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部分患者临床特征往往为侵袭性,表现为早期复发或原发难治,总生存期(OS)仅为2-3年,被称为高危MM(HRMM)1。一项来自华西医院的相关工作数据评估了不同维持治疗方案对高危新诊断MM(NDMM)患者的疗效,该研究结果为MM的维持治疗策略开拓了崭新视野,有望在临床治疗方案的筛选与优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摘要:1。这部分患者临床特征往往为侵袭性,表现为早期复发或原发难治,总生存期(OS)仅为2-3年,被称为高危MM(HRMM)1。一项来自华西医院的相关工作数据评估了不同维持治疗方案对高危新诊断MM(NDMM)患者的疗效,该研究结果为MM的维持治疗策略开拓了崭新视野,
近日,由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主办的“研路相髓——真实世界数据主题交流项目”的第3场会议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特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史明霞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丽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张丽教授作为专题讲者,江苏省人民医院屈晓燕教授、西部战区空军医院孙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旭照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HRMM维持治疗展开讨论,意在为临床实践输送更具精准性与完整性的决策辅助信息,从而优化临床决策流程与质量。
疑云破晓,扬帆奋进:开拓抗MM药物前行航道
会议伊始,史明霞教授和张丽教授依次进行开幕致辞,他们表示,本次会议聚焦于HRMM的维持治疗这一关键议题,旨在深入解读MM领域多个中心的真实世界研究成果,探索伊沙佐米等抗MM药物于临床实践的精准应用路径,通过汇聚各方智慧与前沿证据,明晰国际前沿动态,为HRMM治疗领域发展精准定位,推动HRMM维持治疗迈向新高度,期待会议圆满成功!
史明霞教授和张丽教授共同拉开HRMM探秘序章
拨云见日:深度剖析HRMM维持治疗方案
张丽教授:
目前HRMM患者的维持治疗面临标准治疗疗效有限、循证证据不足等诸多难题2,现有证据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剂(PI)联合免疫调节剂(IMiDs)维持治疗方案有望为HRMM患者带来长期生存TOURAMALINE-MM2研究显示,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方案诱导后IR维持治疗HRMM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显著高于Rd诱导后R单药维持治疗(23.8个月 vs 18.0个月,P=0.019)4。此外,IR维持治疗方案还可加深缓解,延长持续缓解时间(DOR),且安全性良好华西医院相关工作数据显示,IR联合方案较来那度胺单药(HR=0.69,95% CI:0.51-0.94)或伊沙佐米单药(HR=0.48,95% CI:0.29-0.80)显著改善HRMM患者的PFS7。此外,多项真实世界研究表明,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是一种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维持治疗方案8-10。张丽教授作精彩报告
智汇解危:HRMM维持治疗圆桌睿辩
觅径图强——HRMM维持治疗的困境与破局
谜团1:目前HRMM的维持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较差。在临床实践中,您认为当前HRMM患者维持治疗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史明霞教授:
目前对于HRMM患者的定义尚存争议,不同危险度分层系统的差异导致对高危患者的界定并不统一。此外,在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需综合考虑老年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对于不适合移植的高危患者,应进行更积极的维持治疗以延长PFS,同时在治疗中寻求平衡点,以应对临床实践中的挑战。
屈晓燕教授:
随着mSMART 4.0系统的更新,HRMM的定义正在不断演变,更加注重对生物学特性的评估。对于mSMART 4.0更新后定义的高危患者,尤其是伴有髓外病变的患者,是否需要更强化的治疗,以及维持治疗的时长和方案,都是未来研究需要探索的问题。此外,除了PI联合IMiDs以外,其他新药如CD38单抗的加入,也为HRMM患者的维持治疗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抉要寻优——深度解析PI联合IMiDs维持治疗方案
谜团2:国内外指南推荐PI联合IMiDs作为高危患者的维持治疗方案,表明该联合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临床实践中,您选择联合维持治疗方案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选择最优的组合?
孙薏教授:
对于HRMM患者的治疗,全面的诱导及巩固治疗至关重要,在初始治疗时应考虑联合治疗方案,以期降低肿瘤负荷,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临床上对于HRMM患者的维持治疗仍存在困惑,但已有研究显示,以PI和IMiDs为基础的双药维持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未来,新药的不断涌现为高危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抽丝剥茧——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研究启示
谜团3:华西医院的网络荟萃分析(NMA)和真实世界数据(RWD)显示,与单药相比,只有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的维持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PFS。您认为从该研究结果中,能获得哪些临床提示?
张旭照教授:
新一代PI伊沙佐米以其口服便利、可及性强的突出特性,有效优化了患者整体治疗体验。鉴于此,我中心于2023年同样开启了一项针对HRMM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截至目前为止,入组已有30余例HRMM患者,预计入组50例。该研究旨在探索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治疗HRMM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在HRMM的治疗过程中,须为患者制定整体的治疗策略,包括诱导治疗的疗效目标、巩固治疗的选择和目的、维持治疗的时机选择以及维持治疗期间的随访和监测。
破茧觅方——老年/虚弱HRMM患者维持治疗方案抉择
谜团4:老年/虚弱高危患者的预后较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更差。对于这些预后不良的患者,您是如何选择维持治疗方案的?
史明霞教授:
针对老年MM患者,尤其是体力状况差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其预后通常较差。因此,在治疗中需平衡药物的疗效与毒性,优先选择毒性低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此过程中,患者教育不容忽视,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可增强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定期进行随访与评估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动态评估患者的虚弱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个体化治疗,可以确保患者能够持续进行维持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循径启思——剖析HRMM维持治疗期间的关键要点
谜团5:指南建议HRMM患者接受≥2年的维持治疗。在维持治疗期间,您认为有哪些注意事项(治疗反应监测、方案调整等)?
屈晓燕教授:
在MM的维持治疗中,当前指南推荐的治疗时间至少为2年,部分研究甚至倾向于5年以上,而大部分专家推荐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PD)。在这一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对于患者坚持长期治疗至关重要。疗效监测始终是治疗中的首要任务,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疗效变化,如微小残留病(MRD)的阴转阳、生化复发以及M蛋白的阴转阳等情况,并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瞻远拓新——探寻HRMM维持治疗未来方向
谜团6: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HRMM患者的预后有望进一步改善。您对HRMM维持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向有何见解?广大临床医生和学者应该从哪些方向进行努力,以进一步优化HRMM的维持治疗?
孙薏教授:
目前,部分HRMM患者在诱导化疗或巩固治疗后迅速复发,难以进入维持治疗阶段,故MRD的监测至关重要。尽管现有流式细胞术在检测深度上存在局限,但随着医学的进步,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的应用有望提高克隆演变的监测能力,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治疗策略调整。未来,新药靶点和新型药物将为HRMM的维持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推动MM治疗进入免疫细胞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据效求进——深挖伊沙佐米维持治疗潜能
谜团7:伊沙佐米维持治疗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中得到了双重验证。未来是否有计划开展关于伊沙佐米等抗MM药物维持治疗HRMM的临床研究?
张丽教授:
目前,本中心已开展针对HRMM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该研究以硼替佐米单药或来那度胺单药作为对照,探索IR等联合方案在高危NDMM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未来计划将人工智能(AI)工具和/或MRD技术应用于IR维持治疗的高危队列研究,以期在维持治疗领域取得突破。
讨论环节专家们各抒己见
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聚焦于HRMM的维持治疗,深度剖析了各中心在伊沙佐米联合方案使用中的临床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临床实践现状、管理问题、未来展望及临床研究设计等方面。本次交流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未来各中心在MM治疗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望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开创更加优化的治疗新局面,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与福祉。
史明霞教授和张丽教授作会议总结
史明霞 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云南省血液病质控中心主任,云岭名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九届全国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全国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少见浆细胞病协作组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浆细胞疾病专委会委员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
云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云南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会副理事长
云南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云南省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
张丽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
医学博士,医疗组长,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住院/专科规范化培训导师
2010年毕业于天津血液病研究所,2016年出国研修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11届委员会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2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5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骨髓瘤与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
亚洲骨髓瘤网AMN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第2届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委员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人工智能-血液肿瘤与细胞治疗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第十五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中国抗癌协会横向课题1项、四川省抗癌协会横向课题1项、
《中华血液学杂志》第10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青年编委、《Blood》中文版青年编委
屈晓燕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学会血液病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淋巴瘤骨髓瘤学组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浆细胞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分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
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南京医科大学第五批次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抗癌协会-新基血液肿瘤基金,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项目等多项基金
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2项,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
孙薏 教授
西部战区空军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川北医学院硕士生导师
全军辐射专业委员会常委
全军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
四川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常委
四川省肿瘤学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
享受军队特殊岗位津贴
主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3年荣获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2016、2015、2014、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2022申请新型实用专利一项,2022,2023年第一完成人申请军队装备课题两项。
1,2作者发表英文SCI 3篇
张旭照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 青年委员(2018-2022)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 青年委员 (2019-2022)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肿瘤专委会 青委副主委 (2021-)
浙江省抗癌协会第八届血液淋巴肿瘤专业委员会浆细胞疾病学组组员(2021-)
浙江省医学会科普分会 青年委员(2021-)
CACA淋巴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2023-)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Hepatology,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Frontiers in Onc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主要专注于骨髓瘤、淋巴瘤的精准诊疗及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骨髓瘤与浆细胞疾病学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多发性骨髓瘤专家委员会.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4,45(05):430-435.
2.Gu X,et al.Clin Exp Med.2024 Aug 6;24(1):179.
3.Joseph NS,et al.J Clin Oncol.2020 Jun10;38(17):1928-1937.
4.FaconT,et al.Blood.2021Jul1;137(26):3616-3628.
5.Zhe Zhuang,et al.Blood (2022) 140 (Supplement 1): 12637–12639.
6.Patel KK,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22;28(7):1277-1284.
7.Gu X, et al. Clin Exp Med. 2024 Aug 6;24(1):179.
8.Minqiu Lu, et al. 2023 EHA ABSTRACT P959
9.Parrondo RD, et al. Ann Hematol. 2021 Mar;100(3):851-853.
10.Shen M, et al. Cancer Med. 2022 Jun;11(11):2173-2183.
编辑:Jaden
审校:Derrick
排版:Red
执行:Baa,Moly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