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总有一些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在默默绽放。有一个特别的社团,以爱心架起桥梁,将知识与希望传递给远方的孩子们,这就是诺美“蒲公英行动社”(全称“蒲公英行动:教育公平研究与公益赋能”)。“蒲公英行动社”脱胎于数学建模社和天文社,成员们在与乡村资助评估相关的数学建模项目中接触到我校教师Melody老师曾经支教过的学校学生们,以此为契机,同学们决定创建一个以公益支教为基础的社团,与远方的学生们可以共同做一些数学建模相关的研究,进而推动公益实践。在这里,他们不仅分享知识,更相互传递着爱与关怀。他们不说奉献,不谈付出,只说相互陪伴、共同成长。本学期,社团成员们实地探访了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贾滩镇的孙吉元宏博学校。这所学校对于诺美学子来说并不陌生,2024年5月,孙吉元宏博学校的部分师生与家长在参加“乡村妇女儿童公益之旅”时来到诺美校园,双方学生进行了友好的互动与交流。本次成员们去往孙吉元宏博学校,与该校学生共同为数学建模的项目进行了考察和意见收集,同时为公益支教寻找对接的着手点。“蒲公英行动:教育公平研究与公益赋能”社团是一个由天文社团与数学建模社团中热心公益的Lin Pang、Zabdi Song、Gloria Lu、Tony Hu等同学发起的、致力于流动与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与公益的社团。因为我有乡村支教、多年的流动儿童公益活动与相关研究经验,同时我作为数学老师能将数学建模的思维融入其中,所以孩子们选择了我做指导老师。目前这些孩子们站在高中生的视角,通过开展量化研究和建议献策,尝试以“理科生”的方式为教育资源的平衡贡献一份力量。社团通过数字素养提升、数学建模赋能教育等创新方式,致力于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助力。日常活动不仅包括参与和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教育相关的专业研究,还注重联动校内外资源,推动政策倡导与公益实践。社团结合指导老师及核心成员的学术背景与实践优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和科学思维,与校内的数学建模社团和天文社团紧密合作,同时与校外的公益组织及部分乡村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还积极整合高校相关领域的专业资源,通过数学建模教育、数字素养教育以及天文科普教育等形式,设计和实施教育赋能项目,努力为乡村振兴及教育资源均等化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我想讲讲“蒲公英行动”这个名字的来由,既来源于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他们如同蒲公英种子般随风迁徙,在城乡间漂泊;也与社团的创立渊源有关。2023年,社团的发起学生与我因HiMCM数学建模竞赛结缘,竞赛题目研究的是蒲公英种子散播的数学模型。论文开篇写道:“星星点点的蒲公英……”这句话也是后面这群孩子从数学建模本身到运用数学建模工具去助力乡村教育的起点。与“蒲公英行动社”的同学不谋而合的是,校内还有一些同学,因为对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关注,而想为这个世界做一些小小的改变,成立了诺美“支教社”。他们与社会支教项目合作,通过线上支教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远方的孩子。两个社团在公益实践内容上互为补充,下学期将寻找机会进行联动合作。正如诺美的学校价值观中所写的“善良仁爱、富有责任”,诺美从建校以来就在公益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上海诺美高级中学提供5大门类80余项领导力课程及80余项素质拓展项目,以“老师指导、学生主导”为原则,让学生全权参与到项目的组建及日常活动的开展,在丰富的实践机会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全方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领导力。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诺美学子发起公益支教,对接支教项目,整合现有资源,不仅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更是两朵云的融合与分享,是两颗心的贴近与拥抱。摘要: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总有一些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在默默绽放。有一个特别的社团,以爱心架起桥梁,将知识与希望传递给远方的孩子们,这就是诺美“蒲公英行动社”(全称“蒲公英行动:教育公平研究与公益赋能”)。“蒲公英行动社”脱胎于数学建模社和天文社,成员们在与乡村资助评估相
来源:一品姑苏城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