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方农村娃到诺贝尔奖热门人选,他说他能做到你们也可以!

360影视 2025-01-10 15:53 2

摘要:2024年9月19日,在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陈志坚的获奖感言真诚感人。如今功成名就,但他仍不忘鼓励正在拼搏的人。

“当我还是一个在中国南方山区长大的孩子时,我经常仰望星空。但我从未想过,我会如此近距离地触达星空。”

“教育是最伟大的均衡器。教育做了比让我脱离贫困更多的事情。它让我能够探索美妙的科学世界……”

“我想对全世界的孩子说:嘿,如果我能做到,你们也可以做到。”

2024年9月19日,在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陈志坚的获奖感言真诚感人。如今功成名就,但他仍不忘鼓励正在拼搏的人。

陈志坚被誉为“华人之光”,他因为“感知外来和自身DNA的cGAS酶,解开DNA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谜团”,成为继屠呦呦、卢煜明等人后,又一位获得拉斯克奖的华人科学家和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从福建农村娃到取得如今的成就,他走出了怎样一段逆袭人生?

陈志坚 (图片来源: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读书改变人生

1966年,陈志坚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是当地小学的老师。他作为家中3个孩子里的老大,从小就要一边读书,一边帮母亲分担家务。

因为深知读书不易,陈志坚从小就知道要倍加珍惜。13岁时,他进入安溪一中读书。在老师眼中,他话不多,学习专注。“总是背着个大书包,里头装很多书,一有空就读书”。

1981年,陈志坚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尽管家境普通,可他的父母极具远见,临行前花40元购置了一台二手录音机让他用于学习英语。这台二手录音机陪陈志坚度过了整个大学时光。每日他都会跟着录音磁带学习英语。连老师也被他学习的劲头打动,特意腾出一间5平方米的小广播室,方便他在课余时间读书学习。

1985年,陈志坚以全省外语第一的成绩考取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士。仅一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从此踏上了“开挂式”的学术征程。

1991年博士毕业后,陈志坚到全球知名的索尔克生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医疗公司担任研究科学家,其间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VELCADE等重要药物的发现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来自工业界的制药经验。

从1997年起,陈志坚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工作,先后担任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2005年,他成为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这两家研究机构都是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

立于世界医学的科研殿堂,陈志坚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在对人体免疫细胞机制的探寻上,收获累累硕果。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破解了关于DNA免疫识别的百年难题,发现了cGAS、cGAMP、MAVS等重要天然免疫分子,揭示了先天免疫的内部运作原理,为红斑狼疮和艾滋病诊断、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开发用于预防及治疗传染病、癌症及自身免疫疾病等临床药物提供了新途径。

因杰出的科学贡献,陈志坚在全球生物化学领域声名鹊起。他先后获得德国最高医学奖——保罗·埃尔利希和路德维希·达姆施泰特奖,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默克奖、2018年生物医学卢里奖、2019年生命科学突破奖、2020年肿瘤免疫学界的威廉·科利奖等在内的诸多重要科学奖项。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对于陈志坚的学术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曾给出极高评价:“陈志坚教授是国人最高智力水平的代表之一,他的成就标志着华人生物学家渴望企及的巅峰。”

做免疫系统“油门掌控者”

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后,陈志坚有望成为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那么,助他“冲锋”的cGAS酶究竟是什么?

2019年11月16日 ,陈志坚在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峰会上向大家介绍了作为“免疫系统油门”的cGAS。他向大家举了个例子:2015年,时年91岁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被诊断出黑色素瘤,但他幸运地接受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使得体内的癌细胞在短短4个月内被清除干净。而在他的治疗过程中,一种PD-1抑制剂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阻止免疫系统“刹车”的“杀手锏”。

cGAS的全名是“环状GMP-AMP合成酶”,它可以识别不应出现在细胞质中的DNA,以开启免疫反应,是免疫系统的“油门”。

cGAS识别外源DNA以启动免疫反应(https://doi.org/10.1016/j.chom.2015.05.005)

过去100年中,人类在对抗传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人均寿命由50岁左右提高到80岁左右,而与之相伴的是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广泛出现。如何充分利用免疫系统来对抗这些慢性疾病,是生物医学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2013年,陈志坚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cGAS并将其命名,解开了DNA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之谜,这也是一个困扰科学界长达百年的问题。就连陈志坚也曾感叹:“这个‘传感器’竟然是一种酶,真是令人惊讶。”

换句话来说,陈志坚研究的cGAS酶是一种在细胞内起到“警报”作用的酶。它就像是细胞里的一个“哨兵”,当它在细胞质中发现不应该存在的DNA时,就会发出信号,启动免疫反应。比如,当病毒入侵细胞时,病毒的DNA会进入细胞质,cGAS就会识别到这些DNA,然后产生一种叫作cGAMP的物质。这种物质会激活另一个叫作STING的蛋白,进而促使细胞产生干扰素等免疫分子,帮助身体对抗病毒。这个过程对于我们的免疫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应对病原体的入侵。

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陈志坚始终保持谦逊低调。他说,如果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武功盖世的“黄药师”“杨过”,自己顶多是“丐帮长老”。他强调,未来需要找到更多的“刹车”和“油门”;也需要找到“安全带”,来管控免疫疗法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还需要找到超越CART疗法的更好的可编辑T细胞疗法。

如今,基因疗法、细胞疗法等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涌现,AI技术也将助力新药研发。陈志坚认为,人类将可以在10年内取得“对抗疾病的伟大胜利”。到2030年,人类或可以在更好理解和操纵免疫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更加长寿、更加健康。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