们在盖的,是一幢参天大楼,参天大楼需要扎实的地基,不在于一朝一夕”。而2019级博士毕业生,目前已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任研究助理教授的张澈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种站在更高层次的引领:“尽管‘Aim High’可能意味着更长周期的投入和更大的不确定性,但也意味着更高的上限和更多的可能。田老师始终保持着与学生紧密的合作,用精妙的经济学直觉照亮学生的研究之路。”这一信念,也成为了田轩在培养学生时反复强调的“长期主义”。“田老师常鼓励我们:‘Be smooth,Be persistent,Be resilient(要淡定、要坚持、要有韧性)’,在面对研究难题时要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在逆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2019级博士生刘姝睿如是说。

教益为友,躬耕育英才

弦歌不辍,教泽绵长。田轩对教学始终怀着饱满的热爱和高度的专注。在课堂上,田轩活力满满,热情十足,总是“走”着讲课,享受与教室每个角落的学生充分交流的过程,将他在风险投资、创新创业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充分融合到课堂中,打造了学生口中“有趣又有料”的课堂。

田轩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生开设的《公司金融》,是许多五道口学子津津乐道的一门必修课。即使这门课田轩已经讲了16年,但时至今日,田轩在课上依然意气风发,用激情澎湃的语言感染着课堂。在课堂上,田轩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化身“段子手”,他擅长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的同时,通过深入浅出、抽丝剥茧的讲解,确保学生将艰深的理论知识吃透。这使得《公司金融》在同学之中有口皆碑,教学评分位列全校前5%,于2019年和2022年两次入选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2023年,田轩将他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精华,凝结于他的新著《不完美的理性人——公司金融通识课》中,正如他在书中所言,“希望将教学目标图景进一步放大,更加专注于对学生金融大局观的建立和方法论的培养”。

图为《公司金融》结课合影

而在田轩的博士课堂上,他更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保持“批判性思维”。在中美都有过任教经验的他坦言:“咱们中国同学都很听话勤奋,课堂上都能听到刷刷记笔记的声音,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创造力”。对于博士生的培养,田轩有着一以贯之的理念,“博士是训练一个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的过程,这个转变是攻读博士学位中最‘惊险的一跃’”。为了引导学生完成这最“惊险的一跃”,他在课题组组会和为博士生开设的高级金融前沿问题研究课程上,与学生们一起交流讨论最前沿的金融学研究。过程中,田轩最为看重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意识,他鼓励学生随时打断发问,并对学生的讨论给予一阵见血的反馈,以提高学生在前沿领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田老师的组会里充满了思想的交锋与问题的碰撞,这种平等、高效的交流与讨论,对于培养我的学术思维至关重要”,2021级博士生经菠说。

图为田轩在《高级金融前沿问题研究》授课课堂

田轩热情专注的教学风格,和他开放包容的育人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一届又一届学生。目前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担任副教授的2013级博士毕业生丁娜说:“田老师的教学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个是喜欢写板书,另一个是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尽力记住班上学生的名字。这些对我日后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任教的2016级博士毕业生刘春蕊说,“田老师的教学风格令人难忘,时至今日我还能想起课上的那些幽默的‘段子’,他教会我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如何更深入人心。”

育人为本,润物细无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田轩看来,学生的事情就是他的头等大事。2015级硕士毕业生刘行,在获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后,回归五道口金融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回忆起五道口的求学岁月,他说,“田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长远发展,无论从大局还是从细节上都给予很多培育和指导。他十分鼓励我继续深造,追求学术志向。”目前在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的2018级博士生王一出,回忆起读博期间的点滴时说,“田老师在承担行政、教学、科研等繁重工作之余,依然从来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不仅总是信息‘秒回’,论文亲自逐字修改,对于我和其他同学的面谈约请也永远是最优先安排时间。当我自己开始带学生的时候才真的体会到,这种经年累月持续的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和用心是多么的宝贵和难得”。2020级博士毕业生、目前就职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的寇舒博则表示,“读博期间,我常因对于导师高山仰止,而不敢讨扰。但每一次和田老师的交流中,他总是会‘抱怨’联系他太少,希望能尽可能多并及时得了解到我的近况,见证我的成长。在这样鼓励式的‘抱怨’中,田老师良师益友的形象逐渐深入我的内心。对于艰辛学术征程,我不仅逐渐建立起信心,更多了一份常在的温暖。”

图为田轩在篮球赛场边为学生加油助威

在田轩眼中,每位学生既拥有独一无二的潜质,也可能面临各式的个性化问题,于是因材施教、将心比心便成为了田轩育人理念中的关键词。2018级博士毕业生吴泽文回想起自己毕业“压力山大”的那段时光时说,“田老师曾开导我,‘走得快不一定走得好,走得慢不一定走得坏,不要着急,只要你在走,就一定会有结果’。这番话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和方向,不再畏惧胆怯暂时的停滞,而是学会了更有耐心地面对每一个挑战。”另一位博士生表示,“田老师总能主动体察到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像是会‘读心术’。当我因研究课题失败而陷入迷茫时,他第一时间察觉到了我的变化,耐心倾听我遇到的困难与想法,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并用自己多次失败后的感悟‘be smooth’来鼓励我。”“恰是田老师所给予的那份信任、激励与支撑,犹如暗夜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促使我得以砥砺前行,不断探索。”2019级博士生王可心说。

田轩不仅关心学生的课业科研,对学生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也无微不至。每年博士课的第一堂课上,田轩都会呼吁大家在工作之余,多“呼吸新鲜空气”,“博士生们,你们需要去date(约会)!”课堂外,田轩鼓励学生们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他不仅自己喜欢长跑,也一直都鼓励学生们进行身体素质锻炼,经常在运动竞赛中为同学们加油呐喊。2019级FMBA学生杨鹏回忆说:“田老师会与我分享他管理时间的经验,科学地将时间投入到能带来最大边际效用的事情中。”2018级博士毕业生赵侦蓉则说,“田老师的教育涉及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术的品味到如何做好一个展示,再到如何提升自己的气场,甚至到如何做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总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亦师亦友,更是我们的楷模”。

图为田轩课题组教师节合影

十年砥砺,笃志前行。归国十载的田轩,如今将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以更高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用顶天立地的研究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田轩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言一行如春风化雨般鼓舞勉励着学生,为学生的人生增添了一个个“再出发”的可能。

一颗初心,终身坚守。在学生心中,田轩始终是那个“身着连帽衫、牛仔裤,步速飞快矫健,浑身洋溢着少年感”的良师益友。

来源:清华五道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