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字讲透高效阅读的秘密:曾经迷茫记者,现靠阅读写作创业起航

360影视 2025-01-10 18:42 2

摘要:曾经的电视新闻记者,如今靠读书写作年入百万;现在我带了四千多名学员,精进阅读写作,做自媒体。

专注做小红书陪跑、个人IP孵化、自媒体阅读写作培训

大家好,我是Tina。

曾经的电视新闻记者,如今靠读书写作年入百万;现在我带了四千多名学员,精进阅读写作,做自媒体。

今天我将把课程中的干货,提炼成7000字的精华,与你分享。

错过这一篇,错过的可能就是改变人生的机会。

而在文章的最后,还附上了我8000字读书写作变现的完整复盘,可免费领取。

本次的分享将分为以下8大部分进行:

1.从迷茫的传统媒体记者,到依靠阅读写作年入百万

2.“读书无用论”——这个世界最大的谎言

3.为什么别人一目十行?而你慢得像蜗牛?

4.为什么你读完了整本书,却依然不知道重点讲了啥?

5.阅读完不会输出?你的读书笔记很可能做了个寂寞

6.笔记也做了,为什么书中的内容还是不会用?

7.我可不可以用听书来代替读书?

8.我想做读书博主,想通过做博主赚钱,可行吗?

我是Tina,靠阅读和写作改变了命运。很多人因为写作而认识我。

我毕业于浙大新闻系,硕士毕业后,做了6年的电视新闻记者。

6年间经过了多种报道题材的历练:维权曝光类、情感援助类、人物访谈类……

6年的记者生涯,培养了我的新闻敏感性,锻炼了我的文笔,也深刻了我的思考。

我的新闻作品经常获奖,得益于我之前所受的教育,更跟我大量的阅读积累,密切相关。

但是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兴起,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附着在一个下降的面上,我陷入焦虑、迷茫。

第一次感觉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机缘巧合之下,我注册账号「Tina心理」,开始在头条写作,那时候还不知道写作变现这回事。

注册头条的第一个月,更新了七八篇文章就过了原创,而之后开始不断获得青云计划的奖励。

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读书写作也可以赚钱啊。

而那个月我的账号还被评为月度优质账号,获得额外的奖金5000元。

当月各种奖金加流量收益,变现收入就接近8000元,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正向激励。

以前我的阅读写作是爱好,而当时我下定决心要把这两件事打造成事业。

从2019年7月,我注册头条号到现在,5年半的时间,我早已经辞掉本职工作,过上了与书为伴、与笔为友的生活。

这5年多的时间,我收获满满。

我成了「十点读书」十点写作学院的导师,首次授课,好评如潮,最高在线近4000人,完听率极高。

我成了「有书」「美柚」「水木文摘」的签约作者;

成了「在线家长会」教育平台讲师,直播课程在线家长50000多人,广受好评;

单篇带货稿带货流水25000+,体会到了什么叫爆单;

我写的爆文有几十篇,100万+爆文数十篇,最高阅读量1160多万,单篇文章收益过万。

长期居营销价值榜单T50;

我又图文转型做视频,第一个账号一年涨粉10万,单月引流变现最高收入75万;

我的小号一个月涨粉3万,单月广告收入过万。

这几年我陆续推出了Tina年度写作营、Tina心理学读书营和Tina自媒体IP变现营。

视频课程就更多了,每一门都好评满满。

我带领4000多名学员,精进阅读和写作,做小红书,做IP。

我为什么可以通过自媒体实现这些?

最根本还是在于大量的阅读。

不谈阅读的内容创作,都是耍流氓。

你听过的生活中最离谱的谎言是什么?读书无用。

北大毕业生卖猪肉;

硕士研究生送外卖;

名牌大学生摆地摊……

每当有这样的新闻爆出,就会引发一场“读书无用论”的讨论。

其实说着读书无用的人很可悲,为什么?

因为他想不明白其中的逻辑:

不读书的人可以成功,这只能说明读书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只有人们读书和没读书一样,这才能证明读书无用

其中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但是不读书的人却很容易想不通。

这是认知局限造成的。

而拉大人们认知差距的关键点在哪里?

就是读书。

阶层固化是从相信“读书无用论”开始的。

越是心怀梦想,想要改变人生的人,越会把读书当成天大的事儿。

蒋方舟在《圆桌派》上说过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一个不读书的人,他的三观只能由他的亲戚朋友决定,因为他没有其他输入渠道。

当一个人无法超越他前后左右的方寸之地,他是很难跳出当下的困境的 。

因为这一维度的问题,通常需要更高维度的思考来解决。

而这些是不读书的人,难以触及的。

我开办了「Tina心理学年度读书营」,用一整套课程、一年的时间带学员系统训练阅读能力;

每天带他们读书、打卡输出,一年深度读完50本心理学好书;

我还会深度解读给学员听,将20本经典的好书用100-200场直播精讲给他们听。

阅读的书籍包含个人成长、婚恋情感、育儿教育、职场心理、沟通人际和心理科学六大领域。

读书营开办的初衷就是带领更多人,通过阅读,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心理学读书营从创办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年多的时光。

1.0版本持续了2年的时间,共开办了12期,招收了接近2000名学员;

2.0版本到现在也快要接近一年,共招收了460多人。

到2025年,Tina心理学读书营将全新升级至3.0版本,3.0版本的读书营内容更加实战,全新新增读书博主的落地孵化,和我每月的阅读分享。

在带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的阅读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目十行这个事,很多人会觉得悬,觉得别人在吹牛,其实主要是因为他自己做不到。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到一目十行呢?

我通俗地给你讲,你马上就懂。

我们首先要了解左右脑分工的理论。

我们的左脑主要是负责语言、数字、逻辑、推理等,而右脑负责图像、声音、动作、色彩、想象等。

在我们以往的阅读中,大部分人都是逐字阅读,这个过程使用的是左脑。

其实是自己在读给自己听,也叫作默读。

默读是一个“读”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吸收”的过程。

因此,很多人在“读”完一本书后,会忘记书中大部分内容,你会发现你就是从头到尾把这些字在心里念了一遍而已。

而研究证明,人类右脑记忆图像的速度比左脑记忆抽象的文字快100万倍。

是100万倍,这个数字非常惊人。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调动右脑,那么就能大幅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也就是,我们要由以前的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变成一张图一张图的看。

我们的眼睛像一台超级照相机,这些包含文字信息的图片被照下来,直接进入大脑,也就是由眼直接入脑。

就不用像逐字阅读一样,先是眼睛看这些字,到嘴巴默读,到耳朵获取这些信息,然后再传输到大脑中去。

目的地同样是大脑,拐这么多弯去,速度当然是快不了的。

那么应该如何去训练这种能力呢?

你在阅读的时候要努力克制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念的冲动,尽量一眼看清一行,练到后面就会一眼看清多行,再到后面就是把一段当成一幅图,一眼看清一段。

这个练习的过程颇为枯燥,很多人难以坚持。

在「Tina心理学年度读书营」中,不但会带你深度精读心理学书籍,还会有专门的配套课程,教你如何深度高效阅读。

不但会教你如何写作拆书稿、如何做读书笔记,很大的篇幅就在教你如何实现快速阅读。

我在课程里会给大家安排学习任务和训练任务,会有专门的教具来辅助训练,再辅以每节课的精读指导和重点问题,你的进步会十分明显。

为什么你的阅读总是抓不住重点?

《如何学习》告诉我们,学习可不全靠天分,它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论。

书里提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那就是要“先考试再学习”。

考试具有神奇的魔力,为什么呢?

考试的本质就是强迫你的大脑,从记忆中提取知识。

而这种提取还有个好处,就是信息会被复制一份再储存起来,也会在神经网络中增加新的信息联结点。

这是心理学家勒 迪革提出的。

因此考试会强化这些信息的储存和提取能力。

心理学家把“考试”称作是“记忆提取练习”,它会让你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那按照这个理论,像背诵、做测试题、写作、演讲等“有提取功能”的“提取式练习方法”,都能起到和考试类似的作用,帮助你提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速度。

作者将这一类方法称为“先考试后学习”法。

而这一套方法,有很多应用场景,阅读就是一个。

为什么你读不进去?为什么你把握不住重点?

那就可以用这套方法来解决。

读之前先给自己做一套测试题,先提出你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那些高效阅读的方法,都要求你带着问题阅读?

这就是原因。

带着问题去阅读,大脑就会主动捕捉那些重要的信息,你的阅读和吸收率都会大大提高。

紧接着,到了尴尬的地方了。

“我自己把握不住重点,我当然不知道带着什么问题去读,如果我能知道知道要回答什么问题,那我不就知道重点在哪了?”

对!难就难在这。

这种提炼重点的能力是需要大量阅读去练习的。

我给我读书营的学员的解决路径是:

我会给他们布置每一天的阅读任务,细化到从多少页到多少页,指出这部分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当天阅读中需要去解决的5-10个问题。

每本书会拆成5-7节课,每本书都会有大概50-70个重点问题引导。

经过这样每天的刻意练习,你把握重点的能力就会迅速提升。

我们已经做了三年的时间,效果非常好。

不是流于表面的阅读,是每天都需要复盘输出打卡的。

他们每天的打卡生成了一张张知识卡片,积攒下来就是一个人宝贵的知识净资产。

学员好评实在的太多了,以前一年读不完2本书,现在一个月轻松读完4本。

坚持得久的同学反映一个月4本有点过于轻松,我想这就是日积月累坚持的力量。

当然,你读完一本后,我会来给你详细的解读这本书,你自己读完再来听解读,你的吸收率又会进一步提升。

“阅读完后不会输出怎么办?”

很多人说做笔记。

对,是很好的办法。

“可是我的笔记做得工工整整、认认真真,我还是不会输出怎么办?”

这是很多学员跟我提出的问题,

我发现他们读书笔记特别漂亮,有的用手账来做,有的做成了电子版的小清新,颜值是有了,但是合上笔记,发现自己还是不会输出。

很多人看似在做读书笔记,其实只是个文字的搬运工。

只不过把文字从书中搬运到了你的笔记本里或者笔记软件里而已。

不加入个人思考的读书笔记是没有灵魂的,它们当然也就没多有效。

我的阅读训练营里详细讲解了4种读书笔记的做法,我要求他们必须掌握两种。

其中一种是思维导图笔记法,另外搭配其他三种笔记中的一种。

为什么要有这种要求?

这就要从读书笔记的作用说起。

读书笔记的作用是提纲挈领,让你迅速掌握一本书的精华和重点,帮助你快速记忆和运用的。

而思维导图它是图,上面我们讲了,我们右脑对于图像的掌握能力是左脑对于文字掌握能力的100万倍。

所以,当我们把全书的结构用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法做出来,那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一定会非常清晰,用几句话你就可以概括出这本书的精华和重点。

比较常见的思维导图软件有mindmaster、xmind,幕布和印象笔记也带有思维导图功能。

用哪个不重要,哪个都够用,关键是用精,用到极致。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很多学员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做得非常非常详细,恨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放进去。

层级一层加一层,里面的内容详尽又丰富。

一看到这样的思维导图,大家就会觉得干货满满,收藏了一堆。

然后永远藏在收藏夹吃灰。

这跟在PPT上放上一堆字,完全看不出重点和逻辑,是一个道理。

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是帮我们提纲挈领,迅速把握重点的,整得太复杂,它原本的功能就没有了。

在我的读书营里,我每节课都会给大家布置阅读任务,指出重点难题,提出问题,等学员读完之后,我会详细解读这本书给他们听,同时我还会提供我制作的思维导图、全书的重点内容和全书金句总结。

我的思维导读都是清晰简单的,看一眼迅速掌握全书结构。

在我看来,这才发挥了思维导图应用的作用。

那是不是只做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就可以了?

不,你还需要配合其他的读书笔记法。

思维导图帮你把握书籍的逻辑框架,而其他的读书笔记法可以帮你深入理解每一个知识点。

不仅仅是摘抄,你更需要的是运用。

我们的课程里讲了三种这类读书笔记的制作方法,学员用好一种就能达到这个效果。

当然,之前我分享过一套读书笔记的模板,也能起到这个作用,它可以统领从输入到输出的全流程。

你的读书笔记,可能就是做了个寂寞,一套模板搞定

如果需要的话,加我备注「阅读模板」领取。

基本上如果你把这两种读书笔记法用好了,就能彻底解决你阅读完不会输出的难题。

书读完就忘,这可能是很多人阅读中会碰到的问题。

貌似是读了,但是隔段时间,书还认识你,你不认识它,真的是好无奈。

根治读书就忘,没有其他方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输出。

输出包含两种形式。

一种是简单的输出,也就是做读书笔记;

另一种是复杂输出,也就是你用书中讲的理论,写成文章,比如荐书稿、书评、拆书稿、观点文等。

当然将书中的观点重新提炼,制作成视频,跟写成文章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把它做成较为复杂的内容产品。

读书笔记的问题我们上面重点讲了,下面我们重点讲复杂的输出。

也就是把书中的内容提炼总结,写成文章或者是拍成视频,应该怎么做?

在「Tina心理学读书会」的配套课程里,我们详细讲解了三种拆书稿的写法,不同题材的书如何来拆解和写作,手把手做了演示。

我发现很多人在写作时容易有个误区,就是总是妄图把书里全部的知识点全部涵盖在一篇文章里。

如果你的文章是为了投稿用,那需要研究样稿,根据样稿的写法来写,你要了解一件事,不论是拆书稿还是听书稿、荐书稿、书评等,他们的本质都是文章。

是文章就要遵循逻辑合理、语言表述清晰的要求,它的目的是触达受众,让人读的进去,让人愿意读。

很多学员为了尽可能涵盖书中知识点,基本上相当于把读书笔记给整段整段搬了过来。

这样文章的干货是够干了,可也太干了,哪个读者能看得进去呢?

我们吃饭是讲究营养,但是我们肯定是希望既美味又营养,光营养去了,难以下咽,谁会吃呢?

所以,你要打破这种错误认知。

如果你是写作文章发到自己的平台,大可不必在乎这篇文章有没有涵盖所有知识点,也不用在乎它是不是一篇市场意义上的拆书稿。

逻辑合理、语言清晰,给人以获得感,这就够了。

找准书中的一个案例,辅助插一些相关案例,不必全部引用书中的案例,也不必全部用书中的理论。

你用这种方法写成一篇文章就够了。

它的好处是既解决了你选题不足的问题,因为书中的理论你可以写成多篇文章;

又可以加深你对书中理论的理解,因为你需要根据这个理论,去查阅大量资料,补充和完善。

你看,一举多得,你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还可能会读书就忘吗?

不可能的。

现在兴起了很多的听书平台,节约了我们大量的时间。

很多人有疑问,我可不可以用听书来代替读书?

我也是听书平台的会员,我相信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是。

我想问你两个问题:

1.你一年听了多少本书?

2.你听过但没读过的书,现在有几本你能概述讲出它的精华内容?

听书好不好呢?

好,它可以让我们了解这本书的重点,帮助我们选到我们喜欢和需要的书。

但是如果你想仅仅依靠听书就彻底掌握这本书?

那就有点太夸大听书的作用了。

为什么我们都提倡让孩子多看书少看电视?电视上不是也有很多知识类节目吗?

因为看书是主动吸收,而看电视是被动吸收,两者调用的大脑资源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看看这张图。

看书的大脑轴索分布较均匀,看电视的大脑不用转动,轴索分布单一且较少。

而到了听书这里,道理是类似的。

看书是主动吸收的过程,而听书是被动被灌输的过程,两者的吸收率一定是不一样的。

一本书如果只听别人讲,而你自己不读,那根本算不上读过。

在「Tina心理学年度读书营」里,虽然也会把书详细讲解给你听,但是一定是在自己阅读完成之后。

我每节课都会给你布置阅读任务,细化到从多少页到多少页,我会指出阅读重点和难点,我还会提出当天阅读中需要去解决的5-10个问题。

你需要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读完之后,必须要打卡输出。

带着问题去读,你的吸收率就要比盲目地读高很多;

而每天的打卡输出,又是用费曼学习法来巩固你对书中知识的掌握。

这样不到一周,你就可以彻底读完一本书,而这个时候,我会再详细讲解这本书给你听。

我会从我的角度详细讲解,而这是你再一次去印证、吸收的过程。

你能感受到我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你会发现同一个观点,有多种不同的思考角度,对这本书的理解又会升华一个层级。

因为你的闯关打卡的模式,如果你不完成输出,你的下一节课就是锁住的状态,所以这倒逼你必须完成复盘打卡。

而当你读完一本书后,最好给自己留出一天的时间,集中复习,这会让我们的阅读真正深入人心。

你可以结合上以上几步的理解,来进一步消化、吸收和掌握。

整套流程听起来挺漫长,进行下来其实只需要一周,而这本书你会彻底掌握。

而这样的带读课程共有200多节,足够你深度阅读完30本书。

另外我还会给大家额外增加20本书的直播精讲,像

《思考,快与慢》,我讲了20多节直播,进行了小一个月。

《动机心理学》精讲了17节直播课;

《九型人格》精讲了5节直播课;

《深度关系》精讲了7节直播课。

这也就意味着20本书的直播精讲,直播课要超过100节了。

这20本经典书籍,作为你后期阅读速度越来越快,任务吃不饱时自己加餐用,你也可以仅仅听我的解读,作为补充。

我就是一个赚钱的读书博主,关于这部分内容,我有太多实操经验了,我之前写作一篇文章,专门来谈读书博主的变现。

Tina心理学读书营3.0版本,2025年全新更新,新增了读书博主的教程,就是帮助大家来跑通变现。

关于这个方面,我之前写过一篇非常详细的文章,大家可以点击阅读。

《Tina心理学读书营3.0详细介绍!2025年我要带500个读书博主变现赚钱!》

结语:

读书的人看起来或许形单影只,但是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他们的心中有着百万雄兵。

当下我们的所有智慧,几乎都以书籍的形式保存,而热爱阅读的人,能轻易拥有这一切!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共读队伍。

江湖路远,我们高处见!

我是Tina,全网70万粉丝,3000+学员,热爱心理学,有专门的心理学读书营;热爱写作、热爱分享,带着学员阅读写作、做自媒体。

文末送福利!

福利来啦!

福利来啦!

福利来啦!

如果你也有意向打造超级个体,在互联网上寻得破局,可以私信链接我本人,我会送你两份资料:

①小红书运营模式地图(帮助你公域快速起号)②知识付费sop流程图(汇总我从0到7位数的步骤和打法)

记得私信:链接Tina本人。

来源:Tina自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