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用AI学术造假被麻省理工退学,是否违法呢

360影视 2025-01-09 16:39 3

摘要:在第38届NeurIPS 2024大会上,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情感计算研究组的创办人兼主任Rosalind Picard教授提及了一位因学术造假被MIT开除的“中国学生”。

1月9日,据媒体报道,在第38届NeurIPS 2024大会上,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情感计算研究组的创办人兼主任Rosalind Picard教授提及了一位因学术造假被MIT开除的“中国学生”。

随后,网络上迅速锁定了这位学生为来自浙江大学的严同学。

严同学在MIT实验室的同学也提供了证据指认其学术造假的行为。

严同学承认,在2023年的一门课程作业中,她使用了ChatGPT对数据进行了修改。

她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当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已经为时已晚。”

针对网络上传播的一些关于她在浙江大学期间就一直用这种方式收集数据的说法,严同学澄清自己从未发表过此类言论,并请求大家不要质疑她的母校和现就读学校。

值得注意的是,严同学曾是浙江大学最高荣誉“竺可桢奖学金”的得主,该奖学金每年评选出12名本科生和12名研究生,获奖者在学术、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均表现卓越。

案件发生以后,有网友表示,这简直是给所有浙大人抹黑!一个学生的错误行为怎么能代表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希望公众能够理性看待这件事,不要因为个别人的行为而否定整个教育体系的努力。

也有网友认为,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不仅破坏了个人的职业生涯,更损害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形象。严同学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要感谢那些站出来澄清事实的人,避免更多误解的发生。

那么,严同学使用AI工具进行学术造假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呢?

在学术界,使用未经授权的辅助工具或软件来伪造研究成果被视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但是否违法取决于具体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

在美国,根据《美国联邦法规》(CFR)Title 45 Part 689,学术机构有责任调查并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伪造、篡改数据或剽窃他人作品。

因此,即使不直接违反刑法,学术造假也会受到校方严厉惩罚,如开除学籍等。

在中国,《学位条例》以及各高校内部规定同样禁止学术不端行为,并设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所以,虽然严同学的行为不一定触犯刑法,但在学术伦理层面确实构成了违规行为。

来源:木子学法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