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9日下午,在武汉市江夏区斧头湖枯竹海区域,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向湖心飞去,无人机使用取水器采集1L水样后,再飞回岸边,工作人员将湖水倒入实验器皿,如此运输6次。
极目新闻记者 石倩
通讯员 张婉婷 刘雅进
1月9日下午,在武汉市江夏区斧头湖枯竹海区域,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向湖心飞去,无人机使用取水器采集1L水样后,再飞回岸边,工作人员将湖水倒入实验器皿,如此运输6次。
无人机吊着取水器采集水样(极目新闻记者石倩摄)这是“智湖飞眼”巡飞系统斧头湖试点试运行现场。普宙科技公司利用无人机搭载取水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工作人员配合指导在合适区域进行湖域水样采集并送检。当日的采集容量为6L,主要检验总磷和总氮等数据。
工作人员还演示固定机库无人机日常巡湖,执行可见光飞行任务。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电脑的展示平台上,可以查看到湖域状况。随后,工作人员还利用无人机搭载光谱相机,规划枯竹海巡飞航线,采集湖域光谱数据。
电脑可以查看斧头湖湖域情况(极目新闻记者石倩摄)
工作人员将水样倒进实验器皿(极目新闻记者石倩摄)
斧头湖地处武汉市江夏区与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的交界地带,是两市三地共有的宝贵财富。然而,自2017年起,这片湖泊的水质逐年下滑,到2023年,已降为了Ⅳ类。
斧头湖的水草,在生长旺季时曾一度肆虐,叶片老化腐烂后对湖水造成了不小的污染。2024年,相关部门组织了大量人力,对9万亩水域的麦黄草进行了大规模的打捞作业。武汉与咸宁两市还签订《斧头湖流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框架协议》,形成执法合力。
水岸同治,斧头湖水质“划出”一条V形向阳曲线:从早前的Ⅲ类降为Ⅳ类,2024年,斧头湖水质同比改善,恢复至Ⅲ类。
目前,武汉市正探索流域“数智”监管模式,科学治污提升流域综合治理质效。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决定在斧头湖进行“智湖飞眼”巡飞系统试点。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自然生态科副科长冯翩介绍,以往的水环境监测主要依赖于人工监测、地面水质监测站等手段。项目在江夏区投入使用后,可以在斧头湖枯竹海区域实现大面积的无死角的快速监测,消除监测盲区。通过图片比对反映水环境水质变化情况,同时实时开展湖面巡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水环境异常情况,快速进行响应处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记者了解到,无人机等新兴技术为湖泊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武汉市在斧头湖枯竹海水域部署一套普宙科技自动无人机库,开展低空无人机巡飞系统的试点运行,旨在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斧头湖湖泊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未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将围绕水质监测、生态评估、违法排污行为查处等重点任务,制定详细的巡飞计划。通过低空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度传感器和摄像设备,实时采集枯竹海水域的水质参数、生态状况等信息,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后续该局还将结合无人机播撒技术,对枯竹海水域进行生态修复作业,如播撒水生植物种子、投放生物制剂等,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平衡。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