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季消费热度持续走高,这个细分赛道如何接住“泼天富贵”?这次不仅是因为冰雪大世界的超长冰滑梯吸引了太多“南方小土豆”,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资深“钓鱼佬”开始涌入当地的冰钓旅游市场。据当地媒体报道,进入12月,哈尔滨的太阳岛冰钓区,几乎每天都有超过100顶大型冰钓
冰钓帐篷出海,价格翻两倍
加拿大魁北克城以北约2小时车程,是有名的度假小镇沙格奈,沙格奈河与圣劳伦斯河在此相会入海,并且切割出数个三角洲地带常见的湖泊,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冬季鱼类洄游,淡水湖泊里经常能钓上来海里的咸水鱼。 正因如此,这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钓小屋聚集地之一。“湖上排列着一间间的配有空调的钓鱼小屋,每间小屋大概七八平方米大小,里头会开2-4个冰洞,我们就围着冰洞钓鱼,如果同行有大厨的话,上钩的鱼还可以直接烹饪。”5年前,李勇接当地朋友的邀请,来加拿大体验了一次冰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年都会来一趟魁北克。 但近两年去加拿大冰钓,李勇发现了湖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点:由于暖冬天气,部分湖面的冰层和往年相比没有那么厚,严谨的管理部门只允许在部分冻厚实的地方搭建铁皮小屋,但游客仍然络绎不绝,因此当地在冰面上搭起来了一顶顶载重量相对较轻的充气帐篷。 “加拿大做生意的华人很多,后来我从他们那里得知,很多充气帐篷都来自于中国。”李勇表示。 再具体一点,这些专供冰钓的充气帐篷很有可能来自中国最成熟的渔具产业带山东威海。 “不带其他取暖供暖设备,我们光是充气帐篷,旺季能卖出超1000顶。”90后威海本地人Vanessa做外贸4年,目前是新大方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的业务部负责人,他告诉《天下网商》,“充气帐篷虽然不算是核心大品,但这几年的外贸需求很稳,我们不需要叠加黑五促销也卖得动,大多数客户从六七月就开始下单囤货,主要客户来自俄罗斯、北欧、北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家。” 冰钓装备充气帐篷,如今开拓出了更多应用场景和利润空间。 《天下网商》发现,在国内部分批发网站上,2米宽、3米长的充气帐篷标价在1150元左右,新大方出品的基础款帐篷是2米长、2米宽,能容纳2-3人冰钓,在阿里国际站等平台上则可以卖到近3000元/顶,两者售价相差约2倍。 对应的,充气帐篷出海也需要更加贴合国外消费者的喜好。 “例如除了隔温、抗风、耐磨外,我们开发的充气帐篷还需要符合冰钓出游的便捷属性,一般普通家用车的后备箱都能收容(放气后)基础款帐篷。”Vanessa谈到,“而且部分国外客户还会提出定制空间,所以我们的冰钓帐篷产品目前最大做到过长宽各有4米,相当于内部有16平方米大小,不仅空间充足,而且从客户体验方面,也方便一些冰钓场的运营者或者家庭出游人士搬运,用皮卡车就能装。” 不过,中国冰钓帐篷出海的热销并非一帆风顺。 “新大方从2000年左右就进入渔具这个行业了,最初给欧洲一些超市供应渔具产品,后来又陆续开发了充气艇等专业垂钓场景下的配套用品。而冰钓其实是我们比较晚切入的一个场景,2020年前后,我们就有意识地去开发更多的品类,充气帐篷就是一个新的尝试。”但Vanessa也告诉《天下网商》,新大方花了一年左右设计开发了充气帐篷,但产品初入市场后并没有激起水花,“头一年,与冰钓强挂钩的充气帐篷只卖出去大约几十顶。” 事实上,冰钓帐篷作为细分产品的需求是从2022年左右才起势,到了2023年热度又有增长——一方面,随着充气帐篷慢慢“实验性”地投入当地冰钓场所,不少海外市场的消费者越来越直观地认识到,相比于笨重的传统铁皮小屋,充气帐篷在购买、维护、保管方面的成本相对更低;另一方面,近年全球暖冬的天气较为普遍,从安全角度考虑,以加拿大沙格奈为代表的许多冰钓胜地也在转用充气帐篷,其安全性、搬运的便利性优势也在体现。 多方面因素下,这几年部分国外冰钓场对充气帐篷的倾向,成为了新大方等厂商出海的利好。“对比2022年,2023的订单量年增长了20%以上。”Vanessa表示。 走红的不光是充气帐篷,李勇回国后做过调研,简易电动冰钻、声呐探鱼器也是目前国外冰钓市场的热品,“原本国内做这块的厂商不是很多,是因为这个市场太小,但这几年国外的钓鱼装备也在迭代升级,很多外国钓友很喜欢黑科技,这也为国内厂商从更多场景出发、研发新产品提供了机遇。”国内市场走热,冰钓用品迎来热卖
中国北方地区很早就有冰钓的传统。事实上,在哈尔滨、吉林、内蒙古等地,冬季冰钓过去都是当地人习以为常的生产或休闲项目,直至近年才开始逐渐与北方冰雪游融合,才刚刚具备了全民可广泛认知并参与的度。 比如,2023年额尔古纳市推出过首届中俄界河冰钓活动,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爆火,还成功入选文旅部“2023—2024年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冰雪特色活动”。在此基础上,上个月额尔古纳市再度举办第二届中俄界河冰钓活动,同时确定将大力发展冬季冰雪运动旅游项目。 和额尔古纳市抱有同样想法的北方城市还有很多,开发冰钓运动旅游项目的背后,一个隐藏在冰河之下的巨大市场正在慢慢浮现。 正如“时光机器理论”,当下国外较成熟的市场是国内商家在冰钓领域的机会风向标,中国市场很可能将在未来几年内同样生长类似品牌、并加以本土化运营,形成有潜力基本盘。 北方冰雪旅游走红后,中国冰钓相关装备爆发的前趋重点更加明显: 首先,是垂钓本行业的用品将结合冰钓场景做大需求,这一点已经在多个国外市场得到了印证。 有市场调研显示,目前国内冰钓市场的需求集中在冰钻和冰钓竿两大主要产品类别,分别占市场份额的35%和30%,冰钓鱼饵、保温帐篷紧随其后,大约占15%、10%。 其次,相关用品将借助冰钓扩大外延,尤其是防寒服装、多功能背包、便携式炉具、野外烹调厨具等跨赛道或跨行业用品存在不错的开发价值,各种定制化产品或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需要在设计上独树一帜,更在功能上贴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以服装为例,欧美消费者青睐的冰钓服偏于专业,例如,北美地区近年火起来的小众品牌Striker Ice冰钓服,被称为冰钓圈内的“始祖鸟”,其服装具备浮力功能,主要保障了穿着者在冬季野钓、冰钓不慎落水后的安全,因此售价不菲,基本客单价都在2000元以上。 除了效仿Striker Ice去开发专业冰钓服,中国户外服饰商家在冰钓与其他户外运动的多场景跨场景穿搭方面也有机会,尤其是对冲锋衣、防寒棉服的再设计。近期在天猫、抖音等平台上,和滑雪服外型类似的防风冬季钓鱼服,以及加绒加厚的“棉服版”钓鱼服都迎来热销,部分先切入这一细分品类的品牌,已经实现了单品销量超5000件。 每年12月到次年3月,是北半球冰钓活动的热季,这项活动发展至今,已然不单止步于体育的范畴,而是一门被许多商家盯上的生意。 对于全新的冰钓装备市场而言,传统且单一的产品不再能满足需求,怎么把这门体验做得具有更多的附加值,从而降低门槛、吸引更多人来应季消费,是垂钓赛道商家的课题,也是许多运动户外行业品牌值得考虑的新增长点。来源:小夭看天下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