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黑山县第一初级中学:百年老校的守望与传承

360影视 2025-01-10 01:03 2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则是人们对教育事业期许的一个形象的概括。然而在锦州市黑山县第一初级中学,“百年”这个意象有了更为具体的承载——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黑山一中”)前身始建于1923年,办学历史悠久,一

黑山一中教学楼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则是人们对教育事业期许的一个形象的概括。然而在锦州市黑山县第一初级中学,“百年”这个意象有了更为具体的承载——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黑山一中”)前身始建于1923年,办学历史悠久,一步一个脚印地真正在峥嵘路上走过了102年。在2024年的岁尾,《人生十六七》杂志走进了这所学校,近距离感受百年老校的厚重与活力。

同大多数地方上的中学一样,黑山一中的外表并不惹人瞩目。校园内的建筑统一采用深色粉刷,百年前建设的平房如今正以食堂的身份静静隐藏在校园的一角。整洁而肃穆,这是黑山县第一初级中学给初访者们的印象。

一进教学楼,就见到阳光透过宽敞的窗户投射进来,课堂上那种充盈着书香的气息也将人环抱起来。走廊的白瓷砖一尘不染,教室的外面张贴满了学生们精心打磨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笔锋或灵动或硬朗的书法,有色彩鲜艳的绘画,孩子们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关注与对知识的热爱倾入一幅幅作品,让人从中看到满溢的青春与欢乐。视线抬高,人们则能够看到排列好的格言箴言与知名高校简介,不难感受到整座学校奋发拼搏向上的积极风貌。

谈话间我们得知,黑山一中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一方面薪火相传,历届领导班子集体都是励精图治、求真务实,全身心投入到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中;教师们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们更是朝气蓬勃,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子从黑山一中走出去,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另一方面,学校继往开来,校领导经常性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密切关注教学质量;班主任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教室里,把在学校的时光都尽可能用到陪伴学生们上;学校德育工作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成人为先”的育人观点,既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又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打造纪律严明的校风;学校教学工作质量连年攀高,屡获省、市、县各级政府授予的各项殊荣,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口碑。

时间来到下午,随着每天的主要课程教学结束,《人生十六七》团队见到了学校几位一线教师,并从这些教师口中,对学校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秦利老师

作为一名辽宁省级骨干教师,秦利已经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有32年。在交流中这位老师表示,数学是一门灵活且重视应用的学科,因此知识点只是最基础的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题目的能力,有效的一种手段就是经典习题的举一反三。而无论是练习还是讲解这些题目都需要在课外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好在学生们和她自己都并不觉得枯燥。“关键是要培养起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这也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之外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秦利也认为,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赖于学校的重视。这两年,黑山一中吸收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所以在教研之外,学校又组织起教师队伍之间的“传帮带”,通过包括讲课竞赛等手段,促进教师之间的磨合,也为新教师尽快熟悉学校与课堂创造环境。

孟宪慧老师

孟宪慧执教英语已有35年。作为外语,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挑战之一就是没有适宜的语言环境。语言根本目的在于交流,交流是开展语言工作的立足点,离开这个点就会给英语这种外语的教学制造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孟宪慧相当关注在课堂内外给学生们营造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交流,例如购物、请假等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情景都非常适合给初中生做练习。当学生的熟练度提升后,就可以在情境中渗透新的词汇,学生在对情境中其他词句熟悉但新词不会使用的情况下就会提高相应的注意力,识记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孟宪慧还鼓励学生们每天回家向父母用英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拓宽学生使用英语的空间。在孟宪慧看来,情境创设并不局限于概念层面,通过运用学校引进的教学一体机,用图片动画的技术帮助学生记忆,效果相比于单纯的板书要更好。

王凯老师

非常巧合的是,到访当日王凯从教正好到第30年。她很重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并认为语文中“阅读理解”的精髓便在于“读”字。“读”是动作、是过程,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节,“读”的深入程度直接影响了“理解”的效果,在考场是理解题目,在生活中就是更实际地理解各式各样的话语。此外她认为针对教学和考试内容的“读”远远不够,学生要真正形成阅读的能力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阅读的侧重点,王凯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侧重,在课标推荐的书目之外,只要是正能量且有知识的都应当鼓励学生阅读。谈到学校,王凯提及了一个关键词:“变与不变”。在她看来,“变”的是与时俱进的教学创新和不断充实的教师队伍,“不变”的是学校上下一致的脚踏实地与不变的初心。这种“变与不变”的统一,为学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机。

林宏老师

林宏在教学一线深耕了36年。同样教授数学学科的她,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学生对数学有擅长与不擅长之分,擅长也可能有突出的领域。因此在课堂上分配任务与激励的时候也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调整。在此之外,则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尽最大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林宏对学校严格管理的做法十分认可,认为这种必要的严格能够让学校更加赢得社会的信任并且不会辜负这种信任。

实际上,黑山一中当中的很多老师都与学校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在黑山县出生、成长,在黑山一中度过了充实的初中生涯,学成归来后又把青春事业奉献给这所学校,可以说这些人便是黑山一中精神的传承者。《人生十六七》团队有幸通过这一场采访,近距离感受到并尝试传播黑山一中的治学精神。

对于黑山一中的老师们来说,教书,更要育人。在整个交谈过程中,老师们都非常自豪,因为他们见证了自己培养的学生学有所成并且德才兼备。孩子们在刚来到学校的时候有的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是因为课外因素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学业。但无论是什么状况与条件的学生,老师们都全力去教导、去培养,或循循善诱,或积极与家长沟通,直到学生学有所成。这次如此,前次如此,次次如此。学生入学又毕业,老师们则一如既往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本已不必亲自到一线教学,但是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有身为黑山一中一名光荣教师的责任,不忘家乡父老们的寄托,自愿在讲台上坚守到退休。“站好每一班岗”如今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识。

天色渐暗,我们准备告别黑山一中。恰逢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鱼贯而出,从他们闪光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满满的求知欲。走出教学楼,我们惊讶地发现楼外的学生们自觉排成长列,如果说从天上看这队列像五线谱,那么每一个学生便是上面按捺着的音符。当然这曲谱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待去谱写,不过无论如何,那一定是一篇关于青春的华章。

学校负责人和我们聊到,想要给黑山一中增设一座校史馆。唐太宗曾有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要把历史作为参照用的镜子,首先就需要让历史有一个载体。一百年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不过惊鸿一瞥,但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能走过这102年的历程已经是相当幸运了,这个过程见证了更多黑山人的心血与付出,凝结了更丰富的关于教书育人的经验。因此一座记录了学校百年征程的校史馆,无疑是黑山一中教学精神的绝佳载体。无巧不成书的是,历史是一门讲究崇真务实的科目,而黑山一中的校训便是“勤奋 务实 超越”,学校坚持“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理念。对真实和真理的追求,已经刻在了黑山一中的基因里,校史馆的规划,便是这种精神的具体实践与具象化表达。如果校史馆能够落成,将不仅仅激励在校的师生共勉,也能为那些已经走出校园、走出初中美好时光的学生们,留下关于家乡、关于母校的记忆“锚点”。有了这种锚点,航船将不会在风浪中倾覆或者迷失方向,黑山一中的学子们也将时刻记着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来,为能够有朝一日重返故土、反哺故乡、促进黑山县经济与文化发展奠定了情感基础。此外,校史馆的存在还能为校友和退休的老师追忆往昔提供一个让他们身临其境的环境,加强同窗间的情谊。同时,校史馆也将更好担负起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责任。黑山一中已经走过了102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学校的思政课建设将有新气象新作为,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取得的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而对于黑山一中思政课建设水平的提高,校史馆的建设也将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为教育教学资源的一部分,黑山一中校史馆还将承担着学校“窗口”的职能,让外来宾客用最高的效率了解学校的概况与风貌,这对于有着百年建校史的黑山一中来说,无疑也是对外联络的重要平台。

黑山县历史上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一片浸润了先烈热血与崇高精神的土地。黑山一中作为受这片土地滋养的学校,也将先人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继承了下来。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早已远去,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无论年龄与身份,共同孕育着新的勃勃生机。

编辑丨贺 君 洋

视频丨郎 天 怡

责任编辑丨吴 天 迪

校对丨阎 忠 春

版式丨贺 君 洋

审核丨吴 迪

来源:人生十六七杂志

相关推荐