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说第二,怕是没人敢说第一,太空对接:把美国精髓学到了

360影视 2025-01-10 11:58 2

摘要:这不,在2024年最后一天,印度开启了自己的太空对接实验,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出现了延期,最初预计是在2025年1月6日进行对接实验,结果呢?没有准备好,说要多一点时间准备一下,这样才可能成功。

在全球范围之中,要说谁的航天领域玩得“最嗨皮”,印度说第二,怕是没有人敢说第一,因为任何任务,都可以提前吹成功。

这不,在2024年最后一天,印度开启了自己的太空对接实验,结果万万没有想到,出现了延期,最初预计是在2025年1月6日进行对接实验,结果呢?没有准备好,说要多一点时间准备一下,这样才可能成功。

这不,时间到了,印度对接实验又出现了问题,居然出现了航天器(也就是实验卫星)在太空漂移,导致任务再次出现延期,而且这一次是没有时间节点的延期,也就是下一次多久可以再次对接,还是属于未知数。

这里就有点好奇了,居然在航天器可以在太空之中漂移?这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简单一点,那就是在进行机动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关性的准备,所以,导致了漂移的出现,没有办法稳定下来。

而且这个距离非常近,从500米的距离缩短到225米的距离,印度航天器就“漂移”了,可以相信一下,这着实技术上有点“抖一抖”,看来这均重约220公斤的卫星,还是有点轻了。

然而,在印度新一轮的任务说明之中,印度空间组织指出:

The drift has been arrested and spacecrafts put in a slow drift course to move closer to each other. By tomorrow, it is expected to reach initialisation conditions.

也就是航天器漂移已经停止,航天器进入缓慢漂移状态,相互靠近,以及它们将达到初始化状态。

看来这又稳定了一样,这玩得是真的“嗨皮”,一会靠近,一会分开,印度这让航天器在太空玩“过家家”一样,这真的是有点意思了,你说这样来如何对接?

而且此前印度空间站组织还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现了“不可见”的区间,难道印度对航天器的监控还出现过“失控”?

这就有点意思了,这印度真的很危险啦,在太空之中乱来,要是一顿猛如虎,将两颗卫星(航天器),强制性安排对接,那要是力道出现问题,起步出现“太空撞击”?那真的就是太空大灾难了,这太空碎片可能就会在上面满天飞了。

所以,这一次任务真的有点可怕,印度完全是没有把握一样。而此前的牛已经吹出去了,并且号称要成为全球第4个具备精确对接能力的国家,要加入中俄美的航天行列,要是这一次没有成功,那岂不失望了?

所以,这牛吹得太早也不好,要是真的没有成功,那最终就是把自己按在地上摩擦了,毕竟吹出去的牛,收不回来了。

这一点,可以说印度是把美国的精髓学到了,为什么这样说?

不少人应该也看到了,被困国际空间站的美国两位波音宇航员,已经公开表态,自己想回家了,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美国居然给自己留下了这么大一个坑,虽然此前一直遮遮掩掩说没得问题,但这2025年了,已经掩盖不住了。

可能是听到还要继续延期一个月,从现阶段8个月变成了至少9个月,心里已经没有底了,因为后续会不会延期,这都是问题。所以,真的不想在国际空间站待下去了,然而呢?

这又是自己无法决定的事情,这下真的“自由”来了,如果延期的话,这怕是精神都要崩塌了,真的就是想表达,想释放都难以找到人倾诉了。

然而呢?在执行星际客机波音飞船首次载人飞船之前,美国宇航局(NASA)、波音都是高调宣布,全部都是安全的,包括在对接国际空间站之后,还说安全的,自己要完成首次载人飞行,创造美国的航天梦,结果呢?妥妥的打脸了。

印度现阶段可能就是这种滋味,成功没有成功,先吹出去再说,结果呢?吹出去就收不回来了,要是后面没有完成对接,那加入所谓的中俄美的行列也就没有机会,航天大国的梦想也就只有继续延期了。

而且这也将是对印度未来计划的一次重大创伤。

因为在印度后面更加伟大的计划之中,月船四号,空间站任务,载人登月任务等等,都需要用到对接系统,所以,印度在还未对接前,就已经很疯狂了,要是失败了,那小心灵又不知道会如何翻滚了,难道真的又变成“成功一部分”?这倒是真的很印度了。

所以,印度不学好,学会了美国提前吹牛的本事,的确是到最后别打脸自己就行。

这新一轮宣布其漂移结束,会不会真的稳定下来,并且完成太空对接任务呢?这先打上一个问号吧,毕竟具体的时间安排还是未知数。

真的会不会出现无限期的延期,这都是未知数,至少不少人已经不看好印度了,并且说印度是不靠谱的,在发射的时候,就知道结果,真的吗?这可能需要印度来给大家验证一下,但现阶段的毛病是没有解决。所以,印度要跟中俄美并驾齐驱,这还是有点难啦,至少技术方面还是有点不成熟。

来源:花岗岩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