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艺片,尺度已到新level!

360影视 2025-01-10 13:54 2

摘要:没有出名的导演,也没有大牌卡司,一部混杂三种语言的les片《外语》悄悄拿下了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LGBTQ是欧美文艺片的重要话题之一。

瓜导的《酷儿》拿下第81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讲述跨性别女性的歌舞片《艾米莉亚·佩雷斯》拿下第7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没有出名的导演,也没有大牌卡司,一部混杂三种语言的les片《外语》悄悄拿下了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外语》剧照)

少女的心动,朦胧的爱意和出格的探索,两个不同国家的女孩从笔友变恋人,在Z治动荡的背景下展现不一般的青春物语。

她们的故事,会是怎么样?

《外语》

Langue étrangère

01

交换生

法国女孩芳妮(莉莉丝·格拉斯穆格 饰)参加学校的交换生计划,来到德国笔友蕾娜(约瑟法·海因修斯 饰)家。

本以为迎接自己的是豪华的欢迎仪式和一顿大餐,结果什么都没有,睡的床甚至是蕾娜弟弟留下的高低床,这一切让芳妮感到十分沮丧。

第二天醒来后,三人在餐桌上闲聊,蕾娜的母亲注意到芳妮似乎不喜欢吃她准备好的午饭。

芳妮赶忙解释:“我喜欢,只是我对花生过敏。”

(法国电影《外语》截影)

一个陌生人的到来让蕾娜和母亲有点不知所措。

芳妮也感受到了空气中的尴尬。

直性子蕾娜直接对芳妮说:“其实我不想你来,当时只是和你发了几次邮件而已,如果你想你可以回家,我们都不想你在这。”

(法国电影《外语》截影)

眼看自己要被赶走,芳妮不得以说出了实情,原来她在学校被霸凌,严重到自杀,来这是为了逃避原来的一切换一个环境生活。

听到这,蕾娜别无他法只好接受芳妮继续留下。

蕾娜带着芳妮一起上学,一起玩乐,逐渐两人熟悉了彼此的存在。

(法国电影《外语》剧照)

一次派对上,蕾娜怂恿芳妮尝试致幻菇,之后还试图撮合她和药头。

虽然嘴上说着不要,但身体却很诚实。

三人来到花园里一处隐秘的角落,蕾娜看着两人在自己眼前亲吻。

“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它在我的舌尖上。”

在芳妮的主动挑拨下,很快这场嬉戏变成了“三人行”。

男孩匍匐在女孩胸口,女孩们互相亲吻,暗黑的灯光下是青春躁动的气息,他们感受身体触碰的美妙,却丝毫不显情se。

02

谎言

很快轮到蕾娜来到法国交换,她却发现了芳妮的秘密。

芳妮说自己吃花生过敏,有一个怀孕的朋友和一个积极参加暴力抗议的姐姐,在回国的路上因为自身的阿拉伯血统而被为难......

这些统统都是谎言。

芳妮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习惯于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以获得同情。从谎称自己花生过敏到试图自杀,在最初不被蕾娜接纳的时刻,她统统利用谎言获取了留下的机会,并在之后不断用新的谎言粉饰自己的独特。

(法国电影《外语》剧照)

最为过分的一个谎言是那个虚构的姐姐嘉斯汀。芳妮谎称嘉斯汀是自己父亲的私生女,自己无意知晓了她的存在,希望可以和她获得联系,为此芳妮还拉着蕾娜满大街贴寻人启事。

嘉斯汀是当地黑袍抗议联盟的一员,他们会通过全黑的穿着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活跃在各大抗议现场。

气候变化、zz动荡、动物权益、性别议题......关心这些左派的话题已经成为了欧洲青少年的日常。

编撰出一个身处抗议第一线的姐姐自然为芳妮获得来自他人羡慕的眼光。

(法国电影《外语》截影)

谎言被识破后,两人这段关系该如何发展?

03

语言的隔阂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人物心理动态与关系演变的微妙载体。本片以法语、德语和英语三门语言的交织运用,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叙事空间,深刻揭示了主角蕾娜与芳妮之间复杂而细腻的情感变化。

两人第一次见面,蕾娜用德语叫芳妮起床,芳妮表示听不懂,蕾娜只好拿出翻译器帮忙翻译。

从后续的对话中我们可知,蕾娜并不是不会法语,只是不愿意说。

蕾娜最初选择使用德语与芳妮交流,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语言作为身份标识的功能,还隐含了她对芳妮的初步排斥与心理距离的设置。德语,作为蕾娜的母语之一,在此刻成为了一种防御机制,用以维护个人的心理边界,避免过深的情感投入。

(法国电影《外语》截影)

随着剧情的推进,蕾娜逐渐放下防备,转而使用法语与芳妮沟通,这一转变标志着两人关系的显著升温。

在两人派对亲近的那晚,不会德语的芳妮为了挽留蕾娜也说出了一句德语。这一举动打破了语言障碍,展现了芳妮跨越文化界限、主动寻求情感联结的勇气,同时也暗示了语言在人际关系中的双向影响力和可塑性。

(法国电影《外语》截影)

正如片名《外语》所言,影片正是以语言为载体展示了两位女孩之间的动态关系。

母语是对自身主体性的坚守,而外语则是对他者的容纳。

回顾去年戛纳电影节获奖作品《坠落的审判》,同样巧妙地运用了语言转换的叙事手法,进一步验证了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强大表现力。在该片中,女主角桑德拉在庭审过程中的语言切换,不仅是对权力结构的挑战,更是对个人主体性重获的强烈宣言。

两部作品虽题材迥异,但都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与情感纠葛。

语言的差异背后是Z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一个来自于父母离异的传统家庭,一个拥有法国移民混血二代的融合身份,在撕裂的社会下,青少年展示出对国家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混杂不同的语言和情感,两个女孩撕碎了外在的一切标签,用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拥抱彼此。

从笔友到恋人的身份,更是一种存在主义的探索。

这样温柔细腻,却又复杂多变的文艺片,可能只能诞生在那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上。

如果最近想补一下电影节的佳片,别忘记这部。


图源于网络 / 图片

来源:分派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