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下滑!3634万台销量背后,电视产业路在何方?

360影视 2025-01-10 15:51 2

摘要:在当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电视仿佛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不知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打开电视是什么时候?在各路厂商的折腾下,中国电视机产业正悄然走向衰退。曾经辉煌的中国电视产业,究竟为何陷入如此困境?

在当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电视仿佛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不知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打开电视是什么时候?在各路厂商的折腾下,中国电视机产业正悄然走向衰退。曾经辉煌的中国电视产业,究竟为何陷入如此困境?

中国电视行业的 “内卷” 程度令人咋舌。2021年,国内彩电销量达3835万台,可行业利润率仅为1.8%。到了2022年,利润率极有可能跌破1%。即便电视机价格越来越亲民,购买者却越来越少。为了盈利,商家可谓绞尽脑汁,各种套路层出不穷,尤其对中老年人和小朋友而言,防不胜防。

先说这 “三个遥控器” 的套路。家中需配备有线电视、有线电视机顶盒以及厂商自家的遥控器,操作极其复杂。原因在于广电总局和电视机厂商都想分一杯羹,于是弄出两套互不兼容的系统,让消费者重复买单。

广告更是无处不在,以小米电视为例,开机、关机、点播、息屏休息时都有广告。部分上市公司仅广告收入一年就达几十亿,广告已然成为整个行业的 “标配”,无情地侵占着消费者的时间。

重复收费问题也愈发严重。电视机本身有会员服务,包年、包季、首月优惠自动续费等花样百出,看电视剧、电影常常需要额外开通。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乐视和小米引发的两次行业变革。

1958年3月,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 北京牌电视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掌握了电视机制造技术。1970年,第一台彩电诞生。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老百姓才逐渐拥有电视机。总设计师访问日本参观松下电器后,第二年松下成为第一家入华的外资企业,北京松下彩电显像管有限公司成立,拉开了中国家电工业的大幕。全国各地从松下引进100多条电视机产线,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电视品牌。长虹牌18寸电视甚至出现出厂价1400元,二手市场却能卖到3000元的火爆场景。

第一台国产电视机

然而,市场过热引发了投机行为,国家出台600元的电视机特别消费税,给电视产业的第一次热潮按下了暂停键。1996年,国家大幅降低彩电进口关税,日资品牌强势进攻,最高时拿下国内80%的市场份额。长虹奋起反击,以 “三个凡是” 和30%的价格优势击退日资品牌。但长虹随后遭遇两次重大战略误判,先是囤货过多,后又选错技术路线,在等离子电视的豪赌中败下阵来。

当时,液晶面板技术被日韩垄断,他们组成价格同盟操纵价格和供应。但中国制造业没有放弃,京东方、华星光电成功切入上游面板产业,从2017年起连续6年成为全球第一大面板产能国,中国彩电企业终于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

乐视在2012年提出 “硬件免费、内容付费” 的理念,以成本价倾销智能电视,短短3年便做到行业第一,巅峰时占据全国19%的市场份额。内容付费看似前景广阔,可天天收、月月收、年年收的模式,实则开启了广告泛滥的先河。

小米在乐视暴雷后进军电视行业,凭借白菜价的供应链和满满的广告空间,以及对极致性价比的追求,在行业中分得一杯羹。尽管相比乐视保留了一定的毛利率,但也让电视行业陷入了更深的价格战。在乐视和小米进入行业后,中国电视机单价从3900元跌到3000元,且未来跌破3000元的可能性很大。

这两家企业让硬件彻底沦为 “不挣钱” 的产品,厂商们都将心思放在开拓付费用户上。这种模式虽看似稳定、利润率高,但却牺牲了消费者的体验。广告法虽有相关规定,但对厂商强制推送开关机广告的行为约束不足,罚款力度对厂商来说无关痛痒。

如今,国人收看电视的时间不断减少,电视厂商和节目内容的最大竞争对手已变成抖音、快手和B站等内容平台。电视产业若想摆脱连续下滑的危机,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上全方位提升消费者体验。一方面,要减少套路,明确告知消费者收费项目和广告情况,赋予消费者拒绝广告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提升内容质量,打造有竞争力的节目,重新赢回观众。否则,电视产业的寒冬或许还将持续。

中国电视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辉煌到困境的历程,如今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厂商必须反思,摒弃套路,提升品质,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不断创新。唯有如此,才能重新赢得观众的青睐,让电视再次成为家庭娱乐的中心,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重铸电视产业的辉煌,续写属于它的精彩篇章。未来究竟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文本来源@厉害财经的视频内容

来源:翼峰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