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经营智慧》第五章:要学会舍弃依赖心(2)

摘要:在任何一个公司中,如果职员充满朝气,对事业充满信心,那么企业的发展就会突飞猛进。所以企业管理者们通常愿意招收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向他们灌输企业的经营理念,培植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松下公司的各部门,就是以这种用人观念为基础来建立人事制度的,因此,培养出不少杰

在任何一个公司中,如果职员充满朝气,对事业充满信心,那么企业的发展就会突飞猛进。所以企业管理者们通常愿意招收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向他们灌输企业的经营理念,培植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松下公司的各部门,就是以这种用人观念为基础来建立人事制度的,因此,培养出不少杰出的人才。这些人才各就各位,忠实地执行着公司的计划,从而使得整个企业成为一个流动的、充满活力的整体。其中不仅各部门是一个独立的经营体,对于每个人的每件工作,也要求从责任感和事业心出发,做到尽善尽美。松下自己抱着这种想法,并且向员工灌输这种想法,使他们落实到工作中去。

松下曾应邀在某种场合演讲,到了会场,看到年轻人特别多,个个都有一副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脸孔,看来很幸福,令人羡慕。因此他上台就以此为讲题开讲。

“看到各位的面孔,我感到十分羡慕。也许你们会认为我贪心,但说实在的,如果可能再使我回到你们这样的年龄,我宁可放弃现有的一切东西。”松下毫不掩饰地把他的感喟讲了出来,年迈的松下从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企业的朝气和未来的希望。

当然,对年轻人仅仅鼓励还不够,还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正如松下所说:“即使已尽量将工作授权给他们,还是必须严格要求的,如果不这样,而且各部门自行其是,公司将会松散。必须先定下公司的事件性目标,然后再将权限交给各部门。”这再一次说明公司对人才的经营观念极为重要。正如松下所说:“遵照公司的经营观念,每个人自主去做工作,才能获得进展,企业才有希望。”

作为企业家,首先是一个人。因此对企业家的第一要求就是要有高尚的人格,有了这种高尚的人格,他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反之不过是赚钱的机器而已。松下幸之助十分重视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并从自己对人的观察经验总结出了如上观点。

日本的美克德公司是一家经营唱片和音响的企业集团,在一战前声誉显赫。可是由于二战的种种影响,在战后这家拥有世界一流人才和高技术的公司却迟迟不能重新展开工作,最后松下公司接管了它,为了使这家公司能从战败的挫折中复兴起来,在选择社长时,松下进行了慎重的考虑,经过再三的权衡与考虑,松下把这家公司的重担交给了野村吉三郎。

为什么要选择野村吉三郎呢?对此,众说纷纭,松下说他看中的是野村吉三郎的人格。由于这位德高望重先生的支持,这家唱片公司终于复兴。这个业绩,你能说它只是一桩奇迹吗?其实,这并不是奇迹,而是靠着野村的人格修养、经营知识和威望创造出来的。所以松下说:

“人格的伟大,道德水平的高尚,对于一位企业或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非常重要,因为,当在吸引人才、运用人才以及调节人际关系时,人们都乐于同那些人格比较高尚的人交往,而经营管理者正是利用这一趋向,以调节或调动本公司的职员的内聚力,使他们能把公司看成自己的事,而且乐于为此效力。一般人往往看重经营者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经营者的人格。其实,作为一名优秀的组织家,他不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某一具体的技能问题,他的职责在于如何把本公司的全部职员协调好,统一好,使他们能内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这实际上就是数学所说的1+1>2的运用。”

不仅如此,松下幸之助还将人格的高尚与否看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高尚的人格就像是一种珍贵而稀有的金属,能够把人锻炼成千锤百炼也不垮的“合金钢”。这种看法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有道理的。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有众多因素,但机会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则能抓住成功的机会,紧紧不放,从而获得成功。

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一个能够坚持不懈的人。例如松下幸之助在年轻时发明了一种插座。这是他倾全力做出来的插座,自己很有信心。但当他拿给主任看时,主任说这种东西根本不行。可是,他仍旧认为它是很好的插座。这件事成为他的一个转机。他早就想到了适当的时机要自己做生意才行。他坚持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便辞去了灯泡厂的工作,开始自己做生意。

不出主任所言,插座的生意失败了。但松下却无法停下来,他继续研究插座一类的产品时,终于接到了插座以外产品的订单。他进一步研究发展实用性的插座,生意还不错,从此有了事业的基础。

松下幸之助在他的一生中,总是坚持自己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当年为了哄骗碰到头而啼哭的幼儿,他买来点心使幼儿不再哭泣。脚踏车店虽是很小的店,他也以自己的去留为赌注,来改革脚踏车店,让老板开除犯错的店员。直到后来,松下仍然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即使他的老板也不见得做得出来。况且,对于店中的害群之马老板已经原谅了,他仍认为那不公平而坚持到底。况且,当时他只有15岁。

松下在未成功前并不认为哪一种命好,哪一种命坏。若以现实利害关系的眼光看来,会认为坐车的人比拉车的人好。以凡人的私欲看来,坐车的人是成功的人;不坐车的人成功的程度自然低些。可是,松下认为从更高的层次看来都是相同的。在他看来拉车也是很正当的职业,坐车的人也有正当的职业,只是偶然的在这个时候坐在车上而已。假设当时坐在车上的人是豆沙店的老板,在某一天有一个乞丐正好得到别人的赏钱,来到他的店买豆沙包。如果这位老板是个有心人,即使明知对方是乞丐也会说:“谢谢你的惠顾,这种点心是本店中最好吃的,请你尝尝看。”这就是一种不服命运摆弄的不屈精神,也是一个企业家所应具有的胸怀。松下指出这种的态度既是老板,又是商人所必须认识到的。在日常生活中,角色不同,便有上述的情形发生。

在松下看来,如果从一个更大的着眼点看来,人总是分别为不同的使命而生存,为了这个使命而生存的人都是尊贵的。人都是完全平等的,这样才有真正的民主思想产生。

无论内涵如何,外表总是在开始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的经营恐怕应该从基本形象做起。在这一点上,松下有着诸多的体会和经验。

松下对企业形象的认识是从自己的理发经历开始的。正像他所说的,“人无法不老,但要始终都能产生新的看法。我的年纪虽然大了,但自以为心情或思想还是年轻。有件事非常有趣。我第一次去美国是光着头去的,回来时却留着西装头,大家都说董事长返老还童,变年轻了。”这使他格外留意理发的作用。

有一次他到银座的一家理发店。有一位三十七八岁的理发师,一面替他理发,一面说:“应该重视自己的头发,也要自己研究发型。”还说:“在银座的四丁目有贵公司的霓虹灯广告塔,你的头发却玷污了那座漂亮的广告板。你应该认为自己的头发是松下电器的广告。”松下听了之后,非常惊讶。过去,他从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发型,这是很好的教训,他觉得理发师说得非常有道理。而那种对工作的热忱使他更感动,临走时,松下多给了一点小费。对于理发师说的话,印象特别深刻。

松下自从在理发店被理发师上了宝贵的一课后,深深地感觉到,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想法。

松下认为,在文明社会中,越来越注意形象。越是有文化的人,对美的感受越发强烈。如果在野蛮时代,说起来很肮脏,大便后用手即可处理,而在高度文明的时代,不注重企业形象就像一个人不注重美和清洁。为此自己受到理发师的指责是完全应该的。他由此感受到:“一个人不注重形象,错误在于不把自己的头当做自己的头,自己虽然看不见,但别人却看得见。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头,就是相貌别人也会看得一清二楚。贴上膏药的肮脏面孔会令人厌烦。这么一想,保持自己的头发整齐,或许可以说是做人的义务。”

同样,企业保持自己的形象也可以说是企业家的义务。松下指出,文明社会审美的眼光不断地进步,对一个人的外表日渐挑剔,而对于一个企业的形象会更加苛刻。大众是最聪明的,也是最公正的,绝不可小看大众,不可以小看顾客,顾客知道的往往比我们更多。有句俗话说:“明眼千人,瞎眼千人”,松下认为这个世界顾客都是“明眼人”,并没有瞎子。企业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光想着欺骗是绝对行不通的。

商人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的经济能力,因此可以说经商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担负了社会的责任。相比之下,松下幸之助则将商人的责任看得更广泛,这种责任既包括了经济上的、道德上的,也包括教育方面的。因此,他曾经多次在许多场合中,谈到培养和教育青年人的问题,并将这个问题看做是自己的责任。

松下首先谈到应该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习惯,他指出:“说得更彻底一点,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大人的责任。可是,今天的大人曾否感觉到这种责任,大人是否在逃避呢?我认为今天在大人们的心目中,认为青年们已具备完整的人格,为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就不应该干涉太多,以各种借口来逃避责任。”

为了更有效地说明这个问题,他举出了下面一个著名的例子:“我认为制造一柄剑时,该打的地方就要打,否则无法锤炼出一把剑,更无法制成一把名剑。将负起国家未来重大责任的青少年,犹如一把待锤炼的名剑,该打的地方就要打。他们需要爱与鞭策。”

至于如何加强青年人的教育,松下认为首先是大人要负责任:“今天的大人们,似乎有不太负责的趋势。也许有人会说话,大人们不负责任,青年们就会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可是,要年轻人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是相当困难的,还是需要大人给予某种程度的指导,为他指示向目标前进之门。”

其次,大人有责任鼓励青年人去从事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有所困惑,我认为光对他说要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对他说明尽人事而听天命的道理。可是,说得太啰嗦,也许会造成他精神上的衰弱。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后果则听天由命,不用担心。一个人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一定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

除此之外,松下幸之助更强调年轻人要树立独立自主、发奋图强的精神,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今天的社会中,我觉得依靠外力的现象非常严重。如果自己身边发生什么事情,就立刻向国家提出解决的要求。国家向谁要求呢?只有向国民要求了。如此说来,不论大人或小孩,都有依靠外力的趋势,都希望借外力解决事情。以自己的力量彻底做好一件事,并负起责任的想法是太少了。因此,我特别希望年轻人能发奋图强。”这种呼吁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仍然很有意义。

一个人的视野可能会因为条件所限而变得狭窄,一个人的心胸如果变得过于狭隘,那么就不可原凉了。因为狭小的心胸不但不利于获得成功,而且可能会导致失败和毁灭。松下幸之助一向注重扩大自己的视野,更以宽广的心胸去发展事业,这也是他成功的奥秘之一。

松下幸之助曾经因为客观条件而导致自己视野的狭窄,例如上学的希望无法如愿达成,无法接触知识世界,但由于他保持了宽阔的心胸,所以这种经历对他而言也算是一种幸运。在松下看来,人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却往往无法实现。有时也有一些和希望相反的道路,却完全适合自己,并得到成功,这得自于心胸宽大的好处。

直到取得成功之后,松下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自己思考,自己决定一件事,从整体看来,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个人的视野无论再怎么宽阔都是狭窄的。可以这么说,自己知道的只有社会的1%,其余99%都是我们所不了解的,需要暗中摸索。因此,我认为对事情的看法不要太过于拘泥。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什么都不懂,反而更加轻松。例如,我对父母的记忆,痛苦的比欢乐多。我看过母亲持家的辛苦,也记得父亲憔悴的容颜。我认为人可以处于各种不同的状况。但若保持着丰富的生活固然好,贫乏的生活也不错,任何情况都可以的心情,则无法成为大人物。”

在松下看来,日本人的眼光都很短浅。例如:30°的视野,只能看到湖水而看不到山,如果拥有180°的视野,即可看到有湖、有水,也有小山岗、森林,可享受到整体景观的美。在自己知道的范围内判断事情这件事,本身就是错的。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也许是正确的,但还有各种不同的角度和看法。也许自认为是美男子,可是若在街上走一遭,可以看到许多比自己更英俊潇洒的人。所以松下幸之助虽不曾对自己发过誓,但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出发,他常从长远的眼光、宽阔的心胸制定公司的策略。他认为,“方针”的基础,是任何时代共同的长远利益,说得广泛一点,就是人生观或社会观。只要能以此为基础,确实树立标杆,再加上时代的特色就可以了。为此,松下幸之助十分崇拜印度的尼赫鲁,他说:“在这一方面,我认为印度的尼赫鲁非常了不起。他去美国、英国,也到过中国大陆,掌握各国的优点,但他并不一面倒,或使自己的思想动摇。他知道美国的做法如何,苏联的做法如何,他也能把握到在印度什么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别人做,所以我也做,这是不对的。喜欢吃糕的人就去吃年糕,如果喜欢喝酒,不要有什么顾忌,尽管去喝酒就是了。”

在松下看来,有了像尼赫鲁那样开阔的视野,也有了那种胸怀广阔、着眼于实际的态度,那么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静等听读《松下幸之助经营智慧》第五章:要学会舍弃依赖心(3)

来源:三号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