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第3版)| 第三章中国设计溯源 重点笔记

360影视 2025-01-09 17:13 3

摘要:● 中国史前时期(有文字记载前的历史),祖先在此生活超 100 万年,原始社会漫长,石器是主要生产工具,原始社会也被称为石器时代,分旧、新石器时代。

第三章中国设计溯源

(一)设计发展背景

● 中国史前时期(有文字记载前的历史),祖先在此生活超 100 万年,原始社会漫长,石器是主要生产工具,原始社会也被称为石器时代,分旧、新石器时代。

(二)主要设计类型

一、石器

1.发展历程

● 从使用天然石块棍棒到有意识挑选打制,如云南元谋 170 万年前、北京周口店 50 万年前的石器。

● 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能磨光钻孔加工,还出现复合工具。

● 新石器时代普遍采用磨制技术,器形规整锋利,如湖北江陵石铲、南京 “七孔石刀”。

2.设计特点与意义

● 根据使用需求选石料、设计器形,如石斧、石镞。

● 人们审美意识启蒙,发现形式美规律并应用,新石器设计兼具实用与形式美,推动设计文明发展。

二、陶器

1.起源与发展

● 传说舜发明,最早陶器资料是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距今一万年的釜形陶器残片。

● 新石器时代晚期,技术进步使陶器制造达高水平,出现彩陶、黑陶、几何印纹陶。

2.种类与造型特点

● 有汲水器(小口尖底瓶、背水壶)、储藏器(壶、罐等)、饮食器(盆、碗等)、饮煮器(鼎、釜等),造型从实用出发,如仰韶文化半坡尖底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长颈小口双耳罐、山东龙山文化黑陶陶鬻。

3.装饰设计手法与影响

● 装饰手法有拍印、刻画等,彩绘最成功,图案多几何形,按不同构成方法组合,如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彩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独特双关图案构成。丰富了美的形式法则,对后世设计影响深远。

三、玉器

1.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彩陶、黑陶同时发展,不实用,多为首饰装饰品。

2.早期如河姆渡、半坡遗址有管、珠等首饰,红山文化有成批动物造型饰件,良渚文化将陶器纹样母题用于玉器,形成礼玉体系,与饰玉体系构成玉器设计文化。

四、建筑

1.祖先最早居住方式为天然岩洞或构巢而居。

2.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建穴居、半穴居并发展为地面木架房屋、村落;长江流域建干栏式建筑并采用榫卯结构,奠定木构架建筑雏形。

五、服饰

1.原始服饰起源学说多样,祖先着衣历史久,早期披兽皮等,后发明针学会缝制,北京周口店山顶洞 13000 年前骨针是证据。

2.新石器时代早期利用植物纤维制纺织品,如浙江吴兴发现的苎纤维布和蚕丝绢残片,还有原始装饰品,证明服饰设计文化悠久。

六、工具

1.原始社会除石器可能有木器设计阶段,但因木质易腐考古发现少。

2.农具从 “刀耕火种” 的石刀等发展到 “耕锄农业” 的木耒等;狩猎工具主要有石块、木矛、弓箭;交通工具设计有舟楫(“伏羲氏刳木为舟”,多新石器遗址发现木桨),木车可能也有一定发展。

(一)设计发展背景

● 公元前 1600 年起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以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礼器为特征。此时期社会制度对设计影响显著,如商代尊神重鬼,西周强调 “礼治”,春秋战国社会变革,这些都在设计中有所体现。

(二)主要设计类型

一、青铜器

1.发展历程

●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使用天然铜,商代起铸造青铜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顶峰,后因战国铸造技术提高有新发展,战国晚期随冶铁业进步而衰落。

2.种类与实用功能设计

● 分为礼器、农具、工具、兵器等,各类遵循实用原则,如青铜农具造型因用途而异,烹饪器鼎、鬲等设计巧妙。

3.礼仪制度体现与风格演变

● 商周多数日常器具作礼器,体现社会礼仪制度,造型威严、纹饰丰富。商代神秘威慑,西周中期后风格转变,春秋战国成生活用具,风格变为清新自由、繁缛精美,还有地方特色,如莲鹤方壶。

4.铸造技术进步

● 铸造技术从浑铸法到分铸法,再到春秋战国出现焊接术等新技术,失蜡法是伟大发明,如曾侯乙墓青铜尊盘,中国古代失蜡法至今仍有应用价值。

二、玉雕

1.夏商沿礼玉和饰玉体系发展,礼玉体系有礼戈等大型礼仪用器,饰玉体系有小型玉雕。

2.商代小型动物玉雕工艺高,有圆雕和浮雕,还会俏色工艺。周朝玉器被赋予礼制意义,玉璧成为礼玉首器,象征财富等,礼玉体系细化为 “五瑞”“六器”。

三、建筑

● 史前夯土技术萌芽,商代夯土成熟,能建大型木构架建筑,商周改进木构架,出现院落群体组合。

● 西周发明瓦,春秋出现砖,建筑从纯实用转向兼有审美,春秋战国有城市规划,如《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规划制度。

四、服饰

1.此时期丝织物品种大增,工艺分工出现,服饰丰富但受等级制度严格限制。

2.商周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春秋战国有深服、胡服等,风格多样。

3.春秋战国出现设计理论繁荣,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观点,《考工记》是重要设计专著。

3、第三节从秦代到晚清

(一)设计发展背景

● 春秋时期起封建等级制建立,秦始皇统一后建立官僚制政府,社会结构延续两千余年至晚清。此期间中国设计文化长期领先,后受西方工业革命影响,在晚清逐渐落后。

(二)主要设计类型

一、瓷器

1.发展历程

● 从原始社会陶器发展而来,经历漫长过渡,殷商出现原始瓷器,汉代渐趋成熟,六朝进入瓷器时代,以青瓷为主。

● 隋唐瓷器繁荣,有 “南青北白” 之说,唐代还出现唐三彩。

● 两宋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如汝窑、官窑等,宋瓷达到高峰,造型、装饰成就高。

● 元代景德镇成制瓷中心,烧成青花、釉里红瓷器,造型向多棱角发展。

● 明清景德镇仍为中心,青花瓷等持续发展,明代有斗彩、五彩,清代有粉彩、珐琅彩等,乾隆后制瓷业衰退。

2.特点与影响

● 中国瓷器胎质、用釉、火候与陶器不同,设计精巧,造型、纹饰丰富,色彩缤纷,在世界设计史上地位重要,影响广泛,开辟海外市场,欧洲曾学习中国制瓷技术。

二、建筑

1.发展历程与风格演变

● 战国时建筑发展,秦汉是第一个高潮,秦始皇建长城等,汉代木结构、砖石结构技术成长,布局形式成熟。

● 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兴盛,与中国传统结合,形成特色。

● 隋唐是成熟时期,隋代采用图纸与模型结合设计法,唐代城市与宫殿设计成就突出,建筑艺术与结构统一。

● 五代两宋规模不及唐代,但风格多样,木构架规范化,砖石建筑达新水平,出现《营造法式》。

● 元代宗教建筑兴盛,外来风格传入。

● 明清是最后一个高峰,宫殿、坛庙等成就突出,官式建筑定型化,民间建筑发展,园林设计达顶峰,明清建筑注重自然美、曲折多变、崇尚意境,对周边国家有影响。

2.结构与布局特色

●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有抬梁式和穿斗式,室内空间灵活,斗拱是特有构件,唐宋为结构构件,明清以装饰为主。布局以 “间” 为单位,组成庭院和建筑群,有中轴线,建筑组群有序幕和主体,装饰与色彩设计别具一格,对比强烈,住宅色彩受等级制度限制。

三、园林

1.发展历程

● 商朝出现苑囿,秦汉时期园林设计发展,如秦始皇建上林苑,汉武帝修复并扩建,建章宫的一池三岛影响深远,西汉出现私家园林。

● 魏晋南北朝是转折期,受山水诗画影响,私家园林追求自然野逸,形成 “小中见大” 构思,以水池为中心处理园景成为惯例。

● 唐宋园林受诗歌绘画影响更大,“诗情画意” 成主导思想,园林普及,有著名皇家和私家园林。

● 明清是顶峰时期,皇家园林如 “三山五园”,私家园林集中在江南,明代计成著《园冶》,是重要园林设计论著。

2.设计特点与影响

● 中国园林注重自然美,布局自然、随机变化,建筑与自然融合,强调曲折多变,追求 “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崇尚意境,寄托思想情怀,设计手法多样,在世界园林设计史上地位高,影响英、荷、德、法等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四、家具

● 发展历程

● 传说神农氏、有虞氏发明早期家具,商周有青铜器家具,春秋战国铜制和漆木家具水平高。

● 自商至三国为矮型家具,东汉末胡床传入,南北朝高坐具出现,隋唐高矮型家具并用,高型家具经五代至宋定型化,宋代家具改进大,为明清家具发展奠定基础。

● 明代是辉煌时期,因建筑兴建、木材输入、木工技术进步等因素,家具设计达到顶峰,形成明式家具特色,种类多,用材考究,设计巧妙,制作精美,清代家具结构和造型继承明式,宫廷家具装饰繁琐,民间以实用经济为主,清式家具以苏作、广作、京作为代表。

五、纺织品与服饰

1.纺织品设计

● 汉代纺织品发达,染织设计发展,提花织物广泛应用经线起花,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品证明当时织花技术高。

● 三国马钧改进织绫机,六朝丝织品纹样变化,唐代丝织品以唐锦为代表,纬线起花,花纹设计多样,产量质量高,宋代丝织业更发达,有宋锦、缂丝等特色品种,元代棉织发展,黄道婆作出贡献,明清丝织刺绣印染发达,形成地方体系,还有民间纺织品特色产品。

2.服饰设计

● 汉代章服制度完善,丝织品流行,服饰丰富,男装为袍,女装为深衣和襦裙。

● 六朝男子服装流行窄衣大袖长衫,女装下摆裁成三角,风格飘逸,唐代服饰绚丽多彩,男装圆领窄袖袍衫和幞头帽,女装有多种特色服饰,如袒胸露肩大袖衫裙,还流行女着男装和胡服,唐代服饰影响海外。

● 宋代服饰受理学影响,趋于保守,男子常服大袖圆领斓衫,女装以褙子最具特色,元代服饰汉蒙混合,有等级制度,明代服饰恢复汉制,官服级别制度严格,有 “补子”,男子官服为盘领袍,女装承袭唐宋,清代男子穿满族服饰,官服为马褂长袍,女子服装汉满各异,后互相影响,形成特色,旗袍经改良成为汉民族服饰代表。中国古代服饰设计受封建等级制度限制,纺织品设计成就高,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影响广泛。

六、工具

1.农业工具

● 犁由耒耜发展而来,战国出现铁制耕犁,汉代二牛抬杠式耕犁普遍,有犁壁,唐代曲辕犁出现,宋元后耕犁形式多样,中国犁影响欧洲农业革命。

● 楼车战国已有,汉武帝时赵过发明三脚楼,是现代播种机雏形。

● 灌溉工具从陶罐 “负水灌溉” 到桔槔,再到三国马钧发明翻车,后有畜力、水力、风力翻车,唐代出现筒车,古代翻车在提水灌溉方面领先世界。

● 粮食加工机械有磨、碾、碓、扇车、罗等,西汉出现水碓,晋代有水磨,元代有水转连机磨,扇车结构巧妙,中国使用扇车历史早于欧洲。

2.纺织工具

● 纺机从新石器时代纺轮发展而来,汉代纺车普遍,后有脚踏纺车,宋末元初黄道婆改进棉纺车,元代有大纺车和水转大纺车,现代纺纱机原理与之相似。

● 织机最早是腰机,秦汉时长江和黄河流域用脚踏提综斜织机,宋末元初薛景石著《梓人遗制》记录织机形制,织造提花织物需提花机,秦汉丝绸提花技术高,明代提花机记载于《天工开物》,其设计思想与现代程序控制设计有渊源。

3.交通工具

● 车至迟在夏代发明,商代车结构与后世相似,春秋战国车种类增加,《考工记》记述车辆设计制造工艺规范,秦汉时有多种车型,三国诸葛亮设计 “木牛流马”,汉代有指南车、记里鼓车,南北朝后出现多种新型车。

● 船从远古独木舟发展而来,商代木板船设计成熟,秦汉是造船设计第一个高峰,汉代有船尾舵、船橹、风帆,唐宋中国远洋帆船发展,宋代发明水密隔舱、指南针用于航海,唐代出现 “轮船”,宋代桨轮船规模大,元明清造船设计达顶峰,郑和下西洋船舰规模大,明清船舶类型丰富,中国古代造船设计曾领先,后被西方超越。

七、兵器

● 发展历程与阶段特点

● 新石器时期兵器设计制造雏形出现,用石块等材料制成狩猎工具,后用于战争,随着冲突升级,兵器设计初步发展。

● 青铜时代,兵器形制、性能、品种改进,南方吴越铸剑技术高,北方有车战成套兵器,《考工记》记载青铜兵器合金配方等。

● 铁兵器时代始于汉代,铁兵器在形制、种类、性能等方面优于铜兵器,有 “百炼钢” 兵器,还发明淬火技术,民间称 “十八般兵器”,冷兵器时代弩机和抛石机是特色武器,弩机设计始于商朝,发展于战国,抛石机始于周朝,不断改进,宋代抛石机瞄准方法改进是世界炮兵史创举。

● 火药兵器在唐代末年应用于战争,北宋进入火兵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从火药箭、火炮发展到管形火器,如突火枪、火铳等,明代兵器设计进一步发展,有地雷、水雷、定时炸弹、火箭等,中国古代兵器设计曾领先西方,推动世界兵器设计史发展,18 世纪中叶后被西方超越。

4、结语

一、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成就与影响

1.设计发明传播广泛

● 英国学者李约瑟列举龙骨车、石碾、提花机等 26 项中国向西方传播的设计发明,实际还有更多重要发明,中国古代设计文化成就获举世公认。

2.引发西方 “中国风” 潮流

● 17 - 18 世纪西方流行 “中国风”,在室内设计、家具等多方面采用中国样式,20 世纪 30 年代再次在室内装饰领域流行,体现中国古代设计对西方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设计的发展困境与落后原因

1.封建社会晚期停滞不前

● 成就卓著的中国古代设计在封建社会晚期陷入停滞,如在技术创新、风格演变等方面不再有大的突破。

2.工业革命后被西方超越

● 18 世纪中期西方工业革命后,除部分传统手工艺,中国设计被西方超越,如在生产方式、设计理念等方面落后于西方。

● 雨果、鲁迅等指出中国古代发明未得到充分发展利用,西方善于将发明转化为实用成果,而中国却将其用于非实用领域,导致差距拉大。

三、对当代设计师的启示

1.汲取历史信心与灵感

● 当代设计师应从中国古代辉煌设计历史中获取信心,学习古人智慧与创造力,如传统工艺技法、设计美学理念等,为现代设计提供灵感源泉。

2.反思式微探寻未来路径

● 深入反思中国古代设计式微原因,如封建制度束缚、缺乏创新意识等,从中吸取教训,探索适合当代设计发展的新路径,如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等,以提升中国设计水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1.还记得本章对中国设计的分期和类型的划分吗?

【参考答案】

一、分期

史前时期:从人类开始使用工具至文字出现前,主要以石器工具设计为主,包括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同时还有陶器、玉器、建筑、服饰、工具等设计的初步发展,如元谋人、北京猿人的石器,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中的陶器等。

夏、商、周和战国时期:青铜时代,青铜器设计是重要代表,同时玉雕、建筑、服饰等领域也有显著发展,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商代司母戊方鼎、周代的章服制度等。

从秦代到晚清:封建等级制度持续,设计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瓷器、建筑、园林、家具、纺织品与服饰、工具、兵器等,各时期风格和技术不断演变,如秦代长城、唐代长安城、明清故宫等建筑,以及各个朝代的瓷器发展等。

二、类型划分

生活用品类:如石器时代的各种石器工具(石斧、石刀等)、陶器(汲水器、储藏器、饮食器、饮煮器等)、瓷器(青瓷、白瓷、青花瓷等)、家具(床、椅、桌、柜等)、纺织品与服饰等,这些设计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满足了人们在居住、饮食、穿着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建筑类:包括史前的原始居住建筑(穴居、干栏式建筑等)、夏商周及战国时期的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及秦代到晚清的各种城市建筑(如长安城、北京城等)、宗教建筑(佛寺、佛塔、清真寺等)、园林建筑等,其设计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结构、文化信仰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建筑技术的发展进步。

装饰艺术类:玉器(礼玉、饰玉等)、青铜器(礼器、乐器等的装饰)、纺织品的花纹设计、家具的装饰等都属于此类,这些设计注重形式美感,通过雕刻、绘画、镶嵌等工艺手段,赋予物品更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常常体现当时的社会等级和文化内涵。

生产工具类:从原始社会的简单农具(石锄、木耒等)、狩猎工具(弓箭等),到后来发展的各种农业工具(犁、楼车、灌溉工具等)、纺织工具(纺车、织机等)、交通工具(车、船等)以及兵器(石兵器、铜兵器、铁兵器、火兵器等),它们的设计演变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社会经济和军事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举例说明中国设计对西方设计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其设计成果在诸多方面对西方设计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以下通过具体实例展开说明:

一、瓷器设计

1.造型风格影响

中国瓷器造型丰富多样,如梅瓶、玉壶春瓶等独特器型传入西方后,成为西方瓷器模仿的对象。18 世纪,德国迈森瓷厂在创建初期,其生产的瓷器在瓶身比例、线条处理上明显借鉴了中国梅瓶的优雅曲线和玉壶春瓶的圆润造型,使西方瓷器在传统造型基础上增添了东方韵味,满足了当时欧洲市场对异国情调的追求,也为西方瓷器造型设计开拓了新的思路,促使其从相对单一的传统样式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瓷器中的仿生造型,如鸡头壶、象腿瓶等,也启发了西方设计师。英国陶瓷品牌 Wedgwood 在 19 世纪推出的一些作品,就模仿了中国瓷器的仿生设计理念,将动物或植物的形态融入到瓷器造型中,创造出富有创意和艺术感的作品,为西方瓷器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注重形态的生动性和自然美感。

2.装饰艺术影响

中国瓷器的装饰图案和技法对西方产生了深刻影响。青花瓷的蓝白配色和细腻绘画,在 17 - 18 世纪的欧洲备受推崇。荷兰代尔夫特(Delft)窑生产的蓝陶,其图案和色彩风格就模仿了中国青花瓷,以蓝色绘制花卉、风景等图案,虽然在材料和工艺上与中国青花瓷有所不同,但在装饰风格上深受中国影响,这种模仿推动了欧洲陶瓷装饰艺术从简单图案向复杂、精美绘画风格的转变。

中国瓷器的粉彩、珐琅彩等装饰技法传入西方后,也被西方陶瓷制造商学习和借鉴。法国塞夫勒瓷厂在 18 世纪后期,吸收了中国粉彩瓷柔和色彩和细腻质感的特点,运用类似的技法制作出色彩绚丽、装饰华丽的瓷器,将西方的审美与中国的装饰技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提升了欧洲陶瓷的装饰艺术水平,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二、丝绸设计

1.纺织工艺影响

中国古代先进的丝绸纺织技术,如提花织机的复杂工艺,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中世纪时,意大利的丝绸纺织业在吸收中国技术后迅速发展。意大利的卢卡(Lucca)地区,织工们学习中国提花织机的原理,改进了当地的纺织设备,能够生产出图案更加复杂、精美的丝绸织物,不仅提高了丝绸产品的质量,还推动了意大利丝绸纺织业在欧洲的领先地位,为西方丝绸纺织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图案与色彩影响

中国丝绸上丰富多样的图案,如龙凤纹、云纹、花鸟纹等,成为西方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服饰和装饰织物上开始出现大量模仿中国风格的图案。法国的宫廷服饰中,常常运用中国丝绸图案元素,将龙纹与欧洲传统的贵族纹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装饰效果,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丰富了西方的装饰图案体系,引领了当时的时尚潮流。

中国丝绸鲜艳而和谐的色彩搭配,如传统的红色、粉色、蓝色等,也影响了西方的色彩审美。在 18 - 19 世纪的欧洲时尚界,中国丝绸的色彩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和室内装饰中。英国的时尚设计师在设计舞会礼服时,借鉴中国丝绸的色彩,采用鲜艳的红色和粉色制作裙摆,搭配精致的刺绣,营造出华丽而富有东方风情的效果,使西方的色彩运用更加大胆和多样化。

三、园林设计

1.自然主义理念影响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野趣的理念在 18 世纪传入欧洲后,对西方园林设计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英国率先兴起自然风景式园林运动,园林设计师如威廉・肯特(William Kent)和兰斯洛特・布朗(Lancelot Brown)等,受到中国园林的启发,摒弃了传统欧洲园林规整对称的几何布局。他们模仿中国园林中自然山水的营造方式,在园林中建造起伏的地形、蜿蜒的溪流和湖泊,种植自然形态的树木和花卉,使园林呈现出自然、随意的景观效果,打破了西方园林长期以来的人工雕琢。

四、家具设计

1.结构与工艺影响

中国传统家具,尤其是明代家具,以其精湛的榫卯结构工艺闻名于世。这种不用胶和钉,仅通过榫卯就能使家具牢固且可拆卸、可修复的工艺,对西方家具设计产生了一定影响。18 世纪后期,一些西方家具制造商开始尝试借鉴中国榫卯结构,改进自身的家具制作工艺。例如,英国的托马斯・齐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在其设计的部分家具中,采用了类似榫卯的连接方式,使家具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增加了家具结构的精致感,提升了西方家具制作的工艺水平,丰富了西方家具结构设计的多样性。

中国家具的制作工艺,如雕刻、镶嵌等,也被西方所吸收。中国家具上精美的木雕、牙雕、螺钿镶嵌等装饰工艺,为西方家具装饰提供了新的思路。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家具制作中,就融入了中国风格的雕刻元素,如模仿中国家具上的花鸟、人物雕刻图案,运用在家具的腿部、扶手和靠背等部位,使家具呈现出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感的效果,推动了西方家具装饰艺术的发展,使其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的丰富性。

2.设计风格影响

明式家具简洁、流畅的造型风格和注重材质自然美的特点,对西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20 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兴起,一些设计师从明式家具中汲取灵感。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设计的 “中国椅” 系列,就借鉴了明式椅子的造型元素,如简洁的线条、舒适的靠背和扶手设计,以及对木材材质和纹理的展现,将中国传统家具的韵味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简洁、优雅风格的现代家具,对西方现代家具设计走向简洁、实用和注重自然材质的方向起到了推动作用,影响了西方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

五、建筑设计

1.建筑元素与风格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些独特元素,如飞檐、斗拱、琉璃瓦等,引起了西方建筑师的关注。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的建筑装饰元素应用。例如,英国伦敦的邱园(Kew Gardens)内建造了一座中式风格的塔,其建筑形式模仿了中国传统佛塔,八角形的塔身、多层的结构以及飞檐翘角等元素,成为邱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体现了西方对中国建筑元素的兴趣和借鉴,丰富了西方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为西方建筑增添了异国情调。

中国园林建筑中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布局方式,也对西方建筑设计产生了影响。在一些西方园林或建筑景观设计中,开始模仿中国园林建筑的布局手法,将小型的亭阁建筑融入到自然景观中,营造出富有诗意的空间氛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庭院建筑,部分区域采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布局理念,通过亭台、回廊、假山、水池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一种宁静、和谐且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空间效果,为西方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空间营造思路,推动了西方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的探索。

六、文化观念影响

1.整体设计观念影响

中国传统设计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种观念通过设计作品传递到西方。例如,中国园林设计中强调的 “天人合一” 思想,在西方园林设计从规则式向自然风景式转变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西方设计师开始更加注重园林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以及园林对人的身心感受的影响,追求园林景观不仅是视觉上的美观,更是一种能让人心灵得到放松和愉悦的空间,促使西方设计更加关注人的精神需求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影响了西方设计在环境规划和景观营造方面的理念。

中国传统的 “意境” 设计观念也对西方设计产生了影响。中国绘画、园林等设计艺术中常常追求一种超越物象本身的意境表达,通过简洁的形式、含蓄的手法营造出深远的意境。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和设计中的一些流派,如印象派绘画中对光影和色彩瞬间感受的捕捉,以及现代简约主义设计中对简洁形式背后深层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追求,促使西方设计师在创作中不仅仅关注产品或空间的功能和形式,更加注重如何通过设计传达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情感体验,丰富了西方设计的内涵与审美层次。

2.装饰观念影响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吉祥寓意的表达,如蝙蝠象征福、牡丹象征富贵等,这种通过图案传达美好寓意的装饰观念影响了西方设计。在 18 - 19 世纪的西方装饰艺术中,开始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元素借鉴。例如,在西方的一些室内装饰织物和陶瓷装饰上,会运用类似中国传统的花卉图案来象征美好、繁荣等寓意,将西方原有的装饰风格与中国的象征寓意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装饰效果,丰富了西方装饰设计的语义表达,使西方装饰艺术在形式美感之外,增添了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3.设计思维影响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强调从整体到局部、从功能到形式的综合考量,注重设计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这种思维方式对西方设计思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现代西方设计项目中,如城市规划和大型建筑设计,设计师更加注重从整体环境出发,综合考虑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避免了片面追求形式或功能的单一设计倾向。例如,在一些西方城市的滨水区域规划中,借鉴了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中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处理方式,将河岸景观、商业设施、休闲空间、文化场所等进行有机整合,打造出多功能、综合性且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提升了西方设计在处理复杂设计问题时的综合能力和系统性思维水平。

中国设计在多个领域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对西方设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在形式和工艺上提供了借鉴,更在设计观念和思维层面带来了新的启示,促进了东西方设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全球设计的多元发展。

【参考答案】

《考工记》: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最早关于设计与制作的专著。它详细记载了当时各种工艺的规范和制作技术,如对车辆、兵器、青铜器等的制作工艺有精确描述,提出了 “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的重要设计观点,强调了天时、地利、人工和材料在设计制作中的重要性,对后世设计理念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研究古代工艺设计提供了宝贵资料,也是理解古代设计思想和技术水平的关键文献。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所著的综合性著作,其中涉及设计领域的内容丰富。在制图、建筑、冶金等方面均有深入论述,例如对指南车设计制造技术的详细描述,为后人研究古代设计技术提供了珍贵资料,展示了当时设计领域的卓越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与设计相互交融的特点,对研究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技术和发展历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营造法式》:北宋李诫编著、政府颁布的建筑设计学专著。全面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经验,涵盖建筑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对建筑的各种构件、比例、工艺等都有详细论述,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如规定了 “材” 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化,是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对后世建筑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园冶》:明代计成所著的园林设计专著。全书共三卷,内容包括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栏杆、门窗、墙垣、掇山、选石、借景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园林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计成在书中总结了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等重要的园林设计理念,强调因地制宜、自然和谐的设计原则,对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当时的园林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后世研究园林艺术和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天工开物》:明代宋应星著。全书按 “贵五谷而贱金玉” 的顺序编排,涵盖谷物栽培、纺织技术、染色工艺、金属铸造、车船建造、兵器制造、颜料生产等众多领域的工艺技术,且配有大量插图。详细记录了当时各种工艺的流程和技术要点,展示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工艺水平,17 世纪传入日本后,对日本近代科技研究产生重要影响,随后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欧洲,促进了东西方设计行为和思想的交流与融合,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设计和工艺提供了重要窗口。

《鲁班经》:明代有关木作工程技术的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家具设计、建筑木作等方面的内容,对传统木工工艺的流程、规范、技术要点以及相关的风水禁忌等都有所涉及,为研究明代家具和建筑木作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反映了当时木工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在设计制作中的一些观念和方法,对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木作工艺起到了积极作用。

《梓人遗制》:宋末元初山西万泉(今万荣县)人薛景石著述。这本书给我们留下了多种织机的具体形制和制造方法,既绘有零件图,又有总体装配图,并且说明了每个零件的尺寸大小和安装部位,堪称现代标准化机械设计的先声,对研究古代纺织机械的设计和制造具有极高的价值,为了解当时纺织业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体现了古代在机械设计方面的智慧和成就。

《遵生八笺》:明代高濂所著,其中包含了对各类生活器物设计和制作的见解,涉及到家具、文具、茶具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生活品质和器物设计的追求,从使用者的角度反映了明代在生活用品设计方面的审美观念和功能要求,对研究明代的生活文化和设计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迈希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