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交互:AI时代电视媒体影响力提升策略

360影视 2025-01-12 08:03 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电视媒体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算力到算法,从大模型到虚拟现实以及声纹识别,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彻底改变传统的传播生态,推动电视媒

作者:段广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电视媒体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算力到算法,从大模型到虚拟现实以及声纹识别,这些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彻底改变传统的传播生态,推动电视媒体进入一个智能化的新时代。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电视媒体利用新技术提升自身影响力的策略和路径。

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一)电视媒体面临的困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报告》,中国电视开机率由自2016年的70%急剧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30%。这一断崖式的下降不仅反映了市场趋势的变化,也揭示了消费者行为的转变。此外,奥维云网在其报告《2024上半年彩电市场总结》中称,2024年上半年中国电视机市场的零售量为1351万台,同比下降7.9%。

以上数据反映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介消费习惯的变化,电视作为传统的播出载体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电视媒体影响力下降的原因

电视媒体的困境既来源于技术革新带来的传播方式变革,也源于其自身机制与受众需求的矛盾。

1.新媒体的冲击。随着智能设备和高速传输网络的广泛普及,原本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投影仪、智能音箱、智能视听眼镜,甚至最新的智能冥想系统都在不同场景中分化和替代了过去由电视机提供的视听娱乐功能。这种技术与设备的多元化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媒体消费方式,也给电视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短视频的流行更是对电视开机率造成了严重冲击。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68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50亿,占网民整体的 95.5%。这一庞大的用户基数表明,短视频已成为大多数人获取娱乐信息和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与作为家庭公共设施的电视不同,智能设备上的短视频依靠高效的算法推荐,具备更强的及时性与精准性,并且能够提供高度私密性和个性化的观看体验,更贴合现代受众的口味。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短视频的快速消费特性和便捷的移动观看优势使其逐渐取代电视成为主流的视听媒介。

2.用户体验不佳。当下,电视机开机操作的复杂性和操控的繁琐对大部分电视观众而言非常不友好。智能电视通常配备两个遥控器,分别用于控制机顶盒和电视机,但这些遥控器在外形设计上容易混淆,且按键数量多、字体小,大部分按键以专业英文简称标注,非常不利于操作。开机时,用户往往需要经过五六个步骤才能找到想看的节目,这种复杂的流程显著提高了使用门槛。这一问题对中老年观众来说尤为不友好,他们对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而繁琐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放大了技术隔阂,导致使用体验下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设备通过触控界面、语音助手和个性化推荐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

3.商业模式问题。智能电视不断出现的广告和“套娃”收费模式引发观众强烈不满。“一台电视,两个遥控,三十秒开机,四十秒广告,五种会员,六七成看不了,八九成找不到,十分难受。”这段话形象地描绘了当前智能电视用户的困扰。人民网发布的数据显示,98.48%的被调查者家中的智能电视含有开关机广告,其中广告时长在30秒到1分钟之间的占比最高,达32.83%;超过1分钟的占比高达18.17%。观众不仅需忍受长时间的开机广告,还要在换频道和投屏时反复遭遇广告轰炸,甚至观看免费内容也要忍耐3分钟广告。这种循环式的广告消耗了用户的耐心。

会员体系的“套娃”模式更令观众难以忍受。充值成为会员后发现VIP内容仍需额外付费,少儿节目或特定内容又需另开会员,不同平台的会员权益不能互通,层层收费最终让观众对智能电视失去信任。花费数千元购买的电视机逐渐沦为广告商和内容平台的“收割工具”。这种模式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长期来看也损害了电视行业的品牌形象与用户忠诚度。

人工智能提升电视媒体影响力的路径

(一)政策支持

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提升电视媒体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问题的治理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8月下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单位联合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并发布治理工作指南。2023年底,广电总局再次发布《有线电视业务技术要求》等三项行业标准,对电视使用中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多项细节提出具体要求。在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2024年上半年已基本实现“开机看直播、收费包压减50%、提升消费透明度”的目标。与此同时,互联网电视播控管理得到优化与强化,7家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联合20余家主流电视机终端厂商进行整改,涉及互联网电视终端设备数量达2.812亿台,显著改善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通过政策实施和联合治理,各相关部门已形成高效协同机制,为进一步改善电视产业生态提供了坚实保障,也彰显了政府对改善民生和维护用户权益的高度重视。

(二)技术创新

近年来,国内电视机生产厂商出货量持续下滑,为求生存纷纷打起价格战,但不到2%的利润率让厂商不得不通过开机广告等方式增加收益。然而,进口品牌如索尼、三星、LG、松下等凭借技术创新和高端芯片赋能,不仅规避了广告模式,还通过产品溢价构建了竞争优势。例如,索尼的XR认知芯片模拟人类视觉与听觉,三星用量子点8K处理器芯片(Quantum Processor 8K)提升影像质感,LG的α9芯片自动优化音视频内容。这些技术创新再加上出色的外观设计和UI界面,为高端品牌带来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和溢价空间。

为应对挑战并推动电视行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4K/8K超高清入户行动,推动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广泛应用。同时,在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的带领下,华为等国内企业积极构建开放的音视频技术标准体系,涵盖HD RVivid、Audio Vivid、China DRM、AVS3及超高清节目制作/制播标准,并成立超高清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AIGC+VR在电视技术层面迎来全新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时代,国内电视机厂商需全面加速转型和迭代创新。除了在品牌价值、外观设计、智能芯片、显示终端等硬件层面加大投入外,更需与电视节目内容制播机构深化合作,在算力、大模型和应用领域进行突破。

在算力方面,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AI芯片、处理器及数据计算平台。通过智能计算与数据整合,可实现海量内容的即时生成与个性化推荐。电视将为不同兴趣、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精准匹配的节目内容,支持用户自主选择、定制和观看节目,提升个性化体验。

在大模型方面,需构建电视用户大模型,通过算法模型、基础框架和通用技术的协同优化,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语音交互功能的全面升级。用户通过语音即可控制电视机的开关、音量、频道和搜索等功能,无需依赖遥控器。此功能不仅增强了交互的智能性,还降低了用户操作的复杂性。

在应用层面,电视应融合AIGC等先进技术,探索多样化功能。作为家庭最大的屏幕,智能电视可超越传统观看功能,提供即时生成的定制化音视频内容、虚拟场景视频通话、沉浸式联机游戏等创新应用。通过语音、手势、人脸识别等交互方式,用户可享受更丰富的互动体验,满足工作、娱乐和社交需求。

(三)用户思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视节目内容制播机构站在了这场技术变革的前沿。为了在媒体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各大电视节目内容制播机构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将其融入业务流程和融合发展的核心环节,加速实现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向国际一流原创音视频制作发布全媒体机构的转型。

1.精准推送: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

电视节目内容制播机构正向原创音视频制作发布的全媒体机构迈进,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核心目标。通过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音视频内容,这些机构致力于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精准推送,让用户体验真正个性化的服务。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树立用户思维。电视节目制作机构需深度洞察用户心理与行为模式,充分理解其多元化需求,在内容创作中真正做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无论是新闻、综艺还是纪录片,内容生产都必须围绕用户兴趣展开,确保节目设计与观众期待高度契合。

人工智能技术为精准推送提供了强大支撑。通过分析用户的观看历史、兴趣偏好、地理位置等数据,人工智能可以为每位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节目推荐。无论是特定的内容类型还是观看时段,人工智能都能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此外,智能算法还能实时分析用户行为,动态调整推荐策略,进一步提升内容分发的精确性与高效性。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翻译领域应用的不断进步,内容分发的全球化也得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即时翻译技术可以为全球观众提供多语种服务,消除语言障碍,扩展节目覆盖范围。这不仅提升了节目内容的国际传播力,也为电视节目内容制播机构创造了更多市场机会。

2.智能制作:从“人海战术”到“机器助力”

在内容制作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电视节目内容制播机构带来颠覆性变革。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剪辑、语音转文字、自动翻译等领域。它不仅可以快速处理大批量视频素材,还能撰写简单的新闻报道,显著减少人工投入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在创意辅助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以深度挖掘观众的观看习惯、兴趣偏好和内容需求,为节目创意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这不仅可以帮助编辑人员筛选、组合视频素材,还能生成具有多样性和高质量的节目内容,确保节目与观众需求高度契合。

3.智能经营: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

在媒体经营中,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至关重要。电视节目内容制播机构需将用户的需求、期望和体验放在首位,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引导内容生产,以更好地满足观众期待。人工智能为此提供了强大的即时性数据分析能力,可深入洞察用户行为模式,全面了解其喜好、习惯及全球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通过结合用户数据、市场数据和内容数据,机构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增强用户黏性。同时,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广告推荐系统,可依据用户特征精准投放广告,实现从大众传播向精细化服务的转型。

4.智能交互: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

人工智能时代,媒体交互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互动。媒体必须转变思维,通过打造共享平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交流需求,增强用户的参与感、满足用户的表达欲,提升电视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观众可通过语音识别、手势等方式与节目进行实时互动,参与内容讨论与决策,表达观点和感受。同时,智能媒体可通过实时互动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服务和产品。结合社交媒体,电视媒体还可利用AI分析舆论动态,及时调整节目内容,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社区归属感。这种智能交互模式为观众带来了更具沉浸感的体验,还让电视媒体更贴近用户需求,推动了传播方式的革新,为其在新时代竞争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媒体行业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视媒体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精准推送、智能制作、智能运营和智能交互等创新手段,提供更优质、个性化的观看体验,全面提升自身影响力。同时,应关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确保技术与内容深度融合的同时,坚守核心价值和责任使命,实现创新与责任的平衡发展。

(作者段广宏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业务单元负责人)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2月号,原标题为《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交互:AI时代电视媒体影响力提升策略》,参考文献略。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