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晒旅游照被保研,清华回应引争议

摘要:据悉,该男生已被推荐至清华大学传播学攻读硕士。网友发布的信息显示,其朋友圈从 1 月开始连发多地旅游打卡的照片,既有国内的昆明、丽江、三亚等城市,也有韩国、日本等国家。这一行为遭到网友质疑,认为让一年去 20 多个地方旅游的人拿助学金,对不起每一个纳税人的钱。

近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贫困生在朋友圈晒国内外旅游照却被保研清华,此事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悉,该男生已被推荐至清华大学传播学攻读硕士。网友发布的信息显示,其朋友圈从 1 月开始连发多地旅游打卡的照片,既有国内的昆明、丽江、三亚等城市,也有韩国、日本等国家。这一行为遭到网友质疑,认为让一年去 20 多个地方旅游的人拿助学金,对不起每一个纳税人的钱。

极目新闻记者尝试联系发帖人,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据媒体报道,疑似涉事学生在校园论坛上发帖回应,从收入来源、为何申请资助、出行支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该学生称,其本人收入来源包括勤工助学收入、历年累计奖学金、学校资助、家教所得等。其父母多年前离异,有一弟弟正在上小学,目前父母双方均未负责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从 2023 年起,他仅收取父母百余元的转账。父亲还欠款超 300 余万,名下无房产,已有资产被强制执行;母亲在鞋厂务工,名下也有数十万元债务。

对于舆论关注的多次国内外旅行部分,该学生称青海、新疆、阿坝、成都等处为出新闻任务以及社会实践,并非旅游,照片为拍摄沿途风景;苏州、丽水(缙云)、泉州和厦门以及海南三亚均为因私出行,费用多出自勤工助学及奖学金;山东、大连、济州岛、大阪、云南等地则是使用自己存款进行穷游,如云南 21 天旅行花费 3890 元,济州岛和大阪 7 天花费 3446 元,并附带了相关机票截图和费用明细。

该学生还在自述文章中进行了检讨道歉,表示自己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不应该将自己所挣得的钱财用于非生活必需的消费上,在之后有能力了,会尽更大的努力去回报社会。

11 月 22 日,极目新闻记者就此事联系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工处、党委宣传部等部门,以及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浙江大学方面表示学校正在调查,具体情况不清楚,党委宣传部拒绝了记者采访。清华大学方面回应称已接到有人对涉事学生的举报,正在调查中,对于该生行为是否影响保研资格不予置评。

此外,记者从浙江大学校内论坛了解到,有知情人发布疑似该贫困生方同学澄清,并附上由永丰县民政局、永丰县瑶田镇人民政府、瑶田镇梅坑村村委会盖章确认 “情况属实” 贫困证明。贫困证明显示,该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于父亲外出务工的微薄收入维持,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够为其提供资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为确认证明材料及证明内容是否属实,记者就此致电永丰县民政局了解情况,工作人员称经镇村两级调查核实,该生 2021 年家庭情况与证明一致。

此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既然拿了资助金,当然应当简朴生活,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消费;也有人认为,人们没必要用刻板眼光看待贫困学生,贫困学生也有 “看看世界” 的精神需求,旅游无可厚非。类似的争议很常见,去年中山大学一位特困学生被曝出用的是苹果系列四件套,而且还买了价值 1517 元的演唱会门票,当时也掀起了关于贫困生能不能有一些额外消费的讨论。

其实,贫困生旅游也好,有一些所谓的奢侈消费也罢,这本身不是问题,如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境遇,这当然是好事。就像浙大这位同学,“入校时因家庭经济困难,被认定为资助对象。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如果说法属实,其实颇为励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依然拿着一部分资助金,这种 “不纯粹” 才是问题的关键。《浙江省学生资助对象认定办法》就规定,资助对象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其在校(或幼儿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可见,保障基本的学习生活开支才是助学金的目的。

该学生在校园论坛发帖,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收入来源,包括勤工助学、奖学金、学校资助和家教所得等。他表示,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弟弟。目前父母双方均未负责他的生活费和学费,从 2023 年起他仅收取父母百余元的转账。父亲欠款超过三百万元,名下无房产;母亲在鞋厂工作,也有数十万元债务。他曾多次转账给母亲帮其偿还信用卡。

对于舆论关注的多次国内外旅行部分,该学生称青海、新疆、阿坝、成都等处为出新闻任务以及社会实践,并非旅游,照片为拍摄沿途风景;苏州、丽水(缙云)、泉州和厦门以及海南三亚均为因私出行,费用多出自勤工助学及奖学金;山东、大连、济州岛、大阪、云南等地则是使用自己存款进行穷游,如云南 21 天旅行花费 3890 元,济州岛和大阪 7 天花费 3446 元,并附带了相关机票截图和费用明细。

该学生在帖子中进行了检讨道歉,表示自己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不应该将自己所挣得的钱财用于非生活必需的消费上,在之后有能力了,会尽更大的努力去回报社会。

浙江大学方面表示学校正在调查此事,且该生的贫困生证明是真实的。记者从浙江大学校内论坛了解到,有知情人发布疑似该贫困生方同学澄清,并附上由永丰县民政局、永丰县瑶田镇人民政府、瑶田镇梅坑村村委会盖章确认 “情况属实” 贫困证明。贫困证明显示,该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于父亲外出务工的微薄收入维持,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够为其提供资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为确认证明材料及证明内容是否属实,记者就此致电永丰县民政局了解情况,工作人员称经镇村两级调查核实,该生 2021 年家庭情况与证明一致。

清华大学已接到举报,正在调查中,对于该生行为是否影响保研资格不予置评。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人员均表示已接到举报,正在进行调查。

事件中,人们对于贫困生晒旅游照的行为持有不同观点。一方面,有人认为拿了资助金应简朴生活,资助金的目的是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和生活开支,贫困生应当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消费。他们觉得贫困生应该过着简朴的生活,任何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都不应该被接受,旅游等非必需消费不应该在获得资助金的情况下进行。

另一方面,也有人觉得贫困生也有精神需求,旅游无可厚非。贫困学生也有 “看看世界” 的精神需求,不能用刻板眼光看待贫困学生。就像此次事件中的浙大同学,入校时因家庭经济困难被认定为资助对象,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如果说法属实,其实颇为励志。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深入思考。首先,资助金的使用目的应明确为保障基本的学习生活开支,《浙江省学生资助对象认定办法》也规定,资助对象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然而,涉事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奖学金、家教等方式积累了一定个人收入,经济状况有所变化,可能不再完全依赖资助金,但仍拿着一部分资助金去旅游,这种 “不纯粹” 引发了争议。

对于如何确保资助资源用于真正需要的学生,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资助资金,需要完善资助退出机制。如果困难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改善了生活,想选择更加自如的生活方式,那么他就应该退出资助之列,让资助金去帮助那些更加迫切的学生。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资源分配机制,改变以家庭经济状况为主要依据的资源分配方式,建立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为主要标准的资源分配机制,同时加强对资助资源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资助资源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分配。此外,还应增强宣传和引导,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作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贫困学生资助活动中来,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面的贫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和精准资助。

来源:安徽招考信息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